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我的投机岁月 > 第44章 咸鱼罐头

重生:我的投机岁月 第44章 咸鱼罐头

    李庆闻言,轻轻摇头:

    “你应该清楚,我一直与苏黎世方面有生意往来……”

    王鹏飞立刻狂点头:

    “对啊!我打听过了,苏黎世人特别爱吃咸鱼!这罐头销往苏黎世肯定没问题!”

    李庆闻言,不禁苦笑:

    “确实,我知道苏黎世人嗜好咸鱼。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何这么爱吃咸鱼?”

    王鹏飞被这个问题一问,陷入了深思。

    “因为……他们那儿鱼类资源丰富!”

    王鹏飞说着,显得颇为得意。

    李庆却像看着一个傻子般看了他一眼,平静地说:

    “没错,因为苏黎世盛产鱼。像贝加尔湖这样的地方,鱼多的是。”

    说着,李庆话题一转:

    “那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捕获的鱼吃不完会怎么办?”

    “当然是腌制成咸鱼了。”

    王鹏飞不假思索地回答。

    “没错,那你认为,他们那么多鱼都做成了咸鱼,还会稀罕你的这点儿吗?

    别忘了,他们那里的鱼子酱都是按公斤算的。”

    李庆反问道。

    这一下,王鹏飞愣在了原地。

    喜欢吃咸鱼并非因为短缺,而是因为过剩无法消耗。

    意识到这一点,王鹏飞觉得自己像是个蠢货。

    “这么说,真的没有解决的办法了?”

    王鹏飞深深地叹了口气,万念俱灰地自言自语。

    这批咸鱼罐头根本没卖出,库存堆积如山!

    如果处理不好,王鹏飞这个厂长怕是也要到此为止了。

    就在这时,李庆淡淡地说:

    “当然,事在人为,其实还是有办法的。”

    听到这话,王鹏飞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紧紧抓住李庆的手臂:

    “什么办法!”

    李庆无奈地推开王鹏飞的手,说道:

    “具体的方法我暂时也想不到,不过看你这么焦急,我去苏黎世实地考察一下吧。”

    这番话,堪称是仁者以德报怨的典范。

    即便是王鹏刚这般历经风雨的老江湖,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湿润。

    他深深点头,坚定地说:

    \"行,那就有劳你了!李庆,只要你能助我度过眼前的困境,往后就算是刀山火海,我也绝不退缩!\"

    王鹏刚不经意间将称呼改为李庆,但李庆心里清楚,这不是失敬,而是出自肺腑的诚恳。

    多一个朋友总归是好事,况且王鹏刚只是有个顽劣的儿子,他本人并未与李庆有过节。

    于是,目睹王鹏刚的真挚,李庆淡然回应:

    \"我明日动身去苏黎世,你保持通讯畅通,有消息我会通知你。\"

    听到这话,王鹏刚心安许多,感激不尽地送李庆出门。

    \"你放心,王强那小子,我日后定会严加管束,不再让他胡作非为!对了,我现在就让他向王倩小姐道歉!\"

    出门之际,王鹏刚郑重承诺。

    李庆却摆手道:

    \"你的孩子,与我无关,那是你们家的内务。

    无非是日后他再犯大错,还会牵连到你这个老子罢了。\"

    交情尚浅却言深,王鹏刚回味李庆的话,不禁点头称是。

    目送李庆离去的背影,王鹏刚也陷入了深思。

    ...

    离开罐头厂后,李庆收起严肃,嘴角浮现出淡淡的笑意。

    尽管李庆确实打算帮助王鹏刚,但他没有提及的是:

    苏黎世虽是鱼类产品丰富之地,咸鱼遍地都是。

    但这主要针对沿海或有内陆湖泊的地区。

    少数内陆地带并不产鱼,咸鱼在当地极为畅销!

    比如苏黎世有个城市叫彼尔姆,正是内陆地带的代表。

    巧合的是,彼尔姆不仅是内陆城市,更是苏黎世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更巧的是,李庆曾无意中听雅里科夫提起,他的战友在彼尔姆的汽车厂担任副厂长!

    李庆两次苏黎世之行,已初见成效。

    这成效并非仅限于开设连锁照相馆,而是初步实现了资源整合!

    纺织厂的汽车需求,罐头厂的库存难题,彼尔姆的汽车与咸鱼...

    看似巧合的一切,实则是李庆一次次挖掘资源的结果!

    当看似微不足道的机遇出现,李庆之前的付出如同汇聚成江河,开始持续流动起来!

    ...

    回到家中,李庆告诉赵父赵母他要去苏黎世的事。

    赵父赵母早已习惯儿子的奔波,对此并无惊讶。

    只是赵母特意包了饺子。

    在华夏的传统观念里,饺子象征着家庭的团聚和温暖。李庆精心策划了一番,次日清晨品尝完饺子,便踏上了前往sulian的第三次航班。

    此刻,他对飞行已不再陌生。熟悉的机场,那个熟悉而爱谈论各类酒的kongjie,只是少了那位钟爱煎饼果子的少女。李庆瞥见身旁鼾声如雷的中年旅客,微微苦笑,心中竟有些想念身处羊城的李梦诗。

    毕竟,这噪音让他想起了过去的宁静。

    飞机升空,李庆凝视窗外绵延的云海,心中五味杂陈。当年,他为积累第一笔财富,乘坐漫长的火车,使出浑身解数,终于以小搏大,购得亚丽科夫的生产线,并售予奉天纺织厂。

    如今,李庆已有稳定的产业,正准备涉足利润丰厚的运输业。短短一个月,他经历了许多人一生都未能体验的起伏,赚取了他人梦寐以求的财富。

    此刻,李庆的愿望不再仅是赚钱改善父母的生活,而是要践行“大商之道,利国利民”的信念!

    思绪万千中,飞机平稳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