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 第862章 得以流通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第862章 得以流通

    为了帮助苏云鹏恢复,他拿出一瓶珍稀灵液以及数颗修复元气的丹药,缓缓输入到他的体内。

    一旁的江晓月满心好奇:“修哥哥,这个人是谁呀?你为何要带他回来?”

    待一切安排妥当,让苏云鹏沉睡修养之后,林修拉着江晓月的小手走上了甲板欣赏风景。

    “这是北域苏家之后,这个家族世代流淌着凤凰血统,纯血苏家子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寿命都远胜常人。

    而且我察觉到他的潜力非同一般,就随手相救。”

    “原来是这样啊。”

    江晓月点点头,忽然又想起什么,“对了,你有找到姐姐的同学吗?”

    “放心吧,都已经找到了,他们都平安无事。”

    林修微微一笑回应道。

    在这群人之中,许多人对他而言都是陌生面孔,大多只是一些跑龙套的角色。

    然而这些人皆被神秘组织用尸蛾丹控制。

    其中一位容貌秀美的女子乃是霍晓婉好友刘佳音。

    拯救他们并非难事,不过林修不想亲自出马。

    背后隐藏的势力盘根错节,民调局既然存在就应该展现其作用。

    因此,他马上联系了自己的直属上司汇报情况。

    不多时,便收到回复,对方表示会派遣青海分局的力量协助行动,彻底摧毁这个违法实验基地。

    至于后续涉及的一些高层人员,民调局会自行处理,无需他过多操心。

    毕竟自己只是一个编外人员,并没有义务去管太多闲事。

    林修索性将墨影舟降落于附近的一处小山坡上,不再掩饰自身气息。

    不久后,青海分局的人马迅速找到此处,前来与他会合商议行动计划。

    然而林修认为根本不必详尽谋划策略,直捣黄龙即可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于是乎,事情便如此简单解决。

    不然的话,内外交困,蒙古部落在北,倭寇在东南,国内的反明势力与国外相互串联,这些内忧外患足以让刚刚起步的大明覆灭。

    朱元璋连连称是。

    他对朱标说道:

    “标儿,你要好好听一听。”

    “这对你是大有裨益的。”

    “是,父皇。”

    朱标神色庄重。

    朱元璋话音刚落,便转向叶轩。

    “叶爱卿,既然你知道禁海有着这样多的好处,那为何还要主张解除禁海令呢?”

    “陛下,微臣之前已经提及过。”

    “世间诸事皆存双面性。”

    “这海禁之令犹如一柄双刃剑。”

    “倘若运用得当,则能为国为民谋福祉;反之,则可能引致诸多难以挽回的祸患。”

    “刚才微臣所言不过是此令利处,尚有其害处未述及。”

    叶轩接着阐述了禁海政策隐藏的弊端。

    明初施行的海禁,初衷在于让国民休养恢复,巩固国力以及对抗外敌。

    但此举亦使明朝在文化、科技、航海、经贸等诸多方面遭遇束缚,并波及清廷后续对沿海贸易的态度。

    历史上清廷因延续这种封闭策略,最典型的便是闭关自守。

    通史者无不明白海禁给后世造成的影响有多么深远,清朝沿袭明代这一做法,致使其失去借鉴国外先进技艺的机会,从而掉队于世界潮流,进而遭受列强欺凌压迫。

    教训是极其沉重的。

    短时间内的海禁无可厚非。

    然而不可忽略本末。

    且商场之上企图独揽资源以求独食,并试图垄断海上交易渠道,并不持久健康。

    叶轩暗地里暗示着朱元璋这些隐患。

    朱元璋神情渐渐变为铁青色。

    他确实怀揣着控制海外贸易之意念。

    鉴于海上贸易蕴藏丰厚收益,

    同时为了消除内外忧患,

    可叶轩指出了问题所在,并警告可能会产生长远影响时,朱元璋嘴上依旧强硬:

    \"别国仅是一众蛮夷而已。

    \"

    \"如何能够匹敌我大明?\"

    \"无论何时,我大明各项实力都高于它们.\"

    \"即便是颁布海禁,我们的航海技艺依旧凌驾番邦之上!\"

    叶轩虽口头上随声附和,

    心里却又感慨:

    当前大明确实在诸多领域超越其他国家,但随着后来国际格局发生变化,外国凭借弯道超车技术发展起来,而大明及以后朝代继续实施类似海禁法规,这才引发后来一系列不良事件发生。

    凡事都需要从全局考虑长远规划。

    实际上,经过叶轩的一席点醒,朱元璋心中已然清楚此令的缺陷所在,但他内心却无法克服这一障碍:

    \"那么那些商人怎样?”

    \"要是放开海禁让他们去经营,岂不是任由他们肆意妄为?我们还怎么管理?”

    想到这些唯利是图且剥削百姓之人,就满腔愤懑情绪溢满脸庞。

    源于寒门经历,他对商业阶层格外排斥。

    在他观念里这类人为富却缺乏仁心甚至敢于在国家危难时刻发灾难财货。

    故长期以来推行重视农业打压商业方针。

    并且直接禁止商贾家庭后代参与科举取士。

    他笃信如果不设置海禁约束,势必导致这些奸商与官方抢夺外贸利益,皇族优势将遭到削减分割。

    看着朱元璋满脸憎恶状,

    叶轩暗想:

    到底他对商户存在何种刻骨恨意?

    随即回言道:

    \"商人重利益没错,可同样起到激活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加速整体繁荣速度.\"

    “何为经济活力?”

    朱元璋与其子初次接触到如此新鲜术语。

    依他们的理解经济体系属于静态结构。

    而在叶轩理念之中经济却是动态过程。

    这般见解让二人大开眼界如同倾听传说中仙人讲述飞升遁术那般玄妙。

    \"咱们首要任务应当正确认识商人群体实质含义,明确其真实身份定位。

    \"

    “其实他们可以带动商品流通价值最大化.”

    “强化市场资讯交互频率。”

    ”

    因为只有处在流转环节里的物件才会体现真正价值意义。

    “

    要使货物能够顺利交换,不可或缺的媒介正是商人。

    他们把货物从一处转运至另一处,从而使商品得以流通。

    如果没有商人的参与,商品就无法抵达消费者手中。

    也许有人觉得商人对国家无所建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

    有的人善于捕猎。

    有的人擅长耕种。

    猎人需要粮食与衣物。

    农夫则需要肉食与兽皮。

    这就形成了交易的需求。

    以前,村镇之间通过集市互通有无,主要是买方和卖方直接交流,尚无商人这一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社会架构逐渐扩大,部落联盟演进为国家制度。

    在这种情形下,买卖双方直接交易会面临许多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