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年代:我在58有块田 > 第69章 视察

年代:我在58有块田 第69章 视察

    接着,三人又去了张大海家,放下了酒和罐头,感谢张大海道:“大海,要不是你,卫国怎么可能那时候有功夫去找工作,这东西你一定要留着。”

    张大海也是连连拒绝,见最后实在拒绝不了,才作罢。

    返回家中的时候,肖卫军正在院子里玩耍,看到大哥,急忙跑了过来,抱住肖卫国的腰,说道:“大哥,鸡蛋好好吃。”

    “好吃的话,以后就多给你煮着吃。”肖卫国宠溺着说道。

    肖卫军听到这话,第一时间看了看爷爷和爸爸,生怕他俩又训他一顿。

    “嘿嘿,我能生日吃到就可以的。”肖卫军又说道。

    肖卫国又摸了摸自家弟弟这小萝卜头的头,心中还是比较欣慰的,一个个都很是懂事。

    在心中默念:“放心,以后你大哥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又聊了一会天,肖平乐就领着肖红梅、肖卫军、肖莲心和肖启功四个回去。

    临走时,对着肖卫国说道:“卫国,现在家里也没外人了,要不回家睡吧。”

    爷爷直接骂道:“回啥回,就在这睡了,又不是没床。”

    肖卫国也说道:“爸,我就不回去了,现在那边还松散点,再说,我在家也住不了几天。

    对了,回头领你们去城里我的屋看看去。”

    听到这话,周围一圈人兴致立马又提了起来,肖平乐说道:“那行,回头秋收完了,咱挑一天,我借出来老把式的驴车,咱进城看看卫国的新房。”

    说完,自己憧憬了起来。

    一群弟弟妹妹也缠上来问城里房子的细节。

    肖卫国不知道一个城里二十平的屋子对他们的吸引力这么大。

    接着说道:“回头哪一天,专门带大家都去看看,说也说不清楚。”

    爷爷奶奶在一旁也很感兴趣的听着。

    看来还是低估了城里工作、城里房子、城里户口对大家的吸引力。

    城乡基本现在已经是二元世界,分割的很是彻底,后续十几年会更加彻底。

    第二天。

    肖卫国好好的睡了一觉,不太着急去捕鱼。

    等到爷爷已经上工去了以后,才慢悠悠的起床。

    往食堂走去,打算吃个早饭,然后再出发去往秦家公社。

    没想到今天的早饭居然就一个窝窝头和很稀的玉米面粥,说是等到秋收以后,才会好好改善伙食。

    吃完以后,见时间还早,肖卫国就在大队里随便走走。

    发现大队的周边现在很是光秃秃的感觉,周边的树基本被砍伐完了。

    原来周围是郁郁葱葱的绿色,但是现在都成为了白地,看着很让人不舒服。

    肖卫国想起了他在伐木队的日子。

    走到打谷场的时候,只见前面还是浓烟滚滚的。

    进到打谷场,肖卫国发现有好多炼钢的小高炉没有开,整体也就开了一半的高炉,炼钢队的人干活也没有最开始的那么积极,一个个的感觉都在磨洋工的样子。

    肖卫国找到自己爷爷所在的13号高炉,只见肖铁牛有一搭没一搭的在往里添柴。

    “爷,我怎么看着停掉了好多高炉呀,现在任务量下降了吗?”肖卫国问道。

    “卫国呀,你咋还没过去,咱也不知道呀,不过看着估计得停了,咱一小农村,就不该去掺和炼钢这种事才对。”肖铁牛说着又往里传了一根柴火。

    “你快去捕鱼吧,公家的第一份差事,一定要干好才行,别老想着自己能得到多少,你已经得了一份工资了。”爷爷想起来昨天肖卫国还给大队要好处的事情,又教训道。

    “爷,晓得了,等他们队委会的会议沟通结果,我都接受的。”肖卫国回答道。

    当下的情况,必须得这么玩才行,并没有什么公家还需要给私人分配利益的情况存在。况且你还是公家单位的员工。

    等到后续公社后期时代,公社组织社员出去到工地打零工,社员还必须得把得到的钱分一大部分上交到公社,剩下的一点点才是自己的。。

    肖卫国想着,这次捕鱼就当给公家打工了,后续出自家空间的东西,才是自己挣钱的时候,不着急。

    以及三年时期…

    肖卫国走到农田区域,发现有一大波妇女在提着背篓,从四面八方往一块水田移动。

    肖卫国拦住一个认识的婶娘,问道:“婶娘,你们这是干啥呢,你背篓里怎么背着马上就要熟的水稻呀,也不怕水稻死了。”

    “是卫国呀,我们也不知道呀,是书记让这样干的,说是把每个田里长的最好的水稻都往山坳那块田里移,还要保证移的水稻能活下来,所以我们移的时候,水稻的根都留着很多泥呢。”

    让婶娘继续干活。

    肖卫国这才连忙看向山坳那块田,那块地方肖卫国知道,是大队最肥沃的几块田之一。

    至于北京周围为啥会种水稻的问题,其实在当下北京周边是种水稻的,北方当然能种水稻,不然东北地区后世怎么成为最重要的大米产区之一,只是后续各种考量,发现北京周边种植水稻不划算,就渐渐的改种其他粮种。

    肖卫国再结合当下时代情况,顿时明白为啥要这样干了。

    这就是亩产几万斤的原因呀,但是后续该怎么收场。

    到头来,又得农民老大哥承担这所有的一切。

    肖卫国摇着头离开,他没想阻止,也阻止不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事情要做,一个时代有自己时代的伤痛要背。

    功林叔要不跟着这样做的话,他这个书记马上就当不成了,只希望后续能多给肖家大队的人留一些秋收粮食吧。

    没走两步,就远远的看到肖功林、张大海一行人往山坳走去,隐约听到肖功林嘴里说着:“后天领导就过来视察,一定不能松懈了,这事关到我们大队的成绩,听说隔壁公社已经出了4万斤一亩的小麦产量了…”

    张大海说道:“唉,眼前倒是好度过,但是后面交公粮怎么办,以什么标准交,如果按照视察的标准,整个大队全收下了的粮食,都不够交的呀,功林,你得想想办法。”

    随着他们走远,肖卫国也跟着听不清后面的话。

    没想着上去打招呼,肖卫国换了个方向就往家里走去,得出发去秦家大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