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八零,种田吃瓜,闷声发家 > 第34章 发财

重生八零,种田吃瓜,闷声发家 第34章 发财

    装好蛇,冯宜家伸手进树洞里一阵摸索,没一会儿小心的摸出一个破破烂烂的布包。

    外面的布料腐朽不堪,早分辨不出本来的样子。

    三两下扯开,露出里面包裹着的东西。

    翠绿欲滴的玉镯子一双,样式精巧繁复质地不同的各式钗环十好几件,还有五根小黄鱼,两个金项圈,五个金镯子。

    东西不是很多,不过价值不菲。

    冯宜家仔细把所有的东西捡起来,用手帕擦了擦,又拿了早准备好的布袋装了挂在胸前,背着背篓,扛着锄头往树后不远处耸立着的光秃秃的山壁走去。

    山壁倾斜着向上,厚厚的石壁宛如天然的屋顶,在下面的碎石地上遮出狭长一片日晒雨淋不到的地方。

    冯宜家沿着山壁往东走了不过几百米,在一个山体凹陷处停了下来。

    眼前人迹罕至的地方,出现了一间依山而建的粗陋木屋,木头已经腐朽变形,整个屋子显得摇摇欲坠。

    屋前一具尸体靠坐在树干藤条编成的几乎要散架的门边,身上破碎的衣服跟他森森地白骨一样,都透着久经风霜的味道,只手骨上挂着的金属手表还在阳光下闪着微弱的光。

    冯宜家做鬼时无意中到过这里,早看过了,对上尸体脑袋上两个黑洞洞的眼睛也不觉得害怕。

    镇定自若的在木屋前面几十米选了块各种荆棘长得格外茂盛的地方,拿着锄头慢慢挖。

    挖完了荆棘,又开始挖坑。

    足足快两个小时过去,一个两米长,一米宽,半米深的坑才挖好。

    冯宜家扔下锄头,揉了揉酸疼的腰背、手臂,从背篓里翻出一块打了补丁的被单,走到尸体边,也没再想着从尸体上扒东西,直接把整具白骨包裹好,抱着放进了挖好的坑里。

    然后吭哧吭哧的重新往回填土,嘴里自顾胡乱嘟囔:“那些首饰黄金估摸着是你的。

    我拿走了,就当是辛苦埋你的劳务费了。

    也别觉得贵,一堆对你无用的东西,能换你入土为安,可没亏。

    这地远离人烟,前面你又特意弄了那么多的灌木遮挡,隐蔽得很,除了我没人能找到这里。

    咱俩就是千里相会的有缘人,有缘人得互帮互助,我帮你入土,你帮我发财,你说是不是?

    恩,你不说话就是默认了啊········。”

    挖土回填了多久,冯宜家就东拉西扯的絮叨了多久。

    最后还在边上挖了些土,垒出一个小小的坟包才罢手。

    埋完了人,冯宜家放下锄头,走到屋子前,挪开几乎散架的门进了木屋。

    里面很简陋,进屋对面是崖壁,两侧是高低不一的木板墙,左侧墙上还有明显被烟火熏过的痕迹。

    碎石地面上除了两块石头垒成的灶台,还放着粗糙的一桌一凳和一张木板床,以及一些衣服跟简单的生活用具。

    冯宜家早知道屋里没什么值钱的物件,只走到桌前翻开了摆在上面风化变脆的本子。

    小心一页页翻过去。

    这是一个男人写的随笔,上面除了表达山上生活的孤寂艰苦外,就是追忆往昔在家时的幸福美满。

    而且写得还不多,冯宜家略看了看,啥有用的信息都没看着。

    得,想给人立个碑都找不到名字。

    她遗憾了一瞬,没再动里面的物件,出门背了背篓扛着锄头径直下山回家。

    山路不管上下都难走,冯宜家走走停停,看到值钱的药材也不放过,采挖收进背篓里,如此磨磨蹭蹭直到夜色开始笼罩大地才回到村里。

    七月的天太热,背篓里的蛇不及时处理,等到明天只有扔去填粪坑的份。

    家里只有最基本的生活物品,冯宜家没办法自己试着动手炮制,背着背篓直接去了张家小院。

    村里还到处都是赶着鸡鸭进圈,呼喊着孩子归家的声音,张家的大门却已经关得严严实实。

    冯宜家上前敲了敲门,屋里传来许秀萍不耐烦的声音:“谁啊?天都快黑了,啥事不能明天上门说?”

    她也想明天来的,在山里转了一天,中午只吃了两个饼子,肚子早得咕咕叫了,可浪费东西可耻,冯宜家只能厚着脸皮再次敲了敲门,喊道:“婶子,是我,冯宜家,找张叔有点事!”

    屋里传来一阵哒哒的脚步声,很快门开了一条缝。

    许秀萍探出头伸手拉了冯宜家进门,然后左右看了看“嘭”的一声把门关上,又连忙拉上了门闩。

    整个过程,除了关门声音大了点,整的跟地下党接头似的。

    看得冯宜家不禁扯了扯嘴角。

    许秀萍边拉着人进屋边解释:“你不知道,这两天我家都快成村里的大会堂了。

    只要门开着,从早到晚的都没断过人。

    我还说抽空去帮你把院里的地翻了,结果自己家里的东西都没时间收拾!

    连着两三天闹得我头疼,都是乡里乡亲处了十几年的,也不好不让人进门。

    今天索性早早把院门关了,图个清净!”

    “那是婶子你把儿子养得好,多少人想求这份热闹都求不到呢。”

    冯宜家拍了句马屁,又道:“我天天待家里没事,那点巴掌大的地早慢慢收拾出来晒上菜种子了,婶子就老别惦记着我这点小事了。”

    话落,两人也到了堂屋里。

    外面还有些微天光,勉强能视物,屋里却已经暗得伸手不见五指了。

    饭桌上点了盏煤油灯,张靖安父子正拿着筷子吃饭。

    见了冯宜家进来,张靖安忙招呼:“冯丫头来了,吃晚饭了没?”

    话是这样问,却不等冯宜家答就转头吩咐儿子:“去拿副碗筷过来!”

    张云聪冲冯宜家笑着打招呼,然后麻溜起身往厨房去。

    时隔几十年,张云聪的面容早在冯宜家的脑海里模糊了。

    如今再看烛光下那张轮廓分明,线条硬朗却又被满身的书卷气衬出几分温文尔雅的俊秀男人,心里不禁感慨:长相,能力在孟家村里都属天花板了,不怪村里只要有女儿的人家都想把人刨回自己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