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震惊!一道金幕通古今! > 第175章 麴文泰:我以为他不会来

震惊!一道金幕通古今! 第175章 麴文泰:我以为他不会来

    在讨平吐谷浑后,大唐很是安静了一番。

    李世民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贯彻落实他的民本思想了,他和魏征等人终于可以在广袤的舞台上大展身手。

    李世民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人为镜当然是对魏征直言进谏的夸赞和欣赏,而以史为鉴,主要就是从隋朝的灭亡中吸取教训。他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谁谁造反,而是因为苛捐杂税和对百姓的压迫太重,造成土地荒芜和经济衰败。

    下面的几件事大体可以体现。

    贞观二年,长安闹蝗灾,李世民竟然生吞蝗虫。

    贞观五年,皇太子应该加冠礼。经过了有关部门的商议,暂定于二月份进行,但李世民认为这样会耽误老百姓种地,竟然给取消了二月份的安排。

    为了鼓励老百姓种地,李世民还在百忙之余给自己开辟了一片耕地,时不时地来干点农活。

    按理说作为这样一个功业成就伟大的帝王,应该对自己好点,而李世民却提倡节俭,厉行节约。连个稍微豪华一点的建筑都舍不得修——当然,有魏征在,即使想修估计也修不成,

    “这是个好皇帝啊。”

    “他是真的对老百姓真心实意地好。”

    “好想成为他的子民啊!”

    金幕外,百姓们纷纷议论起这个爱护百姓的好皇帝来,有些被压迫的不成人样的百姓,还流出了羡慕的泪水。

    就在这时,金幕像有灵性一般,将几个百姓的反应投到了金幕之上。李世民看着这些和自己不在同一个时空,却依然不吝啬赞美的百姓们,颇为感慨。

    评价一个人的功绩,可以看看百姓对他的评价。

    是最公正的。

    一瞬间,他感觉自己的心灵穿越了时空,与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百姓隔空相望。

    “陛下,臣说过,您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魏征微笑着说。

    “好,好,好。朕一定再接再厉,争取让所有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不辜负他们对朕的信任!”李世民攥起拳头,坚定地说,

    “陛下圣明!”

    ......

    前面提到过,唐朝攻灭东突厥后震慑了西域,伊吾、高昌、焉耆等西域小国纷纷宣布归附,奉唐朝为正朔。

    最初几年,诸国相安无事,各自发展。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然而后来却因一条道路经营权之争导致这几个小国兵戎相见。

    而作为宗主国的唐朝,也免不了被拉入了这场纷争之中。

    丝绸之路在西域地区原本有两条线路:一是经过高昌,伊吾到达玉门关的北路;二是穿过白龙堆,途经楼兰国抵达玉门关的南路。

    后来楼兰古国神秘消失(千古之谜),南路的通道也因无人维护而被废弃,所以北路便成了唯一的黄金通道。而高昌作为北路的关键节点,自然能坐享商贸往来的巨大好处。

    这就是地理位置带来的极大发展红利,高昌是幸运的。

    不过俗话说的好,怕兄弟过不好,又怕兄弟开路虎。

    眼看高昌赚得盆满钵满,位于高昌西部的焉耆坐不住了。为了能分一杯羹,焉耆决定修复楼兰古道,重新打通南线商路。下定决心后,焉耆将这一工程计划上报给董事长唐朝。

    而对于唐朝来说,商路越多越能促进贸易往来,更何况修路资金由焉耆自掏腰包,中央朝廷啥都不用干就能坐享好处,这又何乐不为呢?谁会跟钱过不去呢?因此焉耆的修路计划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麴文泰立马不干了。

    明明是我独家垄断,现在你想来分一杯羹?

    不允许!绝对不允许!

    况且麴文泰的格局有点小,他认为自己认唐朝做大哥了这么些年,压根没捞着什么大钱,现在你唐朝还要扶持着焉耆来抢本来就属于我的东西?

    再加上近年来西突厥有所崛起,麴文泰就有了想换老板的心思。

    做事之前,还得先试探试探。

    在西域的诸多小国中,高昌的实力算是大哥级别。因此,麴文泰在决定翻脸后立即就派兵攻打此次事件的元凶焉耆,并狠狠教训了对方一顿。

    焉耆被揍了一顿后立即就老实了,再也不提修路之事,而作为宗主国的唐朝也没什么实际行动——太远了,没必要。不就是几个小弟因为利益争端打了一架吗?不能什么事情都要大哥出马吧?

    这一下可给了高昌极大的错觉——麹文泰认为唐朝虽强,但离高昌有七千余里,而且中间还有两千里的沙漠荒地,军队难以前行。唐军若来进攻高昌,发兵多则粮运不给。即便屯兵城下,不过二十天,粮草必将耗光,自然不免溃散。高昌纵兵追击,就可一举制胜。

    如果唐军发兵在三万以下,高昌完全可以应付自如。他甚至断言:高昌完全可以以逸待劳,坐观唐军不战自败。所以既然已经翻脸,那就干脆翻到底。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高昌不仅不再去朝贡,而且还对前往唐朝的商队设置各种苛刻条件,一言不合就要惩处罚金或没收货物,垄断经营转型成为了车匪路霸。

    而麴文泰的荒唐行径再次验证了一个铁律:不作死,就不会死。

    贞观十三年,高昌竟然与西突厥联合出兵,攻打这条商路上的另一个关键节点:伊吾。

    这也是个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小国,但一旦伊吾落入高昌和西突厥之手,整个河西走廊将彻底被其封锁。

    这还了得?你高昌偷偷摸摸地偷吃公司回扣,排挤打压其他同事也就罢了,现在竟然想撬董事长办公室里的保险柜。

    麴文泰和他的高昌国就像一个住在仓库的老鼠,把米袋子开了一个小口,他一粒一粒地往外搬,唐朝这个仓库管理员心善,即使发现了也没怎么样,但这小老鼠在仓库管理员的白米粥里拉了一粒屎。

    眼看大唐的利益将受到严重侵害,李世民终于忍不住了。他下诏要求高昌国王麹文泰到长安当面做出解释。

    可麹文泰并未理会,狂的没边,并且结合了他的文采说出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说:

    “鹰飞于天,雉伏于蒿,猫游于堂,鼠噍于穴。大家各有各的活法!”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

    真以为我不敢动你?

    在外交手段无效的情况下,李世民决定出兵攻打高昌。贞观十三年十一月,唐太宗命吏部尚书侯君集、左屯卫大将军薛万钧为正、副大总管,率薛孤昊仁、牛进达、姜行本三行军总管统汉兵十五万,突厥、契芯步骑数万进军高昌。

    唐军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可汗浮图城,一路直奔高昌王国。

    “我真傻,真的,”麴文泰抬起他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我们离唐朝太远,没想到李世民真的会派兵来......呜呜呜呜。”

    哭够了,麴文泰也没啥别的想法了,听着唐军一天天逼近的消息,直接两腿一蹬,脖子一抻,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