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前路漫漫兮 > 第573章 王师北定

前路漫漫兮 第573章 王师北定

    杨成武和杨立跟着弋木大师氏及众将领回到大帐中。

    看坐后,弋木对杨成武父子及其它将领进行了嘉奖。

    嘉奖过后,大师氏大声的宣布:

    本次战役,杨成武、杨立,你们父子二人在此次战斗中,力挽狂澜,为王朝之师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代表王朝之师,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弋木大师氏站起身来,双手抱拳,向杨成武父子深深一鞠躬。

    杨成武和杨立父子连忙起身还礼,杨成武沉声道:

    “大师氏,我们父子只是尽了自己应尽的义务,能够为王朝献力,是我们父子的荣幸。”

    “好,好,不愧是英雄豪杰。”弋木大师氏微微一笑,重新坐下。

    他接着说道:“现在我宣布,任命杨成武代理第三师的师氏,杨立为三师参军。”

    他的话音刚落,大帐内顿时响起了一片祝贺声。

    “恭喜杨师氏,恭喜杨参军!”

    “杨师氏灭戚风,令天下敬仰;杨参军梨花枪挑戚威,真乃少年英雄啊!”

    “杨师氏,以后第三师就靠你带领了,我们相信你一定能带领第三师取得更多的胜利!”

    众将领纷纷起身,向杨成武父子道贺。

    杨成武和杨立父子连忙起身还礼,感谢众将领的祝贺。

    杨成武心中清楚,这不仅是对他们的嘉奖,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弋木大师氏用了十日整顿三师,然后继续北上征伐商纣余孽子干。

    子干,纣之后人,凭借妖术蛊惑胡人铁骑十万余众,欲灭周而复商。

    两年后。

    杨成武、杨立父子所率的第三师周王朝大军,铁蹄铮铮,一路杀伐。

    那刀光剑影闪烁在每一寸走过的土地,杀伐声回荡在漫漫征途。

    终于,他们抵达了胡草边沿。

    这片土地,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苍凉。

    远处,枯黄的野草在风中瑟瑟颤抖,似在诉说着这片战场即将到来的惨烈。

    大军在胡草边沿整军待发,士兵们的脸上虽带着疲惫,但眼神中却满是坚毅。

    杨成武立马于阵前,他身姿挺拔,目光如炬,扫视着眼前的一切。

    杨立紧随其后,年轻的脸庞上透着果敢和坚毅。

    父子二人的身影,宛如两座巍峨的山峰,给了士兵们无尽的信心。

    “将士们!”杨成武振臂高呼。

    “前方,就是我们的战场!两年来,我们一路拼杀,为的就是此刻!让敌人见识我们周王朝的威严!”

    声音在原野中久久回荡。

    士兵们齐声呐喊,那声音仿佛能冲破云霄。

    他们整理好装备,握紧手中的兵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胡草边沿的空气,仿佛都被这激昂的士气点燃,一场新的厮杀,即将在这片苍凉的土地上展开。

    数日后,余孽子干率胡骑十万余众,与周王朝大军在这片荒芜之地形成了对垒之势。

    大战一触即发,天地间弥漫着浓浓的杀伐之气。

    子干骑在高头大马上,身旁胡骑个个剽悍,弯刀在手中闪烁着冷光。

    他们大声呼喝,声震四野,尽显凶悍之态,仿佛一群嗜血的野兽,随时准备扑向猎物。

    胡骑们身披兽皮,腰间挂着弯刀,马背上挂着弓箭,个个目露凶光,气势汹汹。

    他们的战马也经过特殊训练,嘶鸣声中带着几分野性,仿佛能感受到主人的杀气,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周王朝大军则列阵整齐,军旗猎猎作响,如一片钢铁长城。

    将领们身着甲胄,神色冷峻,指挥着士兵严阵以待。

    士兵们紧握手中兵器,眼神坚定,无惧那如狼似虎的胡骑。

    他们身披重甲,手持长枪、盾牌和弓箭,阵列严谨,进退有度。

    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为将士们呐喊助威,鼓舞着他们的士气。

    随着一声低沉的号角响起,双方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子干一声令下,胡骑如潮水般向周军涌来,马蹄奔腾,扬起漫天尘土。

    胡骑们高举弯刀,策马狂奔,口中发出震天的呼喊声,仿佛要将周军踩在脚下。

    他们如同一群疯狂的野兽,冲向周军的防线,试图撕开一道口子。

    周军前方的将领沉着指挥,弓箭手迅速拉弓搭箭,一阵箭雨如流星般射向胡骑。

    冲在前面的胡骑纷纷中箭落马,但后面的仍不顾一切地向前冲锋。

    箭矢如雨点般落下,胡骑们有的被射中要害,惨叫着从马上跌落;有的被射中马匹,战马嘶鸣着倒下,将骑手甩出老远。

    然而,胡骑们毫不畏惧,继续向前冲锋,他们的勇气和凶悍令人胆寒。

    周军阵营岿然不动,当胡骑接近时,长枪兵挺起长枪,组成一道道防线。

    喊杀声、兵器碰撞声、战马嘶鸣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荒原上空。

    长枪兵们手持长枪,如林立的枪林,将胡骑拒之门外。

    胡骑们挥舞着弯刀,试图砍断长枪,但长枪兵们毫不退缩,用长枪将他们一一挑落马下。

    双方陷入了激烈的厮杀,鲜血染红了脚下的荒草,一片片血色在荒原上蔓延开来。

    一场恶战就此展开,不知这场荒原上的对决,最终鹿死谁手。

    在距离战场不远的一个草坡上,杨成武和杨立骑着战马傲立,密切关注着前方的战况。

    杨成武手握长枪,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

    他的脸上带着几分焦急,却又隐藏着一丝冷静,仿佛在等待一个最佳出击的战机。

    杨立则紧握着腰间的长剑,剑鞘上刻着精美的花纹,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他的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随时准备冲入战场,与敌人一决高下。

    突然,一名斥候飞驰而来,大声报告:“报告师氏,大师氏的大军快到了。”

    杨成武微微一笑,心中一喜,知道这是援军到来的信号。

    他举起长枪,大呼一声:“杀——”

    声音如洪钟般响彻云霄,震得周围的空气都微微颤动。

    他拍打着战马率先冲向了敌军。

    战马如离弦之箭,飞速向前冲去,扬起一片尘烟。

    杨立,以及身后的将士们也紧跟着冲入到敌军中。

    他们如同一股旋风,卷入了胡骑与周军的混战之中。

    杨立在乱军冲杀中,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很快便找到了最大的目标——子干。

    他轻喝一声,“擒贼先擒王!”声音中带着几分霸气和决心。

    他挺着长枪,策马狂奔,如同一道闪电,冲向子干所在的敌军阵营。

    周围的胡骑见状,纷纷挥舞着弯刀,试图阻挡杨立的去路。

    然而,杨立的长枪如同毒蛇出洞,又快又准,每一次刺出,都带走一名胡骑的生命。

    他连刺胡骑无数,枪法如行云流水,毫无滞涩。

    胡骑们在他的枪下纷纷落马,鲜血飞溅,染红了他的战袍。

    他的战马也异常神骏,踏着敌人的尸体,如履平地,带着他一路冲向子干。

    眨眼间,杨立冲到敌军首脑子干身前。

    子干见状,大惊失色,连忙指挥身边的护卫上前阻挡。

    然而,杨立的长枪早已如影随形,一刺一点,子干身边的两骑护卫应声落马,鲜血喷溅而出,染红了周围的土地。

    子干惊恐地看着杨立,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和恐惧。

    没想到周军中竟有如此勇猛的将领,竟然能如此轻易地突破他的防线,直取他的性命。

    杨立的长枪再次刺出,直指子干的咽喉。

    子干惊慌失措,连忙挥舞着手中的宝剑,试图抵挡。

    然而,杨立的枪法早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他的长枪如同一条灵动的蛟龙,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轻易地避开了子干的宝剑,继续向他的咽喉刺去。

    子干的脸上露出绝望的神情,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杨立的长枪逼近。

    就在杨立即将刺中子干的那一刻,突然,一名胡骑从侧面冲了过来,挡在了子干的身前。

    这名胡骑手持长矛,狠狠地向杨立刺去,试图为子干争取一线生机。

    杨立微微一愣,但很快反应过来,他迅速收回长枪,与这名胡骑战在了一起。

    两人的兵器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火星四溅。

    周围的胡骑见状,纷纷围了上来,试图保护子干,一场混战就此展开。

    杨立与众胡骑激战在一起,他的长枪舞得密不透风,每一次刺出,都带着一股强大的气势。

    胡骑们虽然凶悍,但在杨立的枪下,却如同秋后的落叶,纷纷败下阵来。

    然而,胡骑们数量众多,他们如同潮水般涌来,不断向杨立发起攻击。

    杨立虽然勇猛,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渐渐陷入了苦战之中。

    就在这时,杨成武带领着援军赶到,他们如同一股洪流,冲入了胡骑的阵营之中。

    杨成武手持长枪,策马狂奔,他的枪法凌厉无比,每一次刺出,都带走一名胡骑的生命。

    他的到来,如同给周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士气大振。

    周军将士们纷纷振作起来,与胡骑展开了更加激烈的厮杀。

    杨成武冲到杨立身边,与他并肩作战。

    父子同心,枪法互补,威力倍增。胡骑们在他们的枪下,纷纷落马。

    周围的周军将士们见状,纷纷围拢过来,与他们一起围攻子干。

    子干见状,惊恐万分,他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只能拼命地指挥着身边的胡骑,试图突围而出。

    然而,周军将士们如同一群猛虎,紧紧咬住了胡骑,不让他们有丝毫喘息的机会。

    胡骑们虽然凶悍,但在周军的围攻下,渐渐失去了斗志。

    子干身边的护卫越来越少,他只能独自面对周军的围攻。

    杨成武和杨立见状,纷纷策马冲向子干,他们的长枪如同两道闪电,直指子干的咽喉。

    子干惊恐万分,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逃,只能闭上眼睛,等待死亡的降临。

    然而,杨成武与杨立相视一笑,同时收回长枪,令人把子干从马上生擒下来。

    这时,弋木的大军呐喊着杀入战场,很快将十万胡骑全歼。

    “哈哈哈!杨兄,你们父子又立了头功,回朝便奏周王,向你父子请功。”大师氏弋木兴大奋地笑道。

    杨成武急忙感激:“谢谢弋兄!”

    杨立上前躬身行礼,“谢谢弋叔,我们不再北上了?”

    弋木摇摇头,“荒原茫茫,军需辎重难继。

    冒然深入,难勉王师不陷入危险之中,我们就此班师回朝吧!”

    说完,弋木传令下去,“大军听令!即日班师回朝。”

    (由于“大将军”不符合文中朝代,现用“大师氏”替换。若给读者带来困惑,还请多多包涵,也请大家多多见议。我在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