下书看 > 震惊!一道金幕通古今! > 第137章 张骞的路(上)

震惊!一道金幕通古今! 第137章 张骞的路(上)

    刘彻是一个很开明的帝王,具体表现在,元狩二年,任命二十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出征河西走廊。

    二十岁,骠骑将军。自然少不了有人质疑,这么年轻,你让他带这么多兵,放心吗?

    刘彻说,我放心。霍去病有实力,有成绩,有勇气,有智慧,敢打仗,能打赢。

    有问题吗?

    没问题你说你大爷,滚!

    “呵呵,看来卫青和霍去病的成功,真的是和刘彻分不开呀。只有皇上信任你,你才能甩开膀子去干出一番事业来。”李渊有些感叹地说道。

    “建成、世民、元吉,朕老了。以后国家上的事情你们也多参与一些,好为咱们大唐接下来的建设做准备。”

    三人对视一眼,这次很难得的没有仇恨,没有间隙。

    毕竟,我们都是大唐的子民。

    ……

    河西走廊,是甘肃中部的一条狭长隧道。在汉朝,这片土地是被匈奴控制的。

    如果汉朝能够夺下河西走廊,也就意味着可以基本解除匈奴对大汉的威胁,还有一点,也可以直接打通自己去西域的路。

    换句话说,这很大程度上来说算是国运之战。

    好,那么问题来了。霍去病说,我对河西走廊了解太少了,没办法深入。

    这是,有一个英雄登场,他酷酷地告诉霍去病:“没关系,哥已经把攻略全给你带回来了!”

    建元二年,在刘彻的授意下,张骞率领一百多名随行人员,由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

    等到西行进入河西走廊时,大家都提高了警惕,专挑小路走,走的还很快。

    不是因为别的,因为这是匈奴的地盘:这一地区自月氏人西迁后,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

    虽然已经非常小心谨慎,但是张骞和他的随从们还是被匈奴的骑兵给逮了个正着。

    匈奴的右部诸王一看是个一群汉人,看起来还挺牛逼,也不敢自己做主,而是立即把张骞和他的随从们押送到匈奴王庭,见当时的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问了半天,最后终于得知张骞是去找大月氏的。

    这他妈还了得啊?你一个汉臣,在我匈奴的眼皮子底下,去见我的死对头大月氏。

    啥?你说去玩的?我还不如信猪会上树呢!统统关起来,别走了。

    单于看张骞是个人才,就想要拉拢他,让他不要去出使大月氏了。为了达到目的,单于可谓是软硬兼施。硬的自然就是暴力,软的大家都懂。

    但是张骞可谓是钢铁意志的代名词。他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

    单于没办法了。那你就别走了,在我们这儿好好待着吧。

    这一待,就是十年。

    看到这里,刘彻神情肃穆,朗声对群臣说道:“诸位爱卿,朕应该也算是个有所作为的君主,平时也和你们关系不错。”

    “但是,能像张骞这样,坚持十年,不辱使命,心中始终装着朕,装着大汉,装着万千黎民百姓的,能有多少呢?”

    “朕钦佩他,你们,也要向他多多学习。”

    ……

    在这十年里,单于依旧没有放弃劝说张骞,甚至还给他找了个匈奴老婆,想要潜移默化地改变张骞,把他“匈奴化”。

    但是让单于没有想到的是,“匈奴化”计划失败了,反而是张骞把他的匈奴老婆给“汉化”了。

    “哈哈哈哈哈哈…”刚刚还神情严肃的帝王们,看到这里都笑了起来。

    张骞水平挺高啊!

    事情的转机始于元光六年,此时的卫青正带着军队猛攻龙城,匈奴被打的晕头转向,有些招架不住。

    招架不住咋办??摇人吧!

    匈奴开始紧急抽调部队,开往前线。而原本监视张骞的卫兵也在这个时候被调走。

    多年的软禁没有磨灭张骞的勇气和智慧,他抓住在换岗的这一个时机,成功越狱跑路。

    “十年了,哎!”刘邦十分感慨,“真是一位有骨气的臣子啊!朕敬佩他,现在,他终于可以回到他日思夜想的长安了吧?”

    萧何看着金幕中张骞坚毅的眼神,摇了摇头。

    “陛下,臣觉得…张骞还不会回去。”

    张骞望向故乡的方向,深深思念着长安城的一草一木。

    多么令人怀恋啊。

    可我还不能回去。

    我的使命,还没有完成!

    大汉,还需要我!

    张骞决定继续他的征途,但他了解到,在这被关押的十年间,外面已经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月氏的敌国乌孙,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

    月氏人没有打过,只能被迫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征服了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

    没关系,那我们就改变路线。

    张骞在了解了个大概后,经车师之后没有向西北伊犁河流域进发,而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

    金幕的画面一转,张骞一行人行走在路上。

    第一个画面是在大戈壁滩上,茫茫大漠,一眼望不到尽头。飞沙走石,热浪滚滚,是常人根本无法忍受的痛苦。

    第二个画面是在葱岭,葱岭葱岭。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高如屋脊。前一秒还酷热难耐,现在就冰雪皑皑,寒风刺骨。

    张骞一行人就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在默默行走,由于从匈奴那里逃跑时十分仓促,物资极为匮乏。他们缺水,缺粮食,几乎什么都缺。不仅如此,还要忍受扑面而来的热浪和寒风,飞沙和暴雪。粮食吃尽后,他们就只能靠善射的向导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

    这是身体素质的考验,也是精神世界的试炼。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挺过这一路的艰难险阻。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

    为什么不放弃?

    因为我还有路要走,我不能停下脚步。

    路在何方?

    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