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年代:悠闲的日子 > 第855章 城里人好

年代:悠闲的日子 第855章 城里人好

    “您这说的也忒邪乎了。”

    杨庆有撇嘴不在意道:

    “那会儿都在家闲着,还指不定是谁出的骚主意,您不能因为以前他嘴贱,老得罪您,您就把罪过都安他头上,您先来根烟,快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炼好了。”

    此时的团团也不玩鸭子了,扒灶台旁,伸着脑袋看锅里翻滚的油渣。

    “去去去,小心崩着,待会炼好了就给你吃,急什么?”

    把这小子撵到一旁,杨庆有也加快了扒拉油渣的速度。

    今儿俩小子算是赚着了,一人两根油条,一小把油渣,吃的是满嘴流油。

    以至于傍晚杨庆有炖老母鸡时,俩人都没扒在锅旁闻味儿,一直在屋里绕着放油渣的柜子转悠。

    俩小机灵鬼的心思很简单。

    只要家里的大人一个不注意,他俩就能开柜子悄摸偷点油渣吃。

    黄灿灿、嘎嘣脆,放了白糖的油渣,对缺少油水的孩子来说,吸引力不要太大。

    只可惜,他俩的小心思被猜的透透的,老杨头下午啥事没干,就盯他俩了。

    至于杨庆丰和杨庆收嘛!

    趁着俩嫂子炖鸡之际,他俩则一直缠着杨庆有,打听那位神秘的朋友。

    “庆有啊!你就别瞒着了,我俩知道能怎么滴?又不会天天去麻烦人家。”

    “就是啊!就算你三哥我想天天吃肉,不提有没有那么多肉票霍霍,爹也不能答应不是。”

    “可不,以老爹会过日子的算计劲儿,咱们家顶多过年时去麻烦人家一次,你还担心什么?”

    “再说了,你又不是年年回来,家里人总不能你不在时一点荤腥不沾吧?”

    哥俩跟苍蝇似的,一直嗡嗡嗡个不停,杨庆有被烦的不要不要的,想跑又舍不得快熬好的鸡汤,但貌似不给他俩一个准确的答复,又摆脱不了俩人的啰嗦,便只能瞎编道:

    “那是我上次回来去县城换粮票时认识的朋友,就你俩这摸样,去到张嘴就露馅,不是不能给你俩说,是人家压根不和陌生人谈,这么说吧!人家在屠宰厂是个干部,你俩明白了?”

    “干部啊?”

    杨庆丰闻言立马失望道:

    “那没戏了,你早说啊!害我白高兴了半天。”

    “就是。”

    杨庆收也顺嘴吐槽道:

    “我还以为你跟公社食堂管事的勾搭上了呢!没成想是县城的干部,那太远了,联系不上也白搭。”

    “嘿!你俩净想好事了。”

    杨庆有翻白眼道:

    “公社食堂能轻易弄到肉啊?那也太看得起咱们公社了,你们也不想想,咱们公社食堂平日里清汤寡水的,大领导们都得顿顿吃素,还指望他们?呵呵........”

    “你别呵呵了。”

    杨庆丰不服气道:

    “就跟你吃过公社食堂似的,我告诉你,人家吃的好着呐!我可听说了,虽然不一定能顿顿吃上猪肉,但咱们乡下又不只有猪肉,什么兔子、鱼、鸡鸭多着呐!领导们压根不缺油水。”

    “可不。”

    杨庆收也显摆道:

    “前一阵我还听说河东头生产队往公社送了一只老山羊,都被公社领导们分着吃了。”

    杨庆有.............

    合着自己吃不上,就一个劲的瞎揣摩呗!

    就杨家庄所在的上岭公社来说,连上头交代的养殖任务都很难完成,公社领导们还见天偷摸吃?

    那也忒缺心眼了。

    有那工夫,想法保住屁股下的位子不是更稳妥?

    再说了,杨庆有脑海中的记忆告诉他。

    以前那个杨庆有没少在公社瞎混,当年一起玩的小伙伴不乏领导家的孩子。

    还吃肉,吃个嘚。

    那会儿他们照样天天饿的两眼发昏,天天琢磨着想法弄点吃的。

    武德充沛的年头,公社领导们要是吃的肥头大耳,饿昏的群众们能甘心?

    早特么把领导家当集市了。

    别小瞧挨饿的精壮小伙,脑子昏了啥事都敢干。

    要不是粮库有持枪守卫,里面压根存不下粮食。

    “得了吧!我又不是没见过咱们公社的领导,当年都一个个面黄肌瘦的,还吃肉?能顿顿啃上窝头就不错了”

    杨庆有拍拍两位哥哥的肩膀,劝道:

    “别想那些歪门邪道,我不怕是因为我现在是京城人,搁咱们县城是生面孔,买完就走,将来出事抓不到我,你们来?要是经常去县城买肉,将来事发,一个都跑不了。”

    “啊?”

    杨庆丰闻言惊慌道:

    “你的意思是说,那领导贪赃枉法了?”

    “别,我可没这么说。”

    杨庆有摇了摇头,轻笑道:

    “不过你想嘛!就咱们县城那屁大点的地儿,正规途径能弄到肉吗?”

    “是这么个理儿。”

    杨庆收小声嘀咕道:

    “我之前在扫盲班不是有个同学嘛!他运气好,进城里吃上了公家饭,我去年还在公社见过他一次,据他说,县城也经常吃不上肉,说是每人每月有二两的量,可是压根买不到,卖猪肉那天天一早就排着长队,买回去的都是瘦肉和骨头,要想买点肥肉就得去黑市加钱。”

    “只能买瘦肉啊?”

    杨庆丰闻言同情道:

    “那城里人也没过啥好日子,哎庆有,京城也买不到肉吗?”

    “京城啊!”

    杨庆有回道:

    “前几年困难时也买不到,现在好点了,只要能起个大早,早点去排队,基本上要多少有多少,前提是手里得有肉票。”

    “那还是大城市好。”

    杨庆收闻言感慨道:

    “幸好咱们家出了你这么个有出息的,否则就凭你二哥和我,一辈子种地的命,现在别说吃肉了,天天吃糠差不多,怪不得咱们县城稍微有点本事的,都想往省城奔,我估摸着省城肯定也不缺肉吃。”

    杨庆有好奇道:

    “你听谁说的?”

    “还用听人说嘛!”

    杨庆收理所当然道:

    “你买回来的收音机我们天天听,广播上都说了,什么养猪多少多少万头,粮食产量多少多少万吨,是这么个说法吧二哥?”

    “对对对。”

    杨庆丰应道:

    “没错,是万吨,虽然我们不知道万吨是什么意思,但琢磨着怎么都不会比万头小。”

    杨庆有..........

    这哥俩绝了。

    新闻倒是没白听。

    可只听了一半,他们俩也不算算国内有多少人。

    再说了,放的新闻能只是省新闻吗?

    好歹关注一下人均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