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在幸福的起点重生 > 第9章 到了十七大队

在幸福的起点重生 第9章 到了十七大队

    苏秋月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下的车,就像做梦一样。

    第二天早上睁开眼睛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这是在哪里?

    “秋月啊?醒了?好点没有?”

    苏秋月刚睁开眼睛,进屋里查看情况的表舅就发现了,赶紧过来询问。

    一看她迷迷糊糊的,赶紧说道:

    “你这小身板实在是太弱了,车还没坐一半呢,人就像面条似的,都拿不成个儿了。

    到了公社都不省人事了,实在没办法就住在公社了,卫生员还给你打了点滴(输液)。

    现在咋样啊?能不能起来?”

    苏秋月这才慢慢的恢复了意识,没想到她竟然晕车晕得这么厉害。

    除了没什么力气,其他的还算好,赶紧起身。

    “能起来吗?慢点慢点慢点。”表舅一看她要起来,赶紧过去把她扶起来,嘴里还担心的一直在说话。

    “行不行?”

    苏秋月自己坐好,表舅还弯着腰在一旁担心的问。

    “表舅,我没事儿了,就是没劲儿了。”苏秋月微微有点喘着说。

    “胃里都吐光了,胆汁都吐完了。肚子里没食儿,哪来的劲儿?

    新月去给你拿吃的去了,一会儿吃点东西就好了。”表舅听她这么说就放心了。

    苏秋月听到妹妹的消息彻底清醒过来,她刚刚才反应过来新月不在。

    不一会儿妹妹就端着碗就进来了。看到姐姐醒了赶紧端了过去。

    “姐,鸡蛋水,放了糖的。”

    苏新月赶紧把手里的碗递给姐姐,又怕她虚弱没有力气,自己拿着勺子一边吹一边喂给姐姐吃。

    苏秋月也确实没有力气,手抬起来都是抖的。

    一碗热乎乎甜滋滋的鸡蛋水吃进去,苏秋月整个人终于精神了,人也彻底缓过来了。

    吃完了才想起来问表舅和妹妹有没有吃饭,鸡蛋水的钱是谁付的。

    一听是表舅付的,苏秋月赶紧起来要掏钱还给表舅。

    “啧,你这孩子,这都在表舅跟前了,舅给你买个鸡蛋算啥呀。你这都跟舅算,把舅看成啥人了?”表舅一看就不高兴的说。

    苏秋月也知道这样不好,可是现在谁家都不富裕,表舅家还有好几个孩子,她真的是不好意思。

    可是要是真给了钱,和表舅的情分就生了。

    “行,但是舅,就这一回啊,有点事就让舅破费,我们有事儿就不好意思找你了。”苏秋月也坚持。

    “好好,这孩子还真犟。”表舅虽然这么说,但是苏秋月明理知趣还是让他高兴的。

    是个好孩子,以后多照顾他也高兴。

    苏秋月状态不错,正好来接她们的车也到了,姐妹两个就跟着舅舅一起走了。

    接他们的是队里的牛车,从公社到大队的路远远的看起来。起起伏伏的。

    在火车上快到奇山镇的时候,就能看到远处的大山了。

    路的两边有防风林,高大挺拔的白杨,在路的上面搭了个天然的顶棚。

    姐妹两个半躺在行李上,听着牛车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还有鸟叫和偶尔路过小溪的流水声;看着头顶树缝间的蓝天;感受时不时吹过来的风从脸上拂过,慢慢的心就安静下来。

    这里就是姐妹俩新生活的开始。

    “来了!来了!”

    苏秋月快到十七大队的村口,就听见有人喊。

    姐妹俩伸着脖子远远就看见有人在招手,她们也伸手挥了挥。

    “那是我家老四许华,今年十二了,新月得叫姐姐呢。

    你看那样咋咋呼呼就是个假小子。”表舅乐呵呵的给牛车上的姐妹俩介绍。

    新月听了觉得挺有意思的,抿着嘴回头和姐姐相视一笑。

    “爹!这姐俩可真好看。”没等到家门口,许华已经跑了过来,一下就蹦到了牛车上。

    “啥姐俩,这个是姐姐,这个你得叫妹妹。”表舅训斥道。

    “妹妹?妹妹好!到时候天天带你出去玩儿啊。”许华立马高兴的保证。

    “你就知道玩儿!赶紧进屋喊人出来搬东西。”表舅赶紧挥手赶人。

    “可算是到家了,赶紧的,进屋,洗手吃饭。”表舅妈帮着把东西放好就招呼两姐妹进屋。

    知到姐妹俩到来,他们早饭都吃晚了些。

    也借着吃饭的机会,认识了表舅一大家子人。

    表姨姥姥也就是表舅的母亲,眼睛已经瞎了,手里还有个好看的手杖,表舅是木匠,所以这个手杖弄得有点龙头拐杖的样子,只是没有龙头。

    大姐许凤,十八了,是大队里有名的“铁姑娘”,每天和男的一样拿十公分。

    三表哥许辉十七,跟着表舅在学木匠活,天天挨骂。

    二姐许静十六,长得好看。刚毕业已经在家挣工分了。

    三妹许华,十二了,就是接她们的,被表舅说是假小子的那个。

    四表妹许灵,六岁,安安静静的。

    表弟徐宽才三岁,还在舅妈怀里呢。

    除了这几个人还有两个表哥。

    是表舅亲侄子,表舅的哥哥在十多年前就没了,嫂子改嫁,两个侄子就养在了家里。

    大得二十,小的也十九了。

    吃过饭大人们就各忙各的了,妹妹留下和几个姐姐妹妹们玩儿,表舅则领着苏秋月去隔壁的房子。

    “这个房子以前住着村里的孤老太太,丈夫孩子早年间就没有了,房子空了三年多,还不算太久。

    你们姐俩住肯定是够用了,房顶需要收拾收拾,门窗也得重新修修。

    院墙有一部分倒了,到时候再看。

    好在咱们两家就前后院,有事儿喊一声就能听到。

    你看看还需要啥,表舅是木匠这些都能给你做。”

    苏秋月和表舅一边走一边说房子的情况。

    房子就在隔壁,表舅这边因为有河有山的关系,房子都是石头的。

    为了防潮,这里房子下面的部分用的都是火山石。

    这个石头的好处就是防潮坚固,不易变形。

    这里有名的大山听说就是火山,只是多少年了只看到火山石,从来没喷发过。

    住在这里的人每家每户都会用到火山石,大到建房子,小到洗脚时磨脚后跟都用得到。

    房子是两小间,姐妹两个住肯定是够用了的。

    一进去就是个厨房,东边是灶口,连通东屋的火炕。

    里面是空着的,是放橱柜和柴火的地方。

    西面有炕洞,用来给西屋烧炕用的。

    表舅去查看墙壁地面有没有什么需要修补的,然后就去查门窗。

    苏秋月则在算屋里都需要什么家具。

    需要两个炕柜、一个碗厨、一张炕桌。

    苏秋月自己背了锅来,再买些吃饭用的筷子、碗就行了。

    还得买一口大水缸,还有装粮食的小缸。

    还得买几个坛子,到时候装大酱、咸菜啥的。

    “一会儿我回去拿点柴火来,看看两屋的炕好不好用。

    炕席村里有人会编,剩下筐、笸箩什么的舅和舅妈能给你扎的就给你扎了,不会的村里人会的和人家换就行了。”

    现在个人不让随便买卖,可以以物换物或者让人帮忙,帮忙总是不能让人家白干,所以拿东西换或者偷偷的给钱也是默许的。

    “要是炕有点什么问题得赶紧重新盘一下。”表舅看了一圈心里盘算着接下来该干的事情。

    “舅,我想弄个火墙,现在这里能弄吗?”苏秋月怕冷,想着冬天弄个火墙屋里也能暖和点。

    “弄火墙就得是大工程了,怕冷在屋里弄个炉子就行了。”表舅提议道。

    苏秋月想了想,觉得炉子还是不够安全,万一她弄不好再一氧化碳中毒。

    “炉子就安在外屋(厨房)吧,我还是想要火墙,我怕我烧不好在出点事儿。”表舅一听也觉得是,孩子们自己还是得听她们的。

    “还有就是我想把窗户弄成双层的,我家就是双层的,屋里暖和很多。冬天往里面放点你做木匠活用的锯末子,冬天肯定就不那么透风了。”这个是苏秋月上辈子的经验。

    “哎呀,这个注意好,没问题,到时候舅给你弄。

    还是城里孩子脑子活泛。”表舅一听就称赞这个主意好。

    他是木匠,家里锯末子有的是。趁着现在还不忙自己家也能弄一下。

    看完了,苏秋月就和表舅一起去了大队部。

    表舅已经提前和大队支书打好招呼了,苏秋月是知青,户口、粮食关系都要转到大队的。

    在大队买房子也不是什么不合规矩的事情。

    表舅家加上侄子已经十一口人了,老娘和两个侄子在西屋住,东屋住着他们一家八口人,大儿子年纪大了,只能在屋里搭个板床睡。

    再加上苏秋月姐妹确实没有地方睡了,毕竟是十几岁的大姑娘了,他还是远方的表舅,家里还有成年的表哥,住在一起确实多有不便。

    住在知青院带着妹妹也怕有矛盾,所以苏秋月才想自己单独出来住。

    借住是不太可能的,孩子既然提议买房子,已经早就想好了的,他就给她帮忙就是了。

    知青院那里确实是麻烦,这些年村里和知青也出了很多的事儿,单独出来住确实是更方便些。

    而且这个房子在村里这几年一直没有卖出去,一个是现在家家孩子都多,那个房子东屋最大,一铺炕也就放四个人;西屋的小炕只能睡两个人。小夫妻带孩子还好,多生两个都放不下了。

    村里面家里孩子结婚也不分家,能住下的就住在一个房子里,住不下也会在一个院子里盖房子。

    出来单过的也有,这房子一住就是一辈子的,不到不得已,宁愿多花点钱自己盖个心仪的房子。

    就这个房子还得三百块钱,还是看在表舅的面子。

    毕竟这个年头木匠还是很吃香的。

    苏秋月在大队部办好手续交了钱,这个房子就是她的了。

    “支书大爷,我知青的关系也带过来了,只是我家里还有事儿要去省城,放心不下妹妹,所以我办好关系,能不能请大爷给我开介绍信,我去省城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完就回来。”

    苏秋月看着支书恳切的说。

    她的情况支书是知道的,本来也没有到她下乡的时间,人家提前过来还在村里买了房子,是想踏实的扎根过日子的意思。

    她下乡的时间还有一个多月,现在也不算是旷工。

    “那得问清楚到底有什么事儿要去省城啊?需要多久?”支书问。

    “大爷,我的情况我舅应该和您说了,我爷爷去了又要带着妹妹下乡,我一下就病了。

    这买了房子还有其他要用的东西,我手里钱也没有多少了。

    我家在省城还有个房子,以前都是爷爷处理的,现在家里也没个大人,我下乡了也不好去弄房子。

    想着直接去把房子处理了,钱放自己手里才行,我妹妹还小呢,万一真遇到啥事可咋整?再说我俩都没有下过地,我也怕养活不了妹妹,所以还是把那个房子处理了,手里有点钱才踏实。”苏秋月越说越小声,一副有些胆怯又不得不撑起来的样子。

    事情有理有据,一看孩子的样子让人也硬不起心肠来。

    “那你一个人能行吗?”支书还没等出声,表舅先担忧的出声。

    “行,以前和爷爷去过,我能找到,就是担心妹妹,现在到了舅家我就能安心的去办事儿了。

    再说以后日子长了,啥都得慢慢的学不是?”苏秋月说到这不好意思的笑笑。

    “好孩子,说的对。一看就是个能过好日子的。

    人呐,啥都不如靠自己。”支书也夸赞,能这样想就是能慢慢挺起来的,虽然是孤女惹人怜爱,可是自己要是挺不起来,在大队也是麻烦。

    家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总是需要帮忙,谁家也没有那个时间总帮忙,在大队总是拖后腿也头疼,能自己想着过好日子,慢一点都没关系,谁不是一点点的把日子过起来的。

    支书给苏秋月开了介绍信,时间上更是放到了一个月。

    还给了她大队的电话,让她到地方办好了事儿给表叔打电话,好让家里放心。

    苏秋月感谢了好几遍才跟着表叔回了家。

    下午姐妹俩就跟着表妹一起熟悉环境

    村子西南方向是大队的耕地,每天都会从这里上工。

    表舅家离这很近,苏秋月的房子就在他家前面。

    表舅家的西边有一口水井,所以他们打水还挺方便的。

    村子东边就有一条河,河面四五米宽,很长。

    他们叫下河村、还有上河村。每个村还有二十多个大队,可以想象到这条河养育了多少人。

    村子往东北的方向就能上山了。

    往南是大片的耕地,最大的池塘也在南边。

    周围还有几条小溪,孩子们夏天的时候总喜欢去那里玩儿,大人们上工回来也会在小溪那里清洗。

    晚上苏秋月和妹妹就和舅舅家的表姐表妹们挤在一铺炕上,表哥和表舅去姨姥姥那屋,那个床板睡着大表姐和二表姐。

    第二天吃过早饭,表舅就开始找人修缮房子。

    苏秋月跟着表舅忙活了一天,量尺寸,通炕啥的杂七杂八的活儿也不少。

    “表舅,这是一百块钱,这段时间找人干活儿,还有家具啥的都得靠表舅忙活了。

    舅先听我说。我知道你是真心实意的想照顾我,可是舅舅家也一大家子人,这这可不是小花费,我还有这个钱。

    再说我把省城的房子处理了手里还能有些钱的。

    舅舅能帮我张罗已经是最大的照顾了,要是再多我咋那么厚的脸皮呢。

    以后日子长了,靠表舅照顾的日子在后头呢,舅舅难道以后都不想管我们啦?”

    苏秋月的一番话表舅也无法反驳,只能把钱收了下来。

    “行,舅说不过你,这钱我会看着办的。”

    苏秋月这才露出笑脸,然后和表舅说了一些其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