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迎娶蔡夫人,荆州入我手 > 第161章 十九路诸侯

三国迎娶蔡夫人,荆州入我手 第161章 十九路诸侯

    这倒不是韩浩恭维他,如今这个时代的肉,加工时没那么精细,煮出的肉多少带些腥膻气。

    而韩玄对于衣食住行极为讲究,尤其是吃这块,他按照后世的经验,制作、搜集了不少各种调料。因此做出的食物,色香味俱全,丝毫没有腥膻味。

    从小被韩玄养刁嘴的韩浩,自从外出离开家后,他可谓是苦不堪言,吃什么东西都简直味同嚼蜡。

    “你怎么在王匡手底下任职?”韩玄询问道。他本想着趁着此次机会,派人去接他,如今倒省事不少。

    “王匡是河内太守,是我县城的上司,他派人前来征辟我为从事,我也不好拒绝。”韩浩说道。

    几年前,西凉叛乱,叛军攻入三辅地区,他任职的县城也受到不少冲击。

    好在他临时招募一批乡勇,这才抵挡住叛军的袭扰,因此倒也获得不少名声,因此才被王匡所注意到。

    “既然我们兄弟二人重新相遇了,从今以后你便跟着我吧!到时侯跟着我一起回到荆州发展。”韩玄说道,“王匡此人并无谋略,也无勇武,成不了大事,必会死于非命!”

    “愚弟便任由兄长安排。”韩浩点了点头。

    “话说你年纪也不小了,待回去之后,让父亲给你说门亲事。”韩玄看着已经和他一样高的弟弟,感叹道。

    “这事不急。”韩浩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繁衍子嗣、开枝散叶,怎么能不急呢?难道是浩弟心有所属了?”韩玄问道。

    “没……没有。”韩浩摇了摇头,连忙否认。

    “那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都已经及冠了,到时候让父亲给你介绍个大美人。”韩玄嬉笑道。

    “恩。”韩浩点了点头。

    次日清晨,中军大帐升起。

    一名官吏大声呼喊道:“义军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率军两万前来会盟。”

    袁术刚踏入大帐,听得一旁官吏通报,顿时一愣,随即面色阴沉下来。

    他认识这名官吏,是袁绍手中战将,看来袁绍是在为自己造势,想要喧宾夺主。

    待他进入,果然看见袁绍正四平八稳的坐在主位上。

    袁术只能强压下不满,拱手道:“袁绍,你来的倒早啊!”

    “你我兄弟多日不见,你能来会盟,兄长我自是高兴。”袁绍站起身来,爽朗的大笑道。

    还没等袁术多说什么,门口的官吏顿时大声喊道。

    “义军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率军两万前来会盟。”

    “冀州刺史韩馥,见过袁公。”韩馥大步走进来,向袁绍拱手。

    袁术见此,也只能面色阴沉的坐在主位左手边。

    “文节,请坐。”袁绍笑道。

    “义军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率军两万前来会盟。”

    “义军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率军两万前来会盟。”

    “义军第五镇……”

    片刻过后,总共十九路诸国,围坐一起,共商讨贼大事。

    袁绍率先开口道:“今日诸位齐聚一起,前来会盟,讨伐董贼,陈兵待发,以挽将倾,匡扶社稷,共襄大义,真乃我大汉王朝中兴之兆!”

    “袁公客气了,董贼倒行逆施,暴逆不臣,祸乱朝纲,欺君害民,肆行凶忒,为天下君子所不齿也。”冀州刺史韩馥站起身来来,向袁绍拱手,并痛斥董卓种种罪行。

    “董卓逆贼,祸乱后宫,鸩杀少帝,逼死太后,屠害忠良。累累罪恶,罄竹难书。比之外戚阉党之祸,恶之百倍。我等聚义再此,厉兵秣马,披坚执锐,行正义之事,定要营救陛下,匡扶社稷,挽大厦将倾。”北海太守孔融紧随其后,站起身来义正言辞的道。

    “说的好!”西凉太守马腾,也扯着嗓门说道:“就算是洛阳朝廷,又何曾聚集过这么多的英雄豪杰啊!董贼要知道我等再此聚义,定然会闻风丧胆。”

    “我等兵锋所向,破洛阳取董卓首级,真如探囊取物啊!”济北相鲍信齐声附和。

    “列为将军!且听我一言。”坐在主位的袁绍,伸出双臂,示意众人听他讲话,“此时此刻,我等各路人马相加,步兵四十五万,骑兵九万。比这董卓的西凉军,多出两倍有余。有这等军力,何愁贼寇不灭。”

    “哈哈!袁公说的对!”韩馥连声附和,抚掌赞叹道:“十九路诸侯往这一站,这大半的江山就在我们的脚底下了,剩下的一小片江山,弹指可取。”

    “对呀,说的对。”

    “说的有道理,有道理。”

    其余诸侯也喜笑颜开,相继附和。

    唯有袁术自入大帐以来,一直阴沉着脸,看着袁绍逐渐掌握着主动权,他实在心有不甘。

    这时,河内郡太守王匡,站起身来,扬声说的:“诸位将军,在下有一言,我等既是聚义会盟,就必须先选出一位,德高望重之士为盟主。统一号令,方可进军缴贼。”

    此一言一出,顿时引得在场诸侯齐声附和。

    “对,说的对。常言道蛇无头不走  人无头不群,当有盟主号令群雄。”

    “说的有道理,我们都应该遵从盟主的号令。”

    “公节说的有理,不知你认为何人可担盟主一职。”袁绍饶有兴趣的看向王匡,眼睛缓缓眯起来,询问道。

    “袁本初四世三公,为天下士子楷模,匡原听袁公调令。”王匡当即躬身抱拳道。

    “曹孟德刺董杀贼,又是发布讨董檄文,召集天下诸侯,盟主之位,曹公自然当仁不让。”济北相鲍信选择推举曹操。

    事实上,原本鲍信与袁绍的关系甚好,只是当初董卓入京时,他就看出董卓日后必然祸乱天下,于是劝袁绍袭杀董卓。

    只可惜,袁绍畏惧董卓而没有行动。这让他察觉出,袁绍并非他表现出的那么勇武,有些优柔寡断、好谋无决。

    见识到袁绍真面目的鲍信,失望离去。

    结果没多久,便听闻曹操的所做所为,他顿时觉得曹操是比袁绍更能成大事之人,自然希望曹操能够担任讨董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