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皇帝们的烧脑智斗 > 第276章 中原有全忠 唐朝灭亡

皇帝们的烧脑智斗 第276章 中原有全忠 唐朝灭亡

    公元2511年2月23日星期一,本空间接到了高强度能量反应。

    而这便是激进独立派的最后一战。

    失败是必然的,终产者派的火力强劲,更别说还有纳米机械这种几乎无解的武器。

    但他们还是设法对终产者派造成了一定损伤。

    其中,平行李世民和赵匡胤两人靠着高超的四处手法支撑了很长时间。

    他们将速度提到最快,游走在敌人之间,穿插在其中,不断击毁敌军战舰。

    而且这样四处飞散的纳米机械也不容易追上他们。

    这也是他们能做到的极限了,随着他们后人的逐渐败退,这种操作也进行不下去了。

    最终就只剩下了一件事。

    全员自爆,阻止他们拿到我方物资,或许也能防止自己被操控。

    就是在这一刻,本空间接到了强度极高的能量反应。

    他们也在同时发出了一封信,可惜由于通讯屏蔽,联军方面没有收到。

    继本世界派后,激进独立派也就此覆灭。

    只留下了本世界派残部和两支朝着不同方向行进的保守独立派。

    而后者已经行进得足够远,终于脱离了终产者所能掌控的区域。

    而他们也将见识到超空间的广阔,不过这就后话了。

    原空间,又是一阵阵皇帝到来的声音。赵光义立刻吩咐傀儡们按照旧例行事。

    而他自己则走到了赵匡胤的身边,表情扭曲地说道:

    “二哥,好久不见啊!我终于赢过你了!”

    然后他看向附近的李世民等人。

    “哈哈,他们都倒下了,都被我打败了。那么我就是最强的太宗皇帝!”

    “我赢了,我终于赢了,赢过你们了……”

    啪!一记耳光。

    赵匡胤挣扎着站了起来,然后又是一记重拳,朝他的脸部挥了过去。

    赵光义躲闪不及,打倒在地,十分狼狈。

    “出卖同胞,连自我意识都丢了。今日我要大义灭亲!”

    然后两人在地上扭打起来。赵匡胤依然能使出很大力气,拳拳到肉,毫不留情。

    赵光义当即呼喊其他傀儡。

    “你们还愣着干嘛?赶紧来帮忙啊!”

    但李世民、李隆基、李纯几人站了起来,拦住了他们,气势毫不逊色。

    光是出气可不行,得趁自己还能支撑时抓紧逃出去。

    “逃?你们逃得掉吗?”

    听到这话,众人顿时如坠冰窟。

    朱棣带着后面的一众明清皇帝围了上来。他们终于支撑不住,沦为了傀儡。

    朱棣:“作为过来人,我劝你们不要抵抗,更不要逃跑。”

    他的目光瞟向不远处的飞船。李世民等人心领神会,他们其实依然在消极抵抗。

    赵光义趁乱挣脱,从地上爬起,还什么都没看出来。

    那就趁现在。李世民小声指挥众人,先是做了个假动作,然后玩命向飞船方向跑去。

    一定要想办法逃到本世界控制区,哪怕只有微薄的可能也不能放弃。

    朱棣等人立刻拿出了激光枪攻击,但每一发都射偏了。

    然而,司马懿出现在了他们的前面,按下了手上飞船的自爆按钮。

    他们的希望就消逝在了火海之中。

    “好险,还好我没有着急离开,差一点就让你们逃了。”

    “不过,这里是原空间,离对面远着呢。对待你们,简直是瓮中之鳖。”

    “赵光义,加大控制强度,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是。”

    计划失败,李世民等人也耗尽了力气,倒在地上,只得再找机会。

    朱棣他们也放下了激光枪,站在原地不动,就静静地看着他们。

    ……

    本空间,空间时905年3月。

    许多空间皇帝整夜没睡,就在机房附近待到了天亮。

    司马绍:“敌境方向已经没有任何能量反应信号了。”

    “然后这是义军送过来的信。”

    他把信件交给了站在一旁的统筹皇帝,然后他们当着众人的面念了出来。

    “他们计划要在第四空间附近建立防火墙,说是能抵御外来指令的干扰。”

    “目前还在筹备阶段,希望我们能够配合他们的工作。”

    刘邦:“具体是哪方面的工作呢?”

    宇文泰:“除了义军据点的建设外,就是他们所说的指令的研究了。”

    刘彻:“后者是关键。他们需要探查我们和第四空间的诸多关联。”

    众人很快便纷纷表态,绝大多数都支持他们的行动。

    从上次行动的情形来看,敌人对第四空间的了解要高于他们。

    这是相当危险的信号,已经威胁到空间皇帝的根本了,必须赶快进行反制。

    想清这点后,空间皇帝就都迅速地同意了,但在具体人选上有所争议。

    王莽已经赶到这里,便在这时提出了建议。

    “我认为最好让复活的七人去那边,至少也要去几个才行。”

    “毕竟他们就是因第四空间才复活的,关联性是最大的。”

    司马绍也跟着说道:

    “那这样可谓是一举两得,说不定也能得到一种更加完善的复活办法。”

    大家都知道上一次的行动又麻烦又凶险,让复活更完善是对所有人都有利的。

    王莽和司马绍的提议没人能反驳,而且看起来也确实是最优的办法了。

    但其实王莽也是有私心的。这就要从前一天晚上说起了。

    七个小时前,他接到了本世界的回复。

    本世界不同意他使用纳米机器人,更不同意他将其带入本空间。

    理由有很多,比如不能破坏联盟关系,有悖人伦,容易被发现,不方便运送等等。

    王小宁:“现在纳米机械还在起步阶段,你想使用的那些功能有着极大副作用。”

    “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我们不能接受这个提议。”

    不过不要紧,我王莽还可以另寻他法。

    于是到了现在,他便提出了这个几乎无法反驳的建议。

    只要复活的七人离开空间,他的操作空间就大多了。

    在空间外面更能近他们的身,更容易使用纳米机械,更容易消除他们的记忆。

    而且也更容易让自己拿到纳米机械。

    后者暂且不说,前者的一系列操作联军也能办到吧。

    回到众人的争论中,统筹皇帝中宇文泰和李隆基率先表示了对王莽的支持。

    然后其他人也纷纷表态,普遍是支持的。

    但王莽依然觉察到一丝奇怪。

    在嬴政集团和南朝联盟之后,竟然是拓跋焘率先表态支持。

    而且他还给自己戴高帽。

    “王莽上次就立下主要功劳,这次又是提出了这种一举多得的建议。”

    具体怎么理解就看身在第几层。

    什么都看不出来的在第一层,认为他在遵从李世民的意思捧杀王莽的在第二层。

    刘邦这样的在第三层,他们察觉到拓跋焘的行为有些突兀,不太像是李世民的意思。

    而王莽上是能领略到第四层的,他当即联想到了上次拓跋焘有些突兀的提问。

    拓跋焘是在暗示他自己注意到了王莽的动作,但不会选择揭发。

    那这样就势必存在利益交换。王莽便把这个猜测告知了自己的感染者同伴。

    孙权:“这样说,拓跋珪爷孙也有自己的谋划啊。”

    刘义隆:“其他人没有你的视角,但也能判断出他们有别的心思了。”

    ……

    回到现场,这场明争暗斗还在继续。

    曹操:“王莽,照你的说法,我们七个人应该是同等关联,谁去都可以吧。”

    王莽:“是这样没错,但……”

    但嬴政先是用眼神制止了王莽,然后对他小声说道:

    “空间的事情也一样重要,还是要谨慎布局才是。”

    曹操也是老油条了,复活之后自己出现的一些变化不可能注意不到。

    他这样说就是想以唐朝即将灭亡,空间的形势有变为由让嬴政集团留下自己。

    同理,刘询和刘备也不想轻易离开空间,也以相似的理由劝说刘邦。

    这个理由他们都能接受,实际上他们也不想轻易派出较高实力的成员出去。

    而李世民知道拓跋珪有异心,也会建议拓跋嗣留下。

    这下,王莽与众人的利益相悖,计策自然就不成了。

    最终,关键的四人一个都没去,只有陈霸先和李纯被派出去了。

    七人中李氏出一个,南朝联盟出一个,听起来很平衡,但他们都是隐藏集团的人。

    别忘了,在上次清查感染者行动中,刘邦和嬴政都都有隐藏集团的名单了。

    而剩下的人就随意了,由后勤组排班,轮流执勤即可。

    这次扯皮总算是结束了,空间各大势力的矛盾初见端倪,他们也逐渐看清了彼此。

    ……

    总之,到了中午,他们一行人就出发前往第四空间了。

    下面还是将目光放到本空间之中。

    感染者进行了一次意识交流。

    孙权:“王莽,看来你的计策没法进行了,但混乱的局面对我们有利。”

    司马绍:“就算他们恢复记忆,我想你的身份也不会轻易暴露。”

    刘义隆:“说不定还能让局势更加混乱。”

    宇文泰:“所以,王莽,未来是否还会出现有能力形成独立势力的胡人皇帝呢?”

    “这个信息我们必须率先知道。”

    王莽思考了一会,然后发出了信息。

    “南北朝时,北方就有数个胡人政权。”

    孙权:“这个信息还真是明确。”

    “这样,你可以删减着暗示拓跋珪他们。他们既然有心,我们就可以帮忙。”

    李隆基:“那样的话,反正之后会更混乱,是否拉拢李晔也就无所谓了。”

    “同样,两面摇摆的李忱也就不用动了。”

    他们现在被李世民看得很紧,与其动他们,还不如先拉拢更加容易的目标。

    乱世将临,他们不愁找不到机会。

    另一边,李晔、李儇和刘协聊了一整夜,他们也没有参与刚才的大会。

    其实主要是李晔和刘协在谈。

    刘协邀请李晔加入自己的“傀儡小队”,建议他好好享受生活,其余的听从祖宗安排即可。

    “过段时间,你就会发现那些怨恨其实毫无意义。”

    “朝代不断更迭,众人互相怨恨。空间这么乱就是因为他们全都放不下。”

    “我们在人间都尽力了,在这可以长久的休息了,何必要把那些痛楚带过来呢?”

    “我想,你的祖宗会尊重你的想法,他不会强求你的。”

    李晔接受了加入小组的邀请。他虽然能理解刘协的话,但此时还是无法做到。

    他还是在乎人间,尤其是自己家人的境遇。

    ……

    904年8月,唐昭宗被杀后,朱温当即从前线返回洛阳,“痛哭流涕”。

    然后以弑君的罪名处死了麾下大将朱友恭、氏叔琮。

    李晔:“真虚伪!”

    刘邦摇了摇头,“其实他应该在清理功臣,可时机选得不对啊。”

    后梁的其余将领因朱温所为寒心。10月,朱温长子朱友裕病逝。

    朱温麾下将领出现断层。没了张氏的劝谏,朱温的行事愈发荒诞。

    后梁尚未建立,但上升期就此结束。

    不过这些就是后话了。先把目光放到杨行密这边。

    905年,润州被攻破,安仁义叛乱被平定。

    李神福病死,杨行密派刘存接替他讨伐鄂州,将杜洪消灭。

    做完这些后,杨行密的生命也即将到达尽头,该考虑传位的事了。

    可儿子杨渥为人轻浮,名声不好,其他儿子年龄又尚小。

    杨渥被派到宣州作为观察使,徐温向杨渥说明了利害,提醒他要谨慎。

    905年9月,杨行密病情恶化。周隐等人却想绕开杨行密之子拥立刘威。

    杨行密靠着徐温、张颢、严可求等人的协助才顺利将杨渥召回,有惊无险地完成传位。

    11月,杨行密病逝。

    他没有看到唐朝灭亡,但维持了江淮的稳定,奠定了南北格局,被称为“十国第一人”。

    可他过早离世也为南吴带来了不安定因素,南吴也没有真正完成政权建设。

    孙权、刘裕等南方皇帝都摇头叹息着。

    杨渥即位后,忌惮老将,重用拥立有功的徐温、张颢等人。

    906年1月,杨渥派逼反王茂章,派李简偷袭宣州。

    王茂章被迫投奔钱镠,钱镠占据衢州等地。

    3月,杨渥派陈知新击败许德勋,攻克岳州。

    钟传以保境安民为基本政策,吸引了大批文人来到江西。

    906年4月,钟传离世,其子钟匡时被拥立为留后。

    杨渥趁机派秦裴击败钟匡时,占据洪州,吉州的彭玕向马殷投降。

    杨渥多路出击皆获胜,已经飘了,更加轻视老将。淮南也将更加动荡。

    现在把目光回到朱温这边,在行舜禹之事前,他要做一些准备。

    905年2月,朱温让蒋玄晖设宴邀请李晔的其他儿子,然后在宴会上全部缢杀。

    李晔一脉只剩了李柷和(胡昌翼)。

    905年6月,白马驿之祸,朱温将裴枢等大批忠于唐朝的官员处死,抛尸河中。

    就此,困扰唐朝的党争问题被彻底解决。

    8月,朱温派杨师厚讨伐占据襄州的一直不太安分的赵匡凝。

    赵匡凝、赵匡明兄弟水平不高,无力抵挡,最终前者投奔杨行密,后者投奔王建。

    这对兄弟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后来转世成为了两位宋朝皇帝(不是)。

    平定赵氏兄弟后,朱温不顾谋士敬翔的反对继续南下,攻打杨行密的光州和寿州。

    结果接连失利,军队被光州守将柴在用收割了不少。

    魏博牙兵与节度使并不是一心,当节度使不能满足牙兵的利益时他们就会换掉节度使。

    罗绍威担心牙兵作乱,便向朱温求援,帮自己消灭牙兵。

    906年1月,朱温进入魏州,与罗绍威一同大肆屠杀魏博牙兵。

    魏博其他地带的军队也开始反抗,4月,史仁遇据高唐起兵反抗罗绍威。

    罗绍威再次向朱温求援,汴州军拿下高唐,朱温下令屠城。

    7月,魏博之乱才彻底平定。

    罗绍威这才发现自己是引狼入室。

    魏博兵被朱温大肆屠杀,自己还要承担朱温军队的吃喝用度。

    可面对朱温的实力,罗绍威真的有的选吗?

    总之,困扰唐朝多年的魏博藩镇便衰落下去。

    客观上,魏博为唐朝延长了几个月的国祚。

    宦官被消灭,朝臣被血洗,河北藩镇被平定,中晚唐的三大问题全被解决了!

    906年9月,朱温攻打沧州刘守文。

    刘仁恭在幽州统治残暴,大肆征发幽州百姓,发兵十万南下支援。

    他打不过朱温,向李克用求援。

    李克用在李存勖的建议下同意合作,让刘仁恭派兵支援他攻打潞州。

    周德威等人前来攻打,而潞州守将丁会不堪朱温的猜忌,向李克用投降。

    同时,李茂贞攻打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思谏向朱温求援。

    朱温派出刘知俊,击败李茂贞。

    雷彦恭攻打荆南的贺瑰,朱温派高季昌去荆南接替贺瑰抵挡。

    面对多地变故,朱温于12月撤军,这次他没占到便宜,还丢了潞州。

    三大问题被解决,自己的威信受损,那下一步就只能是解决唐朝了。

    按道理接下来就要走禅位流程,可朱温着急篡位,根本不想走流程。

    他猜忌蒋玄晖和柳璨借流程拖延时间,是要拥戴大唐,又听信了谗言,便将他们杀害。

    何太后也被诬陷与蒋玄晖私通,被杀。

    可怜何太后生前多次哀求蒋玄晖等人,希望在禅位后能留下母子二人的性命。

    907年1月,前线战事结束。李柷派宰相慰劳朱温,劝他赶紧接受禅位。

    907年4月,朱温终于接受禅位,于汴梁称帝,国号为梁,史称后梁。

    唐朝灭亡,立国289(274)年。

    王莽:“此情此景,我想吟诗一首。”

    “西北有孤忠,中原有全忠。孤忠真有忠,全忠全不忠。”

    ……

    此时,所有的唐朝皇帝都站到了一起,空间外面的李纯也短暂回到了空间。

    他们神态各异,有的平静接受,有的自责,有的仇恨悲伤面如死灰。

    李晔是最后一种情况。虽说他早有预料,但还是击破了他的心理防线。

    “亡我大唐,害我妻儿。你坏事做尽,我就在这里等着你!”

    除了曹丕吐槽王莽的破诗外,其他皇帝也不禁感慨起来。

    嬴政:“天下还有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不知这个时代被后世如何称呼。”

    王莽:“这个你们后面就知道了。”

    刘邦:“唐朝……也真是个精彩的朝代啊。”

    李世民却略带惭愧地叹息道:

    “经历过璀璨的盛世,可最终留给华夏的却是残酷黑暗的战乱。”

    “唉,留给后人的就是这样的烂摊子。”

    事情已经发生,具体的责任也早就说不清了。

    李渊幽幽地说道:“大唐兴起于隋末丧乱,最终也亡于丧乱。”

    听到“隋朝”两个字,杨坚侧身离开人群,悄悄往慕容燕的朝代楼方向走去……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距李隆基封禅泰山已经过去了182年。

    ……

    人群中,拓跋珪爷孙在窃窃私语,他们也在感叹,但内容却不一样。

    相比于沙陀,他们更重视契丹,尤其是那个叫耶律阿保机的人物。

    他一向仰慕汉文化,渴望吸收其先进知识。

    于是他便劫掠内地的汉人,将他们带到塞外安置,也完善了自己的基本盘。

    904年,耶律阿保机大破刘仁恭的盟友黑车子室韦部。

    905年末,耶律阿保机与李克用在云州会盟,约为兄弟(李克用为兄)。

    阿保机的实力强劲,得到了大多契丹部族的认同。

    907年1月,痕德堇可汗体面让位,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

    拓跋珪在耶律阿保机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满意地点点头。

    “很好,佛狸,你去找他们吧,老地方见。”

    “是。”

    此刻,杨坚与姚苌打过招呼后就将物资放在了桌上。

    司马懿昏迷至今,不知何时才能醒来。他也在怀疑自己选择。

    忽然间,他看到司马懿的手指动了一下。

    是错觉吗?还是……

    而在另一边,高洋的意识也有了复苏……

    ……

    (唐朝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