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 第726章 事并不难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第726章 事并不难

    我有些担心,“那他们知道你也卷入这件事了吗?”

    李明点了点头,“他们知道我没有刻意隐瞒,以家族的能力查清此事并不难。”

    听此一说,我顿时紧张了起来。

    “那你大伯会不会怀疑你?”

    李明神秘地看着我,“其实大伯确有一丝怀疑,但是……”

    他停顿了一下,“有人帮我了。”

    “谁?”

    我好奇地追问。

    “就是张建安!”

    李明笑着说道。

    我惊讶不已,“怎么可能?!”

    李明接着解释道,“张建安疯话中说了我是他救下的。

    真没想到,这个人平时干坏事,但偶尔也有清醒的时刻。”

    “也算是因果报应吧,所以你还挺感谢他的,对吧?”

    我感慨道。

    “医生说是受 ** 导致的,并未实质损害神经系统,或许能治好,他已经去疗养院了,希望他能够恢复正常。”

    这时,李明望着窗外,太阳渐渐升起,他又补充道:“昨晚爷爷带回来一份文件,打算把我部分的遗产转给我,但我并没有接收。”

    “这可不太明智。”

    我觉得他有些可惜。

    李明淡然地摇了摇头,说:“我天生不是吃富家生活的料。”

    说完,我们一同走到店里。

    早间思思还未到来,李明开始打扫店面,忙里偷闲的样子让我颇感安心。

    我回想昨天思思说的话,便提醒他:“你总往外地跑找宝物的事,姑娘不会喜欢。

    安稳些才能给人幸福感,而不是整日在外游荡像个寻觅古物的人。”

    李明苦笑,“嗯,我明白你的意思。”

    很快有几个客人走进店门,他立刻过去接待。

    我则在外四处看看。

    潘家园这里人来人往,摊位上摆满各色小玩意儿,琳琅满目的陈列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收藏爱好者。

    这里虽然有卖仿古品的小贩居多,但也有一些真正值钱的好货藏匿于其中,如果没有经验的话可要当心。

    我不确定能否找到真正的宝物,便走回店铺区。

    这里的古玩商铺虽然价位高些,却相对可靠。

    一家名为“青铜器全屋”

    的小店门口摆放着一尊巨大的青铜造像吸引了我的注意。

    走进去,古旧气息扑鼻而来。

    店主年过半百,正拿着手机浏览,见我进来头也不抬。

    潘家园早已成为一个旅游景

    在一个古玩店内,店主将一件易氧化的珍贵铜器安置在了玻璃柜中展示。

    我踮起脚尖,努力窥探这件青铜器的细节。

    大概是因为注意到了我的专注,店主起身凑近,“你看得怎么样?瞧这铜器,多精致!”

    我知道他将这个青铜器误认为另一种类型的铜杯,但还是装作不知情地点点头:“确实很不错。

    能更仔细看看吗?”

    店主上下打量我,“这是店里的稀世之宝,您是有意购买吧?”

    “怎么?没兴趣买就不能观赏了吗?”

    我笑了笑问道。

    “是的,”

    店主拍了拍玻璃柜,“这种物件最好尽量不碰,手上的油脂会加速它的氧化。

    如果您只看不想买的话,那不就折腾我了嘛!”

    见对方如此坚持,我不禁心里冷笑:这个人还真是难伺候。

    我于是打算激一激他,“我告诉你,其实我有个疑问......”

    说到这里我故意停顿,让主人更加好奇。

    看到店主眉头紧锁,我又补充说,“这个器物带有明显的土壤气味,难道是从某个南方地带出土而来?”

    这句话一出,店主的神色陡然变化,之前那种不屑的目光瞬间消失。

    看来我猜对了。

    过了片刻,他惊讶道,“没想到小兄弟居然是识货之人!”

    正当我们谈话之际,一个人匆匆进店,高喊着,“隋老兄,钱已转过去了!”

    一看是我们并不在场的老隋便又问到,“他在哪儿呢?”

    那个人继续向里走,忽然注意到站在原地的两人,立刻叫住了其中一个:“原来是老友卓然!好久不见啊。”

    原来是熟人,名叫郎贝勒!

    我同样回应道,“郎老弟,好久不见!你这两天不在北京吧,刚出差回来么?”

    郎贝勒点头笑着解释完后,转身与店主说话,并引荐我作为“真正内行”

    。

    店主听罢大惊失色,急忙表示抱歉。

    随后三人坐下喝茶交谈起来。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件青铜器似乎和我之前见到的一模一样。

    为了进一步确定,我特意拍照比对内壁上的图案,并且确信它是同款的器物。

    面对两位朋友的好奇目光,我只是淡淡提到曾在别处见过类似的器物,暗示其价值远远超过普通认知范围。

    接着,当我揭示店主错误地称其为铜杯时,老隋显得十分震惊。

    当得知该物品实际是更为古老的‘夏朝时期’制作时,店主满脸的惊喜。

    最终在讨论中发现,这件宝物很可能源于同一源头——广西某地区,而且它从出土到最后出现在市场上的经过也让我心生疑虑:难道这次发现真的跟我们在那边的经历有所关联吗?

    听完这段讲述后,大家开始谈论更多细节,包括交易过程及卖家的情况等等。

    我对张先生问道:“您对这两个人有没有印象?”

    张先生想了想,说:“我记得一人高且瘦,另一人矮且胖……”

    我不禁笑了,“张老板,你这不是遇到什么特别的组合了吗?能说点具体的信息吗?”

    张先生稍微回忆了一番,补充道:“哦,具体的特征是他们的口音都是四川的。”

    “四川?”

    我脑中立刻浮现了“谭家”

    这两个字。

    四川加上和探险有关的事,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

    我抬眼扫视了他的店铺,很快在墙角发现了监控摄像头。

    “张老板,可以麻烦您一件事吗?”

    我说。

    第六章 疑似谭家人

    张先生点了点头:“你说吧,什么都需要。”

    我指着摄像头说:“那天的监控录像还在吗?我想看一下。”

    张先生犹豫片刻后回应:“好,行啊。

    不过那已经过了好多天,不一定保留得下。”

    他边说着便打开了电脑查看录像,并幸运地发现视频依然存在。

    我仔细盯着屏幕,看到那两个男人,记忆里我似乎没见过他们。

    张先生问:“卓先生,他们是您的仇家吗?”

    我摇了摇头,“不是,但我觉得这事和我在查的一件案子有联系。”

    于是我掏出手机给屏幕截图保存。

    老刘拍了一下张先生的肩膀,“卓兄弟别乱打听!”

    张先生笑着说:“行行!只要卓某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说,特别是有青铜器到货的时候。”

    我也表示感谢,告别而去。

    回到了鼎阁古玩店,元宵正懒洋洋趴在桌上写东西。

    一见我就问:“上哪去了,找你好久都没找到。”

    “四处转悠一圈,看看别的。”

    我只是敷衍一句。

    他继续写自己的,随口说了句,“有什么好看嘛……”

    话未完我已拉他到一旁。

    “怎么回事,你这?”

    他不解地看着我。

    我坐下问,“阿美家的那个青铜斝呢?”

    “存保险柜里面了。

    咋了?”

    我压低声音:“刚才在一家店里发现了和咱们的完全相同的青铜斝。”

    “什么?”

    他惊讶地站了起来。

    “嘘声!”

    我看了看周围的人说:“就在附近张先生店里。”

    张先生——那个专营青铜的胖子,元宵认得。

    我调侃道,“你圆滚滚的,还能说别人胖。”

    元宵撇嘴说道,“虽然我是胖,但他确实也胖啊。

    好吧,那么张先生怎么弄到这个青铜的?”

    我把照片递给元宵,“就是他们两人。”

    他看了一眼摇头:“不认识!”

    我接着讲述,“听说这两人的四川话说得很好,而这青铜还带泥土的味道,显然是刚出土的东西。

    你觉得会是谁?会不会是‘谭家’的人?”

    他也点点头:“有可能,但这东西为什么在他们手上,又为什么来这?”

    我们一筹莫展。

    然后我的眼睛一亮: “能不能通过老汤家的渠道去找找这两个可疑之人的踪迹?”

    元宵点头答应:“可以试一试。”

    我发给他照片。

    “这事情你处理吧,结果记得通知我。”

    “你在哪,我不会来找你?”

    我笑笑,“我要回家。

    不想再做倒斗这一块,打算找个普通工作,安静生活。”

    元宵思考片刻,点头微笑:“也好,有空记得过来串门。”

    告别了他后回到家。

    两天后,电话响了:“卓兄,通过查询找到了去贵阳火车票记录。”

    这让我纳闷,为何去那儿?

    他又说:“不知道为啥,但我知道三个人一起进站的情况,稍等下,有照片给你发过来了”

    看完短信的照片,我大为震惊。

    第三个带着黑口罩的人,不正是鸿先生?

    元宵又来电问我是否看清。

    “绝对是他!化作飞灰也忘不了。”

    之后我又接到他的电话得知更多情况。

    虽然他说的不多,但我隐约察觉到事态可能并不简单。

    心里烦乱,打开游戏想放松一会儿,但因无法集中注意力输了多次;随后又躺着尝试冷静,脑海中却忽然闪过二叔的形象……

    有三人中的两位去了贵阳,而我的叔叔卓远目前正在那里。

    他们会不会是去找他的?这让我非常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