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 > 第28章 巧用小人赵德言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 第28章 巧用小人赵德言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七月初二。门下省侍中高士廉下午从门下省下班后,带一批刑部死刑案卷宗回家加班处理,这时,有一个叫赵德言的官员出现出现在这批复核案卷宗中。

    赵德言,泾州乌氏城人,原任正五品的刑部郎中,专门负责刑部案件审理工作。其为人对上善于谄媚,对下刻薄寡恩,而且为人非常贪腐,利用职权大肆收受大量贿赂而被人举报。经刑部核准死刑,上报到门下省复核。

    高士廉看完卷宗,正准备复核死刑。暂住高府的袁天纲正好来找高士廉,他站在高士廉身旁边看卷宗边口中啧啧。高士廉抬头看看他,说:

    “袁副监,你对此案件有何看法?”

    “从卷宗来看,赵德言为人贪腐,性质恶劣,适用死刑适当。只是…”

    “只是什么?”高士廉问道。

    “这个赵德言是泾州乌氏城人。侍中还记得李艺谋反失败后,准备叛逃到东突厥,结果在边境乌氏城被部下杀掉的事?”袁天纲提醒高士廉。

    “记得!这与赵德言案有何关联?”高士廉奇怪地问。

    “圣上刚登基当皇帝,突厥颉利可汗就趁火打劫入侵。虽然圣上在渭水与颉利可汗结盟后,突厥人退兵了,但毕竟是城下之盟。从此圣上每日殚精竭虑,亲自在显德殿带领禁军们练箭术,就是想有朝一日报仇雪恨!”袁天纲振振有词。

    “是呀。君忧臣劳,君辱臣思!我们做臣子的,不能为圣上分忧,实在是失职!”高士廉感叹道。

    “侍中,我有一个主意可以为圣上分忧。”袁天纲这才说出重点。

    “什么主意?”

    “我建议免除赵德言的死刑,发配到他的老家泾州乌氏城做一普通骑士。”袁天纲眨眨眼说着。

    “你这个袁半仙,又有什么妙计?快说说!”高士廉也听出点味道了。

    “我们让现任泾州都督段志玄给这个赵德言创造一些逃跑的机会,让他叛逃到突厥。作为五品大员的赵德言一到突厥,颉利可汗肯定会接见他。以赵德言的为人,一定会在突厥汗庭里混得如鱼得水,坏事做尽。颉利可汗如果要重用此人,突厥汗国可要有大难了!”袁天纲徐徐而言。

    “我明白了,赵德言作为大唐之腐肉,放到突厥,就成为敌之珍宝!让突厥人的堡垒从内部攻破。此计甚妙!”高士廉连声称赞。

    “明日我带着这个卷宗,亲自向圣上复奏。”

    第二日,高士廉带着赵德言的卷宗私下找到李世民,密奏袁天纲的妙计。

    李世民听罢,哈哈大笑,说:“舅舅,你这个袁半仙呀,真是得此人胜过十万兵!此计若成功,朕必重赏!”

    于是,李世民依计复核赵德言免除死刑,发配到泾州乌氏城做一普通骑士。不出意外的话,果然没多久,泾州都督段志玄急奏:“赵德言叛逃突厥!”

    此后一段时间,突厥内部陆续接到我方密探来报,赵德言果然深得颉利可汗宠信,对其言听必从。

    起初突厥人性情淳朴敦厚,政治法令质朴简略。颉利可汗自从得到赵德言,对其倾心重用。赵德言贼性不改,跑到突厥汗国利用颉利可汗的信任,擅威作福。他建议颉利可汗:

    “可汗,现在汗国内部是二可汗并立,政出多门,既有您大可汗,还有突利小可汗,造成可汗您的权威被剥夺。”

    “先生,看有什么办法解决?”颉利可汗听着觉得很有道理,问询他怎么解决。

    赵德言继续建议:“一是应学习唐人,变更突厥人旧俗,采取中央集权,并对各部落加重赋税,这样才能强干弱枝!二是多任用异族人,而疏远突厥人。因为异族人在突厥汗国没有根基,只有依赖可汗才能生存,他们不敢对可汗有二心!”

    “甚好!就按先生的方法办!”

    于是,颉利可汗大肆变更突厥人旧俗,政治法令繁琐苛刻,突厥人上下对他非常不满。

    颉利可汗又信任胡族人而疏远突厥人。这些胡族人生性贪婪,多反复无常,导致突厥汗国内部纷争不断。

    天不佑突厥,这年冬天碰上突厥汗国百年不遇的大雪,雪深数尺,数十万头牲畜被冻死掉,导致今年突厥汗国发生了大饥荒,突厥人都受冻挨饿。

    颉利可汗通过对各部落加重赋税,导致突厥汗国内部离心离德,怨恨不已,各部落多数叛变,军队逐渐衰弱。

    在长安太极殿上,李世民看到突厥汗国内部密探送来的密报,会意一笑,把密报情况交由群臣商议。

    群臣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纷纷请求趁着突厥汗国天灾人祸的机会,派大军消灭突厥人。

    圣上询问萧瑀、长孙无忌:

    “颉利可汗君臣昏庸暴虐,突厥人灭亡之日指日可待。现在我们去攻打他们,却因与他们新订立了盟约;不出兵攻打他们,又恐怕失去机会。 该怎么办才行?”

    萧瑀回答:“臣建议出兵消灭他们。”

    长孙无忌回答:“突厥人没有侵犯边塞而背盟,是一种背信弃义、劳民伤财的行为,不是王者之师。”

    圣上听罢沉默不语,表示斟酌一下而再决策。

    罢朝后,李世民回到凤鸣宫,思索一会,吩咐一公公宣旨高士廉与袁天纲进宫密商。

    高士廉与袁天纲进宫后,李世民询问道:

    “今日朝会,大家对出兵突厥意见不一,莫衷一是。爱卿有何意见?”

    高士廉老滑头,让袁天纲先表态。

    袁天纲答道:“遇大事不决,可卜一卦。”

    “袁爱卿,你就卜上一卦测吉凶。”李世民应道。

    于是袁天纲从怀里拿出三枚开元通宝铜钱,开始起卦。

    袁天纲把这三枚铜钱放在手中摇晃,然后把手中铜钱甩在桌上,然后反复做了五次后,得“未济”的卦象。

    袁天纲解释卦象:“未济卦的下卦为坎,上卦为离。卦象预示着事务尚未达到完美状态,充满着变数与机遇。建议圣上目前暂时不能出兵,等待时机而动。”

    袁天纲又继续占卜出一个变卦:“山火贲”。

    袁天纲解释着变卦象:“山火贲的下卦为离属火,上卦为艮属山。火在山下,暗藏着破坏的力量,卦象预示着突厥汗国的局势将要发生大变。一旦有变,请圣上立即抓住这天载难逢的时机,果断出兵,一战而灭掉突厥。

    李世民与高士廉听着袁天纲的解卦入迷。李世民猛得一拍额头说: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怪朕一时心急,总想早日灭掉突厥,以报渭水结盟之耻。看来要学越王勾践,忍一时之所不忍,从长计议。”

    次日朝会,李世民宣布暂缓用兵,让大唐将士们厉兵秣马,以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