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我的投机岁月 > 第48章 选择:面包抑或咸鱼

重生:我的投机岁月 第48章 选择:面包抑或咸鱼

    肖洛霍夫站上台前,慢慢开口:

    \"本次竞拍由我主持,先向大家说明一下具体流程……\"

    在肖洛霍夫的讲解下,李庆大致掌握了竞拍的规则。

    规则直截了当:达拉汽车厂拿出五辆全新的达拉卡车,四家参与竞拍的各自报出价格,基里尔会排除最不满意的报价,剩下三家再次出价,接着基里尔再剔除一家,最后两个竞争者出价,再淘汰一个。

    最终,只剩的一方将以自己的报价赢得五辆卡车。

    等肖洛霍夫讲完规则,基里尔才补充道:

    \"还有一点,这次交易并非一次性的。拿到五辆卡车的人,将获得达拉汽车厂的独家合作关系。

    换句话说,今后只要我们达拉汽车厂有交易需求,都会优先考虑这个人的报价。\"

    此言一出,众人的目光瞬间亮起。

    达拉汽车厂虽非苏联首屈一指的车厂,但库存的汽车数量也颇为可观。

    获得独家合作权,意味着能持续获取丰富的汽车资源!

    其中蕴含的商业潜力,无人能忽视。

    顿时,除了李庆,其余三家都跃跃欲试,摩拳擦掌。

    他们都对这份独家合作权垂涎三尺。

    李庆表面平静,内心却颇感震撼。

    他震惊的并非对独家合作权动心,而是基里尔的策略。

    原本大家都是抱着捡便宜的心态而来,对卡车的心理价位不会设定过高。

    可基里尔抛出独家合作权后,为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所有人都会提高心理价位。

    再加上这层层递增的竞拍机制,最后五辆卡车的价格必定不菲!

    最关键的是,这个所谓的独家合作权只是一纸空头支票,能否兑现全看基里尔的意愿!

    思绪至此,李庆意味深长地瞥了基里尔一眼。

    这个苏联男子虽然外表平凡,但手段确实非同寻常!

    \"现在拍卖开始,请各位写出你们的报价。\" 肖洛霍夫宣布,拍卖就此拉开序幕。

    包括李庆在内的四人,面前各摆着一张白纸和一支钢笔。李庆早有打算,毫不犹豫地指示雅里科夫在纸上写下一行字。

    相比之下,其他三人显得犹豫不决,不知如何落笔。原本他们都有预设的价格,但现在基里尔的加价规则和独家合作的诱惑让他们陷入了困惑。

    基里尔看着他们皱眉思索的模样,脸上却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过了片刻,其余三人终于指示翻译写下首次报价。肖洛霍夫收起四张纸,逐一念出内容:

    \"刘浩先生,面包一万吨。\"

    \"孙小雨女士,棉衣八千件。\"

    \"大叔回,面包五千斤。\"

    \"李庆先生,咸鱼罐头一万个,总计五千斤。\"

    在场者都不是初次与苏联人交易,报出的都是常见的生活物资,就连大叔回和刘浩选择的种类都相同。

    然而,无人料到李庆竟会提出……咸鱼罐头。说是生活物资没错,但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谁会没事要这么多咸鱼罐头呢?

    其他三人看向李庆的目光中流露出疑惑,都觉得李庆注定出局。但李庆神色自若,甚至显得从容不迫。

    因为他注意到,肖洛霍夫念到咸鱼罐头时,基里尔的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尽管他很快恢复平静,但这一瞬间的变化并未逃过李庆的敏锐洞察。

    \"感谢大家的报价,首轮被淘汰的是……大叔。\"

    第一轮报价,大叔的出价只有刘浩的一半,自然率先出局。大叔先是惊讶,随后无奈地笑了笑。

    惊讶源于他未料到自己的面包竟不如李庆的咸鱼罐头;苦笑则是因为刘浩的报价过高。

    他的车队就是用各种生活物资从苏联人手中交换来的。原本他估计五千斤面包已算丰厚,不料刘浩开口就是他的双倍。

    一万吨面包,折合成钱也有二十至三十万之巨。如此高昂的价格,大叔无法承受。

    \"看来,一瓶清凉油就能换一台收音机的时代结束了。我剩余的魄力已不再适合这种交易。看来,我该安分地守住我的车队,平平稳稳地过日子了。\" 大叔叹了口气,淡淡地说。

    在老达眼中,随着华夏与苏联贸易的频繁,不少苏联人不再像以前那样易于摆布。虽然两国货物的价差依然存在,但已远不如从前那么悬殊。

    见老达叹气,刘浩露出一丝得意。一万斤面包的确是个可观的数目,不过能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刘浩难免有些自鸣得意。

    李庆听到老达的话,只是轻轻一笑。

    因为在老达和刘浩花费数千块购买面包的同时,李庆的一万瓶咸鱼罐头总价仅需两千块!

    当初在罐头厂,王鹏刚为这批罐头忧心忡忡,几乎愁白了头,哪还顾得了成本多少。

    最终,李庆提出以六千块购买三万瓶罐头,王鹏刚早顾不得赔赚,连忙答应下来。

    换言之,李庆手中的咸鱼罐头,每瓶成本不过两角,真是便宜得惊人!

    若老达和刘浩得知李庆的成本如此低廉,不知他们会是何等惊讶,心中又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