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种田吃瓜,闷声发家 第141章

    跟两个员工聊了聊,孟盛从干货店离开,想了想就转去了公安局借电话联系侯群英。

    手下积极主动拓展业务,他这个当老板的总不能拖后腿。

    再说,电器店里的东西卖出去大半,也得联系人补些货回来才好。

    早已过了下班时间,公安局里仍然人来人往。

    临近过年,攒了一年钱准备置办年货的人多了,同时,小偷小摸的小案件也比平时多了好几成。

    葛局长又在局里加班没回家。

    孟盛来了好几回,跟人打听得知后,熟门熟路到了局长办公室。

    葛局长此时正一手抽烟,一手在纸上写写画画,见孟盛进来,搁了笔浓眉高挑,问:“咋的?

    又遇到事了?”

    孟盛从人语气中,莫名听出了点兴奋来,不禁有些无语。

    自己有意无意帮了他好几次,这人却一点不盼着自己好!

    心里吐槽,面上却堆着笑,孟盛大步到了桌边坐下,道:“没事,就邮局下了班,我一个乡下小子在城里不熟,只能过来您这儿借下电话用用。”

    “你还乡下小子在城里不熟,那电器买卖做得整个县城里的人都眼红!”

    葛局长笑着回话的同时,手指了指一边的电话,示意他自己用。

    “哪里,哪里。

    就是瞎混而已,还得亏葛叔帮着照拂,才赚了点辛苦钱。”

    孟盛嘿嘿笑着谦虚,手下不客气的抓起话筒,拨通了侯群英留给他的号码。

    那边接电话的是个老头,听说了侯群英的名字,让十分钟后拨过去。

    孟盛挂了电话等时间,就见葛局长从身前抽屉里拿了个塞得鼓鼓囊囊的信封递给孟盛,道:“你不来,我也准备让人下乡找你去。

    这是上次路匪事件中,你的牛被打死,局里给你申请的补贴,和你提供了重要线索的奖励。

    钱不多,一共一千块,拿着数数。”

    牛被打死,但尸体还给了自己,按理补也补不了多少钱。

    这一千块中估计大部分都是提供线索的奖励,或者说是别人给自己的谢礼。

    应该是还自己人情,却不想跟自己多牵扯的意思。

    孟盛想到那对军匪对立的兄弟,眼珠子转了转,二话不说伸手接过了信封,直接揣进兜里。

    笑道:“数啥数,我信不过谁,也不能信不过公安叔叔不是?”

    葛局长也没坚持,另起了话头:“杨玉川,你还记得吧?”

    孟盛闻言,愣了愣,点头:“记得,我媳妇儿继父家的儿子!”

    还是撺掇着他媳妇儿悔婚的臭小子。

    葛局长神情怪异道:“玉川奶奶前两天下雪摔了一跤,瘫痪了。

    老人年纪大,又受了重伤,能撑多久不好说。

    加上逢着过年,他们一家都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说到这,他抽了口烟,享受的眯眼吐了个烟圈,才接着道:“你岳母他们这回回来待的时间长,应该会找去村里看看你们!”

    孟盛:·······。

    确定了,军人出身的葛局长就是个喜欢看人热闹的。

    不过,人家有权有势,有意见也只能憋着。

    不想搭理人的孟盛,眼看十分钟时间到了,干脆拿起话筒又拨起了电话。

    这回接电话的是侯群英。

    如今电话费贵,还是借用公家的,孟盛跟人打了招呼就直接说起了正题。

    牵扯到进购电器,倒卖干货、海产品,涉及到的钱就不能少了。

    等谈完生意,挂了电话,一直听着的葛局长看孟盛的眼神都不对了。

    半惊讶半酸溜溜的道:“好小子,行啊!

    随口说出来的数字就是几万几万的,比我们这些人拼死拼活干几年赚的都多。”

    然后,又半开玩笑似的眯眼道:“说说,钱哪来的?

    要是来路不正,可别怪我不念情分直接抓你好好审问!”

    “哪敢啊,我绝对是奉公守法的三好公民一个!”

    孟盛笑着答话,然后把冯宜家卖虎骨的事情说了。

    最后在葛局长羡慕嫉妒他运气好,又不屑他吃软饭的目光下,答应下次送人两瓶虎骨酒,才昂首走出了公安局。

    以后他就是在政府里挂了名儿的有钱人了,免得步子一不小心迈大了,还得让人查他个底掉,怀疑他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只是走出公安局,孟盛的脸就迅速晴转多云。

    想到冯宜家那个娘,他就高兴不起来。

    那女人就算去村里看女儿,也绝不会是出于真心。

    不然不会一走这么多年,杳无音讯。

    而冯宜家见到她娘,心里也肯定不会高兴。

    已经消失的人,为什么不一直消失呢?

    隔了十几年还出来膈应人。

    孟盛心里想着事,无意识的一步步往电器店走。

    等听到家里人热闹的说笑声时,他脸上的表情又变成了开心。

    脑子里多出来的东西,不管是不是邪恶的,在某些地方还是有点用的。

    而做了鬼的老丈人也还是有点可用之处。

    要真惹他媳妇儿不高兴了,绝对能送他那好岳母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

    折腾了一圈回来,天差不多黑了,外面连着的两家店铺都关了门。

    厨房里饭菜也做的差不多了。

    见孟盛回家,孟玲就跟陈红杏一起张罗着摆饭。

    一家人很快围坐在饭桌旁,边吃喝边说话。

    孟超抿了口烫过的二锅头,对着桌上满当当放着的肉,手上筷子不停,嘴里问边上坐着的孟盛:“老二,那么多钱拿手里也没用,你那干货店跟电器店的生意都好,有没有想过在其它地方再开几家一样的?”

    村里人都知道孟盛卖虎骨赚了钱,兄弟姊妹间肯定也得透透风。

    好在他们如今个个手里都有来钱的道,也不是恨人有笑人无那一波的,都没起啥歪心思。

    孟盛心里高兴,听了大哥的话,摇头后仔细提醒叮嘱:“你们再忙也得抽时间看看报纸,看看新闻。

    时刻关注经济政策变化,别把步子迈大了。

    特别是雇工方面,我听说有个七上八下的标准,你们最好不要超过七个。

    想多拿货卖钱可以做中间商,反正别亲自开太多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