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六零之锦鲤小中医 > 第64章 初进家门

重生六零之锦鲤小中医 第64章 初进家门

    “秀珍啊,这下开心啦,闺女回来了!”

    “可不是,姜大嫂成天最愁的就是这个小闺女,又是怕冻着了,又是怕饿着了!”

    “哎,我说,你们瞅见没?军牌吉普车送回来的呢!”

    “可是了不得,姜大嫂啊,是不是你家半夏认识啥大人物了?”

    姜家院外围了一圈婶子大妈,七嘴八舌地说着,突然一个异常刺耳的声音响起。

    “呦,这不是姜家的小闺女吗!不是下乡做知青咋又回来了?不会是偷跑回来的吧!”

    姜半夏回头一看,搜寻了脑中的记忆,原来是她啊,全家属院最看不上她的王翠芬!

    她男人是厂里的四级钳工,和她爸差不多年纪,但职称差了好几个档次,自然收入也低了很多。

    而她自己又是农村户口,没有正式工作,只能在厂里打打零工,吃不上商品粮,所以每个月他家的粮票都不够用。

    一到月底就会被她婆婆指着鼻子骂,天天只晓得吃白饭,光会生丫头片子不会生小子的倒霉货!

    没错,她生了四个女儿!

    家里人口多,又只有她男人一个人挣钱,日子自然过得很紧巴。

    于是姜家就成了她的眼中钉!

    夫妻两个是双职工,都拿钱!光男人一个月就有120块,能抵别家三四个人的收入了!

    最可恨的是胡秀珍居然连生了四个儿子,老三老四还是对双棒儿!

    最后生个丫头片子居然还宝贝得满大院都知道!

    稀罕啥啊,不就是个赔钱货嘛!

    自从知道这丫头好日子不过,非要跑去下乡做知青,每次经过姜家听到里面闹得鸡飞狗跳,就能给她乐够呛,比吃红烧肉还开心!

    听她这么说,大家伙看姜半夏的眼神就有些复杂起来。

    还没等姜半夏说话呢,就听她妈胡秀珍冷笑出声,“王翠芬,你早上是不是没刷牙?”

    王翠芬涨红了脸,暗想她咋知道的,为了省点牙膏她早上就漱了漱口,嘴上却不承认,“你...你瞎说啥呢!”

    “要是刷了牙你嘴咋还这么臭?”胡秀珍把姜半夏拉到身后,叉着腰就骂道:“一大早你就来找不痛快是吧?我闺女是挂军牌的车给送回来的,全院子的人都看到了,你是眼瞎啊还是咋的?”

    “再让我听到你说我家小五的闲话,就撕了你的嘴!”

    说完转身就拉着姜半夏进屋,还丢下一句,“老大老二,把小五的行李搬进来,别被那眼皮子浅的给顺走喽!”

    气得王翠芬抖着指尖点了半天,硬是憋得一句话没敢出声,谁让人家儿子多呢。

    姜家是双职工,姜德福又是老党员,八级钳工属于技术工种,所以分的房子很不错!

    一座典型的北方院子,中间三个大开间,东西两侧各有两间厢房是后盖的。

    没办法,家里儿子多,后头还得娶四个进来,不多盖的话不够住。

    中间正房一间做了客厅,老两口一间,姜半夏一间,四个哥哥住左右厢房。

    院子里用红砖铺出一条宽宽的道,两边是自家的小菜地,现在正是初夏,地里郁郁葱葱,看着就很喜人。

    院子一角还搭了间挺大的厨房和浴室。

    不用怀疑,浴室也是原主几年前撒娇非闹着盖的,嫌在房间里洗澡会把水弄的到处都是。

    这年头有房住就算条件很好了,还专门搭间浴室,足见这老姜家对这小女儿有多娇惯了。

    一进屋,胡秀珍就脸色一变,回身戳了下姜半夏的额头,“好了,现在可以老实交待了,送你回来的到底是什么人?还有,你怎么提前返城了?”

    姜半夏揉了揉被自家老妈戳红了的额头,讨好地笑着:“妈,我三哥四哥呢,一大早咋不在家?”

    “你下乡后没多久,他俩就当兵去了,上次你大哥去看你没和你说?”胡秀珍顿了顿皱着眉说:“你别想打岔,先老实交待!”

    姜半夏看了看同样一脸好奇的老爸和两个哥哥,心里叹气,好么,看来今天这三堂会审是逃不掉了!

    她摸了摸鼻子,只能老老实实把最近的事儿都说了。

    ......

    回许家的路上,林宛瑜给许青山简单介绍了家里的情况。

    许长英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两个妹妹长芳、长华和一个最小的弟弟长杰。

    他爷爷那会是全东北有名的爱国实业家,他爸更是不到20岁就入党干革命了,从打鬼子打老蒋,再到打老美,是一个都没落下。

    因为年代特殊,33岁才生下他,结果还给弄丢了,好不容易花了二十年才找回来。

    大姑在棉纺厂宣传办,小姑在干休所党委,工作家庭都很美满。

    “那小叔叔呢?”许青山很敏锐地发现林宛瑜没有怎么提到许长杰。

    林宛瑜看了眼许长英,抿了抿嘴,眼里闪过一丝冷意,“他是你爷爷奶奶的小儿子,是你奶奶四十岁上才有的。”

    “也就比你大了十几岁,在市钢铁厂工会工作,今天肯定在家呢,一会回去你就能看到。”

    许青山点点,表示心里有数了。

    忍不住翘了翘嘴角,一般好人家总要有个搅屎棍,看来他家就是这个小叔叔了!

    一个大男人却在工会上班,不用说,肯定是个混日子的。

    军牌吉普一路顺滑地开进部队大院,一直开到最深处一幢独栋的二层小楼门口,刚下车,就有警卫员跑去敲门。

    林宛瑜挎着许青山的胳膊,一起走进院子。

    开门的是一个穿了身蓝衣服,腰上系着围裙的中年女人。

    林宛瑜介绍道:“这是陈姨,在我们家很多年了,做了一手的好菜,以后想吃什么就和她说。”

    陈姨也飞快地打量了许青山,笑着说:“一路辛苦了,快进来吧!”

    许家的格局,一楼是个挑空的大客厅,整体风格是苏式装修,不豪华但很大气。

    客厅里或坐或站了十几个人,看来今天整个许家都出动了。

    中间沙发上坐了两个头发花白了老人,其中那个老爷子赫然就是去年冬天和姜半夏一起在宁安县街边救下的那位。

    虽然身上上位者的气质很浓,但此时看着许青山,却是一脸欣慰地笑着。

    老太太则是激动多了,虽然一头白发,却能利索地从沙发上站起身,也不用身边的人扶,往前走了几步,死死盯着许青山看了半天,一把抱住他哭出了声,“好,好,我的大孙子总算是找回来了!”

    “妈,您别太激动,对身体不好!”一个三十几岁的男人,头发梳成油光水滑的三七分,上来扶住老太太,瞥了眼许青山,“他一个晚辈,哪儿用得着您亲自起来迎啊!”

    林宛瑜听了眉头一皱,冷冷地望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