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才人的不正经宫斗日常 > 第128章 “叛国”经过

才人的不正经宫斗日常 第128章 “叛国”经过

    “任大人言重了,如今时间尚好,不过是让曹知府与魏知州二位大人为此稍作等候而已。”

    曹魏二人一听,赶紧回道:“最重要的是调查能顺利进行,臣二人稍作等候也是该然,无所谓等多久,只望能派上用场。”

    那位魏知州也是附和道:“曹知府说得极是,臣也作此想,只望能成为朝堂中的一把利剑,明断是非,为盛朝出力。”

    两人的话,并没有令场中的人动容。

    顾裳珞觉得,这位魏知州用力太过,也不想想自己说的这番话对他人来说有没有可信度。

    只不过话说得好听,也能为自己掩饰,不至于在这一时之间变得很是难看就是了。

    顾裳珞看完了毕恭毕敬的两人,再又看向曹知州身后坐着的那位白发白鬤的老人家。只见他正坐在最后方,体态虽说略带些老态龙钟,但眼神不移,神与气俱在,想来他与岁月作斗争多时仍占上风。

    这与前方一左一右的曹知府与魏知州形成对比,若说要亲近谁,这自然是选都不用选,答案早就能在他们的脸上找出。

    李洛收回视线,正眼看向场中五人。

    “建宁的孔知府官复原职,相信三位大人早已知悉此事,孔知府蒙受冤屈,朝廷合该为他平反。”

    “自孔知府任职建宁知府以来,大兴水利,便农惠民,更合知府之力安定一方,百姓夜不闭户,以一己之力增进民生福祉,身在建宁,立功无数,更是受民爱戴,孔知府可谓是为了盛朝鞠躬尽瘁。”

    “本宫虽远在都城,对这些事迹也是有所耳闻,忠良蒙冤,何其不幸,而此不幸,非是只有孔知府不幸,更是盛朝的不幸。”

    “不过好在及早发觉此案误判,才不至于刀戮忠良,坏我盛朝之纲纪。曹大人身在同处西南的舆古,对孔大人这数年来的建树应是有所目睹,魏知州又是孔知府的下属,其言其行,更是深有了解,如今为何会发生此等误判,还险些要了孔知府的性命?”

    不见情绪浮动,却听得人寒毛直立。

    李洛的一番话,让二人心中的畏惧又上一层。

    句句属实的质问确实能令人哑口无言,曹魏二人私底下惶恐不安地看了一眼对方,双方的眼中尽是忧虑与焦躁不安。这一瞬间的交流,也不能让他们得出应对的对策。而曹知府官职较高,现场的他既不能隐身也不能逃,李洛的话,只有他必须要接下。

    “此事有误,臣,臣合该问罪,只不过此案并非臣一人审理,尚有任知府一同审判此案,臣想,应该让任知府与臣一同汇报此事。”

    任正听后也拱手道:“臣愿与曹知府共同解说此事。”

    前一刻还对其责问的李洛,如今倒是轻快地准许了这位曹知府的提议。

    叛国之党,国之不容。舆古与建宁相邻,此案通报进入都城之前,这位曹知府就已经知晓了建宁知府孔先之叛国的消息。而这在叛国之人身上本该密而不发的消息,却让孔知府的下属魏知州给发现了。

    孔魏二人一同管理建宁,魏待在建宁的时间,却是比孔要多个五年,办事老成,不过还缺了些火候。孔的到来,添了一把火,让建宁的民生随着这一把火旺盛了起来。三年内成功修成小水道,五年内调动人员成就大水利,不仅如此,在这期间还调动民众反击于山中藏匿的贼寇,使得一方安宁甚久。

    可就在不久之前,魏却是接到了孔频繁进出边城的流言,经过他人口中指,孔离开城中之后也非是前往军营,极有可能与敌国有关系,于是魏暗中谋划,打通了孔身边的关系,秘密将此事透露给孔身边的佐官,这名佐官一听非同小可,也就暗中调查,果不其然让他发现了确实有通敌的证物——几排连起来内容大逆不道的竹条。

    魏知州深知其官职低微无法动摇孔的地位,也就将这些谋逆的信件送呈舆古知府曹永令。这位曹知府接到消息后,马不停蹄即刻赶往了建宁,将孔抓拿入狱。朱提又与舆古建宁相邻,任听闻了消息也一并赶到,并提议道:“人已经抓拿归案,案情严重,务必立刻上报都城。”

    于是叛国的案件就此开审。

    严刑拷打自然是少不了,与此同时又在其府邸里发现了通敌的书信,刑也就上得更严了。

    可后来,却突然出现了转机。

    而这转机,就是这一封书信。

    以书信的纸质来看,非是用林木而制,乃是用翠竹制造。

    一纸难求,西南多密林,林中树木多用以建造,再加上当地气候适宜翠竹生长,循环往复之下更为合适,也就都用翠竹代替。而这位孔知府一直以来用的都是当地产的纸张,这张书信的纸如何来怎么来,倒是值得深究。

    而深究之下,又调查到了这位孔知府离开边城频繁的原因——前往河流的上游勘察。

    这一下曹才觉得事情多有不对,任提议停了动刑并再仔细调查,接下来就是都城派来的刑部人员参与此案,经过调查,才知道孔对盛朝并无半点异心,而那些竹片与书信,全都是栽赃陷害。

    李洛将发现竹片与书信的经过听完了之后,无奈地嗤笑一声。

    “这就是你们办案大致的经过?”

    曹知府听后,顿了顿后再继续回答李洛,似乎有所顾虑:“回殿下,臣所言并没有半点虚假,或是掺杂别的东西与掩饰实情,这其中的经过,任大人亦可说明。”

    任正也道:“臣可保证,曹知府无半点虚言。”

    有了任正的保证,这位曹知府才显得稍稍松了口气。

    李洛沉默良久,似在回想着什么,而后才忽然道:“此事说着已经真相大白,可其中疑点甚多,譬如纸从何来,那些写了通敌的竹片又是如何出现在孔知府的府邸,案件当中有许多事情尚待调查,如今恰逢外使归国,本宫也可专心调查此事。”

    “千里之行奔波劳累,今日且到此处便罢。”

    到这里就结束了?顾裳珞带着满心的疑问在后方偷偷看向李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