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 第958章 像是舞台剧
正如伍峰猜测,就是陆明远让假道士董大猛去桦林兴隆村搞鬼的。
那里的农村人有个习惯,喜欢把老人的坟建在自家的耕地里,结果有一户人家的祖坟被拆了,但也赔偿了一笔钱,而董大猛到了之后,故弄玄虚说这户人家的风水被破坏了,需要重新作法事,还需要一大笔钱,那户人家找开发区协商,开发区说补偿了就不能反悔,然后董大猛就给出了主意,说这一天是黄道吉日,能要到钱,这户人家一听,就想到了正好是开发区庆典的日子,还夸董大猛料事如神,就跑到开发区来了。
董大猛已经全身而退了,再不退警察就要抓他了,但也第一时间告诉了陆明远,于正国跟乔达康一起走的。
董大猛属于用力过猛,把于正国给逼到这里来的,不管咋样,来了就是客,就是给新区捧场,必须好好招待。
陆明远记得在杨铁刚家里的墙上看到过一张十年前的照片,大合影里面有于正国。
恰好杨铁刚就在围观群众里,他本来是来看热闹的,也是想来跟女儿见一面,否则女儿也没时间回千安镇。
结果陆明远给他安排了这出戏,他就演了。
于正国很受用,本来是带着气儿来的,现在看哪都顺眼了,陆明远这小子其实也蛮懂事的。
大家寒暄过后纷纷落座,舞台一侧已经有一支老年乐团做好了准备,都是穿着统一的唐装,男的是深蓝色,女的是暗红色。
而舞台背景布却是一幅大型的水墨画,有山峦,有农地,有一片居住的古代民房,几人在一古井边挑水,这是契丹族群居的场景。
而幕布的前面,舞台上也摆放着一口古井,看得出是苯板道具做的,一名白发老汉穿着对襟汗衫坐在古井旁握着一个烟袋锅。
随着一声清脆的古筝声响起,人们瞬间聚精会神看向舞台。
“还有节目?”于正国好奇的说道。
“是啊,我也没想到。”顾维明装出很意外的样子,目光却是盯着舞台的侧面,寻找海棠的身影。
“像是舞台剧。”于正国又笃定道。
“好像是。”顾维明点点头。
断断续续的古筝声越来越连贯,如同清澈的山泉水从远处流淌而来,很快其他乐器也逐渐加入。
二胡的缠绵、古筝的清脆与琵琶的叮咚交织在一起,为即将开始的表演铺垫出一派古典雅致的氛围。
画外音传来,谢晓晨的声音,说道:“暮春的午后,我踩着青石板路的缝隙,拐进了古井乡,老墙根下,斜阳将斑驳的树影拉得细长,像一卷摊开的旧账本...”
与此同时,一名穿着白色公主裙的女孩从侧面缓缓走上舞台,笔直的黑发如瀑垂落,手握一支金色长笛,眼睛大而明亮的看向远方。
顾维明的屁股几乎都要离开椅面了,女儿真的复明了,眼睛大大的...
画外音:“井台边围坐着几位老人,青布衫子被岁月洗得发白,皱纹里夹着陈年的风霜。他们用缺了齿的茶缸舀井水喝,喉结滚动时,仿佛咽下的是半部村庄史。”
老汉也按照画外音拿着一个葫芦瓢子假装喝水。
海棠缓缓走向舞台中央的古井,蹲在了老汉的身边。
画外音:“我蹲下来,指腹蹭过井沿的绳痕,那些被磨出深沟的凹槽,是几代人用吊桶丈量光阴的刻度。
穿布褂的老汉看着我笑了笑,他说,后生,你摸着的这道印子,光绪年间的井绳勒出来的。
这口井有这么古老吗?我惊讶的问。
老汉笑道,这我还往年轻了说的,再说点邪乎的,这口井曾经属于一个契丹仙子的。
井水在桶底晃荡,晃碎了倒映的云影,却晃不散沉在水底的千年旧事。
听着老汉讲述着古井的历史,竟然追溯到宋辽时期,一名契丹女孩守护着古井,为古井祈福,让古井千年不枯。
这一刻,我真的想用我的笛音与那名契丹仙子对话,
让她知道千年后的我们,丰衣足食,水源充沛,我们不再需要古井,可我们依然爱着古井,
古井不枯,文脉不断。
这口千年古井不仅见证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历程,更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智慧。”
画外音结束,海棠缓缓站起,望向远方,托起了长笛。
笛音缓缓响起,天空中飘来花瓣,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吊车方向的空中,一名红衣女子飘了过来。
“卧槽,太牛逼了!”
“这是特技演员吗?”
“这叫吊威亚,有铁丝吊着。”
“把你吊上去试试。”
围观的百姓都震惊了,平时只能在电视中见到的镜头,就在眼前出现了。
别人吊威亚最少需要三处挂钩,佟小鱼只需要一处,自从开了脐宫,身体平衡力完全可以走钢丝了。
落到舞台上,不经意间就解开了后腰的钩子,
随后长剑舞起,又是一堆花瓣从袖中飘落,惟妙惟幻。
佟小鱼
而海棠一袭白裙立于舞台中央,长笛横执,指尖轻点,音符如珠玉坠地。
眼眸低垂间,目光在台下顾维明的脸上扫过。
佟小鱼围绕着海棠,跳着剑舞,红衣如烈焰翻飞,长剑在手,寒光流转,不时的还有高难度的后空翻,再次引起百姓的喝彩。
一动一静,一红一白,两个女孩都美若天仙,显得很不真实,
仿佛千年古井的往事真的被唤醒了似的。
“这节目太好了,都可以上春晚了。”
“你们古井乡真有仙子传说吗?”
“有吧,小时候好像听我爷爷说过。”
“二嘎子,你爷在你爸小的时候就死了。”
“我听我二爷说的不行啊!”
“...”
那里的农村人有个习惯,喜欢把老人的坟建在自家的耕地里,结果有一户人家的祖坟被拆了,但也赔偿了一笔钱,而董大猛到了之后,故弄玄虚说这户人家的风水被破坏了,需要重新作法事,还需要一大笔钱,那户人家找开发区协商,开发区说补偿了就不能反悔,然后董大猛就给出了主意,说这一天是黄道吉日,能要到钱,这户人家一听,就想到了正好是开发区庆典的日子,还夸董大猛料事如神,就跑到开发区来了。
董大猛已经全身而退了,再不退警察就要抓他了,但也第一时间告诉了陆明远,于正国跟乔达康一起走的。
董大猛属于用力过猛,把于正国给逼到这里来的,不管咋样,来了就是客,就是给新区捧场,必须好好招待。
陆明远记得在杨铁刚家里的墙上看到过一张十年前的照片,大合影里面有于正国。
恰好杨铁刚就在围观群众里,他本来是来看热闹的,也是想来跟女儿见一面,否则女儿也没时间回千安镇。
结果陆明远给他安排了这出戏,他就演了。
于正国很受用,本来是带着气儿来的,现在看哪都顺眼了,陆明远这小子其实也蛮懂事的。
大家寒暄过后纷纷落座,舞台一侧已经有一支老年乐团做好了准备,都是穿着统一的唐装,男的是深蓝色,女的是暗红色。
而舞台背景布却是一幅大型的水墨画,有山峦,有农地,有一片居住的古代民房,几人在一古井边挑水,这是契丹族群居的场景。
而幕布的前面,舞台上也摆放着一口古井,看得出是苯板道具做的,一名白发老汉穿着对襟汗衫坐在古井旁握着一个烟袋锅。
随着一声清脆的古筝声响起,人们瞬间聚精会神看向舞台。
“还有节目?”于正国好奇的说道。
“是啊,我也没想到。”顾维明装出很意外的样子,目光却是盯着舞台的侧面,寻找海棠的身影。
“像是舞台剧。”于正国又笃定道。
“好像是。”顾维明点点头。
断断续续的古筝声越来越连贯,如同清澈的山泉水从远处流淌而来,很快其他乐器也逐渐加入。
二胡的缠绵、古筝的清脆与琵琶的叮咚交织在一起,为即将开始的表演铺垫出一派古典雅致的氛围。
画外音传来,谢晓晨的声音,说道:“暮春的午后,我踩着青石板路的缝隙,拐进了古井乡,老墙根下,斜阳将斑驳的树影拉得细长,像一卷摊开的旧账本...”
与此同时,一名穿着白色公主裙的女孩从侧面缓缓走上舞台,笔直的黑发如瀑垂落,手握一支金色长笛,眼睛大而明亮的看向远方。
顾维明的屁股几乎都要离开椅面了,女儿真的复明了,眼睛大大的...
画外音:“井台边围坐着几位老人,青布衫子被岁月洗得发白,皱纹里夹着陈年的风霜。他们用缺了齿的茶缸舀井水喝,喉结滚动时,仿佛咽下的是半部村庄史。”
老汉也按照画外音拿着一个葫芦瓢子假装喝水。
海棠缓缓走向舞台中央的古井,蹲在了老汉的身边。
画外音:“我蹲下来,指腹蹭过井沿的绳痕,那些被磨出深沟的凹槽,是几代人用吊桶丈量光阴的刻度。
穿布褂的老汉看着我笑了笑,他说,后生,你摸着的这道印子,光绪年间的井绳勒出来的。
这口井有这么古老吗?我惊讶的问。
老汉笑道,这我还往年轻了说的,再说点邪乎的,这口井曾经属于一个契丹仙子的。
井水在桶底晃荡,晃碎了倒映的云影,却晃不散沉在水底的千年旧事。
听着老汉讲述着古井的历史,竟然追溯到宋辽时期,一名契丹女孩守护着古井,为古井祈福,让古井千年不枯。
这一刻,我真的想用我的笛音与那名契丹仙子对话,
让她知道千年后的我们,丰衣足食,水源充沛,我们不再需要古井,可我们依然爱着古井,
古井不枯,文脉不断。
这口千年古井不仅见证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历程,更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智慧。”
画外音结束,海棠缓缓站起,望向远方,托起了长笛。
笛音缓缓响起,天空中飘来花瓣,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吊车方向的空中,一名红衣女子飘了过来。
“卧槽,太牛逼了!”
“这是特技演员吗?”
“这叫吊威亚,有铁丝吊着。”
“把你吊上去试试。”
围观的百姓都震惊了,平时只能在电视中见到的镜头,就在眼前出现了。
别人吊威亚最少需要三处挂钩,佟小鱼只需要一处,自从开了脐宫,身体平衡力完全可以走钢丝了。
落到舞台上,不经意间就解开了后腰的钩子,
随后长剑舞起,又是一堆花瓣从袖中飘落,惟妙惟幻。
佟小鱼
而海棠一袭白裙立于舞台中央,长笛横执,指尖轻点,音符如珠玉坠地。
眼眸低垂间,目光在台下顾维明的脸上扫过。
佟小鱼围绕着海棠,跳着剑舞,红衣如烈焰翻飞,长剑在手,寒光流转,不时的还有高难度的后空翻,再次引起百姓的喝彩。
一动一静,一红一白,两个女孩都美若天仙,显得很不真实,
仿佛千年古井的往事真的被唤醒了似的。
“这节目太好了,都可以上春晚了。”
“你们古井乡真有仙子传说吗?”
“有吧,小时候好像听我爷爷说过。”
“二嘎子,你爷在你爸小的时候就死了。”
“我听我二爷说的不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