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 > 第3章 被抛弃的原配(2)

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 第3章 被抛弃的原配(2)

    1970年10月。

    安德市,武城县,三唐公社,二道沟生产队。

    这一天,秋高气爽,天很蓝,云很淡。

    空气带着微微的凉意。

    赵凤霞一向起得早,比生产队催着上工的锣声还要早得多。

    她要起来做早饭,让丈夫和女儿吃完再出门去上班。

    农村人基本上不吃早饭,听着锣声起床,口袋里揣一个昨天晚上做好的玉米饼子或者蒸红薯就出门了,干到九点多近十点,就停下来歇口气,趁机把饼子吃了,再接着干到回家吃午饭。

    但是赵凤霞家的情况和普通的农家人不一样。她的丈夫江学工是县城煤矿的工人,女儿江宁安也在公社上班,爷俩都是体面人,总不能和村里人一样揣个饼子去单位吃吧?那还不被人笑话死?

    所以,江家养成了一天吃三顿饭的习惯。

    赵凤霞做早饭的时候会多做一点,顺便把她自己的午饭也给做出来。丈夫和女儿在单位吃午饭,中午家里就只有她一个人,不值当的开火。干完活回来,她随便吃点,就能好好歇个午觉,也算是把早上亏的这会子觉给补回来了。

    她起来忙活了一小会,丈夫江学工也就起床了。

    媳妇做饭,他就把院子扫了,再把鸡和猪给喂了。家里养了6只鸡,有5只母鸡和1只公鸡,分开养的,省的公鸡只想着踩蛋,母鸡只想着抱窝。

    他们这儿对副业的发展没有那么大的限制,家家户户都养着鸡和猪,还有养羊和养兔子的,他们家因为只有赵凤霞一人是农村户口,没敢多养。只养了6只鸡和一头猪。

    虽然没有明文限制,但是大部分人家养的都不多,因为粮食不够。养猪也不能只给它吃猪草,粮食多少还是要加一点。

    他们家的猪,平时就吃些老菜叶子、菜根、刷锅水、麸子、红薯头,榨豆油剩下的豆渣也给它吃,家里人有空的时候再割点猪草,能让它吃饱。

    夫妻俩一边干活一边嘀嘀咕咕的小声说着话。

    正房西屋,面容姣美的少女依然睡得香甜。

    “安安,该起床了。你起来洗漱一下,就可以直接吃饭了。”

    系统牌闹钟在脑子里响起。

    宁安睁开眼睛,一双桃花眼睡得雾蒙蒙的,看起来又软萌又无辜。

    她是昨天夜里来的。来到这儿第一件事,就是先接收原身记忆。

    虽然她已经看过剧情,但那都是走马观花,具体情况还要来到小世界之后才能了解。接收完记忆之后,灵魂和身体也完成了融合。她才能更好的与原身共情,掌握原身的性格,此后几十年,以江宁安的身份活着。

    “桔子,下次早一点叫我哦。原身都会起得比较早,起来帮爹娘干点活的。”

    “知道啦。我心疼安安嘛。昨天接收完记忆就挺晚了,睡不够怎么行?今天安安还要上班呢。”

    宁安笑道:“我知道桔子是心疼我啦。”

    橘猫高兴极了,它的关心有被安安接收到!

    宁安穿好衣服出门。

    “爸,妈。”

    “安安起来啦。”

    “嗯。我睡过头了。”

    江学工笑道:“天凉了,就是不爱起。你要是困,就多睡一会,到了该起的时候,我和你妈会叫你的,保证不让你迟到。”

    赵凤霞也说:“就是,多睡一会不碍的。你不用早起来帮忙,这点活我和你爸俩人就干完了。”

    宁安走到脸盆架旁边准备洗脸,里面有放好的凉水,刚想转身去拿热水瓶加点热水,赵凤霞就拎着水壶过来了,往脸盆里倒了热水,又伸手试了试水温,说道:“合适了,洗吧。”

    宁安洗脸的工夫,她又把刷牙杯子接好了温水给端了过来。

    洗脸刷牙无缝衔接。

    洗完脸,给脸上擦了点雪花膏,又梳了两个小麻花辫。宁安没有绑太紧,头发松松的,就算是小麻花辫也透着一股子慵懒随意,再配上她这张脸,一点也不土。

    一家三口坐在饭桌上,白面膜、煮鸡蛋、玉米粥,小菜是自家做的盐水煮黄豆和炖茄子。

    这样的早饭,在这个时候的农村,差不多算得上豪华了。

    宁安一个馍没吃完,剩了两口给了她爸,江学工接过去就塞嘴里了。

    赵凤霞例行念叨她:“吃多少掰多少,要是觉得一个馍吃不完,就先掰下一小块放那儿,这样别人也不用吃你的剩饭了。你瞧瞧你剩的那一口,看着多磕碜。”

    宁安喝着粥笑眯了眼,就是不说话。

    江学工也笑:“没事,吃我闺女的剩饭,我不嫌。”

    “行行行,就你做好人,你就惯着她吧。以后等她嫁了人,看看婆家能不能惯着她。”

    宁安放下碗,说道:“妈,我不嫁人。我要一直在家里陪着你们。”

    嫁人这事,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了,就选个最好看最听话嘴最甜家里事最少的。至少看着赏心悦目,还能提供情绪价值。别的,宁安也不需要。

    赵凤霞跟江学工说:“你听听你闺女说的。”

    江学工:“不嫁就不嫁,在家里待着挺好,咱们也不用担心她。”

    “净说这不着调的话。咱俩能陪她一辈子啊?不过也不用着急,安安才18,晚两年没事。”

    吃完了饭,收拾完碗筷,生产队的锣声响起,赵凤霞不紧不慢的往外走,她并不像别人那样,有特别紧迫的挣工分的压力,每天能挣七八个就行。

    早些年,妇女干的再多,哪怕比男劳力还多,也只能拿8个工分顶天了。后来,听说是有哪儿的妇女同志闹了起来,要求和男同志一样算工分,闹了很久,总算帮妇女同志争取到了这个平等的权利。现在,她们妇女同志最多也能挣10个工分了。

    上班的俩人却不着急,又在家里磨蹭了一会才走。他们上班的时间要比社员上工的时间晚很多,就算路上需要耗时间,也无需走这么早。

    等到磨叽够了,江学工推着自行车,载着女儿出门。

    他上班的煤矿说是在县里,其实位于公社和县城之间,他正好骑车路过公社,先把闺女放下,自己再去上班,回来的时候也是一样,再把她接回来。

    宁安侧身坐在车后座上,还好她妈心疼她,车上垫了个旧垫子,不然她真的要被颠的屁股开花了!

    “爸,今天晚上回家,让我妈给我车上再绑个垫子,不够厚,还是颠得慌。”

    “你跟你妈说呗。”

    “我知道,你记得提醒我,我怕我忘了。”

    “晚上回家也是颠着回去的,你还能忘了?”

    “那可不一定,之前我颠了那么久,不也没想起来!”

    “行行行,我给你记着。”

    其实原身是颠习惯了。但是宁安不习惯啊。再加上她的灵魂对身体进行了改造,现在更加身娇肉嫩了。

    从家里到公社,骑车只需要二十分钟。她爸再骑不到二十分钟,就到煤矿了。

    江学工把她放在供销社门口,叮嘱道:“好好工作,等我晚上来接你。”

    “知道了,爸。”

    “那我走了啊。”

    “再见。”

    宁安一边挥手一边跑进了供销社后面的大院。

    她上班的供销社门脸是七间没有隔断的通透的大瓦房,和周边的其他建筑比起来,供销社显得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是仅次于公社政府大院的第二气派的建筑。里面卖的东西非常齐全。衣食住行全都包括,针头线脑应有尽有。

    但是宁安不是售货员,她是会计,上班的地方在门脸后面的院子里,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日常工作就是对账,整理进货出货记录。

    公社供销社听起来不起眼,但实际上,它几乎总揽了全公社的物资供应。里头的门道大着呢。

    这年头,供销社的工作不管什么岗位都是香饽饽!

    有位公社书记鼓励一位中学老师,就跟他说:“好好干,干好了,我提拔你到供销社当售货员。”

    由此可见,售货员比中学老师吃香。当然了,二十年后,他们的身份地位就调个了。

    每天,有很多东西从上级供销社运到公社这儿,再从公社这儿分配到各个生产队的代销点,所以,宁安每天的事也不少,而她的计算工具,只是一个老式算盘。

    宁安到了办公室,先打扫卫生,再拿上热水瓶去食堂打水。供销社有食堂,中午还管一顿饭,吃的还相当不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