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之临海凭风 第322章 不可靠
原来的轨迹,磴口这里的光伏治沙工程是12年前后才开始上马的,宋大为的出现,让这个项目提前了好多年,当然变数也就增加了很多。
那为什么要在磴口这里首先试点光伏治沙项目呢?
首先磴口这里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位于黄河几字弯的上游,乌兰布和沙漠又是京津沙尘的主要策源地之一,所以不论是治理黄河泥沙流入还是治理控制京津冀沙尘暴,磴口这里的乌兰布和沙漠,都是首选的目标。
第二就是自然环境,乌兰布和沙漠光照强度很高,每年的光照时长达到了3100-3300小时,气候干燥,距离黄河水源地不远,取水相对比较方便。
那为什么光伏发电还需要取水呢?这是因为光伏发电板在沙漠里表面会蒙尘,影响发电板的效率和使用寿命,所以需要定期清洗光伏发电板,而清洗自然就需要用到水了。
第三,磴口这里有林科院沙林中心多年的积累,不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场地方面,特别是在光伏发电和沙漠林业以及经济作物产业的协同联动,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考察组分成几个小组,从气候地理、光林牧产业协同联动、集中式光伏电站的选址等等几个方面展开考察工作,考察组里的国电公司派来的工程师还特意沿着线路从磴口一路去往鄂尔多斯,考察发电并网线路,所有人都忙碌起来……
像光伏治沙这种集中型大型光伏电站,规模当然是越大越好,规模越大,相对来说各项成本能够摊销的更小,各方面效益自然就更好。
可是规模大投资就要很大,宋大为带着商德太阳能等几家国内光伏产业头部企业的技术专家们做了论证,考虑到磴口县这里的各方面实际情况,技术专家们给出了大体投资预算,按照时下的成本,在磴口这里建设光伏电站,每千瓦最低需要9800元。
“这么高的成本吗?你们要知道,这个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要只看眼前,要看到这个项目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
这个成本让宋大为有些吃惊,照这么算下来,50兆瓦的电站投资就需要将近5亿!而50兆瓦的电站才多大?占地不过一千亩而已,按照宋大为的设想,乌兰布和这个地方,怎么不得搞个500兆瓦规模?那样算下来投资就是50亿左右了!
“宋主任,这些我们懂,不可能只算小账的,来的时候我们董事长都交代了,直接报生产成本就行了!”来自商德太阳能公司的技术专家苦笑着解释道。
“磴口这个项目按照专家组的要求是要光、林、牧互补模式,所以支架要抬高至2米左右,这样成本就要增加很多。另外光伏板下要栽种沙棘、拧草等抗沙植物,因此沙地需要整理,这些都要增加很多成本,其他还有……”
技术专家掰着手指头给宋大为算起账来,宋大为听得直点头,人家专家可是一点儿都没糊弄他。
“那按照这个实际情况,电站建成后每年的发电量是多少?投资回收期限是多长时间?”宋大为接着问道。
“如果是50兆瓦电站,我们测算过了,每年的发电量可以达到7800万度左右,整个电站设计寿命是25年,我们测算如果正常的话20年是肯定可以收回投资的……”技术专家回答道。
“当然,这是在没有国家特殊补贴的情况下,我们按照0.35元的并网发电收入测算的。”
“宋主任,我觉得一开始我们真的没有必要上马规模太大,毕竟是试点实验项目,这也是我们国内第一次在沙漠地区建设光伏电站,还是稳健一点儿比较好……”
另一个专家很善意的跟着劝说,2002年这时候几个亿人民币的投资那绝对是大项目,更别说还是这种风险大、投资回收周期这么长的项目了。在时下大多数人看来,这种项目除了争取国家的投资之外,根本不可能有企业会投资,可国家有钱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投资的事情我们回头再说,我来想办法。”
宋大为不是不听劝,实在是因为这个项目对他包括陆留川来说都很重要,如果只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做这个项目的收益就很有限了。所以要做就要有规模,能够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项目,说白了就是要动静大!
“咱们还是按照效益规模最佳来规划,辛苦大家再费费心,把各方面的情况都考虑完善,回去给领导们一个满意的报告!”
宋大为是项目的发起人,又是这次考察组的负责人,他怎么说大家自然就怎么干。再说规模扩大也是大家乐见的,因此考察组的专家们按照宋大为的意思继续勘察研究,编制项目报告。
……
吕副市长下去了,可环宇集团并没有得偿所愿拿到东城枢纽项目,他们已经和曜德地产公司签了合作意向书,项目迟迟不能推进,曜德地产自然不会在旁边干等着。
华夏加入世贸之后,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净出口、投资和消费”这老三驾马车开始显现威力,房地产市场开始蓬勃向上,这时候的华夏内地房地产行业正处在黄金时代的十年期间,全国各地投资机会很多。
曜德地产公司是简慧敏在港城组建的,负责人聘请了原来太古地产的彭约瑟做公司总裁,这位名字就能听出来,是一位港城出生的苏格兰后裔。
彭约瑟就认曜德地产公司总裁以后,和老板确认了公司业务重点在华夏内地的战略,除了东城枢纽项目之外,也组织团队奔赴华夏重点城市考察房地产项目,因为彭约瑟和他的团队也是有绩效考核的好吧?人家也要努力赚钱呀!
02年华夏的房地产市场正式确立了土地招拍挂的规定,借着整体大环境高速增长的东风,大量资本涌入这个行业,土地拍卖屡创新高,整体来说这个时期的华夏房地产行业就是高增长高利润的时期,开发商平均毛利率基本都在40%左右,简直就是捡钱的时代。
东城枢纽项目按照协议,曜德地产要投入十亿规模的资金,但是合作方环宇集团迟迟不能拿到政府批文,这让彭约瑟很不满。这么多钱如果投到别的地方,早就产生效益了,因此多次发函致电催促环宇集团,但是环宇方面总是让他们再等等,马上就搞定了。
“boSS,我觉得我们不能再等待了,应该尽快采取措施!我们的合作方并不值得信任……”
彭约瑟开始劝说简慧敏,他认为环宇集团并不可靠,因为环宇集团在和他打交道的时候并不是很尊重他这位曜德地产公司的总裁,那种傲慢让彭约瑟无法忍受。
那为什么要在磴口这里首先试点光伏治沙项目呢?
首先磴口这里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位于黄河几字弯的上游,乌兰布和沙漠又是京津沙尘的主要策源地之一,所以不论是治理黄河泥沙流入还是治理控制京津冀沙尘暴,磴口这里的乌兰布和沙漠,都是首选的目标。
第二就是自然环境,乌兰布和沙漠光照强度很高,每年的光照时长达到了3100-3300小时,气候干燥,距离黄河水源地不远,取水相对比较方便。
那为什么光伏发电还需要取水呢?这是因为光伏发电板在沙漠里表面会蒙尘,影响发电板的效率和使用寿命,所以需要定期清洗光伏发电板,而清洗自然就需要用到水了。
第三,磴口这里有林科院沙林中心多年的积累,不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场地方面,特别是在光伏发电和沙漠林业以及经济作物产业的协同联动,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考察组分成几个小组,从气候地理、光林牧产业协同联动、集中式光伏电站的选址等等几个方面展开考察工作,考察组里的国电公司派来的工程师还特意沿着线路从磴口一路去往鄂尔多斯,考察发电并网线路,所有人都忙碌起来……
像光伏治沙这种集中型大型光伏电站,规模当然是越大越好,规模越大,相对来说各项成本能够摊销的更小,各方面效益自然就更好。
可是规模大投资就要很大,宋大为带着商德太阳能等几家国内光伏产业头部企业的技术专家们做了论证,考虑到磴口县这里的各方面实际情况,技术专家们给出了大体投资预算,按照时下的成本,在磴口这里建设光伏电站,每千瓦最低需要9800元。
“这么高的成本吗?你们要知道,这个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要只看眼前,要看到这个项目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
这个成本让宋大为有些吃惊,照这么算下来,50兆瓦的电站投资就需要将近5亿!而50兆瓦的电站才多大?占地不过一千亩而已,按照宋大为的设想,乌兰布和这个地方,怎么不得搞个500兆瓦规模?那样算下来投资就是50亿左右了!
“宋主任,这些我们懂,不可能只算小账的,来的时候我们董事长都交代了,直接报生产成本就行了!”来自商德太阳能公司的技术专家苦笑着解释道。
“磴口这个项目按照专家组的要求是要光、林、牧互补模式,所以支架要抬高至2米左右,这样成本就要增加很多。另外光伏板下要栽种沙棘、拧草等抗沙植物,因此沙地需要整理,这些都要增加很多成本,其他还有……”
技术专家掰着手指头给宋大为算起账来,宋大为听得直点头,人家专家可是一点儿都没糊弄他。
“那按照这个实际情况,电站建成后每年的发电量是多少?投资回收期限是多长时间?”宋大为接着问道。
“如果是50兆瓦电站,我们测算过了,每年的发电量可以达到7800万度左右,整个电站设计寿命是25年,我们测算如果正常的话20年是肯定可以收回投资的……”技术专家回答道。
“当然,这是在没有国家特殊补贴的情况下,我们按照0.35元的并网发电收入测算的。”
“宋主任,我觉得一开始我们真的没有必要上马规模太大,毕竟是试点实验项目,这也是我们国内第一次在沙漠地区建设光伏电站,还是稳健一点儿比较好……”
另一个专家很善意的跟着劝说,2002年这时候几个亿人民币的投资那绝对是大项目,更别说还是这种风险大、投资回收周期这么长的项目了。在时下大多数人看来,这种项目除了争取国家的投资之外,根本不可能有企业会投资,可国家有钱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投资的事情我们回头再说,我来想办法。”
宋大为不是不听劝,实在是因为这个项目对他包括陆留川来说都很重要,如果只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做这个项目的收益就很有限了。所以要做就要有规模,能够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项目,说白了就是要动静大!
“咱们还是按照效益规模最佳来规划,辛苦大家再费费心,把各方面的情况都考虑完善,回去给领导们一个满意的报告!”
宋大为是项目的发起人,又是这次考察组的负责人,他怎么说大家自然就怎么干。再说规模扩大也是大家乐见的,因此考察组的专家们按照宋大为的意思继续勘察研究,编制项目报告。
……
吕副市长下去了,可环宇集团并没有得偿所愿拿到东城枢纽项目,他们已经和曜德地产公司签了合作意向书,项目迟迟不能推进,曜德地产自然不会在旁边干等着。
华夏加入世贸之后,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净出口、投资和消费”这老三驾马车开始显现威力,房地产市场开始蓬勃向上,这时候的华夏内地房地产行业正处在黄金时代的十年期间,全国各地投资机会很多。
曜德地产公司是简慧敏在港城组建的,负责人聘请了原来太古地产的彭约瑟做公司总裁,这位名字就能听出来,是一位港城出生的苏格兰后裔。
彭约瑟就认曜德地产公司总裁以后,和老板确认了公司业务重点在华夏内地的战略,除了东城枢纽项目之外,也组织团队奔赴华夏重点城市考察房地产项目,因为彭约瑟和他的团队也是有绩效考核的好吧?人家也要努力赚钱呀!
02年华夏的房地产市场正式确立了土地招拍挂的规定,借着整体大环境高速增长的东风,大量资本涌入这个行业,土地拍卖屡创新高,整体来说这个时期的华夏房地产行业就是高增长高利润的时期,开发商平均毛利率基本都在40%左右,简直就是捡钱的时代。
东城枢纽项目按照协议,曜德地产要投入十亿规模的资金,但是合作方环宇集团迟迟不能拿到政府批文,这让彭约瑟很不满。这么多钱如果投到别的地方,早就产生效益了,因此多次发函致电催促环宇集团,但是环宇方面总是让他们再等等,马上就搞定了。
“boSS,我觉得我们不能再等待了,应该尽快采取措施!我们的合作方并不值得信任……”
彭约瑟开始劝说简慧敏,他认为环宇集团并不可靠,因为环宇集团在和他打交道的时候并不是很尊重他这位曜德地产公司的总裁,那种傲慢让彭约瑟无法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