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学霸一出手,霸道女总裁就躺平 > 第30章 掏肚子里的坏水

学霸一出手,霸道女总裁就躺平 第30章 掏肚子里的坏水

    “哎呀,别,别!”

    说好话没用,叶川还是被擅长动手的武学老师直接揪出了数据室。

    “老师,我在做行动呢,很重要。”

    “练武就不重要了?吃点好的然后练武去!”

    “至少现阶段没那么重要。”当然,这话他只敢在心里嘀咕。

    她现在像极了中学老师们抢体育课时的那套理论。

    见他嘀嘀咕咕,武学老师语重心长的说道:“你做什么事,那你大概处在社会的哪个位置。

    穷人关注进厂打工、学技术、摆地摊、学车、开店、外卖、滴滴、美容美发、水电装修、电脑程序开发。。。。。。

    富人关注国家政策、平台规定、商业模式、客户定位、流量机制、法律、人性、欲望、布局破局、医学、天道、玄学。。。。。。

    简而言之:穷人忙事,富人忙势。

    依此推理,穷人哪里会将子女送去学武啊,哪怕他们有这个机会。

    他们宁可去学那些被资本渲染了的什么等级证书,而不是他们认知里毫无用处的武功。

    法制社会,武力有用吗?

    17,我明确的再次提醒你:只要是能让自身变强的东西,都有用,有大用。

    在极端情况下,拨去一切依附,拼的不正是自身本来的东西么?

    比如意志、武力、甚至是抗揍挨饿。

    难道你要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对对手说:“拿把吉他、钢琴来给你弹一遍,或者给你跳支舞,让你知道我的强大。”

    “扯吧!”叶川心中非议不止。

    但又不得不承认她讲得这些东西并非没有道理。

    只是她是站在武学世家的底蕴上考虑问题的,而一个普通人不干实事哪来的钱度温饱?

    肚子都填不饱了,谈什么格局?

    这是下意识的反驳,抗拒性不太强。

    在这两年多,在各领域顶尖老师的教导下,他的三观其实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量变必然导致质变。

    潜移默化中,他的思维已然朝着强者思维悄然转变了。

    “来吧,练练!”

    没等他有所反应,只觉拳风冲着脸庞而来。

    偷袭!

    好像也算不上啊,毕竟人家说了“练练”,只是她出声和动作几乎同时发出。

    更主要的是,她动手的地点选在了这即将出巷子的地方,前面几米处就是小院。

    是个人都会以为,她即便动手也会在小院中。

    防不胜防啊!

    一个驴打滚,叶川堪堪避过,狼狈不堪。

    “老师,这不讲武德,不是说先吃点好的再练吗?”

    “呵,你也说那只是说说而已!”

    毫无疑问,他又遭受了一顿胖揍,全身上下酸痛无比。

    “老师,三日一小揍,五日一大揍,薅羊毛尽逮着一只薅?”

    美女老师摊手坦白道:“加练!你基础最差,太极悟性却是所有人中最高的,我看中你了。”

    “可别!我没做天下第一那么远大的志向。”

    美女武学老师无奈,这已经是17第二次明确的拒绝她了。

    为家学太极寻找合适的传人,这是家族使命。

    组织对17的定义,是文攻。

    何为文攻:即是在事件中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

    与之相对的武攻,则是根据文攻制定的策略谋划,手腕高强且精准的付之行动。

    表面上看文攻牛逼一些,但文攻者也会武攻,武攻者同样会文攻。

    文攻与武攻没有孰强孰弱之分,只是侧重点不一样。

    曾经有顶级武攻者,以一人一剑便直捣黄龙且全身而退,用血诠释什么叫做“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这届的18名学员中,适合武攻有14名,而文攻仅有区区4名。

    其实,人才培养到最后,都是武攻多、文攻少。

    只是这届这问题更突出罢了。

    这对组织接下来几年的发展很不利,在下一届人才培训出来前,文攻都是个香饽饽。

    即便是她,也不敢说挑选17作为他们家的太极传人就一定能通过。

    所以她才有先游说17的举动。

    假如17他本人都不同意,这事根本就没得谈。

    ........................................

    被美女武学老师这么一打岔,叶川拖着满身伤痛的疲惫身躯,返回数据室。

    躺在小床上好一阵,这才缓了过来。

    可别说,尽管身体酸痛仍在,但昏胀的脑袋倒是清明多了。

    贱得!

    暗骂了一句身体,又投入到了思考中。

    接近半个月资料数据的消化,所有洗发市场的现状全都在脑海中了,现在该进入实质的操作部分。

    叶川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在市场占有率饱和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他要将新产品投进去,势必会引起所有市场既有占有者的一致反对。

    这就像钉钉子,钉子要想钉进去,要么目标质地软,要么施加在钉子上的力度要大。

    同时,角度也要对。

    而这个角度,就是时机。

    关系着真金白银,所有洗发市场占有者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市场的风吹草动,寻找时机捡漏绝对是不可能的。

    没有机会,那就只能创造机会。

    浑水摸鱼,才是最省心且高效的手段。

    叶川将视线盯在了互联网上,互联网话题最多,也最容易引发大谈论似的“口水战”,这不是个天然的浑水场么?

    国内的互联网现在正处飞速发展期,但东南亚却处于两极分化状态。一方面是新加国一枝独秀,普及率和发展水平已经很高了;另一方面是很多其他国,才刚刚起步。

    这次新产品要投入的拳击国,互联网水平不高,目前使用互联网的仅限于高知及精英阶层。

    不怕群体少,这部分人可是代表着主流趋势的风向标。

    这就像八九十年代的国内,大学生说的话,一般人基本都会认真对待的。

    叶川决定在互联网上,引发一次对洗发产品原材料的一次大讨论。

    讨论的重点是:逮住一个洗发用品原材料死磕就好。

    但这个原材料,一定是要自己的新产品没有的,而其他产品正好有的。

    当社会民众觉得自家使用的洗发用品里添加的这个原材料可能不安全时,那就是他把新产品推出去的最好时机。

    万事万物相生相克,是药还三分毒呢,哪经得起显微镜下的单独分析?

    随便一个汉字,你盯着它看个几分钟,也会越看越觉得它是写错了。

    “那就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