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在幸福的起点重生 > 第14章 学下地干活

在幸福的起点重生 第14章 学下地干活

    苏秋月今天的工作就是把地里的白菜弄下来。

    不仅要掰下来,还得码到地边上,有人会负责过来运走。

    今天苏秋月的工作就是这一大片地的白菜,能掰多少只能等下工的时候记分员给算了。

    和她一起的孙艳秋说她身体不太行,活干得也不太好,所以她俩目前算是半斤八两,两人也没有分,就一起掰一根笼。

    苏秋月看她脸色倒是挺正常的,不像是身体不好的样子,不过这不关她的事,她也没打算说破。

    先把白菜掰断,然后再搬到地边上码好。

    两个人还能聊聊天。

    苏秋月也从她嘴里知道了知青院的具体情况。

    现在知青院里已经有二十多个知青了。

    男知青有十四个,女知青八个。

    知青院是个特别大的院子,一大排的房子分成六个屋子。

    男女知青各三个屋子,女知青在东边,男知青在西边。

    两边都有各自的厨房,就连柴火堆都分成三份。

    他们后院是一大片菜地,是这几年他们陆陆续续开出来的,能自己种点菜吃。

    。虽然都是上过学的知青,但是什么人都有,特别是这几年下来的知青。

    头几年的知青,真的是一腔热血扎根农村,为了祖国更繁荣的未来奋斗。

    这两年的知青,很多都是整天搞运动的过激分子,要么就是被家里牵连的身份不好的。

    所以知青点的气氛也越来越不好,大家也是泾渭分明。

    孙艳秋倒是觉得,苏秋月姐妹没有住在知青点挺明智的,至少日子自在,还少了很多麻烦。

    他们要是有条件也想单独出去住的。

    “红英姐是个能处的,就是一板一眼的,有时候特别较真,心不坏。

    队长陈山林当年是自愿下乡的,一直挺有领导能力的,知青都很听他的话。

    不过他要是生气也挺吓人的,真的会找知青办处理那些问题知青。

    其他人什么时候你接触我再给你说,你自己住外面也不会接触那么多。

    你年纪小,带着妹妹好好过自己的日子才最要紧。”

    孙艳秋看着苏秋月多说了两句,她真是觉得这个小姑娘挺不容易的,而且就干活儿这会儿,一点都不偷懒,两个人说话还能说到一起去,才说了这些。

    “谢谢艳秋姐,我知道的。”对于她的善意,苏秋月很愿意接受。

    虽然两个人一天都没有偷懒,但是体能限制,下午收工的时候她们才挣了三工分。

    “对不起艳秋姐,我看昨天你还四公分呢。”苏秋月刚才登记的时候看了一眼,才想是今天她的到来让孙艳秋工分少了。

    “没事儿,今天也是高兴终于有人和我一组了,光顾和你说话了。

    偶尔偷懒一天歇歇也挺好的。明天咱们俩努力点就行了。

    你年纪小可别太使劲了,累坏了身体可不值当,你还有妹妹要养呢。”孙艳秋宽慰她。

    “嗯,艳秋姐我先回去吃饭,吃完饭我就去知青院。”

    苏秋月这才明白人家孙艳秋也是个聪明人,不过今天确实没干多少,记分员看他们脸色都不好。

    半大孩子割猪草、干零活都能挣一两个工分呢。

    晚上和妹妹吃了饭,苏秋月让她关好门就去了知青院。

    路上苏秋月路过一户人家听见有狗叫声,苏秋月就想着她和妹妹得养条狗。

    像今天妹妹一个人在家还是不放心,养条大狗心里还能有点底。

    特别是晚上两个人都累的睡熟了,有时候就听不到声响了,有狗的话有事情总会出声提醒她。

    现在晚上睡觉,她都把剪子和砍刀放在褥子下面手能碰到的地方。

    到了知青院,苏秋月看见院子里没有人,她站在门口喊一句:

    “艳秋姐在吗?”

    “来了!”

    她刚喊完,院子右边的一个房间里就传出孙艳秋的声音,很快人就从中间那间屋子里出来了。

    看见是苏秋月,赶紧招呼她进屋。

    知青院原来是一个大院子,男女知青住在一起,院子中间用细树枝编了个栅栏,已经深深的扎在地里了,把院子一分两半。

    和孙艳秋进了房间,里面还有另一个知青。

    “这是李青杏,和我一个屋。”孙艳秋给两个人介绍了一下就拉着苏秋月坐在炕上。

    “等一会儿陈知青会喊我们过去他们那边,到时候就都能见到了。

    听说这批来的知青还是男知青多,那边肯定是住不下,我们这边就得给他们让出一间房来,女知青这边就得挤挤了。”孙艳秋无奈的说,虽然挤挤也能放下,可是没有现在舒服啊,一个能睡六个人的炕只睡她们两个多舒服啊。

    今天也不是光认识一下苏秋月,他们还要商量房间分配的情况。

    她和李青杏两个人性格都差不多,相处也还挺和谐,要是让出去一间房间,人多了挤在一起肯定得有一阵子不消停了。

    每天干活儿就够累了,还要处理这些事情真的让人很烦,新知青来的时候又赶上秋收,想想都让人郁闷。

    不过这些和苏秋月没有关系,她又不住知青院。

    三个人在房间里聊了不一会儿,就听见院子里喊她们出去的声音。

    大家都自己搬着小板凳去了男知青那边。

    男知青那边和女知青这边院子里都有一棵树,男知青那边的更大,树下还有个很粗糙的石台子。

    孙艳秋说以前是放石磨的,后来知青来了,就搬到大队的晒场那里了。

    苏秋月的事情在知青院也不是秘密,大家互相认识了一下,就说起了分房间的事情。

    “通知说的是分来五个知青,男知青有四个,所以女知青那里还是要让出一间房间来。”

    陈山林的话刚落,女知青那边就发出了叹息,没办法现在住的很紧张,不愿意也不行 。

    “因为已经分院儿了,现在也不好把栅栏挪开,我想直接把在屋里开个门,然后把女知青那边的门封上,大家有没有意见?”陈山林把想法说了一下。

    知青院虽然中间分开了,但是房子是挨在一起的,所以陈山林的提议最简洁,要不然女知青那边房间少了院子也小了。

    所以干脆封门里面开个门就行了。

    “没意见女知青今天就收拾收拾吧,争取这两天收拾完,我们趁着秋收之前准备好,省的到时候忙不过来。”

    大家都没有意见,陈山林一挥手就解散了。

    苏秋月还在想这个陈山林还真是够利索的。

    走之前陈山林还和她说,她虽然出去单住,还是知青,有困难的时候可以来找他。

    还有就和知青们要多走动,他们知青还是要团结的。

    苏秋月点点头,态度很好。

    回去后直接去了表舅家。

    “养狗?”表舅听到这个有些犹豫,她们姐俩现在养活自己都够呛,还要养狗?

    但是养狗也确实是为了安全考虑。

    “既然要养,就养个凶点狗吧,最好能养山犬,它自己能找吃的。

    要不然得霍霍多少粮食。”表舅吧嗒了一下嘴说。

    苏秋月是频频点头,表舅才说他去给她寻摸寻摸。

    回家告诉妹妹打算养狗的事情,小姑娘一下就高兴了。

    “姐,我要给小狗取名字。”

    “好。”

    “那我们是不是要给它做个狗窝?用什么做呢?能不能睡在屋里啊?”

    “你自己想吧。”

    苏秋月看着她高兴的在那里嘀嘀咕咕的,赶紧去忙活自己的。

    她换了衣服赶紧招呼妹妹一起去清理厕所。

    后院靠着土墙的地方苏秋月搭了一个厕所。

    虽然是从山下捡的树枝插的,为了隐私,妹妹还割了很多的蒿草,两个人紧紧的塞进缝隙里,上面还用蒿草搭了个简单的棚顶。

    等明年春天周围落下草籽的地方,还能长出蒿草来,就更隐蔽了。

    而且这个蒿草还不招蚊虫,更是卫生些。

    苏秋月对厕所做了改进,不是单纯的旱厕。

    厕所坑里放的是木桶,现在天气热,每天晚上姐妹俩都得清理出来,冬天还能好一些。

    厕所里有个木棒,直接穿过绳子系的提手,两人抬到前院角落,倒掉然后用土掩盖住,再去河边刷洗干净放回去就行了。

    那些土是家里挖地窖的时候堆到那的,这些是农家肥,到时候还得交到大队上去。

    收拾好了洗漱完了就睡下了。

    一个月的锻炼,苏秋月人晒黑了,农活儿也干得越来越好了。

    她们的小家也拾掇的差不多了。

    等她和孙艳秋终于能每天挣得五公分的时候,新知青也到了。

    接知青的是大队长和赶车大爷,苏秋月要去公社买东西,就跟着过去了。

    她是能骑自行车的,大队长不想坐牛车让她先坐车,他骑车先一步去了公社。

    苏秋月挺喜欢坐牛车的,听着赶车大爷给她讲以前的事情,迷迷糊糊的。

    “小知青,到地方了,醒醒吧!”赶车大爷喊醒了迷糊睡着的苏秋月。

    大队长还没有过来,苏秋月和大爷说了一声就先去买东西了。

    她是来买粮食的,其实是把空间的粮食过个明路。

    两姐妹不能总也不买粮食,还吃的挺香的吧。

    除了买粮食,还要买些盐。

    表舅家下了酱,给她也弄了一些,过几天还要腌咸菜,苏秋月得准备盐。

    舅妈给她弄了大酱,她不能白要,买点盐啥的还回去。

    苏秋月转了一圈,没有其他的东西,倒是买了两斤红糖。

    舅妈生完表弟身体也不怎么好,现在都不下地干活儿了。

    回到牛车那里,老远就看到大队长看着她招手。

    苏秋月以为出啥事儿了赶紧快步走过去。

    还没等她说话,大队长拉过她就是一通夸。

    “你这个丫头,做了好事儿咋还一声不吭呢?

    好家伙,公社给我表扬信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咋回事。

    赶紧和我们说说到底啥情况。”

    看苏秋月一脸懵圈,才从怀里掏出那个表扬信。

    一看才知道原来是去省城的时候在火车上接生的事情。

    当时那个产妇要了苏秋月的地址,等她们一切都安顿好了以后就给她写来了表扬信。

    苏秋月只能把当时的事情说给大队长听。

    “这孩子,这是好事儿。你一个字都没说过,这要是没有这封信,我都不知道你还会医。”大队长高兴的说。

    “不是的,我只是会一点接生。想要能接生还得学习呢。”苏秋月赶紧纠正,能行医和接生可是两码事儿。

    “知道,知道。”大队长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可是盘算开了。

    孩子还小,学习什么都快,哪怕学不会,能接生也是可以的。

    现在各个大队的卫生员都是个摆设,他们大队都没有卫生员。

    再说了,这要是以后有个会接生的卫生员也是香饽饽啊。

    大队长盘算的时候,拉着知青的客车也到站了。下车的有二十多个知青,大包小包的站在一起。

    送知青来的人去送名单,各大队的大队长在和他们拉扯。

    苏秋月坐在牛车上没动,也没有看一眼,她知道她可能要看到熟人了。

    宋小娟。

    上辈子她和宋小娟一起,去了上河村的大队,那里靠近山里,日子特别的难过。

    她自己手里的钱不多,头两年养活自己和妹妹很快就花光了。

    虽然表舅也会抽空去看看她们,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妹妹夭折的时候,表舅家也出了事儿,根本无暇顾及。

    后面她就陷入了人生低谷,甚至一生都在艰难前行。

    到死才知道这些都是拜她宋小娟所赐。

    这一次她没有和她有任何交集,她倒要看看宋小娟的还会不会和她再有牵连。

    “赶紧的,喊到名字的过来这边,我可没时间等你们。”大队长的喊声里夹着不满。

    苏秋月好奇的回头去看,刚才还好好的,怎么这么一会儿就来脾气了。

    等听到人名,苏秋月把头上的草帽压了压,眼睛看向新来的知青里那个熟悉的身影。

    “明明说了是五个,这到地方又给我塞了一个进来是啥意思?

    我们知青院都住满了,这么多人我往哪塞?!

    再说谁有时间经管这些人,一天天的地里的活儿我都忙不完,又弄这些知青,明年我们十七大队一个知青都不收!”

    大队长带着几个知青,嘴里骂骂咧咧的走到牛车旁,根本不管身后的知青铁青的脸色。

    这么不留情面,当着他们的面就嫌弃的不行,换谁脸色都不会太好。

    “赶紧的,把你们的行李放到牛车上,这要往回走还得两个多小时呢。”

    大队长的话让这些知青一阵喧哗:

    “什么?两个小时?”

    “还得走回去?这不是有牛车吗?”

    “就是,为什么有牛车不让我们坐啊?”

    看着知青们叽叽歪歪的样子,大队长早就有经验了,也没理他们,就站在那等着他们把话说完。

    反正他回去可是有饭吃。

    知青说了一会儿就发现大队长悠哉悠哉的站在那,一点都没有着急解释的意思,悻悻然的闭上嘴,等着安排。

    “这牛车是给你们拉行李的,你们要是不想要行李也可以,我是不会阻止的。

    还有就是,这是耕牛,比你们金贵多了。能给你们拉行李已经不错了。”

    大队长说完,就不再搭理他们了。

    知青们相互看了看,只能低头把自己的行李放上牛车。

    他们来下乡,大家都是大包小包的背着行李过来,这些行李都比他们人重,真要是自己背得累死。

    “装好了,都跟上了,走了。”赶车的大爷说完就坐上车辕,慢慢的赶车就要离开了。

    “等等。”

    牛车刚动就听见有人喊停的声音,还没走就又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