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完蛋!陛下这是要白嫖我! > 121.第121章

完蛋!陛下这是要白嫖我! 121.第121章(第1/2页)

    第121章

    林小风并未因此停止他的教诲,而是转身面向那些忙碌记录的记者们,此时的他就像一位严谨博学的教书先生,一字一句、细致入微地教导他们坚守职业操守,勇敢揭露事实真相,始终铭记为天下苍生立命的根本宗旨。众记者凝神静听,笔尖在纸上飞速跳跃,仿佛在捕捉每一个跳动的音符,记录下林小风那掷地有声的每一句话。

    为了使教训更加深入人心,林小风甚至决定采取惩罚措施,要求记者们加班加点,并扣除部分奖金以示警示。当话题转至杨白溪所提交的文章是否公开发布时,林小风展现出了无比坚决的态度,坚持将其公之于众,同时指示项协宏务必妥善安排乡试监考的各项事务。

    对于太子带走备考资料一事,林小风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但他并没有因此对记者们产生丝毫怨恨,反而选择了以宽容和包容的态度去待人接物,竭力挽留每一个愿意为正义发声的人才。

    连续两日,林小风在北廊坊的市井巷陌中遍寻不着李德贤的身影,这位曾是民间舆论焦点、活跃于各处的太子,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击垮,如今竟悄然隐匿于自家宅邸之内,沉溺在无边的静默与孤独之中。林小风敏锐地捕捉到这异样的变化,但他并未急于涉足其中,反倒是借此难得的平静时光,更加专心致志地研读科举典籍,以保持自己学霸的形象不容半点瑕疵。他犹如捕风捉影的猎手,巧妙地通过各种渠道探听科举流程的细节,力求将每一个环节都了然于胸,以便临阵之际能从容应对,不会因任何疏忽而乱了方寸。

    某日,阳光明媚,碧空如洗,林府上下在庭院浓荫掩映下共享午餐,餐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佳肴,尤其是一道奶香四溢、色泽诱人的红烧猪蹄,瞬间勾起了众人肚中的馋虫,正当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时,欧智勇却匆匆赶来,面露焦急之色,通报太子已连续两天滴水未沾、粒米未进,并且紧闭门户不愿出门。太医经过仔细诊察后确认,太子身体并无明显病症,这个消息让林小风听来颇感意外,但并未即刻换上朝服前往东宫慰问,而是淡然地邀请欧智勇一同就座用餐。

    欧智勇心急火燎,力劝林小风迅速前去东宫探视太子病情,然而林小风却笑眯眯地提出一个别出心裁的想法:何不先将今日餐桌上的猪蹄珍馐送至太子跟前?他坚信,在美食面前,无人能够抵挡其独特的魅力。尽管欧智勇心中依旧对太子的状况忧心忡忡,但林小风推测太子可能仅是暂时性食欲不振,遂果断催促欧智勇立刻将盛满美味佳肴的食盒送往东宫。欧智勇略显迟疑地接过那满载佳肴的食盒,林小风还不忘贴心地往里塞入几包瓜子核桃,希望这些小零食能给太子增添几分口福的乐趣。此时此刻,林小风内心深处逐渐意识到太子的情况或许远比表面看起来严重,于是,他迅速更衣,换上了庄重的官服,决定陪同欧智勇一道前往东宫一探究竟。

    抵达庄严肃穆的贡院门前,考生们秩序井然地鱼贯而入,林小风立于人群中,向即将奔赴战场的记者同仁们送出鼓励的话语:“诸位切莫过于紧张,安心应考即可。想当年我十五岁便已过关斩将,通过会试,你们皆比我年长许多,必定能斩获佳绩。”尽管记者们听闻此言内心泛起涟漪,对林小风如此年轻便过会试之事颇感惊奇,但他们更为感激林小风的关爱与激励,齐声致谢后,满载坚定的信心步入考场。

    目睹林小风如此妥善处置,考官们无不感到惊讶,进而要求陆深深向林小风表示歉意。陆深深颤抖着垂下了头颅,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几乎要溢出。临走前,林小风还不忘谆谆教诲陆深深应当心无旁骛地参加考试。随着林小风及考官们渐行渐远,人群中的窃窃私议渐渐散去,留下的只是陆深深在狭窄的号舍内独自品味悔恨交织的情感。

    正当陆深深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之中,忽觉光线变得昏暗,抬眼一看,只见林小风正微笑着站在自己面前。陆深深瞬间惊恐万分,面上挤出一抹狰狞的笑容,勉强问候道:“林……林大人好。”

    正当此时,邻座的一位府推官佘文清向林小风抛来橄榄枝,夸赞他在京中有“残词圣手”的美誉,对其脱口而出的诗句赞不绝口,进而恳请林小风传授诗词之道。佘文清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悯农》诗篇,再次引燃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与喝彩。

    林小风与众考官共聚一堂,话题不离教子育才之大计。他们热烈讨论着林小风提出的二十一世纪严苛教育理念,这一套体系犹如砥砺石,要求日诵诗百首、文二十篇,熟读两卷经书为常课,甚至包括雪地苦行以锻炼意志,琴棋书画全面发展,力求塑造全才。其细节详尽至极,听得众考官目瞪口呆,无不感慨林小风年少科举及第的成就背后,与这严谨得近乎残酷的家庭教育紧密相连。其中两位考官闻此教诲,竟生出再生子嗣以实践这套教化法则之意;余下的则默默盘算在孙辈中试行,深感遗憾未能早些领悟其中奥秘。

    陈曙光听闻林小风言语间那股未经修饰的直率与粗犷,顿时面色陡变,一双怒目圆睁如铜铃,嗓音严厉地喝止他不可再信口开河。面对陈曙光的厉声责难,林小风并未急于辩驳,他深知与其在唇枪舌剑中耗尽精力,不如选择沉默以待时机。于是,他淡然地将杯中剩余茶水一饮而尽,衣袖轻轻挥动,留下一个决然转身的背影,只留给陈曙光满腹愤懑与不平。

    人群中,佘文清在点名之下沉思须臾,然后铿锵有力地吐出了两个字,那声音重如千钧,仿佛能够压垮一切不公——“公平”。然而,林小风并未满足于这一答案,他继续深入挖掘,借由家境贫富差距对考试产生的深远影响为引子,生动描绘了北廊报社记者携带鲍鱼赴试的例子,以此力证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对于那些身处劣势的一方进行合理扶持是多么必要且迫切。

    作为主考官,陈曙光有权直接向陛下奏报。林小风建议道:“您应立即拟写奏章呈递给陛下,要求立刻停止使用戳子,并对考场遭受不公待遇的考生及时调整座位,在贡院考试结束后对茅厕进行修缮,使其远离考生区域,以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趁科举尚未结束,舆论热度未减,陛下的旨意应当先传遍民间,让天下读书人都知道陛下的仁德之举,必将感恩戴德,朝廷也因此备受瞩目。这样一来,您将成为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功臣啊!”

    席间,笑声不断,追忆起历届科举中的种种逸事趣闻。林小风并未急于大快朵颐,而是面带和煦微笑,在席位间穿梭自如,如同一位亲民的好客主人,周到地为每位官员斟酒布菜,那亲切随和的姿态让人倍感舒适自在。尽管众考官均明了公务重于泰山,对饮酒一事严词拒绝,却无法抗拒佳肴的诱惑,尽情品尝。林小风见状,并不强劝,转而以一双筷子代替了酒杯的角色,频繁地为大家分餐添食,顷刻之间,宴席气氛愈发温馨和谐,众人对林小风的好感如春风化雨般悄然滋生,特别是那些来自基层的地方官员更是受宠若惊,尽管他们也曾听闻林小风行事张扬霸道的传闻。

    林小风独自立于茅厕之外,目睹熙攘的考生们进进出出,心头五味杂陈,反复琢磨如何能革除这压抑人性、束缚学子的陈规陋习。终于,他心底萌生一股坚定的决心,誓要为这些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做些什么。于是,他逐一拜访各监考官,凭借机智找寻托词,一一借来那些象征严苛教条的“屎戳”,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它们尽数投入茅厕之中,以此宣告这一不合理规则的终结。此举不仅消除了萦绕在考生心头的忧虑,使他们能够全心投入到考试本身,更显现出林小风身为公职人员,对莘莘学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庇护之情。此事迅速在考场内外传为佳话,犹如一道暖阳穿透了笼罩科举世界的阴霾,给这个看似冷酷无情的制度带来了一丝人性的温暖与光明。

    李德贤被这声音唤醒,挣扎着起身穿衣,面容憔悴不堪,眼神中尽是萎靡之色,以身染风寒为由解释近日来身体状况的急剧下滑。林小风的目光在床边散落的报纸堆里逡巡,见并非预想中的阴谋策划草图,内心稍感宽慰。太子递给他的一张满目疮痍的名单,赫然映入眼帘的是朱笔划过的痕迹,多人名上红杠交叉,那些人正是环保队的核心成员。

    陈曙光无奈而又严厉地告诫林小风,在公共场合切不可如此称呼他,着重强调作为监考官,阅卷本就是职责所在,不容推诿回避。然而,面对陈曙光的劝诫,林小风依旧坚持己见,只愿担任监考而不愿参与阅卷。陈曙光见状怒气勃发,厉声警告林小风务必履行全部职责,否则必将此事上报朝廷,请求予以严惩。

    林小风望着陈曙光远去的身影,面上波澜不惊,然而那双深邃的眼眸里却仿佛已洞悉一切,正在酝酿下一步行动的策略,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猎豹,准备对这场关乎公正与权利的游戏发起新一轮的挑战。

    谈话间隙,林小风提及沐浴之事,惊悉朝廷同僚竟有人五日才沐浴一次,对此他表示极为不可思议。尽管内心对“屎戳”规矩持有异议,但现实面前,林小风只好暂时接纳现状,继续一丝不苟地执行监考任务,确保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学子。

    “你胆敢以卑贱污秽之事关联至高无上的文曲星,实乃猖獗至极!”陈曙光手指抑制不住地颤抖,胸中满载愤懑与痛心,急于制止林小风的胡言乱语。林小风见状,眼神微微闪烁,适时收敛了锋芒,顾念到对方年长于己,转而语气平和地道:“三舅,此事不宜再深究,确实有失雅观。”

    陈曙光坚持认为戳子问题关乎科举公正的根本,不容林小风随意改动。对此,林小风面色严峻,眉头紧锁,反驳道:所谓规矩,实质上是封建残余势力的一种僵化象征,他援引自己曾在北廊坊教育体系中实施的改革为例,深入剖析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两人之间的辩论如剑拔弩张,激烈的言辞犹如刀锋相击,现场气氛逐渐凝重起来,仿佛预示着一场疾风骤雨般的变革风暴即将来临。这场争论不仅聚焦于小小的戳子,更是在叩问整个科举制度的灵魂,拷问何为真正的公平与正义。

    随后,林小风返回公务室,向陈曙光探询有关“屎戳”的来历,这才得知原来这是历年乡试沿袭下来的传统,意图考验考生的忍耐力和坚韧品格。然而,林小风对这样的规定提出质疑,认为吃苦耐劳并非衡量人才高下的唯一标准,不应成为加诸学子身上的额外负担。陈曙光则回应说,读书人本应“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只是小小的磨砺,倘若连这点小挫折都难以承受,恐怕日后难堪重任。

    面对陈曙光的责问,林小风慵懒地抬起头,眼神朦胧而迷离,含糊其辞地回应:“您不是吩咐过我,要等到考试结束后才能离开吗?我正在此等候。”陈曙光急不可耐地追问:“那‘戳子’现在何处?!”

    面对环保队面临的信任危机,李德贤果断引入三神帮进行监督制约,这一招棋如定海神针般稳住了动荡的局面,使得朝野上下归于宁静。恰逢乡试临近,林小风身先士卒,带领一群记者策马疾驰向贡院,路上谈笑风生,用轻松的话题驱散考生心头的压力,让他们能够以更加饱满昂扬的精神面貌去迎接考试的挑战。

    林小风漫不经心地回答:“不过是今日新买的报纸,闲来无事拿来看看消磨时光罢了。”话音刚落,他还特意舒展了一下腰身,为陈曙光倒上一杯凉茶。陈曙光对此并不在意,展开报纸仔细阅读起来,甫一开篇,他的血压便如同江河决堤般陡然飙升!

    报纸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科举相关的报道,历届考生访谈详尽入微,尤其聚焦了本届科举九日内发生的种种不便利之事,甚至辛辣地讽刺考生因如厕受限,宛如在粪坑之中舞文弄墨。众多名落孙山的士子纷纷抱怨考场待遇极不公平,因为身体不适未能充分发挥才学,否则定能金榜题名。这些报道直指科举制度、圣贤教诲乃至儒家经典遭受了莫大的侮辱!

    放下报纸,陈曙光陷入长时间的沉默,内心焦虑不安:“区区一场考试,竟至如此田地!老夫年岁已高,这将是最后一次担任主考官,怎能在关键时刻节外生枝?林小风这小子,走到哪里都能搅动风云,自从踏入朝堂以来就从未安宁过,如今竟然把自己也牵扯其中。”

    林小风对此不以为意,轻松笑对,称自己尊老敬贤,断不敢在科举这等国家大事上胡作非为,甚至还亲昵地以“三舅”之称唤陈曙光,试图以此消解微妙的紧张氛围。陈曙光愠怒未减,内心充满怀疑,追问何人背后对他妄加议论。林小风却凭借一句机智诙谐的话转移了话题,巧妙避开了质疑的锋芒。

    李德贤在林小风的智慧启迪与美食的慰藉中,心境如同春雨滋润下的土壤,逐渐舒展开来。次日破晓时分,他精神抖擞地挺直脊梁,犹如砥柱中流,重新投身于繁杂如织的政务海洋之中。对于环保队的丑行,经过记者们精心雕琢的报道一旦面世,犹如一块巨石重重砸入湖心,瞬间激起了社会舆论的狂澜巨浪。朝廷对此反应迅速而有力,处置得当,百姓纷纷赞不绝口。酒楼的部分限制措施得以保留,同时暗自下令环保队不得再插手任何检查事务,这一步棋是林小风早有预见的布局,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预设了回旋余地。

    文曲星,那是文昌帝君降临尘世的化身,被视为万千学子精神寄托的神圣存在,任何对其的轻慢和亵渎,都会触及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敬畏。此刻,林小风在肃穆庄严的贡院考场内抛出这番离经叛道的话语,无疑让陈曙光内心难以承受。

    在林小风追问之下,李德贤痛苦地揭露了环保队背后的丑恶嘴脸:他们表面上打着行善的旗号,实则对商户进行敲诈勒索,手段卑劣。尽管太子胸中燃烧着正义之火,一心想要严惩这些败类,但他也清醒地意识到,这场风波起因于自己对待下属方式失当,若仅凭一时愤怒擅自定夺,不仅违背律法公正,更会引来世人的非议和不满。

    待林小风转身离去时,陆深深极力抑制住内心的波澜,艰难地挺直腰杆,强颜欢笑,敷衍地赞许林小风处事公平。然而,当林小风再度巡回至号舍间巡查之际,陆深深的愤怒终于无法再压抑,他突然爆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咆哮,这一举动立刻吸引了周围所有考生的目光。尽管由于号舍的遮挡,旁人无法看清内情,杨白溪从陆深深的异状中敏锐察觉到了林小风的关注焦点原来并未全在他身上。

    两人驾驭骏马,蹄声疾如战鼓,转瞬间已至东宫门前。此刻,李德贤仍独自封闭在寝室之内,不闻世事。林小风轻手推开未锁的房门,步履悄无声息地步入室内,原本预备面对太子可能爆发的激烈情绪,却只见他躺在床上,面色苍白如纸,仿佛正陷入一场深沉而疲惫的梦乡。林小风心生机巧,示意欧智勇以一种既高亢又不至于刺耳的声音通传,以免突然的惊扰触怒到太子本就敏感的神经。

    林小风的话语粗犷直接,言语中的秽物比喻频繁抛出,那股直抵人心的冲击力使得在场之人听闻后内心翻江倒海,几欲作呕。陈曙光面泛红潮,眼中交织着愠怒与无奈,声色俱厉地反驳道:“休得在此混淆视听,考场自有其严正规范,岂能容你用这般粗鄙言辞玷污神圣殿堂?”

    此刻,陆深深的面色苍白如纸,最后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耳边回荡着远去的脚步声和考官们的低声议论。人们都在惋惜陆印生对儿子教育上的疏漏。陆深深留在号舍之内,面对着未知的命运,他默默祈祷这场风波不要让他失去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能够顺利通过这次至关重要的考试。

    此刻的贡院内沉闷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六部调查记者的事宜已然结束,剩下的时间里,林小风在炎炎夏日中百无聊赖,昏昏欲睡,索性伏案打盹。

    林小风面色凝重,喉头似有积郁欲言又止,稍作咳嗦之后,他那坚定的言语如同铁锤砸在磐石之上:“咳!此乃科学实验之伟大功绩,实为黎民百姓福祉所系,愿史官笔下如实记载。”此时,李德贤闻其言辞,眼波流转,斜睨之间嘴角勾勒出一抹哂笑,仿佛对林小风这番言论并不以为然。林小风见状并未退缩,反而挺直了腰杆,继续陈词进谏:“殿下若果决意采取极端手段对付环保队一众,恐怕非但不能赢得民间的一片叫好,反而会激起舆论的波澜。诚然,他们确有向商户敲诈勒索之恶迹斑斑,但在多数平民心中,环保队仍被视为善行与正义的象征。倘若轻易动用武力裁决此事,必将引发民众的不满与哀怨,进而玷污殿下的清誉。尽管他们的罪过不可饶恕,却尚未达到死罪的地步,理应以严惩代替杀戮,以此寻求人心的归服。”

    正午时分,阳光如烈火般炽热,陈曙光满面忧虑地匆匆赶回贡院,心头缠绕着关于考场座次安排的疑云,满腹愁肠难以排解。他目光一瞥,看见林小风仍旧停留在原处,顿时怒气勃发,疾言厉色地质问道:“你为何还不去监考,还在此地滞留?”

    随后,监考官仔细审视着篮中更为丰富的食品种类,从切糕、虾条、佐料到沙琪玛,不禁令周围的人瞠目结舌。尤其当他发现篮中竟藏着一包珍贵的干鲍鱼时,更是惊愕得几乎难以自持,他困惑不解为何考场之内会有这种食材出现。林小风耐心解释,考生可在休息时段自行烹煮食用,既可满足口腹之欲,又能提振精神状态。待监考官又发现了脱水蔬菜的存在,杨白溪立刻说明其轻便实用的特点,令监考官哑口无言。此时的林小风心中暗自得意,为自己及下属这份体贴入微的心思感到欣慰。

    一位神色严峻的考官厉声质问林小风如何胆敢顶撞上官、扰乱考场秩序,并坚持要求他明确交代印章的具体去向。待陈曙光被妥善安置于寝室之后,林小风挺直腰板,提高嗓音坦诚已将多余的印章悉数丢弃,并保证会赔偿由此带来的任何损失。他直言印章的存在纯属多余,若真有人意图舞弊,在阅卷之时自有其它途径加以甄别。然而,他的这一番剖白非但没有平息众人的愤怒,反而更激起一片强烈的谴责之声,人们痛斥他胆大包天,行事放肆,不知敬畏。

    陈曙光听罢冷笑连连,正欲亲自搜寻印章,却被林小风从容制止。林小风直言揭露他人之短乃卑劣行为,并提议如有异议,不妨来一场公正对决,鉴于自己正值壮年,体魄强健,愿意让对方先出手三拳以示公平。此言甫出,全场哗然,无人预料到林小风竟有如此傲骨凌云的一面。陈曙光更是被激起了满腔怒火,气血上涌,欲上前教训林小风,却遭到其他考官们的力阻。此时,人群中突然有人爆出惊人内幕——原来林小风是陈曙光的外甥,这消息如同烈火遇上了油,使得陈曙光气急攻心,最终昏厥过去。

    林小风听完,嘴角勾起一抹哂笑,一股狂放不羁的气息扑面而来:“排泄何罪之有?即便是备受尊崇的文曲星下凡人间,也需面对世俗之事!”此话掷地有声,令陈曙光勃然大怒:“你竟敢对象征朝廷尊严、天下士子膜拜的文曲星进行亵渎?”

    监考官只好按照林小风的要求,亲自对杨白溪篮中的物品进行逐一核查。当他翻出几包方便面时,因对此类新颖食品知之甚少,不由得对其合规性产生了疑虑。林小风则字字珠玑,条分缕析地辩驳:面条包装完整无损,内容清晰明了,绝无夹带作弊材料的可能性,且这些便捷食品是为考生在备考期间补充能量精心准备的。面对林小风有力的辩护,监考官虽心存疑窦,但也只能暂时退让,继续检查篮中其他的食品。

    尽管四周考官们或投来揶揄、或充满质疑的目光,但林小风却表现得异常平静,仿佛任何风雨都无法在他的内心掀起波澜。他接着叙述了一个来自偏远山村青年科比的故事,科比历经生活的艰辛磨砺和求学路上的困苦坎坷,终于站在了京城乡试的大门前。然而,一场因误解与无情戳记引发的悲剧,让科比多年的辛勤付出化为乌有,令人痛心疾首。林小风借助科比的遭遇,犀利地揭露了现行科举制度下的诸多不平之处,并坚决主张,在监考已经极其严密的情况下,不应再轻易因为一个戳记就断送掉考生一生的希望和前程。

    尽管心中依旧波澜起伏,陈曙光还是接纳了林小风的转变。林小风进一步追问防止作弊的真实情况,陈曙光坦诚回应:考场内外布满了森严戒备,并非仅依靠外界传言中的“屎戳子”来约束考生,但科举考试确实是仕途必经的一道关卡,不论是官员还是考生,都必须接受并适应这种权威的考验。“无法通过这小小考验的人,自然不足以担当官职重任,朝堂上下对此皆心知肚明,这是简单而又真实的道理。”陈曙光语气庄重地强调。

    夜幕低垂,考试终告一段落,林小风重归寂静的公房,考官们再次追问戳印之事,他则借故推诿明日定会取回,并提及已经准备了丰富的酒宴款待大家。听闻此言,考官们心中的不满稍有缓解,但不忘提醒为保证夜间阅卷的质量,不得饮酒。不久,一道道精致菜肴如画卷般铺陈开来,面对陈曙光对这场奢华晚宴的不解,林小风巧妙引用脍炙人口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此解释这是为了让辛劳了一整天的众人能在艰苦之余品味生活,享受一顿精心烹饪的美馔。此言一出,满堂顿时掌声雷动,热烈的喝彩声中充满了对这份深邃人文关怀的感动。陈曙光也被深深打动,遂与众考官一同落座,共同品尝这场别具意义的特别晚宴。

    林小风见陈曙光久久沉默,主动打破僵局:“三舅,是否需要我现在就将戳子分发给各位考官?”陈曙光浑身颤抖,几乎带着哭腔喊道:“万万不可!绝对不行!”想到外界沸沸扬扬的议论,落榜考生受此刺激可能滋生怨恨,恐引发民乱,尤其是本届考生的情绪尚未平复,若消息扩散开来,后果不堪设想。原本以为监考工作可以顺利收官,没想到会出现如此变故,处理不当,不仅朝廷颜面扫地,自己也将留下千古骂名!

    陈曙光声色俱厉地指责:“林小风!你真是把我害苦了!《北廊报》怎敢如此胡言乱语,这样的事情怎能随意报道出去!”林小风反驳道:“报社关注民生百态,科举关乎天下苍生的前程命运,有何不可报道?”

    林小风深知,仅靠收缴“屎戳”这一举措并不能根除科举考试中那些严苛且冷酷的规矩。于是,在夕阳斜照的余晖下,他再次踏入公房,执笔疾书一封长信。陈曙光见其再度归来,虽未多言询问,却始终用目光紧紧跟随着他的动作。片刻之后,书信已然完成,林小风特地安排监考官将这封信亲自转交给北廊日报的项协宏,并嘱咐备上丰盛佳肴以犒劳所有参与监考的官员。监考官接过了那沉甸甸的信函与银票,脸上掠过一丝迟疑之色,对此,林小风洞悉于心,又增补了一些银票,并温和地安慰他不必有任何忧虑。

    待监考官离去,天边最后一抹霞光也逐渐消逝,考场内灯火通明,考生们仍聚精会神地在试卷上挥毫泼墨。林小风稍作休整,重新回到考场之中,巡视着每一个号舍内的学子。黄昏时分,按照惯例,每位考生都会领取三支蜡烛,直至三支蜡烛燃尽,方意味着一天的考试落下帷幕。此刻,陆续有其他考官前来询问“屎戳”的去向,林小风面带从容微笑,逐一应对,直至四位考官同时出现,追问戳印何在。林小风微笑着答道:“不慎遗忘在了公房之内,幸而有人临时找来替代。”尽管诸位考官心中仍有疑惑,但考虑到今日已接近尾声,便暂且按下不表。

    紧接着,陈曙光提及除监考任务外,林小风还需承担阅卷重任,林小风闻听此言,内心顿时一紧,深知一旦涉足阅卷环节,将会带来无穷的隐患,故坚决拒绝参与。周围的群考官听到林小风亲昵地称呼陈曙光为“三舅”,无不惊讶万分,纷纷猜测他们之间究竟有何种特殊关系,顷刻间,议论之声四起,犹如沸水般翻涌不息。

    记者们犹如一条蜿蜒的长龙,有序地迈入闱场之内,而林小风则直奔监考官所在的位置而去。那监考官一见林小风的身影映入眼帘,立即疾步上前,脸上挂着一丝焦急与责备交织的表情,对林大人迟来的身影表达不满,并告知宫中早有要事亟待他处理。林小风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愕然,忙追问何等要事如此紧急。监考官淡然一笑,忆起往昔在宫廷内与林大人的交集,催促他速速进宫应对。

    林小风直言无讳,坚持认为考场应当秉持公平至上原则,揭露底号贫寒学子所承受的不公待遇,质疑考场公正性的根本基石。陈曙光在激愤中起身,虽答应彻底查证并将不公问题上报朝廷,却又坚决表示要在午时之前废除“屎戳子”制度,随后转身拂袖而去。

    当林小风漫步至洪字号舍时,恰巧瞥见杨白溪正在认真作答,字迹工整有力,不禁微微点头,颇感满意。接下来,在陆深深所在的号舍前,他驻足停留。陆深深乃是户部尚书陆印生的儿子。林小风暗自一笑,忆起平日里陆深深父亲对其诸多不满的情景,今日在此相遇,心头不由得掠过一丝得意。此刻,陆深深正全力以赴地解答试题,胸有成竹,怀揣着有一天能够接近权力核心,洗刷耻辱的决心,尤其是对林小风有着深深的忌恨。

    佘文清的内心,犹如平静湖面被轻投一颗石子,荡起了微妙而深邃的涟漪。当那林小风以“文清”二字亲昵地呼唤他时,他并未过多揣摩这称呼背后可能潜藏的深意,只是顺其自然地在席间落座。林小风,这位被外界赞誉为“残词圣手”的才子,却在满堂宾客面前,以一种坦诚无伪的态度推辞了这份他人眼中的至高荣誉,直言自己并无对诗词雅致的嗜好,此言甫出,全场瞬间陷入愕然的寂静,各人心中各自盘算着,这个男人是否过于谦逊,抑或是隐藏了更深的智慧。

    陈曙光心中懊悔无比,深知林小风素来只报喜不报忧,这次或许是一次意外。既然报纸已经流传出去,无法收回,至少京城贡院还可以安抚考生停用戳子,但其他各地贡院信息传播滞后,处理起来颇为棘手。

    林小风适时递上温暖,从怀中取出一份详尽的商户名单,提醒太子即使面临困境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李德贤接过名单,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光,含泪微笑。此刻,林小风巧妙地展示了袖中的珍馐美食,席间劝太子用餐以缓解紧张情绪。李德贤腹中响起了阵阵空鸣,尴尬之余也不禁破涕为笑,最终与林小风共食一道美味的肘子,以此暂且排解内心的纠结与纷扰。

    陆深深听罢,胸中怒火瞬间升腾起来,仿佛炽热的岩浆在血管中翻滚,但他竭力忍耐,将紧握的拳头深藏于宽大的衣袖之中,不敢轻易泄露半分敌意。林小风不急不躁地继续道:“虽然你我两家之间存在一些难以化解的嫌隙,在下对伱们父子确有些许不满,但在此科举大典之上,身为考官,我必须公正无私,不受任何私人恩怨影响评判。”他强调着自己的立场:“你要明白,我并非那种阴险狡诈之人,行事自有原则。”

    林小风举杯对月,眼中倒映出宴席间的众生百态,诸人面色各异,有的皱眉疑惑、有的愤懑不平、有的淡然却又充满好奇。尽管各自心绪翻涌,但碍于共聚一堂且主考官陈曙光威严在座,众人皆压抑着内心的不满,未敢发作。陈曙光目光如炬,游走于各人脸庞之间,那午间林小风戏谑提及的“屎戳

    全文免费阅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http://www.wxlif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