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 > 第44章 献俘颉利可汗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 第44章 献俘颉利可汗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二月二十六日寒食节,李世民按惯例举行取新火、赐新火仪式。

    李世民命令殿内公公们在太极殿前钻榆木取火,约摸三刻后,有一公公先取得火进上,李世民赐这位公公绢三匹, 金碗一口。

    然后,由公公们将这新取火种,点燃一些包有棉花、硫磺的土纸包后,再将其吹灭,再放进小竹筒中,立刻将竹筒盖上盖子,这样就做成一些火折子。

    李世民将这些火折子赏赐给王公贵戚、元勋重臣,以示宠幸。

    正当取新火、赐新火仪式接近尾声时,李世民发现唯少了杜如晦一人。这时,突然天空中一阵滚滚春雷,震耳欲聋。李世民不由地仰望天空,问袁天纲说道:“春雷震耳,似乎预示了什么?”

    袁天纲回答:“春雷一响,好坏预兆皆有之。”

    李世民一听就来兴趣,继续问道:“但闻其详!”

    袁天纲答道:“好预兆是前线李靖将军活捉突厥颉利可汗;坏预兆是有一位重臣不久去世。”

    李世民及身边大臣们听罢,且喜且悲。

    这时,一前线五百里快马归来的北衙禁军跑步来报:“大捷!前线大捷!活捉突厥颉利可汗!”

    顿时,太极殿内外群臣们欣喜万分,纷纷跪地高呼万岁。

    李世民龙颜大悦,吩咐殿中殿,要去太庙告慰历代祖先。这时,一公公来禀报,说杜如晦的长子杜荷代替其父领新火。

    李世民听罢,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好,莫不是坏预兆应在杜如晦。便问杜荷其父为何未亲自来领新火?果然,杜荷进殿哭着禀告,家父杜如晦已病重,只好由其代父领取新火。

    李世民急派太子李承乾随同杜荷探问病情,等自己从太庙归来,又亲自前往探望,并派遣御医日夜看护医治。

    四月初二,李靖率出征大军回长安,献俘礼正式开始。这日上午巳时,李靖率众将领及一千精骑,中间簇拥着一囚车,颉利可汗站立在囚车中。

    李靖等精骑在皇城玄武门与北衙禁军汇合后,由宫廷舞乐队伍作为前导,北衙禁军、李靖等精骑、囚车紧随其后,进入皇城。

    宫廷舞乐队伍在前吹奏秦王破阵乐,当献俘队伍游行到太庙门外,乐声停止奏乐,献俘“待告礼”正式开始。

    此时,李世民率领文武百官、王公及外国使臣,已来到太庙。

    首先,李世民依次在太庙中九庙的神主前,献上祭酒,用祭酒倒在地上,跪拜,站起来,再跪拜。

    其后,李世民依次在九庙的神主前再敬献上祭酒,太祝宣读祝文。

    太祝从依次将九庙神主前的祭酒樽中的福酒倒在一个酒樽内。接下来,已升任侍中的王珪进献福酒给李世民,李世民喝下福酒。

    太祝依次割取九庙神主前的胙肉和黍稷饭放在笾器上,先由萧瑀进献给李世民吃掉。

    然后,太祝从依次将九庙神主前的酒樽中的福酒倒在一个酒樽内。将福酒交给李靖喝下。

    其后,太祝依次割取九庙神主前的胙肉和黍稷饭放在笾器上,交给文武百官、王公及外国使臣吃掉。

    自此,献俘“待告礼”仪式结束。

    “待告礼”结束后,献俘队伍继续游行顺天门楼下,李世民也率领文武百官、王公及外国使臣在顺天门楼上就位。

    大理寺卿戴胄请求圣上对颉利可汗裁决。圣上召见颉利可汗,数落着他说:

    “颉利可汗,你凭借父兄留下的业绩,荒淫暴虐,自取灭亡,是第一项罪恶。

    数次与朕结盟却又背叛盟约,是第二项罪恶。

    依仗兵强好战,杀戮大唐百姓如草莽,是第三项罪恶。

    蹂躏大唐的庄稼,掠夺大唐的百姓,是第四项罪恶。

    朕本来想宽恕你的罪行,保存你的国家,你却迁延时日不来归附,是第五项罪行。

    然而,自渭水之盟以来,你不再大肆入侵寇掠,因此才能免除你的死罪。”

    颉利可汗哭着谢罪,李世民诏命让颉利可汗在太仆寺居住,给予丰厚的食物。

    随后午时,在太极殿上,李世民接受文武百官朝贺。

    文武百官、王公、李靖等出征将领及外国使臣一起进太极殿,依次在座位上起立。须臾之间,李世民进殿就坐御座。

    宴会前,李世民封赏出征突厥有功将领,下诏命:

    “李靖任尚书右仆射、封卫国公,赐食邑加至三千户;

    李积任兵部尚书、封英国公,赐食邑加至一千五百户;

    任城王李道宗任刑部尚书、赐食邑加至一千户;

    尉迟恭任襄州都督、封鄂国公,赐食邑加至一千百户;

    张公瑾任并州都督、封邹国公,赐食邑加至七百户;

    柴绍任右骁卫大将军、封谯国公,赐食邑加至七百户;

    张宝相亲手擒获颉利可汗,任右武侯大将军,封渤海县侯,赐食邑四百户;

    ……

    苏定方任左武侯中郎将;

    袁天纲任定远将军、兼兵部郎中。

    封赏完毕,宴会正式开始。

    典仪唱道:“就坐。”大殿内赞者跟着唱道“就坐”,文武百官、王公、李靖等出征将领及外国使臣都回席跪坐。太乐令引宫廷乐队到大殿台阶下,脱掉靴子,就坐好。

    尚食进酒到御座前,典仪唱道“酒到,起立。” 大殿内赞者跟着唱道“酒到,起立。” 文武百官、王公、李靖等出征将领及外国使臣都俯伏,起身,站立。

    殿中监查看酒,尚食向李世民斟好酒,李世民举起酒樽。同时宫廷乐队开始演奏乐曲《昭和》。

    典仪唱道:“再拜”,大殿内赞者跟着唱道“再拜”,群臣及各国朝贡使者都两拜,接过酒樽。

    李世民将酒樽内的美酒喝完,尚食接过空酒杯,放在台座上。文武百官、王公、李靖等出征将领及外国使臣也都将酒樽内美酒一饮而尽。

    斟三次酒后,尚食进上食物,典仪唱道:“食物到,起立。” 大殿内赞者跟着唱道“食物到,起立。”,文武百官、王公、李靖等出征将领及外国使臣都起身,站立。

    殿中监到台阶前察看食案,尚食品尝食物后,依次将食案中的食物进上李世民。太官令给文武百官、王公、李靖等出征将领及外国使臣送食案。

    典仪唱到:“就坐。”台阶下赞者跟着唱道“就坐”,群臣及各国朝贡使者都回席跪坐。

    李世民开始就餐,文武百官、王公、李靖等出征将领及外国使臣也都开始就餐。

    太上皇李渊听说擒获了突厥颉利可汗,感叹地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不能够报仇;如今孤的儿子能够消灭突厥,这证明孤托付得当的人,还有何忧愁?”

    次日晚戌时,太上皇召集圣上与亲贵大臣十余人及诸王、妃嫔、公主在凌烟阁设置酒宴,饮酒酣畅时,太上皇李渊自己弹奏琵琶,圣上翩翩起舞,公卿接连起身为之祝寿,欢宴到夜晚亥时才结束。

    献俘礼当日,李世民下诏:大赦天下!

    同时诏命天下百姓普天同庆三日。这三日,朝廷专门特许长安解除宵禁,允许长安百姓通宵达旦庆祝。

    袁天纲参加完献俘礼朝贺宴会后,就回到长安袁府,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了李婉顺,原来她听说袁天纲要凯旋归来,特意到袁府等候袁天纲。

    两人相视良久,激动的泪眼婆娑。李婉顺对袁天纲说:“袁郎,你回来了。”

    袁天纲回答:“回来了。”

    说完,袁天纲兴奋地一把拉上李婉顺,相拥走进厅堂。仆人与丫鬟都知趣地避开。

    两人在厅堂相拥而坐,双眼对视,李婉顺娇羞地低下头说:“前几日,你们打胜仗的捷报传遍长安,我激动的几夜未合眼,上天保佑你能凯旋归来。”

    “婉妹,我出征前曾向你承诺过我会安全回来,你该兑现你的承诺。”袁天纲笑吟吟地说。

    “袁郎,我答应你!”李婉顺顺从地头靠在袁天纲的肩膀上。

    就在两人静静地相拥在一起时,突然院内有一女子喊道:“袁先生,袁先生,你回来了吗?”

    袁天纲与李婉顺吓得赶忙起身,袁天纲走到厅堂门口,就看见高淑行急走到门口,两人差一点撞个满怀。

    “高小姐,你怎么来了?”袁天纲急忙问。

    “我听阿耶说你们凯旋归来,参加献俘礼急宴会结束后,我想你一定回府了,长安这三日全城欢庆,街上可热闹,我们一起逛街去。”高淑行说着,一脚就踏进厅堂,发现一年轻女子也在屋内。

    高淑行不解地问:“袁先生,她是谁?”

    袁天纲急忙解释道:“她是我远房表妹。”

    “远房表妹?怎么以前听你提起?”高淑行疑惑地看看袁天纲、李婉顺。

    “她父母都去世了,才来长安投奔我。”袁天纲继续扯谎。

    “原来如此。”高淑行上前拉起李婉顺的双手,说:“那好,以后我们就以姐妹相称吧。”李婉顺连忙点头。

    “我是高士廉的女儿姓高名淑行,今年十六。你呢?”高淑行介绍着自己。

    “我是袁天纲的表妹,姓李名文茜,今年十九。” 文茜取李婉顺闻喜郡主中的闻喜的谐音。

    “那我以后叫你文茜阿姊。”

    “好的,淑行妹妹。”

    “袁先生,文茜阿姊,走,我们三人一起逛街去。”说完,高淑行拉着两人就走。

    这夜,长安城内十里长街两旁点着各式各样的花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长安街上,万千女子、男士都精心打扮,身着盛装逛街,逛市集、观踏歌、看杂耍等。

    道观里正举行斋戒活动,来道观的信众们都在为当今圣上的“文治武功”诵经祈福,道士道姑们正在斋戒焚香,称颂自己在为当今圣上“敬修功德”,然后祈求神灵赐福于天下苍生。

    这一天圣上为庆祝,放出宫中的宫女,让其自由夜游长安夜市,这一天宫女们会释放自己在宫中多年内心的压抑,放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