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才人的不正经宫斗日常 > 第137章 鱼饵动

才人的不正经宫斗日常 第137章 鱼饵动

    李洛的决定,让暗处的人有些不安。

    一些人,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今日议事结束,李洛不想为难伙房的厨子们,也就早早地回承乾殿去。

    跟在他身后的顾裳珞方一踏出大理寺大门,就感觉到了一阵奇怪,不过她也没有惊动对方,是一如往常那样地垂首跟在太子殿下的身后,直到上了马车。

    马车隆隆地开向东宫,顾裳珞偷偷从小窗的帘子缝隙向外头看去。

    “顾才人这是在窥探什么?”李洛见她这般神秘,也就问道。

    顾裳珞的视线依旧没有移开,直到拐过了大理寺之外,才将视线收回。

    “人不见了。”

    顾裳珞喃喃道。

    “人不见?”

    “对!刚刚还在,跑得还挺快的。”

    她想要确认,但不敢探出头去,只能掀开方帘斜斜地看过去,然而是什么也没捕捉到。

    “我说太子殿下,你要不要让你的人去调查一下?或许还能顺藤摸瓜将人摸出来呢。”

    她确认了这片区域的环境之后,便如此说道。

    转过身来的时候,只见李洛面上带笑,既不好奇也不着急,倒像是遇上了什么有趣的事儿一样,对这趣事儿慢慢观赏。

    “这和你钓鱼有关呢,你是一点也不关心吗?”

    李洛默然笑着,让她将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你的鱼竿有鱼上钩了,也是该到收竿的时候了吧。”

    “不过是围着鱼饵观望而已,如何能算是上钩?”见她说完,他才接着道。

    他抬起手,手指轻轻拂过衣袖,悠然的眼中尽是轻然,“鱼竿不沉,如何得以见得是大鱼上钩?时候尚早,等着吧。”

    李洛的一句等着,也不知道要等多久。

    顾裳珞虽然随了他去,但注意,还是在这莫名出现在大理寺之外的人的身上,只是可惜,不能追上了。

    数日之后。

    处理西南案件的巡抚快马加鞭,近日也终于也来到都城,如今正和李洛等大理寺的人在正殿聊着。

    李洛先是安排其与大理寺卿,少卿,寺正三人坐下闲谈案情,三人聊了一个早上,从达建宁到最后发现案情含冤,大概是沾了闲谈之故,几人你一句我一句,倒是让一切描述细致,只不过案情交接过程一事,李洛并未抓着此事让这位巡抚与判案经过那般细说。

    大理寺卿与少卿也并未提到此事,就更别提在一旁未曾深入了解案情,被暂时拉过来充当笔录的寺正。

    顾裳珞在旁听得昏昏欲睡。一开始她还很是精神,对这位巡抚让案情有所突破而抱着期待,而后来听闻几人所谈皆是她所知道的内容,也就渐渐松懈,无聊也渐渐如藤蔓缠上她的思绪,虽说无奈,可也只能时不时神游太虚以解无聊。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从案件聊到山水,后来,顾裳珞又听着他们从山水聊到了边疆事宜。

    “臣至建宁这两月余,山贼草寇早已不闻,城中百姓和乐,军中一切井然有序,臣登楼远眺,所见皆是绵延青山,是一派安然泰来之象。”

    “闻卿所言,边境事宜是一切安稳。”

    “此番景象,实非一两日可成,孔知府实在功不可没。虽说仅仅三年,此番之功德与建树对建宁日后定然影响深远,不仅建宁人,就连臣对孔知府,也是深感佩服。

    建宁这几年,民生安稳,是各处防线最为牢固之处,边疆安宁,百废焕然一新,也必然是陛下与殿下所乐见之事,孔知府,实是国之栋梁。”

    “若不是此去甚远,本宫也愿一行前去见证,就是不知道孔知府如今如何了。”

    “臣在建宁日久,从撤除孔知府之罪名后,臣便安排孔知府在其府内养伤,如今还需些时日方能痊愈。”

    “边疆军营有岑将军顾着,如今西南各项文事,都是谁在打理?”

    “舆古朱提暂由各知州看着,若是有事,快马加鞭第一时间将事宜传达至都城,而建宁,地方不大,也就让知府里的文职人员暂为管理,若有大事急需处理,方告知养伤的孔知府。”

    之后这位巡抚又说了不少西南边境的事,李洛听到中途,将手伸向了茶盏,在触碰到茶盏边缘之后,便抬手挥了两下。

    顾裳珞一半思绪飘飞,也是卫河一直在留意,对李洛不同时刻的要求是一点也不敢松懈。

    “茶凉了,将殿下与各位大人的茶都换过一盏。”

    顾裳珞如梦初醒,随后例行公事着躬身离开了正殿。

    难得的忙碌,也是活动筋骨的时候。

    茶房当中已经安排好了帮忙的侍女,顾裳珞也不需要亲力亲为,只需要吩咐一两句,就有人替她动手。难得的轻松,却倍感无聊,顾裳珞走出茶房透透气,不成想刚迈过门槛,便听见一声呼喊。

    “裳珞!”

    喜茗从旁一角大步奔来,脸上满是欣喜。

    “喜茗,你怎么来正殿这儿了?”

    “不多说,随我来。”

    这姑娘神神秘秘地,勾起她的胳膊就将她往僻静处带去。

    来到了隐蔽的一处,她还谨慎地打量了一眼周围,看看附近到底是不是真的没有半个人影。

    顾裳珞拉住她,细细询问。

    “怎么了?神神秘秘地,该不会是那三位大人又有什么事吧?”

    “正是!”喜茗严肃道,“本来昨日就该找你的,可惜殿下昨日不来,我也没机会见你。

    前天夜里,我看见与我同值夜的李婶从那个曹大人的房间里出来,出来的时候一直抱着手臂,好似怀里头有什么珍贵的东西一样,既谨慎又可怕。”

    “既谨慎又可怕?”

    “是啊,好似抱了金子,金子里又好似缠了毒蛇。”

    喜茗瞪着眼睛说着,颇有夸大其词的意思。

    不过顾裳珞并不觉得如此。

    “之后呢,那位李婶可有到哪儿去?”

    喜茗摇了摇头。

    “李婶从曹大人的房间离开后从偏门离开,我在街上跟了一阵跟丢了,也不知道她去哪儿了。”

    线索在此处就断了?

    不,顾裳珞觉得,这其中还有可以询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