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特工王 第542章 初现端倪
热门推荐:
我下山娶妻,清冷师尊失控了
茗尘记茶馆
序列:旧日君临
山村小神医
九星神龙诀
我在诡异世界继承神位后
重生:我的第一桶金从股市开始
网游:转职剑仙,一剑破万道
港片:召唤死射,打造金钱帝国
外边军人的动静被趴在窗户边的李英和王梅看得一清二楚,佩服小安的同时,他俩心头一震,这小子干的不会是地下党吧?有此想法,俩人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那抹震惊。
地下党,那可是掉脑袋的,问题是这小安才多大啊,满打满算十五六岁,十五六岁就干地下党,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吧,哪怕他再有本事,不还是个孩子么,让十五六岁的孩子冒着杀头的危险干地下党,这小安的大人就应了?这心得有多大啊,要是有个万一呢,到哪哭皇天去。
理解不了,也不愿意理解。
李英摇摇头。
王梅明白李英的意思,管他干什么,咱就当不知道,是不是地下党先不说,先是贼帮的人没错,而且是老贼王看重的小贼王。
于是,王梅点点头。
这是两人多年形成的默契,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的意思。
看到一帮凶神恶煞一般的军人,旅馆的掌柜忙不迭地迎上来,这年月做点生意不容易,他是谁都不敢得罪,尤其是扛枪的,甚至比土匪还土匪,去年年尾,好多当兵的借着那场动乱明目张胆的打家劫舍,就差脑门上没写劫匪俩字了,这年月,随便安你个罪名都够你受的。
“军爷,有啥吩咐?”
带队的小排长用枪指着掌柜的脑门,阴森森地说道:“你这店里窝藏地下党,本人奉命带队搜查,一男一女,岁数不大,有人举报就在你这店里,他们住在哪个房间了,快说。”
掌柜的眼珠子转了转,他们说的该不是方才上去找人的那俩吧,为了不受牵连,他指指二楼。当时对方说找人,他就没有登记,人家又不住宿,你登记个屁。
小排长带着人冲上了二楼,一间一间的搜查,一层楼全部搜查遍了,也没看到他们要找的一男一女。倒是有一男一女,年龄对不上,长相也对不上,这让小排长很纳闷,也很郁闷,看向那俩的眼神就喷出了火,要杀人的那种。
那俩跟踪的特务吓得一哆嗦,对方跟他不一个部门,黑天半夜被派过来,什么都没捞到,不气才怪,问题是他俩也不知道啊,明明看到他俩跟踪的那小子和小金凤进了这旅馆,怎么会没有呢,难不成飞了不成。问题是人没有翅膀啊,怎么会飞,肯定藏起来了。
小排长当然不相信人会飞,至于藏起来,往哪藏,这旅社的房间一眼都能看遍,俩大活人呢,可不是小物件,随便好藏,而且,他的人也都往床下看了,没看到一个人影。
旅馆竟然查不到那俩人的任何信息,这让带队的小排长很是恼火,掏出枪指着旅馆掌柜的让人把他绑了,然后自己亲自翻看登记薄。
小安和小金凤没有登记,进门的时候只说找人,说两句话就走,俩特务翻到最后一页也没找到小安和小金凤的名字。
此时,小安就在对面的楼上瞄着这一切。
把小金凤安置在白云饭店之后,小安就快速赶来了,敌人盯着小金凤不放,定是奔着那笔巨款而来,他正好可以借机反向调查,阎王同志是如何暴露的,紧盯着小金凤,紧盯着这笔巨款的又是何部门,何人,只有知道对方的身份,才能为阎王同志报仇。
阎王是组织优秀的谍报人才,获得的情报数不胜数,立下了汗马功劳,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身本领,从未暴露的优秀的情报人员和他的情报小组会被敌人一锅端,一方面说明阎王同志出现了致命的错误,另一方面也说明敌人的狡猾和谋略。
这是个极其危险又不好对付的对手,身手不一般,脑壳更不一般。
小安能利用的资源又极其有限,不像在上海,可以利用的资源多,大三虎,小苏北,董天南,包括砍刀帮和斧头帮,甚至还有组织,甚或漕帮,可是,在这里,他能利用的基本上都不适合抛头露面,那样,做事的效率就大打折扣,所以,小安唯一的办法就是逆向调查。
别管怎么着,没有空穴来风的事,敌人紧追小金凤不放,正说明自己救小金凤救对了,只要小金凤在,敌人就会有行动,有行动就会有机会。
敌人没找到小金凤,无奈只好收兵,哪里会想到,他们的后边跟着一个追风少年。
小安从饭店租来一辆自行车,紧紧跟在卡车的后边,因为夜晚,卡车开得不快,小安追起来并不多费劲。
行了约二十多分钟,卡车进了一个没有牌子的大院,然后,黑色的大铁门就关上了,看不到里面什么情况,小安猜测,这应该是广州的特务处什么的单位,这伙人很可能是特务处的行动队的。
小安猜的没错,这大院正是新成立的特务处的办公地,当然,对外不是这个称呼,而是党务调查科。
党务调查科,说穿了就是个特务组织,专门对付地下党的特殊部门。
小安暗自庆幸跟对了,他藏好自行车,看看四下无人,这才翻墙而入。
也许新成立,也许觉得没人敢招惹这个权力极大的单位,这大院的警卫并不严密,跟一般的政府机构没什么两样,所以,小安轻而易举地就接进了亮着灯的三层办公大楼。
因为是夜晚,值班的人员并不多,但是二楼的一间亮灯的办公室引起了小安的注意,从里面的人影可以看出,里面的人正在开会,人数却只有三人。
越是人少的会越重要,这是小安的体会,人少,商量的都是大事。
小安伏在离窗户五步远的树上,把里面的情形看得一清二楚。
而窗户里的人绝对没有料到,窗外的树上,潜藏着他们要抓捕却没有抓到的那个半大小子。
背对窗户的人坐着,坐着的应该是沙发,而面对他的两个,一个站在一侧,一个面对面坐在沙发上,只是,坐在沙发上的这人看不清脸,因为他的眼被大墨镜给遮盖了,大黑天戴着墨镜,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是小安知道,这是故意为之,目的当然是不愿意以真面目示人。
这人让小安起了好奇心,也大概记住了他的脸型和发型。从这人的谨慎程度可以判断出,这人不想让别人知道他的底细,哪怕这特务处的人。那么,只有一个解释,要么这人很重要,要么这人不愿意以真面目示人,不愿意以真面目示人,那么无非就是怕,怕他的真实身份被别人知道。
该不会他就是杀害阎王的凶手吧。
小安被自己突然冒出来的这个念头弄笑了,要是这样的话,这也太巧合了吧。
大概五分钟,站着的那人走了,背对小安的那个人站了起来,然后倒了一杯茶递给对面的那人,那人恭敬地接了,显示对给他茶的这人很尊重。这尊重不像敷衍,更像是发自内心的那种。
倒茶的人转过身坐下,就是这极短的时间,小安发现这人竟然见过,不是冯宝桐是谁。
冯宝桐到广州来了,确实让小安没想到。
冯宝桐作为特务处的老大的老大,到广州来,说明有事情,而且不一般,联想到阎王情报小组的牺牲,小安觉得,这一切应该是冯宝桐这个老狐狸的手笔,只是,这个戴墨镜是人是谁呢,难道是冯宝桐在组织内部安插的内线?
小安不敢乱猜,他需要证据。
不过,从冯宝桐的到来,小安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能让冯宝桐亲自出马的,此事一定非同小可,上次上海是,这次广州应该也是,不说阎王情报小组的分量,单是那笔巨款足以吸引冯宝桐亲自下场。
正在小安猜测之际,门开了,进来仨人,小安一看,又乐了,竟然是客轮上被自己收拾过的那仨特务。
小安不知道,那仨特务可惨了,一点功劳没捞到不说,还被审查了一番,好在三个人的口供毫无破绽,和才让他们仨将功补过,参与找寻小金凤的行动。
仨特务大概只说了两三句就被轰走了,显然被骂的不轻,因为这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得出来。
其实,小安想得到,就凭他们仨办事的结果,没枪毙已经算是好的了,任务没完成不说,还丢了枪,丢了证件,更可气的是跟丢了人,还被人摆了一道,若不是船上的人检查,他们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下船呢。
只不过,小安没弄明白,他们仨现在来汇报工作,又汇报的啥呢。若不是窗户关得严丝合缝,小安自信能听个七七八八,可是,这个距离,又隔着窗户,对方声音又不大 ,小安只能猜。
冯宝桐又简单聊了几句,然后就见墨镜男走了出去。
小安悄无声息地溜了下来,目前首要任务是弄清这墨镜男的身份,至于这里,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这难不倒小安。
墨镜男没料到会有人跟踪,他下了楼,推出自行车骑上就走。
看大门的看到墨镜男点点头,赶紧打开门。
小安不远不近地跟着墨镜男,他有信心跟不丢。
拐过一条街,墨镜男进了一条小胡同,等他从这个小胡同第一家的小院子出来时,竟然像换了一个人似得。若不是小安耳聪目明,迥于常人的目力,只怕被眼前这家伙给骗了。
显然,这家伙也会易容术,不过,这易容术有点拙劣,比起小安,那可是差得太远。
这家伙骑上车子就走,显然有要紧事。
小安不急不躁,不紧不慢,他倒要看看这小子干什么去,去哪里。
穿过几条街,过了一条河,那人到了一个工厂门前停下了。
敲了几下铁门,门开了,那人连人带车进去了。
那人进去之后,开门的人伸出头看了看,确信没有人之后,随即就把大门关上了。
小安把车子藏在路边的草丛里,看了看确信四下无人,他一个纵身就上了墙头。
在墙头上,他掰了半块砖扔下,结果等了一会也没人来。小安这才从墙上下来,又把半块砖放回原处。
小安把自己藏在暗影里,循着声音找过去,终于在最里面的一间厂房里发现那人的身影。
这是一间大厂房,好几十个工人在里面竟然显得空空荡荡。
厂房大门紧闭,可是透过遮挡的玻璃的缝隙,小安还是能看个大概。
一个简陋的讲台上,一个三十余岁的中年男子正在大声的演讲,而下边,足有四五十个工人,正如痴如醉地听着,听到兴奋处,他们也跟着讲台上的人振臂高呼。
小安看到,他跟踪的那人也在有样学样,别人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而且似乎比别人还热情,还要积极。
时间持续了有一个小时,随着演讲的结束,众人陆续走出厂房,小安跟踪的那人倒是留了下来,和三个年轻人一起交流着。
讲课的老师显然累了,坐在一边的木箱上休息,收拾完会场的四个人,包括小安跟踪的那人,齐齐围住老师,等待他分派任务。
老师说了几句,然后起身匆匆走了,留下来的四人却往厂房的后边走去,直到打开一间相邻的小屋,小安才发现,里面竟然是油印机。
四个人显然分工明确,没有任何言语,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地忙活起来,原来他们在印宣传单。
这一忙活又是一个多小时,然后,四人坐下来歇息,墨镜男从随身的挎包里掏出一个纸包,展开一看,却是四个大饼。
墨镜男一人一个分了吃,他的行为显然让其余三人很吃惊,但是更开心,忙活了大半夜,又都是年轻人,哪个不是饥肠辘辘,如今有这么美味的大饼充饥,实在是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四人吃过大饼,喜笑颜开地收拾好东西锁门走人,不过,临走前一人带了一捆油印的东西,应该是准备派发。
小安没有跟踪别人,也没必要,他要盯的就是墨镜男,虽然那人此时没带墨镜,更不是之前的那副样子。
墨镜男出了工厂,骑着车子专拣僻静的小道走,一边走一边往人家的门缝里塞他们刚刚油印的宣传单。
墨镜男不知道,他的身后不远不近跟着一个人。
墨镜男有好几次突然回头,确认有没有尾巴,可是,这在小安看来更是觉得不寻常,这人,显然跟他这个年龄的表现不符,从他的谨慎程度来看,至少受过这方面的训练。
地下党,那可是掉脑袋的,问题是这小安才多大啊,满打满算十五六岁,十五六岁就干地下党,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吧,哪怕他再有本事,不还是个孩子么,让十五六岁的孩子冒着杀头的危险干地下党,这小安的大人就应了?这心得有多大啊,要是有个万一呢,到哪哭皇天去。
理解不了,也不愿意理解。
李英摇摇头。
王梅明白李英的意思,管他干什么,咱就当不知道,是不是地下党先不说,先是贼帮的人没错,而且是老贼王看重的小贼王。
于是,王梅点点头。
这是两人多年形成的默契,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的意思。
看到一帮凶神恶煞一般的军人,旅馆的掌柜忙不迭地迎上来,这年月做点生意不容易,他是谁都不敢得罪,尤其是扛枪的,甚至比土匪还土匪,去年年尾,好多当兵的借着那场动乱明目张胆的打家劫舍,就差脑门上没写劫匪俩字了,这年月,随便安你个罪名都够你受的。
“军爷,有啥吩咐?”
带队的小排长用枪指着掌柜的脑门,阴森森地说道:“你这店里窝藏地下党,本人奉命带队搜查,一男一女,岁数不大,有人举报就在你这店里,他们住在哪个房间了,快说。”
掌柜的眼珠子转了转,他们说的该不是方才上去找人的那俩吧,为了不受牵连,他指指二楼。当时对方说找人,他就没有登记,人家又不住宿,你登记个屁。
小排长带着人冲上了二楼,一间一间的搜查,一层楼全部搜查遍了,也没看到他们要找的一男一女。倒是有一男一女,年龄对不上,长相也对不上,这让小排长很纳闷,也很郁闷,看向那俩的眼神就喷出了火,要杀人的那种。
那俩跟踪的特务吓得一哆嗦,对方跟他不一个部门,黑天半夜被派过来,什么都没捞到,不气才怪,问题是他俩也不知道啊,明明看到他俩跟踪的那小子和小金凤进了这旅馆,怎么会没有呢,难不成飞了不成。问题是人没有翅膀啊,怎么会飞,肯定藏起来了。
小排长当然不相信人会飞,至于藏起来,往哪藏,这旅社的房间一眼都能看遍,俩大活人呢,可不是小物件,随便好藏,而且,他的人也都往床下看了,没看到一个人影。
旅馆竟然查不到那俩人的任何信息,这让带队的小排长很是恼火,掏出枪指着旅馆掌柜的让人把他绑了,然后自己亲自翻看登记薄。
小安和小金凤没有登记,进门的时候只说找人,说两句话就走,俩特务翻到最后一页也没找到小安和小金凤的名字。
此时,小安就在对面的楼上瞄着这一切。
把小金凤安置在白云饭店之后,小安就快速赶来了,敌人盯着小金凤不放,定是奔着那笔巨款而来,他正好可以借机反向调查,阎王同志是如何暴露的,紧盯着小金凤,紧盯着这笔巨款的又是何部门,何人,只有知道对方的身份,才能为阎王同志报仇。
阎王是组织优秀的谍报人才,获得的情报数不胜数,立下了汗马功劳,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身本领,从未暴露的优秀的情报人员和他的情报小组会被敌人一锅端,一方面说明阎王同志出现了致命的错误,另一方面也说明敌人的狡猾和谋略。
这是个极其危险又不好对付的对手,身手不一般,脑壳更不一般。
小安能利用的资源又极其有限,不像在上海,可以利用的资源多,大三虎,小苏北,董天南,包括砍刀帮和斧头帮,甚至还有组织,甚或漕帮,可是,在这里,他能利用的基本上都不适合抛头露面,那样,做事的效率就大打折扣,所以,小安唯一的办法就是逆向调查。
别管怎么着,没有空穴来风的事,敌人紧追小金凤不放,正说明自己救小金凤救对了,只要小金凤在,敌人就会有行动,有行动就会有机会。
敌人没找到小金凤,无奈只好收兵,哪里会想到,他们的后边跟着一个追风少年。
小安从饭店租来一辆自行车,紧紧跟在卡车的后边,因为夜晚,卡车开得不快,小安追起来并不多费劲。
行了约二十多分钟,卡车进了一个没有牌子的大院,然后,黑色的大铁门就关上了,看不到里面什么情况,小安猜测,这应该是广州的特务处什么的单位,这伙人很可能是特务处的行动队的。
小安猜的没错,这大院正是新成立的特务处的办公地,当然,对外不是这个称呼,而是党务调查科。
党务调查科,说穿了就是个特务组织,专门对付地下党的特殊部门。
小安暗自庆幸跟对了,他藏好自行车,看看四下无人,这才翻墙而入。
也许新成立,也许觉得没人敢招惹这个权力极大的单位,这大院的警卫并不严密,跟一般的政府机构没什么两样,所以,小安轻而易举地就接进了亮着灯的三层办公大楼。
因为是夜晚,值班的人员并不多,但是二楼的一间亮灯的办公室引起了小安的注意,从里面的人影可以看出,里面的人正在开会,人数却只有三人。
越是人少的会越重要,这是小安的体会,人少,商量的都是大事。
小安伏在离窗户五步远的树上,把里面的情形看得一清二楚。
而窗户里的人绝对没有料到,窗外的树上,潜藏着他们要抓捕却没有抓到的那个半大小子。
背对窗户的人坐着,坐着的应该是沙发,而面对他的两个,一个站在一侧,一个面对面坐在沙发上,只是,坐在沙发上的这人看不清脸,因为他的眼被大墨镜给遮盖了,大黑天戴着墨镜,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是小安知道,这是故意为之,目的当然是不愿意以真面目示人。
这人让小安起了好奇心,也大概记住了他的脸型和发型。从这人的谨慎程度可以判断出,这人不想让别人知道他的底细,哪怕这特务处的人。那么,只有一个解释,要么这人很重要,要么这人不愿意以真面目示人,不愿意以真面目示人,那么无非就是怕,怕他的真实身份被别人知道。
该不会他就是杀害阎王的凶手吧。
小安被自己突然冒出来的这个念头弄笑了,要是这样的话,这也太巧合了吧。
大概五分钟,站着的那人走了,背对小安的那个人站了起来,然后倒了一杯茶递给对面的那人,那人恭敬地接了,显示对给他茶的这人很尊重。这尊重不像敷衍,更像是发自内心的那种。
倒茶的人转过身坐下,就是这极短的时间,小安发现这人竟然见过,不是冯宝桐是谁。
冯宝桐到广州来了,确实让小安没想到。
冯宝桐作为特务处的老大的老大,到广州来,说明有事情,而且不一般,联想到阎王情报小组的牺牲,小安觉得,这一切应该是冯宝桐这个老狐狸的手笔,只是,这个戴墨镜是人是谁呢,难道是冯宝桐在组织内部安插的内线?
小安不敢乱猜,他需要证据。
不过,从冯宝桐的到来,小安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能让冯宝桐亲自出马的,此事一定非同小可,上次上海是,这次广州应该也是,不说阎王情报小组的分量,单是那笔巨款足以吸引冯宝桐亲自下场。
正在小安猜测之际,门开了,进来仨人,小安一看,又乐了,竟然是客轮上被自己收拾过的那仨特务。
小安不知道,那仨特务可惨了,一点功劳没捞到不说,还被审查了一番,好在三个人的口供毫无破绽,和才让他们仨将功补过,参与找寻小金凤的行动。
仨特务大概只说了两三句就被轰走了,显然被骂的不轻,因为这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得出来。
其实,小安想得到,就凭他们仨办事的结果,没枪毙已经算是好的了,任务没完成不说,还丢了枪,丢了证件,更可气的是跟丢了人,还被人摆了一道,若不是船上的人检查,他们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下船呢。
只不过,小安没弄明白,他们仨现在来汇报工作,又汇报的啥呢。若不是窗户关得严丝合缝,小安自信能听个七七八八,可是,这个距离,又隔着窗户,对方声音又不大 ,小安只能猜。
冯宝桐又简单聊了几句,然后就见墨镜男走了出去。
小安悄无声息地溜了下来,目前首要任务是弄清这墨镜男的身份,至于这里,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这难不倒小安。
墨镜男没料到会有人跟踪,他下了楼,推出自行车骑上就走。
看大门的看到墨镜男点点头,赶紧打开门。
小安不远不近地跟着墨镜男,他有信心跟不丢。
拐过一条街,墨镜男进了一条小胡同,等他从这个小胡同第一家的小院子出来时,竟然像换了一个人似得。若不是小安耳聪目明,迥于常人的目力,只怕被眼前这家伙给骗了。
显然,这家伙也会易容术,不过,这易容术有点拙劣,比起小安,那可是差得太远。
这家伙骑上车子就走,显然有要紧事。
小安不急不躁,不紧不慢,他倒要看看这小子干什么去,去哪里。
穿过几条街,过了一条河,那人到了一个工厂门前停下了。
敲了几下铁门,门开了,那人连人带车进去了。
那人进去之后,开门的人伸出头看了看,确信没有人之后,随即就把大门关上了。
小安把车子藏在路边的草丛里,看了看确信四下无人,他一个纵身就上了墙头。
在墙头上,他掰了半块砖扔下,结果等了一会也没人来。小安这才从墙上下来,又把半块砖放回原处。
小安把自己藏在暗影里,循着声音找过去,终于在最里面的一间厂房里发现那人的身影。
这是一间大厂房,好几十个工人在里面竟然显得空空荡荡。
厂房大门紧闭,可是透过遮挡的玻璃的缝隙,小安还是能看个大概。
一个简陋的讲台上,一个三十余岁的中年男子正在大声的演讲,而下边,足有四五十个工人,正如痴如醉地听着,听到兴奋处,他们也跟着讲台上的人振臂高呼。
小安看到,他跟踪的那人也在有样学样,别人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而且似乎比别人还热情,还要积极。
时间持续了有一个小时,随着演讲的结束,众人陆续走出厂房,小安跟踪的那人倒是留了下来,和三个年轻人一起交流着。
讲课的老师显然累了,坐在一边的木箱上休息,收拾完会场的四个人,包括小安跟踪的那人,齐齐围住老师,等待他分派任务。
老师说了几句,然后起身匆匆走了,留下来的四人却往厂房的后边走去,直到打开一间相邻的小屋,小安才发现,里面竟然是油印机。
四个人显然分工明确,没有任何言语,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地忙活起来,原来他们在印宣传单。
这一忙活又是一个多小时,然后,四人坐下来歇息,墨镜男从随身的挎包里掏出一个纸包,展开一看,却是四个大饼。
墨镜男一人一个分了吃,他的行为显然让其余三人很吃惊,但是更开心,忙活了大半夜,又都是年轻人,哪个不是饥肠辘辘,如今有这么美味的大饼充饥,实在是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四人吃过大饼,喜笑颜开地收拾好东西锁门走人,不过,临走前一人带了一捆油印的东西,应该是准备派发。
小安没有跟踪别人,也没必要,他要盯的就是墨镜男,虽然那人此时没带墨镜,更不是之前的那副样子。
墨镜男出了工厂,骑着车子专拣僻静的小道走,一边走一边往人家的门缝里塞他们刚刚油印的宣传单。
墨镜男不知道,他的身后不远不近跟着一个人。
墨镜男有好几次突然回头,确认有没有尾巴,可是,这在小安看来更是觉得不寻常,这人,显然跟他这个年龄的表现不符,从他的谨慎程度来看,至少受过这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