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 第637章 选出总商了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第637章 选出总商了

    薛蟠道:“这可是好事,姨妈看上夏金桂,给宝玉娶个悍妇,怡红院不得闹得鸡犬不宁?”

    薛姨妈笑了,嘲讽的道:“咱们家这混世魔王,去国子监进学一年,书倒是没白念,鸡犬不宁四字,用得倒是很恰当。”

    薛蟠得意洋洋,道:“母亲,这是当然的,如今每日与我在一起的都是读书人,儿子自然那个近墨者黑了,儿子以后还要当官,您就等着享福吧!”

    薛姨妈气笑了,伸手轻拍了他一记,骂道:“你这孽障,你当近墨者黑是什么好词呢?”

    宝琴捂嘴偷笑,宝钗也无奈的摇摇头。

    宝钗道:“母亲,姨妈是不是没查清夏家千金的事,不了解她是怎样的人?”

    薛姨妈道:“嗯,毕竟是我们家替夏家传话的,如果以后发现不妥当了,你姨妈少不了会怪罪我们。”

    见母亲与妹妹想告诉王夫人,薛蟠忙阻止道:“母亲,您可不能犯糊涂啊,你现在告诉姨妈,她也不会高兴的,反而认为我们故意隐瞒,要看她们的笑话呢?”

    薛蟠心里是盼着宝玉娶个悍妇,以后天天被她揍,就最好了。

    薛蟠心里一直嫉妒宝玉,大家都是纨绔子弟,可是宝玉在纨绔子弟里面,是最受欢迎的,不论男的还是女的,武勋子弟、唱戏的戏子、青楼的花魁,都奉承他,让着他。

    这让薛蟠很是眼红,如果宝玉是柳湘莲,有真功夫,或者贾环,是正经读书人就罢了。

    明明大伙都在混日子,得过且过、浑浑噩噩地厮混,你也没比我们努力,为何只有你一个,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

    韩王出来见了两家盐商,钱世通和王德顺。

    韩王笑嘻嘻的看着两家盐商。

    盐商面面相觑,对扬州城的竞争对手,一时间不知跟韩王说什么好。

    朱康冷冷的道:“我家王爷时间很宝贵,你们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吧。”

    两家盐商也没有办法,没遇到过如此不讲规矩的人。

    钱家还有些犹豫,担忧直接提银子太俗了,得罪韩王。

    王家已豁出去了,起身恭敬的道,如果韩王府能举荐自己做扬州城的总商,一定重礼相谢。

    贾环问道:“重礼?什么重礼?”

    王德顺呆了一呆,只好道:“小人奉上白银十万两。”

    韩王听了,很高兴,转头望向钱世通。

    钱世通有点了解韩王府的作风了,不甘示弱,也报了十万两银子。

    还是扬州城好,来了十几日,比韩王府在京城做一年的买卖,都赚得多。

    贾环打发了两人回去等消息,让他们准备好银子,明日等结果。

    等两人走了,朱康问道:“贾贤弟,咱们王府明日该推荐谁?”

    贾环道:“老康,这总商的事,咱们就不掺和了,举荐哪一家,都得罪其他两家。”

    “………”

    “那你还让他们回去准备银子?”

    贾环笑道:“明日,咱们王爷也不用说话,谁提议总商,只赞同就行了。”

    朱康明白了,怪不得,贾环刚才两家都答应了,哪一家中选了,哪一家就给银子。

    也不怕哪一家当选了总商,敢耍赖,不给银子。

    敢赖韩王府的银子的,最多再待半个月,连他们也抄了。

    过了一会,第三家盐商杨家,也来拜访了。

    这次不用韩王殿下出去,朱康自己就去见他了。

    朱康也不废话,直接开价十万两银子,让姓杨的回去准备银子,听消息。

    出门的时候,姓杨的脑子还有些转不过来,自己可什么都还没说,事情就办好了?

    京城来的大人物,做事就是爽快,直截了当,不玩虚的。

    ………

    第二日,韩王府的护卫出动了一百人,护着韩王,去了盐运使衙门。

    盐运使陆观澜、扬州游击将军梁惊霆、盐补司鲁青、林如海在门口等候韩王殿下。

    簇拥着韩王进衙门大堂。

    韩王殿下是代表朝廷来扬州城的,他如果抄了黄家就走了,还好说,盐运使陆观澜等人,就可以举荐自己的人做总商。

    如今韩王殿下在,还是应该尊重他的,陆观澜等人都请韩王来点总商。

    韩王并不接茬,喝茶,翘着二郎腿,一副今日我就是来看戏的样子。

    林如海沉默不语,反正也要走了。

    见韩王与林如海一副不想参与其中的样子。

    陆观澜也不客气了,直接举荐了盐商王德顺。

    游击将军梁惊霆却举荐了盐商钱世通。

    这是反过来了,盐运使陆观澜是文官,举荐了郎家的人。

    武官梁惊霆却举荐钱世通,钱世通背后是燕王府。

    最后,也没悬念了,鲁青自然支持自己的上司陆观澜,也投了盐商王德顺。

    三人望向韩王殿下与林如海。

    其中梁惊霆还是抱有一线希望,希望韩王能支持燕王的人。

    韩王却弃权了,林如海也不投票。

    陆观澜与鲁青举荐王德顺,成了扬州城第四位官盐的总商。

    …………

    总商的事商议完了,韩王就要走,四人送韩王殿下出门。

    鲁青最后拉着贾环,询问韩王府打算什么时候回京城。

    贾环烦恼的道:二十多艘船,几百人一起回京城,可不是小事,淡水、粮食、肉、蛋、蔬菜都需要准备充足才行。

    鲁青脸一下就黑了。

    你堂堂状元郎,还能不能要点脸,来扬州城,你们已经捞了多少银子,这几百人的粮食能值多少银子?

    鲁青脸上挤出笑容,说包在自己身上,明日让人给他们的船,补充好粮食、淡水、肉食、酒水。

    贾环又道,韩王来扬州城办差,是奉了皇上的旨意,皇上说要体恤民情,我们韩王还是有些担心,不知这次查办了黄家的事,合不合平民百姓的心意?

    鲁青连忙道:“太合老百姓的心意了,殿下这是为民除害了,扬州城的百姓都支持的。”

    “哦,百姓真的支持?”

    “贾侍读,您放心,百姓们都是真心支持的。”

    “老百姓既然如此支持我们韩王,韩王如果回京,他们会不会来送行?”

    “………………”

    鲁青咬紧牙关,答应了,道:“会的,百姓一定会来送行的。”

    “空手来送行?”

    “敲锣打鼓,双手奉上锦旗。”

    “鲁都司,会不会有人给韩王殿下,送匾额?”

    “………”

    “有的。”

    “万民伞呢?”

    “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