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诸天万界:从天龙八部开局 > 第66章 少林灵字辈高僧去哪儿了

诸天万界:从天龙八部开局 第66章 少林灵字辈高僧去哪儿了

    倒是在1038年,西夏第三位国王景宗李元昊立国称帝后,急需宋、辽承认其地位。

    但大宋坐拥天下最富庶的十五路,接近两百余座的州府,也就是近乎拥有了十五省之地,其人口更是过亿,怎会承认西夏这个本就是大宋的潘镇之属。

    因此西夏立国至今,大宋与西夏之间大小战争一直不断。

    西夏起自唐末党项族首领李思恭。

    早在公元881年,李思恭剿灭黄巢有功,获封定难军节度使,潘镇河西走廊五州之地。

    自此党项族世袭罔替,不管是唐末、五代还是宋初,一直向中原王朝臣服,谁占领中原,就向谁称臣。

    但赵光义继承其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行事风格,不允许自己地盘上有大一点的武装力量,就是要抢了人家的地盘。

    990年党项人当代首领李继迁气愤不过赵光义的行为,就投靠了大辽,做起了大辽的诸侯“西夏王”。

    李继迁在辽国的支持下,陆续占领河西走廊的大宋州府。

    赵光义是在997年驾崩的,他活着的时候两次攻打辽国,无功而返。

    他死后,他儿子赵恒赵德昌却是没有胆子和大辽敌对。

    党项人建立的西夏王国,叛离大宋受辽国庇护之事,也就暂时不了了之了。

    1004年李继迁去世,随后次年,因宋辽签下“澶渊之盟”,其子李德明求存,同时向两国臣服,同时接受两国封号,并伺机向西发展。

    1032年,李德明去世,李元昊继王位。

    因同时向宋辽称臣得到了发展的机会。

    1038年,西夏已占领22州之地,人口也达到了200多万,李元昊自立称帝。

    宋、辽两国自然不允许,西夏却是态度强硬反击,至如今也是连年和宋辽爆发战争。

    和辽国的大战暂且不提。

    从1038年到1093年之间,大宋和西夏一共发生了6次超过10万人以上规模的战争,大宋五败一胜。

    想着这场大宋与西夏唯一的胜利,不由又让他想起了江湖中的一件逸事。

    少林玄字辈高僧年纪最高者,如今也不过六十来岁。

    可这二十多年来,好像除了灵门禅师有被听说之外,从来没有见到过到少林其他灵字辈的高僧。

    那么,他们都是去哪儿了?

    陈宇心中纳闷,私下里问了年纪最长的徐长老。

    然而在得知真相之后,不由肃然起敬。

    当年西夏李元昊为了立国,与大宋开战,三战三捷之下,迫使大宋不得不签下庆历和议。

    1048年,李元昊去世,西夏政权动乱后,年仅两岁的毅宗李谅祚继位。

    1064年,西夏第二任皇帝,年仅18岁的李谅祚从其母手中夺取政权后,意气风发,撕毁和议,发兵十万,进攻宋境。

    此战历时三年,死伤无数。

    少林寺本为方外之所,但奈何看着从边境下来越来越多的难民,难免动了恻隐之心。

    1066年,灵门禅师组织数十位灵字辈高僧前往宋夏边境助战。

    是夜,数十少林高手同前线柔然城寨守将张玉及三千守兵夜袭敌营,少林僧兵冲锋在前,数十位一流形成尖刀冲击,一战之下大胜,然前来助战,来时数十高僧,回来时仅有不足十人,且包括掌门灵门禅师在内,个个重伤。

    此战后,李谅祚惊慌撤退,身中箭矢,次年伤势发作而亡,时年二十一岁。

    纵观历史,北宋和西夏大型战争一共8次,如今是1093年了,大宋虽然连战连败,但强大的后勤经济和人口也拖垮了西夏,现如今已经在准备给予最后两次覆灭的打击了。

    陈宇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1093-1097年的平夏城之战和1114年的横山之战,大宋扭转了先前的颓势,均是大胜。

    可天不遂人意,时不我待。

    1115年,女真族在白山黑水的险恶环境下建立金国。

    穷山恶水出精兵。

    数年间便覆灭了延续了200多年的辽国,并南下逐鹿中原,将北宋赶往淮河以南。

    就此,于1127年,南宋建立。

    这回忆其实也只是一瞬间。

    陈宇收回思绪,听周同说大宋和西夏要再起兵锋,也是凝重。

    战事一起,生灵涂炭。

    西夏凶厉,大宋也是用强大的经济和庞大的人力拖了数十年才将其拖垮,若不趁此机会将其覆灭,恐待其恢复国力之时,又将南犯宋境烧杀抢掠。

    但想到现在自己未有官身,考虑这些也是无用。

    周同公务在身,还是早点交流一下武学心得,不要耽误他的事情为好。

    “那就如此吧。”

    “周大侠为那“翻天三十六路奇”等我良久,我也是感动良多啊。”陈宇玩笑的说道,他知周同找他多为交流武学,但还是拿之前交手时的趣事调笑。

    “慕容兄弟可别这么客气了,你我一起论武,你若不嫌弃,就叫我一声周兄。你也莫笑我,你若真把这“翻天三十六路奇”说出个花来,我自然心生愿意,别磨蹭,快快说来就是。”周同对武学也是痴迷,客气了一下催促道。

    “周兄,你是先练外功,后练内功,由外而内的先打磨气血,修炼八条连贯心脏的血脉,以此反推任督,再通十二正经,可是如此?”陈宇心中其实已经有了猜测,但还是要和周同确认一番,当即不再废话,直接问道。

    “我确实是先习练外功,由外及内的,不瞒兄弟你说,我祖上便是蜀汉姜维姜伯约。”

    “在他那时候气血武道,也就是你说的外功才是江湖显学。”

    “我家祖传的铁臂膀、铁头功、铁档功、铁腿功俱都可以搬运气血,尽通八脉,修炼到大成,可撼一流高手。”

    “尤其是主防御铁布衫功法,和少林绝学金钟罩齐名。”

    周同缓缓道来。

    “周兄,我可以看一看你的家传绝学铁布衫吗?我以家传绝学斗转星移来换,如何?”陈宇听言,不但没有和周同讨论,反而向周同要起了铁布衫来。

    铁布衫武学在江湖上也多有流传,陈宇也翻看过,但江湖上流传出来的只是二流的外功武学,似乎是经过简化后的。

    因此听到周同说的之后,便想瞧上一瞧,看看这可以让周同晋升超一流的武学有什么厉害之处。

    周同愣了一下,随即笑言道:“兄弟你既然这么说,那这个便宜为兄就占了,我这家传刚好武学是一套的,就都予你了,其实这套武学在那时只是军中常用的搬运气血的法门,这法门增长力气和耐力比内功更强,因此多为军中武将所喜。”

    周同说完便将几部外功的修炼方式口述了出来,陈宇听的仔细,现在他已经步入超一流了,周同口述时,他便边听边学。

    周同讲述完毕后,陈宇也不耍赖,直接将斗转星移讲与他听,两人推演着各自新得来的武学,渐渐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