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签到七零:女配知青被大佬娇宠了 > 第363章 山路

签到七零:女配知青被大佬娇宠了 第363章 山路

    红砖小筑真的不是一般的偏僻。

    上了往郊区方向的公交车,摇摇晃晃接近一个小时才下了车。

    到这儿路才走了一小半,接下来的地方,没有公交车能去,剩下的路都得靠两条腿走。

    “那就是枫麓山了”,汪靖益指着远处连绵的山脉说。

    亦清清她们眺望过去,只看到一个山影,“走过去要多久?”

    “快步走,得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山脚。”汪靖益说,“到了山脚,上山也还要走一个多小时。”

    这么一算,时间真的是非常的紧。

    几人赶紧赶路了。

    闷头赶路也无聊,汪靖益便起头儿聊了起来:

    “脚程快点,五点多就能回到城里了,正好是饭点,南门那边的那家铜锅涮肉我想了很久了,就是老朋友都不在了,一个人去吃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涮肉就是要人多吃着才热闹,今儿有你们一起,我总算能如愿了。”

    亦清清一听就很耳熟,一问果然就是她和李梦雪她们吃过许多次的那家,“那家确实好吃!”

    袁安春深有同感:“就是有点贵,逢年过节的才舍得去吃一回,再来一杯烧酒,啧!”

    袁同志年纪轻轻,也是个酒坛子。

    汪靖益明显是个很会活跃气氛的人,本来大家都是第一天认识,可聊的东西不多,聊得深了不合适,不说话这么长的路又尴尬。

    聊起吃的算是最安全的了,恰巧几人都对那家涮肉很了解,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一通吃的聊完,几人就熟悉多了,汪靖益又把话题引到了房子上面,说起了年前他回来去,接收了还给他的房产,实地去看的事儿。

    一个要卖房子的,一个要买房子的,一个房管局管房屋买卖的,聊房子大家也都有话说,感兴趣。

    说着说着,汪靖益就说到,他本以为这个时候没什么人会买总价大几千上万的房子,没想到才过了个年,他挂出去的几处房产就都有人看上了。

    他这话一说,袁安春深有同感:“可不是!别说大几千上万的房子了,我们办公室从开办到现在,来买房的统共就没几个人,但是但凡来买的,那都是有钱的紧,买了一栋还想买第二栋的,我反正是想不明白,买这么多房子干啥?家里得有多少人才住得下?或许是买去租的?亦同志,你是不是也想买去出租?租房的人还是挺多的,金马街的那两套房子就很好租,不过回本儿就要很久了。”

    话赶话的,就问起了亦清清买房的原因。

    虽然是袁安春问的,但亦清清看了一眼汪靖益,这位怕才是更好奇的那位吧!

    她自个儿也是很会聊天套话的人,汪靖益话里留的引子她感觉到了。

    不过这个问题也不是那么难回答。

    汪靖益背景特殊,虽然回了城,房子也还给了他,但是曾经被破坏和拿走的东西是不可能赔偿给他了,最多有一点补助金。

    个体户又还没放开。

    这种情况下,他一个商户的后代,想要恢复祖上荣光,想去香江才是正常的,留在内地的可能性非常小。

    要去香江重头再来,也要不少的资金。

    所以亦清清也不怕说了影响自己买房:“有的房子,我买来是打算自己住的,有的是准备租出去或者等升值的,这一块儿前景应该还不错。”

    “能有什么前景?买房容易卖房难啊!我入职了多久,房屋买卖办公室就开了多久了,买房的人是真少啊!”袁安春说。

    “国家放开了房产买卖肯定是有原因的,这一块儿应该会有变化的,我就是赌一个可能会来的风头而已”,亦清清说的比较模糊,再多的,也不愿意多说了,不好交浅言深。

    “有道理,可惜我等不了了”,汪靖益叹了口气。

    袁安春其实还是不怎么明白,但听他们两人都是这个说法,心中忍不住也起了个念头。

    曾经有钱的人和现在有钱的人都觉得买房子不会亏,总有他们的道理。

    不过他才工作没多久,浑身上下的钱加起来都没多少,买房子也只能想想了,反正单位上给他分了房子,暂时也不着急。

    要是后边有闲钱,或许可以试试。

    ……

    望山跑死马,远远就看到了的山,走到跟前硬是走了一个多小时。

    几人站在枫麓山山脚下,前面是一条被枯枝落叶和杂草覆盖了的山路。

    “这就是去红砖小筑的路了”,汪靖益说:“沿着这条路走到终点,就能到了。”

    亦清清瞧着,这里虽然看着荒凉,还有很多枯枝和荆棘拦路,但还是能很清楚的看出这里以前是有路的,而且路还不窄。

    因为两边甚至看出间距相同的宝塔松。

    虽然偶尔有个缺口,树被锯掉了,只留下了个矮树桩,但这明显是特意种的行道树。

    这片林子里除了这路边,其他地方都没有宝塔松。

    “这路基还挺宽的啊!”亦清清惊讶的说。

    一看这行道树,就能想象出当初这条路气派的样子了,那路终点的红砖小筑怕是更豪华吧?

    “当初这路是能走汽车的,请人往路上铺了很多的碎石子,下雨都不泥泞的”,汪靖益看着这条路也颇为感慨。

    这是以前家里避暑的别苑,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请了专门的设计师建造的。

    那时候每次出行都是车接车送,有专门的司机,所以只挑景致和风水最好的地方,完全没有考虑路程问题。

    谁能想到曾经繁荣的汪家现在就只剩下他汪靖益一个人了,而他现在来此,不仅要挤公交车,还要徒步大半程,如此艰难。

    亦清清闻言用脚拨了拨脚下的落叶层,果然看到了混在腐土中的碎石子:“还真是!”

    时间太久了,石子都被淹没了。

    以前这里肯定很气派吧!虽然荒废了很久了,但这么宽的路基,清理起来比她想象中的容易多了,亦清清对红砖小筑更期待了。

    冬日里的山林灰蒙蒙的,她也一点都不觉得这里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