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皇后的转生日常 > 第60章 算了吧

皇后的转生日常 第60章 算了吧

    然而,在东宫的小厨房里,独孤若雪的表现让这边的宫人们也大吃一惊。太子妃见识到了来自皇后的“威严”——雄赳赳气昂昂,一副厨房老手的姿态,但刚上手,就差点把灶台的火给点上了天。

    永清公主还没准备好给独孤若雪教授厨艺,却在这个档口见识到了尚食局和御膳房的瘟神传说,连连摆了摆手,表达自己的叹息。“母后,您这样做还是太着急了,等儿臣来教您吧。”

    说罢,永清公主娴熟地弄起了一套下厨做功的手艺活,砍瓜切菜、点火烹饪,可谓是样样精通。

    太子妃知道,这位公主曾亲自下厨给皇帝做长寿面,迎娶驸马后也常常亲力亲为,做的一手好菜。若不是皇家公主的身份实在是显眼,飘香居可能都会聘请其为特别大厨。

    “好的闺女,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独孤若雪表现出一本正经的模样,心中只觉得自己真的退步许多了,就连女儿都比不上了。

    当然,这一幕看在太子妃眼中,又是另一番思量。

    她感觉,永清公主和独孤若雪的关系实在是太亲密了,全然不像那种继母女之间的恶劣关系,反倒是对相处和谐的亲生母女。

    她不禁在想,太子所说难道是真的,这天底下真有轮回转生之说?可她怎么从来没见过自己身边发生过这个情况?在怀疑中,太子妃也帮忙搭了把手,帮着永清下厨教艺。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东宫的宫人们一个个不敢言语,仅仅是对望着彼此,又看了看领头的乐正尚宫,希望能看出些新花样来。

    果不其然,乐正尚宫暗自摇了摇头,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她不看好太子妃和永清公主的教导,认为这是徒劳无功。

    而结果自然如此,独孤若雪一步步地按照她们二人的来,却也还做成了一团黑焦木炭。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这到底是什么东西,而周边的番茄汁也已经被蒸发干净,更看不出模样来。

    “母后,对不起是儿臣的错。”永清公主面上露出了哭丧的表情,样子十分难看。她实在是搞不懂,明明是母后提出来的番茄炒蛋,怎么就是做不出来呢?怎么这火,突然就燃了旺盛,一点面子也不给自己呢?

    比起永清公主,太子妃则更为震惊,和乐正尚宫、曹连一样,心想着如凡间仙女般的皇后,手艺怎么如此差劲,简直是不能以貌相。“母后,要不您以后还是别来厨房了,若真的想吃些好的,那便让尚食局的人来吧。”

    独孤若雪茫然无措地点了点头,在看到两位晚辈的态度,她便知道自己真的不能再尝试了。虽然还可以继续练习一番,但不出意外地会添乱子。

    这个想法若是被宫人们知道,一定会被暗自议论的——这些人都拦不住,唯有永清公主和太子妃出马了。

    尽管有些丧气,但唯一称得称赞的是若雪的刀功不错,切菜均匀利落,没有点时间是练不出来的。这个优点也得到了尚食局的认可。

    既然独孤若雪没办法亲自做些菜肴,那一日三餐依然要由御膳房和尚食局来承担,其中,今日晚膳额外做了一条炖鱼,来自于前些年从江南引入北方的大花鲢。这玩意很少分布在顺天地方,中原和江南的江河湖泊里十分常见。

    “果然,还是御膳房做的东西最好吃了。”晚上,独孤若雪与王启、永清公主三人在养心殿里用了晚膳。这当中,若雪对这盘炖鱼十分喜爱,让平日里不怎么喜欢鱼腥味的她也不忘多吃几口。

    而一想起来白天的窘迫,她还觉得十分惭愧,只想眼前的父女二人赶紧忘记那事儿。她还记得,王启对自己万般无奈却无恶意的“嘲笑”,不忘摸着自己的额头安慰自己。

    怎么说呢,也许是年纪差的问题,独孤若雪感觉像是一个小女儿一样被皇帝捧了起来。

    “母后,你要是爱吃就多吃点。”见证过母亲的厨艺,永清公主只好拿着筷子多夹几块肉,不停地往若雪的碗里塞过去,不止有鱼,还有其他的菜品,比如说御膳房的拿手好菜炸软虾和素肉丸子,皆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嘿,这里还有烤羊腿呢,只可惜嘉祥郡主不在,不然的话她可要十分开心了。”独孤若雪想到了自己名义上的外孙女,也不知道这小姑娘最近在做些什么,好久没见她入宫觐见了。

    “你想她了?”王启有些好奇,怎么,媳妇什么时候对嘉祥的事情开始上心了?“她在府上过得很好,而且每月都有一笔补贴,还有草原上的贡品。听刘公公说,这些日子小郡主都长胖了,应该是在京中吃了不少的东西。”王启还没忘嘉祥郡主的婚嫁,但奈何寻不到合适的良媒,便暂时搁置起来。

    今日听独孤若雪这么一说,他认为这件事也该做些文章了。“问个事儿,你觉得李钰那小子如何?”

    独孤若雪正抱着一个猪肘啃着,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李钰?唐国公那小子?你提他作甚?”独孤若雪听说过唐国公,但几乎没什么交集,也不知道长得什么样。只知道,李钰是当今大兴最年轻的勋贵,和太孙差不多大,而且没有娶亲——更不要说孩子了;但唯一的缺憾是,他有一房姨娘,据说和李家老夫人有关系。

    “给嘉祥郡主说媒啊,这不明摆着吗?”说是自己的外孙女,寻人也应该挑一挑,但王启找来找去,与其说寻个普通的军户,倒不如挑一桩好的。唐国公那小子虽然年轻,但还是有一定的才能。不说别的,太孙呈上来了几份奏疏,便是他写的,对赋役情况也有一定的见解。

    何况,他和太孙共过事,以后他要做的事情估计还很多。“给太孙培养个班底,也总不能承袭他爹的人。”

    东宫的班底其实够用,无论是华青云、阎良弼还是乐正阳,都是勤劳可靠的大臣——当然,他们有时候过于顽固保守,是政治上的保守派,与太孙的性格还有些相处不来。但那些人,终究是当朝重臣,不能排除在外。

    “回来也要找太傅一下,他也得算进去。”皇帝补充道,口中所说的太傅自然是平国公李评,作为旧勋臣的一部分,在朝中也有影响力,而且和他的祖父一样,也赢了个太傅的名衔。

    这玩意虽然是个虚职,但位列三公,名声有时要比实权还有用。

    “你这是要把后面的事情安排好?你也太着急了吧,太子还没即位,这就想着孙子的事情?”独孤若雪觉得王启是不是担忧过头了,但自己不好直接说什么,只能拿这话当个遮掩。不过,这些日子下来,王启也有不小的变化,脸上的皱纹少了不少,看着身子骨也比之前好多了。短短几个月,至于发生这样的变化吗?难不成,那灵丹真有返老还童的效用?

    “嗯,安排好。反正我还有十年的时间,把大部分提前安排好,我也可以放心地去了。”独孤若雪和永清公主皆是一愣,双眼盯着王启,不自觉地回味着那句话,十年?什么十年?

    ——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