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谁像我爱你 > 第126章 您认可吗?

谁像我爱你 第126章 您认可吗?

    “这就是我们米团网的工作室,设施简陋,让各位见效了。”

    张煜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向着眼前的几人大致介绍了工作室的环境。

    程晓云等人提前收到嘱咐,每个人都端正地坐在办公桌旁边安静地工作着。就连余子瑶都被张煜安排在位子上,也没什么事情干就在电脑上登着qq聊着天。

    整个工作室的环境显得很安静,但安静中透露着有条不紊。随行的几人看了看四周,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个画面要是被两个月前来参观的四大高校的人见到,怕不是要当场惊掉下巴。都不说这些员工突然之间变得那么乖巧,但是着崭新的桌子、人手一台的名牌笔记本以及角落里堆放着的各种零食饮料,哪有当时一副穷困潦倒眼看就要破产的样子。

    这一行人就是省教育厅下来视察的队伍了,人数并不多,只有四个人。带队的是一位很典型的精英女士,名字叫赵玉霜。一头干脆利落的短发,戴着黑框眼镜,给人的感觉就是雷厉风行的那种领导形象。

    张煜不知道她的具体职位,所以干脆统一叫领导算了。

    “张同学说笑了,你这办公室的环境可比我们教育局里的还要好上不少。”

    赵玉霜嘴上说着环境好,脸色却是淡淡的。张煜赔笑道:“这当然都是学校各位领导和学生们的支持,才能让我们拥有这么良好的办公环境。”

    一记响亮且明显的马屁拍在了在场众人身上,随行的另外几个人善意地笑了笑,虽说拍的是学校领导的,但是这种职场上的话术对他们来说也已经习以为常了,纷纷暗赞这个大一学生情商高。

    侧身走了几步的赵玉霜闻言扭头,似有似无地笑着问道:“哦?你是这么觉得的么?”

    张煜摇摇头:“不是。”

    “那你是怎么想的?”

    赵玉霜一下子来了兴致,前脚拍完马屁后脚就把马踹翻的不说后无来者,但她还真没遇见过。她年纪不算大,在教育局这个机构中碰到过各种各样的人。溜须拍马的有,故作清高的也有,但是像眼前这个对她而言还只是个男孩的张煜确实没接触过。

    他看似稚嫩,但在待人接物上又仿佛有些独特的天赋,看似逢人就对症下药,但其实是很有自己的主见和底线了。

    赵玉霜通过短短的一面和几句交流就大致摸清了张煜的个性,对张煜来说何尝不是一样的。早在进门之前他就大概判断出来,赵玉霜应该是个实干派的,只看重结果和成绩。那些诉苦或者奉承是她最不喜的,在她眼里这些都是最下乘的手段。

    不过她倒是有一点没猜中,那就是张煜这个人是没有底线的。只要能达到他想要的目的,来一个喜欢听马屁的领导,张煜是能长得开口叫他义父的。

    “我怎么想的?我想的是这些都是我和我的员工应得的,他们工作认真负责,业务做得好,工作室有收益,就该有这样的工作环境。”

    张煜声音不大但却掷地有声,赵玉霜还没什么感觉呢,桌旁的员工们倒是听了个真真切切,顿时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几个泪点低的女生甚至都红了眼眶。

    赵玉霜深深看了他一眼,给眼前的男孩又加了一分。不管他这句话有没有作秀的成分,但就员工管理这方面,他就已经胜过大多数尸位素餐的所谓领导了。

    平心而论,张煜确实有作秀的成分在里头,但这也确实是他成立工作室以来一贯的做法,所以他并不显得心虚。米团网成立至今,从负收益到正收益,张煜从来没有在福利和待遇上亏待过这些学长学姐,只要工作认真完成,该有的奖励张煜从来不会吝啬,这也是米团网凝聚力极强的原因之一。

    赵玉霜没回话,绕着工作中的众人走了一圈,众人受张煜那句话的鼓舞,纷纷打起精神认真工作,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懈怠导致张煜和米团网在教育局领导中获得不好的印象。赵玉霜走完一圈,来到张煜身边悄悄竖起一个大拇指。

    “小朋友,你还挺有一套的。”

    她自己不会去戳破张煜那点小伎俩,但还是稍微打趣了一番。张煜反而一脸刚正不阿,摆出一副这就是我最真实想法的模样来。

    赵玉霜哑然失笑,深呼吸两口,又把话题引到原来的方向上。

    “我听叶校长说,米团网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几乎解决了学校百分百的特困生问题,这事属实吗?”

    张煜点点头,伸手把赵玉霜一行人引向了里侧的沙发上坐下,随手从桌底抽出来几份打印纸,递给了坐着的几人。

    连同赵玉霜在内,众人都有些诧异,似乎是没预料到张煜的资料准备得这么齐全。不由得对他又高看了几分,有这份从容先不谈,能把资料准备得这么全面,说明张煜是预演过他们此行的目的的。

    不由他们多想,张煜伸手示意他们看向手中的纸张,他自己确实没有拿任何东西,一边在茶几上敲着手指一边朗声道:

    “准确来说不是百分之百,而是百分之九十四。上学期华理工有记录的特困生申请是一百五十六个人,目前在册员工有一百四十七名,其中十名现在就坐在外边敲着键盘,剩下的都是我们团购板块的配送员。”

    他几乎没有停顿地把几个数据背了出来,和资料上的一字不差,显然也是一直记在心底的。

    “至于那九名没被收录的,我让人去接触过。有七名干了一天嫌累不干的,还有两名一直觉得自己是创业当大老板的料,不屑于打工的,没意外的话现在应该还躺在被窝里意淫自己是千万富翁。”

    他说完无奈地一摊手,有些幽默的话语让在座几个人不约而同笑了出来,只是笑得有些无奈。还是那句话,不是所有特困生都拥有踏实勤奋的良好品质的,当初干完第一天后觉得太累不想干的人其实远远不止七个人。只是后来看到其他人似乎真的赚到钱改善了生活,才又腆着脸重新加入。对此张煜表示理解,也都全部吸纳进来,对于他来说,反正都是按劳分配的,你想拿多少钱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干得多还是干得少,哪怕突然心情不好停工一整天张煜也不会去过问。

    你不干,有得是特困生干。

    在座的人也都是经常和各种人打交道的,自然清楚张煜说的是实情,反而觉得他说话挺幽默,气氛也轻松了不少。

    赵玉霜沉吟了一下,接着问道:“一百多名特困生,每天能在你这里拿多少工资?”

    张煜伸手又掏出来一叠纸,这次是米团网近几个月来的各种数据和报表。在座几个人都麻木了,一言不发地各自取了一份,边看边听。

    “勤快些的学生,最高一天拿到过一百三十块钱,正常情况下普遍是在六十到八十左右,按照平均七十块钱来算的话,一天小一万块钱吧。”

    张煜平静地说完,却看到对面几个人都一脸惊诧。一万块钱对现在的家庭来说,那几乎就是小半年的开销了,但在张煜这里却只是一天的工资支出,也难怪他们会如此诧异。按月薪来算的话,平均每人每月都有两千块了,这个工资水平别说改善生活,甚至比一些工厂拧螺丝的都要高了。

    赵玉霜今天的任务是来视察米团网对特困生问题的成效情况的,如果符合教育局预期的话,也会顺便看看能不能在其他学校推广。她对米团网的收益其实不感兴趣,但此时却不由自主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一天要支出一万块钱工资的米团网,那它一天的收益能够多高?

    她看着一脸淡然的张煜,想问又问不出口,良久才问了一个有些奇怪的问题。

    “特困生在你这里工作,会影响学习吗?”

    这其实也是她个人想要了解的事情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解决特困生的经济问题也是为了让他们的学习没有后顾之忧。如果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而影响了学习,对她而言有些本末倒置了。

    这应该算是教育工作者对勤工俭学这一类特困生项目持有保守态度的原因之一,因为不止她这样想的,连最开始的顾顺章和后来的叶泽筠也都提到过相同的问题。因此,张煜在听到这个问题后意义不明地笑了,就像之前对着顾成章和叶泽筠一样。

    那笑容里,多少带着些讥讽的味道,赵玉霜刚反应过来,张煜就自顾自摇了摇头,迎着她的眼睛。

    “领导,学习是学生的本分,您认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