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从被炼成僵尸开始 > 第144章 敬元颖

从被炼成僵尸开始 第144章 敬元颖

    半刻钟枪声不绝,子弹堆得半人高一座山包。这才见到一点魂灵飘死,被金箓裹了,望空而去,须臾不见了踪迹。

    姜钟这才令人停手,吩咐众人拿炸药崩开子弹山,搜捡血肉骨渣,众人苦不堪言,径自搜索。

    “但凡有血迹的、是血肉的都收起来,堆成一堆儿,要我拼不成一个人出来,就不准停!”

    姜钟宛如无道的昏君。

    吩咐完,又令沈轻秋带本部人马五百人,彻查此镇,嘱咐就是屎坑也要翻检一下,但凡见沾了道教的东西,都就地烧了。

    “关系我等身家性命,万万不能草率。”

    姜钟实在是怕了。

    这老道可谓是功参造化了,万一有个什么代形、附身法门,没处理干净,恐怕就要遭殃。

    再带人去看了阵盘,也不知什么造的,被大炮掀翻也没坏,此刻失了主人,径自往地上一卷,变成了一卷八卦九宫阵图,令人起火烧了,却烧不坏,炸药炸了,也丝毫不见影响,再拿硫酸泡了,直到天亮,装硫酸的不锈钢盆都坏了,也没事。

    索性收了起来。

    士兵翻检尸体,发现了拘矩尺,不知什么时候被崩去了千米外,也不曾坏了,又知它能遁空,终究不能据为己有,恨恨的扔去袖囊。

    还有一个青色珠子,只要渡去法力,就能发出毫光,普通人见了当即就要晕倒。

    知道是个好东西,姜钟顺手收起。

    日上三竿,一日夜没睡的士兵终于完成任务,成功用碎肉骨渣在地上拼出一个人体模样。

    姜钟令他们去吃饭睡觉,自己拢了尸体,也不嫌滚了泥土,尽数扔嘴里啯啅嚼了,不期待能有补益,只解此番心惊之恨。

    次日,搜镇的队伍归来,沈轻秋报,“都烧了。”

    姜钟就让醒来的众人开拔,去福康镇休息,令陈公子等人取了引燃物,把整个镇子烧了去,“若剩个一星半点,都教你等陪葬!”

    几人见他凶恶,唯唯诺诺应了。

    那边放火不提,只道姜钟领大部队回了福康镇,去那处林子扎了营,偷摸瞧了千鹤没死,管教手下拿了,不与见面,关押起来。

    再派了一部人手去沿来路去搜集舍弃的物资,多少寻回些粮食武器。

    此间事安排明白,就领人下了将军墓。

    炸药不要命的丢,上千人掘土挖坟,只把林子挖成盆地。

    这一日,有人铁锹一顿,在土里发出铿锵声响,就道:“又有石头了!快拿炸药来。”

    轰隆一声。

    众人再挖,却挖出两块青砖。

    本都是瓶山卸岭徒众,只道是墓下有墓,欢喜道:“造化了,造化了。终于不白辛苦!”

    急有人报与沈轻秋。

    姜钟得了消息,与之一同过来,望气法一看,见青砖黑气缭绕,命众人小心挖了,又把起出的青砖都扔到火盆烧了,再放太阳下晒。

    砖土渐去,却露出一口井来。

    “晦气,怎么是个古井!”

    有人抱怨。

    姜钟却笑眯了眼,命人取了火把灯具,绑绳索下去探探。

    即有人拽绳,有人下井,有人掌灯。

    去了十多米,还没到底,又加长绳索,如此反复,下去有百米,这才到头。

    不多片刻,绳索晃动,把人拉起。

    那人脸憋的通红,狠狠喘了几口道:“探明白了,口小底大,下面方圆约莫十七八平,尽是腐烂泥浆,臭气熏天,要不是俺有闭气法,早就闷死里面了。”

    沈轻秋道:“说重点。”

    那人道:“井中水都干了,四下墙壁都敲了,没见机关暗道,上下来去也看了,没有半空悬洞,地下泥浆伸手摸了,更无金银,倒有光滑的粪石,我等却是走了空。”

    “不空,不空。”

    姜钟道:“待我去看,你们千万仔细守好。”

    伸出手,把那人拽出,迫不及待捉住绳子,纵身跃下。

    众人急忙放绳。

    姜钟一路下去,暗道走对了门户。

    当时井口方开就感觉阴煞有泉涌之势,却不知为何被牢牢固守此间,不能喷发。此刻下来,更觉阴煞之重。

    先前下井之人被此煞侵了,日后就是不死,也要大病一场,寿命骤减。

    姜钟拿着手电,一路向下,到了底部,望了望,与那人说得无二,只望气术看的一片凝稠黑煞,正是龙君所说地势凝聚之处。

    走动两步,脚上就踩到什么,磋磨一下,见其光滑细腻,应该就是粪石之类。

    姜钟也不嫌脏,探手往底下摸去,噗嗤一下拽出石头,泥浆里竟然冒起几个泥泡泡。

    觉察到有异,探手寻摸,把那冰凉刺骨的泥浆拨开,将砖石泥土扒去,就摸到一个光滑物件,却四四方方。

    探手拽出一看,是个木匣子,此时被他捏了,就碎成黏土。

    是个木头,怎么成了土?想是有年份了。

    姜钟把匣子捏的粉碎,里面是一枚铜镜,此镜出时,却使得周遭阴煞翻涌。

    宝物?

    他咬住手电筒,从袖囊取了纸巾绢帛擦了,仔细看去。

    正面光滑不见锈蚀,背面皆科斗古文。

    姜钟不得其实,取出明珠在手,再看去时就明了其义:“维晋新公二年七月七日午时,于首阳山前白龙潭铸成此镜,千年在世。”

    晋?东晋西晋?还是后晋?

    正研究时,古镜中显出窈窕身影,由小及大,宛如从远走近,倏忽走出,站在姜钟身前,万福一礼,声若黄鹂,婉转动听,“谢郎君生成之恩,照浊泥之下。”

    姜钟退去两步,见其着青素之衣,扎着笈,低着头,看不清面目,却分明古人装扮,双足轻点在泥浆之上,不曾沾了半点,分明是个魂灵之属。

    他防备着问道:“你是何人?”

    少女道:“妾名敬元颖,昔本师旷所铸十二镜之第七者也。其铸时,皆以日月为大小之差。元颖则七月七日午时铸者,阔七寸七分。贞观中,为许敬宗婢兰苕所坠。幸遇郎君搭救,乃获重见人间耳。”

    信息量有点大。

    姜钟问道:“师旷?听闻是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少女答:“郎君所言不差。”

    姜钟皱眉问道:“你说你叫敬元颖,又说是贞观年间,许敬宗之婢女,你到底是谁?”

    少女欢喜道:“兰苕是元颖,元颖却不是兰苕,郎君称我元颖便是。今幸遇郎君,可为人矣。”

    什么乱七八糟的?

    姜钟不耐烦道:“少弄玄虚,若你要我帮你托生人间,就绝了这般心思吧,我已惹上一个孽债,不想多事。”

    敬元颖见姜钟语气不善,便怯生生道:“元颖是镜,岂能托生?郎君把镜带在身边,元颖即见人间。”

    姜钟嗤笑一声,“我帮了你,你何以谢我?”

    元颖闻他语气不善,忍不住睫毛微颤,惊慌如同小鹿,忙道:“愿终身服侍郎君,郎君不知,元颖会的可多哩。若论杂务,元颖会扫撒庭院、洗衣做饭、铺床叠被;若论女红,元颖会穿针引线、纳鞋缝衣、纂组文绣;若郎君风雅,元颖也会弹琴吹箫、诗词歌赋、伴读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