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八百八十二章 出版的问题
热门推荐:
开局被甩,我转身成为亿万富翁
我有大爹,你没有,大爹救我
无声之证
弟媳成了他媳妇,冷面糙汉心慌了
大楚第一赘婿
玄幻:镇守剑阁!我是主角投资人
都重生了,谁还不弥补遗憾?
至尊神丹帝:重生修仙废材少年
出狱后,我只想平平安安过日子
对于蜀大的馆藏,周至有一种对待自家东西的感觉,那就是并不以外人眼里的珍贵为珍贵,就好像现在馆里陈展的珍品这么多,他最近却对小学之学更加痴迷,所以对近代章太炎的《小学答问》手稿更加感兴趣。
《小学答问》是近代国学大家章太炎以答问形式考求《说文解字》本字、探求语言孳乳规律的学术着作。因为是手书私传,上面还钤有陈嗣煌、李蔚芬、向楚等章门弟子的印记。通过此件展品,可以一睹国学大师手写稿本之风采,也可以窥见章氏学术对于四川近代学术之影响,对于以小学之学为本门学问的周至来讲,也甚为重要。
“你不是搞声韵学的吗?”蒋天曦问道:“章太炎这本书,本身更倾向是文字学的内容吧?”
“甲骨文也是文字学啊。”周至说道:“谁说我搞声韵学的同时就不能搞文字学了?我对宋史也不陌生呢。”
“看把你能的!”蒋天曦这才想起来这娃还是甲骨文的行家,都能在大学开课的那种,虽然是选修课,但要做到那么受同学欢迎,也是需要点功底,做得到深入浅出的。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儿:“说起来这学期以宋代为毕业论文的学生多了不少。听说都是因为你的《苏厨》带来的影响,同学们有在问你这小说什么时候可以出版?他们想要你的签名书。”
“夸张了不?”周至表示不信:“他们不是挺喜欢在网上骂我的吗?”
“你要点脸好不?骂你的那些不是都给你骂回去了嘛?啊不,用你们流行的说法,该叫打脸是吧?”
“蒋老你也在混论坛啊?喜欢在哪些板块玩啊?”周至笑问道。
“历史板块里的人才还真不少。”蒋天曦说道:“有几个开了转帖的作者,写南北朝史的《华丽血时代》,写太平天国的《战天京》,还有通史类的《几度东风吹世换》、笔记体的《煮酒记》,质量都很高。”
“还有《解读苏厨》,”袁冬珏笑道:“因为作者拱火,导致苏厨的读者们经常在评论区打笔仗,打得不过瘾就跑来历史板块开帖子,版主干脆开辟了一个索引贴,将关于《苏厨》的相关讨论帖子建了个索引贴,就叫这个《解读苏厨》。”
“我看过那个。”周至点头:“其中最厉害的一位写了个《苏东坡轶事汇编》,以苏轼生平为线,将当时文人们留下的笔记史料以及苏东坡和苏洵苏辙留下的资料经过整理加工,将其中和苏轼有关的记录全部摘引了出来,汇编成辑,还做了自己的修订,还指出了我引用诗词的时候,有几首和苏轼创作的年代不符,那水平得是教授级。”
蒋天曦呵呵笑道:“承蒙夸奖,《春宵》宋神宗熙宁五年,苏轼因与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离京,在杭州通判任上所作,你将之搬到了他新婚不久去见张方平的赛诗会上,虽然情节设计得很有意思,但是和创作年代就对不上了。”
“那帖子是您老写的?堂堂历史学院院长亲自下场揪小说的错,有意思吗?”
“挺有意思的。”蒋天曦一点不客气:“就是因为考证那个发了性收不住,才搞了一个《苏东坡轶事汇编》出来嘛!”
“牛!”周至不得不竖起大拇指。那帖子的水平极高,也是周至一直在追读的消遣:“要说出版,你这个才应该出版,我也要收藏!”
“我们学校自己就有出版社,要出书很简单。”蒋天曦说道:“听说上次有个什么图书奖想要颁奖给你,你以没有出版和没有完本为由给拒绝了?这种既科普了历史知识,又广受欢迎的小说,就是应该好好出版,让看的人更多嘛!”
“以前的确是因为没出版没完本,现在嘛……”周至说道:“盗版满天飞,网上看也不花钱,我怕出版社亏了。”
“你要是同意,我就去找他们说说看。”蒋天曦说道:“万一人家也乐意呢?”
出版的关键是书号,不过如今的大学出版社一般有几个预留书号,等再过两年,骗大佬们出自传都能成出版社一门买卖,所以出书还真不是什么难事儿。
只不过盈利不盈利那就又是另外一说了。
周至倒也是无可无不可,蒋天曦愿意代劳,他也就乐得捡现成。
此次展会无论从规模和展品来说都是蜀中最高规格的一次,周至不知道这次展出是川师大和蜀大的《四库全书》唯一的一次碰头,也是《永乐大典》极少数几次公开亮相,甚至此次陈展的书籍,到后来全部都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排名还非常靠前。
这次展会,其实基本上是这批典籍唯一一次可以聚齐同展的机会,今后再也不可能到得这么齐整了。
“小苗会不会觉得没啥意思啊?”蒋天曦见到麦小苗乖乖待在周至身边不如何说话,也关心地问道。
“没有,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麦小苗说道:“这个画上面的城池,和我们见过的好像啊!”
“你见过这样的城池?”蒋天曦问道:“在哪里见到的呀?阆中吗?还是广元?”
“会理。”麦小苗说道:“会理北面也是一个大城的城门前包着一个翁城,就和这个图画上的利州城一样。”
蒋天曦这才恍然,笑道:“这图上是利州,西魏元钦三年大将军尉迟迥袭取西益州,西克成都,取‘顺利’之意,而改名为利州,唐时两次改为郡制,北宋时升为利州路,变成蜀中四路之一,也成了‘四川’这个称呼的由来渊源。治所在就是如今四川广元老城,不过广元老城已经和图上的面貌大相径庭了,倒是会理老城保留得不错,依然还是当年的面貌。”
“会理南关也已经拆了,那边在建造新城。”周至说道:“北关那头一半老城还是保留得不错,只希望能够留下来吧。”
《小学答问》是近代国学大家章太炎以答问形式考求《说文解字》本字、探求语言孳乳规律的学术着作。因为是手书私传,上面还钤有陈嗣煌、李蔚芬、向楚等章门弟子的印记。通过此件展品,可以一睹国学大师手写稿本之风采,也可以窥见章氏学术对于四川近代学术之影响,对于以小学之学为本门学问的周至来讲,也甚为重要。
“你不是搞声韵学的吗?”蒋天曦问道:“章太炎这本书,本身更倾向是文字学的内容吧?”
“甲骨文也是文字学啊。”周至说道:“谁说我搞声韵学的同时就不能搞文字学了?我对宋史也不陌生呢。”
“看把你能的!”蒋天曦这才想起来这娃还是甲骨文的行家,都能在大学开课的那种,虽然是选修课,但要做到那么受同学欢迎,也是需要点功底,做得到深入浅出的。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儿:“说起来这学期以宋代为毕业论文的学生多了不少。听说都是因为你的《苏厨》带来的影响,同学们有在问你这小说什么时候可以出版?他们想要你的签名书。”
“夸张了不?”周至表示不信:“他们不是挺喜欢在网上骂我的吗?”
“你要点脸好不?骂你的那些不是都给你骂回去了嘛?啊不,用你们流行的说法,该叫打脸是吧?”
“蒋老你也在混论坛啊?喜欢在哪些板块玩啊?”周至笑问道。
“历史板块里的人才还真不少。”蒋天曦说道:“有几个开了转帖的作者,写南北朝史的《华丽血时代》,写太平天国的《战天京》,还有通史类的《几度东风吹世换》、笔记体的《煮酒记》,质量都很高。”
“还有《解读苏厨》,”袁冬珏笑道:“因为作者拱火,导致苏厨的读者们经常在评论区打笔仗,打得不过瘾就跑来历史板块开帖子,版主干脆开辟了一个索引贴,将关于《苏厨》的相关讨论帖子建了个索引贴,就叫这个《解读苏厨》。”
“我看过那个。”周至点头:“其中最厉害的一位写了个《苏东坡轶事汇编》,以苏轼生平为线,将当时文人们留下的笔记史料以及苏东坡和苏洵苏辙留下的资料经过整理加工,将其中和苏轼有关的记录全部摘引了出来,汇编成辑,还做了自己的修订,还指出了我引用诗词的时候,有几首和苏轼创作的年代不符,那水平得是教授级。”
蒋天曦呵呵笑道:“承蒙夸奖,《春宵》宋神宗熙宁五年,苏轼因与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离京,在杭州通判任上所作,你将之搬到了他新婚不久去见张方平的赛诗会上,虽然情节设计得很有意思,但是和创作年代就对不上了。”
“那帖子是您老写的?堂堂历史学院院长亲自下场揪小说的错,有意思吗?”
“挺有意思的。”蒋天曦一点不客气:“就是因为考证那个发了性收不住,才搞了一个《苏东坡轶事汇编》出来嘛!”
“牛!”周至不得不竖起大拇指。那帖子的水平极高,也是周至一直在追读的消遣:“要说出版,你这个才应该出版,我也要收藏!”
“我们学校自己就有出版社,要出书很简单。”蒋天曦说道:“听说上次有个什么图书奖想要颁奖给你,你以没有出版和没有完本为由给拒绝了?这种既科普了历史知识,又广受欢迎的小说,就是应该好好出版,让看的人更多嘛!”
“以前的确是因为没出版没完本,现在嘛……”周至说道:“盗版满天飞,网上看也不花钱,我怕出版社亏了。”
“你要是同意,我就去找他们说说看。”蒋天曦说道:“万一人家也乐意呢?”
出版的关键是书号,不过如今的大学出版社一般有几个预留书号,等再过两年,骗大佬们出自传都能成出版社一门买卖,所以出书还真不是什么难事儿。
只不过盈利不盈利那就又是另外一说了。
周至倒也是无可无不可,蒋天曦愿意代劳,他也就乐得捡现成。
此次展会无论从规模和展品来说都是蜀中最高规格的一次,周至不知道这次展出是川师大和蜀大的《四库全书》唯一的一次碰头,也是《永乐大典》极少数几次公开亮相,甚至此次陈展的书籍,到后来全部都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排名还非常靠前。
这次展会,其实基本上是这批典籍唯一一次可以聚齐同展的机会,今后再也不可能到得这么齐整了。
“小苗会不会觉得没啥意思啊?”蒋天曦见到麦小苗乖乖待在周至身边不如何说话,也关心地问道。
“没有,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麦小苗说道:“这个画上面的城池,和我们见过的好像啊!”
“你见过这样的城池?”蒋天曦问道:“在哪里见到的呀?阆中吗?还是广元?”
“会理。”麦小苗说道:“会理北面也是一个大城的城门前包着一个翁城,就和这个图画上的利州城一样。”
蒋天曦这才恍然,笑道:“这图上是利州,西魏元钦三年大将军尉迟迥袭取西益州,西克成都,取‘顺利’之意,而改名为利州,唐时两次改为郡制,北宋时升为利州路,变成蜀中四路之一,也成了‘四川’这个称呼的由来渊源。治所在就是如今四川广元老城,不过广元老城已经和图上的面貌大相径庭了,倒是会理老城保留得不错,依然还是当年的面貌。”
“会理南关也已经拆了,那边在建造新城。”周至说道:“北关那头一半老城还是保留得不错,只希望能够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