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本想做忠臣,为何逼我造反 > 第219章 寿春对峙(4)

三国:本想做忠臣,为何逼我造反 第219章 寿春对峙(4)

    黄冒在牢里饿了三天,狱卒只送来半碗麦饭。

    吃的时候扎嘴,咽的时候扎喉咙,拉的时候...

    东西太少,全消化了。

    中间还有人来询问过几次,只是想象中的刑具是一件都没上身。

    因此满怀恐惧的待了三天,除了瘦些,紧张些,一点伤都没有。

    第四天夜里,有狱卒送来酒饭。

    一只鸡,一条鲤鱼炖的汤,两盘菜蔬,半盆米饭,还有一壶酒。

    嗅着饭菜迷人的香味,黄冒没有感到舒坦,反而当即就炸了毛。

    他抓住牢门,死死盯着送饭的狱卒。

    “粮食你们抢了,钱财你们也抢了,在下又未犯事,为何要斩在下?”

    那狱卒露出一丝古怪笑意,从鼻孔间哼了一声,没有应声,转身离开。

    望着饭菜,黄冒颓然坐在稻草之间,精神懈怠,茫然无措。

    按理说,如果要杀自己的话,怎么也得屈打成招签字画押吧?

    就这么宰了自己...

    王法呢?

    天理呢?

    玩呢?

    “娘的,死也做个饱死鬼。”

    想不通,不想了。

    他发泄情绪似的撕咬鸡肉鱼肉,把米饭喝下肚,就着滋味不错的酒水。

    嘴唇被鱼刺扎的冒血,他浑然未觉,只是往嘴里面塞吃食,腮帮子一鼓一鼓,就像塞满橡果的松鼠。

    吃罢饭,躺在稻草中,伸手抚摸着肚子。

    满足了。

    死而无憾。

    不知躺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有金属摩擦的声音渐行渐近,牢门咯吱一声打开,有个声音响起。

    “黄冒,跟我们走~”

    声音听起来有些熟悉。

    他睁开眼睛,借着狱卒拿着的火把,看清了来人长相。

    我你吗~

    张口就想骂人。

    反正都快死了,什么仪表仪态,都见鬼去吧!

    刚张嘴,那街上命人捆绑他的校尉居高临下俯视着他,口中语气冷峻:“跟我来。”

    黄冒吃过饭,有了气力,想着大不了一死,当即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杂草与尘土,大摇大摆的走了出去。

    原本以为是要去什么刑场之类的地方,却不料对方领着他过廊穿屋,来到一处亮着灯的书房外。

    “这是...”

    黄冒一头雾水。

    那校尉以目示书房:“进去,有人在等你。”

    见对方没有多说的意思,带着疑惑,黄冒推门而进,在看到油灯光线里的那道身影之后,先是一愣,接着便快步过去,在那人身前站住,拜倒在地。

    “黄冒,见过主人。”

    戴着青铜鬼面具的人端坐于书桌之后,看不到表情,从声音中能听出欣慰。

    “黄冒,辛苦了!”

    “主人,你为何在此?”

    “此间事事关陛下大业,我不亲自盯着点,怎对得起陛下的信赖?”

    鬼面自然是李儒,他朝门外喊了一声,“你也进来!”

    不多时,那名眼神锐利的校尉推门而入。

    黄冒瞅着校尉,脑海把之前的事情过了一遍,他是个聪明人,很快便明白了其中关窍。

    原来主人在寿春有自己的势力,这校尉便是他的人,也是自己人。

    自己一行人来到寿春,此人拿了自己,并不会有别的人对自己一行人有所怀疑,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如此一来,从牢狱中离开的自己,就能光明正大的做事了。

    “此乃贺小六,以前在袁术麾下做过事,现在弃暗投明,心系大夏。”

    贺小六抱拳道歉:“对不住了,老哥哥。”

    “都是为主人办事。”

    黄冒拱过手,想起张勋等人,“主人,那几位将军的事,该如何处理?”

    李儒道:“剩下的事你不无需知道,只随贺小六将粮车运往刘备营中即可。”

    黄冒不明白:“主人,难道真要资敌?”

    李儒摆了摆手,没有回答的意思,黄冒便与贺小六拱手退下。

    ...

    对峙一月,军中将官多有求战者,都被项战压了下去。

    除了庞统,没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他闲来无事,骑着马去附近山上转转,本想打猎放松心情。

    奈何两家对垒,附近的飞禽走兽早被两方的哨探惊的远遁,在大战结束前,是决计不敢回来的。

    许褚每日跟随左右,高顺在营盘中训练陷阵营的士卒。

    众将问过几次之后,便不敢多问,只是每次见到项战那种欲言又止的神情,已经出卖了真正想法。

    为此,庞统多费口舌,安稳众将,一天到晚累的够呛。

    项战急吗?

    项战是最急的。

    但为了维护主帅的尊严与气度,他不得不装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沉稳气度。

    他若表现出急躁,让属下看到,大家难免心慌,会严重影响士气。

    “当初就应该直接攻城,说不得现在已经在寿春城中喝酒了。”

    项战迎着山风,望向山下那座雄城,两个各有营盘,成品字型屹立于落日余晖之中,染上了血红的色彩。

    “陛下说哪里话?”

    庞统笑吟吟的宽慰,“此计不成,陛下再攻打寿春不迟;此计若成,便能挽救无数将士性命。

    还望陛下稍安勿躁,静等回信。”

    ...

    等待是件令人烦躁的事情。

    项战烦躁,刘备也烦躁。

    城外的伪朝大军像一座山般悬在头顶,压的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若是别人,他无所畏惧,会让二弟率兵去大杀一场。

    可那人是项战啊!

    他已经失去了三弟,绝不能失去二弟。

    来了一个月,却不肯攻城,让憋了一肚子火的刘备有气没地撒。

    府衙。

    一众谋士与将官都在堂下,瞧见刘备神色不愉,均低头不语。

    关羽横眉冷傲,见大哥不喜,知道他烦躁城外敌兵之事,当即道:“大哥,贼军围城一月不攻,怕是有什么下作手段。

    徒等无益,明日我领兵五千,出城一战,杀一杀他们的威风。”

    “不可~”

    刘备立刻打断关羽不切实际的幻想,“项战麾下猛将如林,贤弟若去,不幸失手,大哥安能独活?”

    “总不能困于城中等死?”

    关羽不忿。

    “诸位,可有什么计策,助我等驱逐贼军?”

    刘备殷切目光在麾下扫过,只见众人纷纷侧目,不敢与他目光相触。

    他叹息一声,只恨麾下没有一流谋士,否则也不至于如此狼狈。

    在关键时刻,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就在他神情暗淡之际,堂口内站在队伍尾端的一人却拱手道:“使君,在下有一计,或能助使君退敌,避免寿春兵灾之恶。”

    刘备狐疑的瞧着那人,孙乾连忙介绍道:“使君,此人乃是汝阳人氏,姓纪名昀,原在袁术帐下为官,后来袁术称帝,他便弃官归家,耕种山林。

    自使君夺取寿春之后,纪昀仰慕使君仁义之名,便来军中效力,现为管粮官。”

    刘备眼睛一亮,忙站起来,亲热的抓住纪昀双手,拉至案边入座。

    “不知先生有什么办法教我?”

    纪昀拱了拱手:“在下故交在伪朝做事,他前日来信告诉我,说伪帝此次出征,还带着张勋、纪灵、李丰等袁术旧将。

    在下与纪灵乃远方表亲,愿舍弃这条性命,前往敌营,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纪将军反叛伪帝,与我军里应外合,共诛伪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