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之阴谋算计 > 第159章 人心难测

四合院之阴谋算计 第159章 人心难测

    郭铁军送走了最后一家借钱买粮的人,已经几近半夜。

    鲁子轩跟何雨水,站在何雨柱家窗后,将一切尽收眼底,数着那些到郭铁军家卖惨的人。

    除了陈萍家,许富贵家,刘光齐家没有光顾郭家,四合院内其余人家都去借钱了。

    “轩轩,这是什么情况?我记得你只和赵二猛一个人说过话。

    怎么这么多人去找他?你跟他说了什么?”

    何雨水放下记录人名的笔记本,问出了心中疑虑。

    “没说什么,只是跟他说郭铁军是个好人,能为他排除所有困难。

    借钱买粮是他自己想到的主意,以借钱为借口,达到保护自家的目的。

    今天让您看这些,就是想让您明白人性的自私与险恶。

    其实咱们四合院,没有一家是真正的困难户。”

    鲁子轩说完,看何雨水瞪大眼睛的神态,只能进一步解释。

    赵二猛家不缺粮,应该说除了郭铁军家,四合院所有的人家都不缺粮。

    在易忠海大量购粮时,院里的住户都买了高价粮。

    只是大家没有易忠海的财力和野心,选择默默存粮罢了。

    赵二猛借钱买粮的事不仅不会瞒着,还会大肆宣扬郭铁军的慷慨解囊。

    他大张旗鼓的去借钱,有两个原因。

    第一,向大家说明家里存粮的来源;第二,杜绝别人对他家存粮的觊觎。

    民间最不缺的,就是有眼力的聪明人,一旦有人,做了一反常态的事,就会有人去分析,寻找答案。

    当第二个人,分析出那个人的目的,就会跟着学,照着做。

    这时,那个人的秘密,就已经不再是秘密,紧跟着就有第三个人,第四个人去效仿。

    赵二猛能想到的事,大家都能看明白,所以大家都会去买高价粮,全部会去找郭铁军借钱买粮。

    高价细粮从最初的每斤1毛2,涨到现下的每斤3毛,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被大家一点点买出来的。

    大家选择借钱,不单是为了向大家展示贫穷,更是变相拒绝别人到家里借粮。

    有谁会那么不开眼,去那些贫穷到靠接济,才能生活的家庭,借钱借粮?

    真正的穷人,或者没粮的人,是不会向别人张口的,不是他们有多强的意志力,更不是磨不开脸面去张口借钱。

    而是因为这类人根本不懂得变通,就想不到借钱周转的方法,只会一味的闷头傻干或者勒紧裤腰带。

    只有懂得向人求助的人,才有机会与人沟通,听从建议,学习更便捷,简单的生存方式。

    何雨水思考了一阵,似有所悟的点头。转而问道:

    “那为什么郭铁军不存粮?没人给他说过?还是没发现别人存粮?”

    鲁子轩先赞赏何雨水的聪慧,继续讲解。

    “问的好,这就是经历不同,想法不一样的最好示例。”

    存粮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富人,他们的思维,永远是居安思危,把所有风险降到最低。

    只要社会上有任何风吹草动,他们会迅速做出反应。

    人家的见识和消息来源,绝对超出大家的想象。

    前一年,老陈给鲁子轩介绍认识,那些红色资本家的时候。

    鲁子轩就发现,人家早就做好五年灾荒的准备了。

    存粮的,还有另一种人,是挨过饿的人,只有他们才懂得粮食的珍贵。

    粮价稍微提升,或者粮本定量稍有波动,他们就开始警觉,提前准备。

    四合院的住户,去年就已经尽最大能力买粮了。

    他们不仅买粮,同时开始减少家里的粮食消耗。

    除了需要工作挣钱,和必须劳动的人,基本都是躺床上不动,减少运动量,以求用最少的粮食保命。

    当然也有几类人是不存粮的,一类是像郭铁军这样,家中略有薄资的人。

    他们手中有些积蓄,也没缺过粮食,生活比较安逸。

    就算家里缺粮,也买得起高价粮,所以不着急存粮。

    还有一类人也不存粮,就是那些不听劝告,目光短浅,视钱如命,存在侥幸心理的人。

    例如贾张氏,绝对是个中翘楚,她不顾邻居劝阻,硬是把以前从老家收来的承包粮,全部卖完变成现钱。

    若是遇到没粮时,只会把希望,全部寄托到邻居的良心上。

    贾张氏敢有这样的自信,完全是被易忠海,曾经的慷慨给养出来的。

    何雨柱听到鲁子轩的言论,也迅速靠拢过去,有些担心的问:

    “粮价会一直这样,无休止的增长吗?那要涨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

    “不会。”

    鲁子轩斩钉截铁的回答,并阐述了理由。

    真正的高价粮,是地方政府,为了抑制粮食消耗过快,联合爱国人士使用的一种特殊手段。

    主要目的是,调集民间的私人存粮,到市面上流通。

    那些私人存粮较多的人,会选择在高价粮,涨到大约三成到五成的时候,放出手中的粮食。

    既可以博得政府的好感,又能赚一波快钱,但他们的价格,绝对不会超越政府的底线。

    而之后粮价再涨,基本上都是,那些准备借机赚钱的二道贩,把价格哄抬上去的。

    这些人就是政府要严厉打击的对象,背景不强,不容易招惹是非,更能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这是从古至今各级政府,最喜欢用的手段。

    以前所谓的那些官商勾结,只是很少一部分贪官做的。

    大多数时候,是政府为了安抚大部分百姓情绪,不得向富商妥协,允许高价物品出现的原因。

    政府也能趁机提高税收,最根本原因,是政府库存空虚,倘若政府有足够储备,必然不会放任粮价随意增长。

    程小曼有些不理解,既然政府知道有人哄抬物价,怎么不提前加以控制。便问道:

    “那政府会任凭粮价增长到什么时候?最终不还是苦了咱们这些老百姓?”

    “政府当然会出手干预,但现在不是时候,要寻找适当的时机。”

    鲁子轩先回答了程小曼的疑惑,继续讲述。

    这个适当的时机,就是没有新的粮食,进入市场流通的时候。

    虽然目前粮价有些虚高,但起码有粮食流通,暂时死不了人。

    一旦提前控制,就会让存粮的人偃旗息鼓,不再放粮入市。

    也会失去,打击哄抬物价粮贩的最佳机会。

    三人听完,同时点头赞同鲁子轩的分析。

    “让郭铁军破财,应该不是你的目的吧?后面还有什么计划吗?”

    何雨水再次提出问题。

    鲁子轩痞笑一下,高深莫测的说:

    “当然不是,您没发现他借出去的钱,有多有少吗?

    咱们什么都不用做,就等着明天看好戏就行。

    真正懂算计的人,会结合天时,地利,人和,只需点燃一个最不起眼的导火索。

    利用一切巧合,意外,矛盾,编织成一张网,让目标人物必须按照既定方向走下去。

    郭铁军会深切感受到,底层群众追求公平的决心,更会体验到花钱买罪受的崩溃滋味。”

    何雨柱叹口气说道:

    “早知道你会出手,我跟小曼就不去给他添堵了。

    我们只是打算,让他们两口子之间有些摩擦,或者在车间给他穿个小鞋之类的。

    不过你这种方法,对他这类极其好色的假好人,更加过瘾。

    我跟你们说一下,打听到他的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