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记录者的密码 > 第28章 劳模楼里无劳模后记

记录者的密码 第28章 劳模楼里无劳模后记

    “战绩不错啊!一周内连续枪毙了两篇稿子。”肖军举起杯,真诚的邀王萧萧干一个。

    “中奖了,中奖了。”王萧萧笑着应付着肖军的调侃。

    “怎么样,被毙是什么感觉。肚里窝火不。”

    “如果是刚开始那会,费了大半天劲,东西采到了,报道写完了。不让报了。有的报道播出去一半,叫停了。确实不舒服。”

    “这不是什么稿费多少的问题。记者,就是要采访中有影,报道中有声。将来出去,要面对的是社会。明明这事不是自己定的,却被外界猜疑,确实不是滋味。”

    “现在做了这么多年,凡事得看透、想透,深入不陷入,学会置身事外看问题,落个清闲。”王萧萧说着把一杯酒又干了。

    “听说劳模楼的报道,动静不少。”

    “是啊。三条指令,一不许再向Z新闻送稿;二、不要继续采访;三、还在播出的后续报道停止。”

    “听说是立钢公司的老总亲自找到了省里二号人物,二号人物又直接把电话打给了台长。”王萧萧笑着说着,得意中有些怪怪的笑。

    “不过,对报道涉及到的问题,还是非常肯定的。认为采访深入,反映了劳模的生活现状和待遇没有受到重视的问题。”

    “要我说,你这篇报道,还打破了多年根深蒂固的问题,打破了一种并不平静的平静。”

    “这话怎讲。”对于肖军的见解,王萧萧问道。

    “你想想,立钢公司,直属央企。企业的老总,比立山市委书记级别还要高。而立山市的税收又有百分之七十是人家给的,一半的人口,是人家的。再加上一些特殊的光环,企业虽说是在你立山市、在咱们海宁辖区内,但打心底里,人家心里自是有另一番想法和打算。”

    “而官和管是分不开的。所以,这个官如何当,管又如何管。一直是一种表面看似平静,又不平静的机制平衡。双方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泛起阵阵涟漪,甚至引起波涛骇浪。”

    “这篇劳模楼里无劳模的报道一播出,而且还送到Z新闻播出,无疑打破了久日的平静。”肖军自负的说着。

    “来,为了采访报道成功,干一杯,也算是接风了。”

    “劳模楼里无劳模”的报道是在萧萧、俊锋从庄儿台大桥回到省城后第五天播出的。

    这个时候矿业公司方面已经完全将这件事忘到了脑后。

    报道分为连续报道和短消息。分别供Z新闻、新闻热线和新闻节目播出。

    连续报道一次性在Z新闻晚间播出。播出当天晚间,立钢公司总经理连夜召开会议,将矿业公司班子人员、基建处人员、办公室人员,还有总公司对口部门人员召集起来,听汇报,了解情况,做出反映。

    “记者来了,我们也没觉得他们能够报道些什么。立项审批、规划审批、分房方案、房改方案,都给了他们。当时他们也没有说什么。问问情况就走了。”矿业公司石经理这个时候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矿业公司的经理原来总经理的秘书,总经理说起话来自然就毫不留情面了。

    “记者三次到劳模楼、工人村采访,五次到矿业公司、房产局房改办。连留记者吃顿饭都留不住,你们还能干什么。”

    总经理把应当是“你”,换成了“你们”,算是给石经理留了情面。

    事归事,情归情。

    报道播出了,共分三集,事也说得明明白白。

    第一集用事实毫不容辩的说明的劳模楼被分配给处级领导干部的真相。

    第二集反映了工人新村企业职工的生活现状,对打着劳模建楼的意见。

    第三集曝光了矿业公司以建劳模楼为借口,取得计经委立项审批的内幕。

    最后,以全国劳模孟玉喜令人心酸,又给人无助的语言,结束了报道。

    总经理会议室里,播放着晚间十点重播的录音,会议室内矿业公司的人员,脸上不停出汗,不停的擦拭着汗水。

    “怎么样,报道听了吧?有什么问题没有。”

    “小石,你听听。为了把项目能够建成,以劳模名义好批。这样的话你也敢说出口,难怪让人抓紧人把柄。”

    “其实,头一天我们找关系帮助沟通了,感觉没有问题了。没想到报道又播出来了。”

    “事到这了,就不要辩解了。一会我连夜给省里打电话,请求不要再继续报道。”

    “你们今天晚间赶紧去劳模楼,挨家挨户的找到每个人,不要接受外界的任何采访。如果有来采访的,立刻报到总公司,不能擅自接待。”

    “还有,这件事情,刚才咱们总公司班子研究了一下,要对上边有个交待。所以决定会同立山市,开展一次全市的省级以上劳模的大走访、大慰问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尊重劳模、敬爱劳模,让劳模精神在企业弘扬。”

    当天的会议开了很晚,矿业公司办公室孙主任根据总经理的指示,连夜起草了文件。

    。。。

    很长时间后,肖军、王萧萧坐到了一起,例行没事小聚的程序,不经意间又提到了这个话题。

    “据说报道播出后第二天,总公司就派人找到了孟玉喜,了解到这些全国老劳模,退休早,退休待遇低,福利分房、调整工资,存在遗漏等问题,做出了给予补偿的决定。补偿也都到位了。”提起报道播出的后话,王萧萧说道。

    “如果严格从法规角度来讲。如果建楼不符合规定,不符合风景自然保护区的限制,即使是给劳模建楼也不能批。但是,这种打破常规的审批,又从另一个角度上肯定了社会对劳模精神的认可,对劳模的模范带着作用的认可。而问题就出在,打破常规的结果,是劳模的名誉受到了伤害。”

    “哎,后来矿业公司的石总经理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吧?”肖军接着问道。

    “这个倒是没有。也这正是其中的奥妙所在。”

    “确切讲,这楼一打开始,就是要给处级领导干部建的。申请了几次,没有建成。现在这种做法不光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楼确实又建成了。”

    “从不成,到成。这是一个不成功,到成功的辩证。单纯从这一点来讲,如果它没有对其它人造成伤害,或者说没有直接造成伤害。自然就不会把它归咎到一种错误,只能说是一种认知。”

    “而这种认知所形成的错误,又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做为补偿。”

    “这比方说,如果没有建劳模楼,就不会引出劳模楼的报道。没有劳模楼的事件,就不会引出劳模生活状况的关注。而这报道如果仅仅在地方播出,不送去Z新闻,就不会产生更加连锁的反响。就不会有接下来的劳模大走访、大慰问。”

    “是啊,一篇报道,能够让一个十多万人的企业,上百万的城市,开展一次轰轰烈烈的劳模大走访、大慰问,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举动。它的意义远比要处理几个责任人大得多。”

    两人借着月光,看着眼前烧烤摊子烟雾缭绕,边喝边聊。

    “哎,后来你大舅没什么事吧?”

    “这件事情我也是后来才听说了。报道当时在整个立山都轰动了,持了很长时间。”

    “当时我大舅在矿业公司的一个选矿厂。听了报道后,说了一句,这报道是我外甥写的,就这么一句话,被调查了半年。”

    “这么说来企业领导还是够小气的。”

    “不过这件事情,确实在整个立钢公司引起很大影响。很长时间也没有消去。”

    “这话怎么讲,你后来又去立钢了吗?”肖军问道。

    “哎,讲个不是笑话的笑话。”王萧萧喝了口酒,卖着关子的说道。

    “后来有一次,中心要做立钢的一个战役性报道,反映立钢改革的新发展、新思路、新成就。结果,派去的记者被拒了回来。任务完不成,系列报道无法进行。”

    “中心总监就把我找去,说要当成艰巨的任务来完成。这事必须我去,去了不用做别的,不用写稿,不用采访,只要能够让对方接受和安排采访就行。”

    “结果去了之后,一听说我的名字,宣传部的人立刻热情的接待。但是,一提到采访的事儿,又婉转的说不方便,回绝了。言外之间,吃、住都可以好好安排,企业宾馆、酒店都有。还特意强调,上次来了,连口饭都没吃,这次领导交待一定要补上。”

    “我一看这不行。于是就和这位负责人说,这次来了采访任务必须完成。如果安排的采访不方便的话,我下去转转,怎么也不能空手回去。”

    “说着,我就把话题转到了,现在钢铁企业正在进行技术改造,采矿、选矿、炼铁、炼钢,污染严重。又有意说明,本人是新型材料科班出身。。。”

    “结果你猜怎么着,这位负责人听了二话没有说。转身告诉部里人员,按照采访提纲,全力配合采访。”二人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你这话怎么听着像是当年唐僧取经,为了救一个国王,孙悟空找太上老君教仙丹。老君说,你这沷猴,不好好取经,又来骗我仙丹。”

    “孙悟空听了转身就走,说不要了,不要了。心里说道,不给,一会我把你的仙丹全部拿走。吓得老君赶紧说,回来吧大圣,仙丹就在这里!!!给你拿去一二。”

    二人再次大笑了起来。。。

    “不过,这里面也包含着,立钢公司的总经理,对你们的报道,心存着一份敬意。因为报道的处理,最后的赢家,也同样是立钢公司的老总。”

    “这一,帮助下属公司解决了难题,而且是大难题。下属对上心存感激之谊;这二,开展全市的劳模大走访、大慰问,从精神层面,体现了企业对劳模模范的重视,提升了老总在全体职工中间的信誉。这第三,也让更高层面,看到了企业文化所承载的时代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