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人参小宝奶唧唧,投胎变身团宠哩 > 第112章 听到声音

人参小宝奶唧唧,投胎变身团宠哩 第112章 听到声音

    背得太用力的后果就是,两小孩儿背到后头,背得头晕眼花,眼冒金星。

    韩大郎让人把学累的笙宝送回去,笙宝倒头就睡,呼呼的。

    什么牛啊马啊。

    她现在脑子只有《天地玄黄,宇宙鸿荒》在排序。

    笙宝半夜顺梦话都还在背书,可见到底有多努力了。

    第二天一大早,韩管事让人牵了两头牛到元家门口。

    元家人都惊呆了。

    韩管事笑着问:“听说你们家要买牛,还要买吗?我们花了五两买到,你们要,就五两卖给你们。”

    元家人都惊呆了,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

    他们是真打算今天去城里重新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牛。

    他们原本想着,秋收前,要是他们在城里买到了牛,也就不让人盯着卢家那边了,没想到韩家人这么快就把牛牵了回来。

    元老太担忧道:“韩管事,这牛,你牵来,不会惹麻烦吧?”

    韩管事笑着摇头,“一点小事罢了,老太太不必忧心。”

    笙宝从房间里冲出来,看见两头熟悉的牛瞪大了眼睛,“牛牛?”

    两头牛也认出了笙宝,冲着笙宝哞哞两声。

    “奶奶,牛牛。”

    “笙宝,快过来谢过韩管事。”

    笙宝噔噔噔跑上前脆生生道:“谢谢韩管事。”

    韩管事笑起来,其实要谢应该是他们家谢元家人,准确的来说是谢笙宝。

    因为笙宝的出现,他们家大少爷又变成了一个人。

    相比较于大少爷的好转,这真的只算是小事。

    然而元家人是真的感谢。

    元老太拿了五两银子出来,又多数了五十文一并递给韩管事。

    韩管事大老远跑一趟还把牛给他们送上门,就当是辛苦钱了。

    韩管事却没收。

    元老太捡了一篮子鸡蛋韩管事倒是收了。

    夏收结束,元家卖了粮,加上之前攒的和这段时间挣的,元家攒了小十两银子,花了五两还有一半。

    全家人看着这两头牛都很高兴。

    就算不是犍牛,两头牛也能抵两三个劳力,秋收就没那么辛苦了。

    韩管事回到韩家,把鸡蛋提到了韩大郎的院子里。

    韩大郎看着鸡蛋笑起来,“煮了来吃吧。”

    笙宝再次跑到韩家时,整张小脸都乐开了花,“大哥哥,买牛啦,买牛牛啦。”

    “韩管事帮忙。”

    韩野一脸懵,韩管事帮什么忙?

    “那就不要再为这事烦忧好好念书。”

    笙宝重重点头。

    这件事好像只是一个小插曲,就这么一下就过去了。

    又好像不是这样。

    元家买了牛,还是一口气买的两头。

    六禾村人都羡慕得不行。

    其实这几年优良种子,六禾村家家户户日子都比以前好过了,也有很多人家能买牛了。

    但他们可能全部家当就是那一头牛,买了就没了,他们舍不得。

    笙宝和韩野背完今天的书就带着韩野来看他们家的牛。

    三四五郎跟在两个小娃儿身后,大家看着牛眼睛里都放光。

    “牛牛宝贝,不害怕。”笙宝小手轻轻摸上牛角。

    三四五郎吓得心都跳到了嗓子眼儿,他们才要阻止就见那牛低了头主动朝笙宝小手心蹭了蹭。

    另一头没蹭到笙宝的小牛哞哞叫着,不停地在原地跺脚,一副着急的模样。

    笙宝就伸了另一只手去摸小牛。

    小牛瞬间满足了。

    老黄牛牛角轻轻在笙宝手里蹭了蹭,一双水汪汪的卡姿兰大牛眼看着笙宝,嘴里发出哀鸣,“哞。”

    小主人,你能不能再帮一帮我以前的主人。

    这是老牛的心声。

    笙宝听到了。

    她一时呆愣在原地。

    她以前和鸟儿们交流,都是她说话,鸟儿们啾啾叫着回应,还是第一次,她这么清晰的听见小动物的声音。

    “你以前的主人?”

    老黄牛哞哞叫着回应笙宝,“他生病了,病得很严重很严重。”

    老黄牛打小就是卢大郎照料,它对卢大郎的感情不一般。

    当初卢家人商量要把它卖掉给卢大郎治病时它生气又难过,一整天都没吃东西。

    后来他才知道,要是不把它卖掉,卢大郎就会死。

    老黄牛哞哞叫,笙宝也是在心里和老黄牛说话,在别人看来就是笙宝一时盯着老黄牛看,而老黄牛被笙宝看得发毛哞哞直叫。

    三郎把笙宝拉到身后,“妹妹别看了当心牛发火踢你。”

    笙宝下意识问出来,“你会生气发火踢我?”

    老黄牛哞叫着摇头,“不会,不会的。”

    “它不会。”笙宝立马道。

    众人:“……”

    笙宝又摸了摸两头牛,说道:“它是大牛,它是小牛牛。”

    众人:“……”

    笙宝强调,“名字。”

    这名字取和不取有什么分别。

    大牛却是又高兴得哞哞叫,以前它的主人也就是卢大郎也会这样叫它。

    老黄牛又问笙宝能不能去看卢大郎,得到了笙宝摇头回应。

    “太远了,我一个人不能去。”

    爷爷奶奶绝对不会让她一个人出远门。

    就是加上四哥五哥都不行。

    老黄牛很难过,看着面前的豆芽菜,只能安慰,“等你长大,再长大一点儿就能想去哪就去哪了。”

    笙宝想到了她大哥二哥三哥,他们就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真好啊,她要快快长大才是。

    老黄牛和小牛在元家安顿下来。

    转眼就是秋收,村子里人人忙得直不起腰来。

    秋收还没结束,二郎又带来了今年服役的消息。

    秋收结束半个月后,今年服役还是二十天。

    本来应该又轮到元老大的,但他的儿子元大郎成丁了。

    今年就应该是轮到元大郎。

    目前不确定,因为陈玉竹的肚子大了,算算日子应该在秋收之后生产。

    元大郎要是去服役,很可能赶不上他第一个孩子出生。

    元老大抗议,“我要是去了,我不是也赶不上我第一个孙子出生。”

    众人:“……”

    笙宝点着小脑袋,“我要去上学啦,也赶不上我第一个小侄子出生。”

    众人:“……”

    “大郎媳妇生了就大郎去,大郎媳妇没生就老大去。”

    元老头一锤定音,带着众人继续下地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