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成荒年女县令,带家国走向繁荣 > 第867章 上京秧苗

穿成荒年女县令,带家国走向繁荣 第867章 上京秧苗

    三位农师和红薯一起留在了庄子上。

    因着种植时间紧急,没那么多时间肥地,所有只有让农师在地里随时看着,少量多次垫基后再耕一次地,尽可能地让薯种早些下地育苗。

    农户们看着马车驶过豆田渐行渐远,这才打开了话匣子。

    “库房里那就是咱们要种的作物?”

    “装麻袋里的,看不到哩。”

    “别说,那女娃好像懂挺多的,一直在给农师大人们说话,农师大人都只有听话的份儿。”

    另一头,曲老农师拿出沈筝留给他的册子。

    册子不厚,只有十来页,但每页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沈筝说,这都是她积累出来的种植经验,希望对新作物也有用。

    实际上,这些都是红薯育苗扦插期间的注意事项。

    她写得隐晦,但却有意将阅读之人往“正道”上引,跟着册子上的节奏进行种植。

    曲老农师看入了神,下意识觉得不对劲之处,都被他那颗好奇心给压了下去。

    “咱们下来再商讨商讨。”

    曲老农师将册子递给另两位农师,“种植新作物的农户,要特意挑选过,不论是家中还是个人,都不能有任何人品问题。脑子也要够灵光,然后咱们再给他们上两堂课,这新作物......马虎不得。”

    ......

    马车晃晃悠悠出了嘉禾圃,往城外东郊驶去。

    瑞谷轩位于上京东北方向,紧邻洄河。

    洄河类似于上京的“护城河”,是大河溯河的分支,由后期人工开凿而成,取名“洄河”,意为“溯洄”。

    上京近郊百姓都赖以洄河生存,不论是农田灌溉还是取水洗衣,都靠洄河。若往深处论,洄河也算上京的“母亲河”。

    马车行至一半,拐弯后便沿河而行,河面浮光跃金,碎成万点琉璃。

    此时刚过枯水期,河滩有一半隐于水面下,一半还能站人,浣衣人三三两两蹲在滩上,捣衣声混杂着笑语,惊起丛中白鹭。

    热风沾着水汽,裹着河滩特有的气息涌进车厢,沈筝轻嗅。

    又过了两刻钟,岸边人烟逐渐稀少,洄河河面更加宽阔,左右蔓延的高墙映入沈筝眼帘,马车正前方上头有匾——瑞谷轩。

    整个瑞谷轩,都被高墙围了起来,因为再过不久,里头便会种上数百亩高产水稻。

    守卫一眼认出户部马车,小跑上前后,见着了车厢内坐着的季本昌。

    “小人见过尚书大人!”

    今年的季本昌,是瑞谷轩的常客,就连他这个轮流值守大门的守卫,都见过好几次。

    大门打开,马车入内后,轻车熟路朝左拐去,而后不久,一大片翠绿秧苗直接闯入沈筝眼中。

    “哎哟——”季本昌直接唤停马车,撑着车板跳了下去,“我的小宝贝们,又长高咯!”

    沈筝闻言,双脚微滑,一屁股坐在了车板上,惊得车夫回过了头,华铎赶紧上前扶她。

    面不改色地下了车,沈筝走向季本昌,眼睛却一直放远。

    水渠纵横交错,流水潺潺,这一大片秧苗像是被揉碎的碧玉一般,被铺在了天地之间。

    季本昌脱了鞋,挽起裤脚,撅个腚在看秧苗蘖部,沈筝蹲在田埂上,挽起袖子,将手伸入浅水地中,细细摸了好多根秧苗的蘖部。

    “不比去年同安县的差。”沈筝笑着说:“蘖部粗壮,叶片挺健,叶色翠绿,都是壮苗子。”

    季本昌一听笑眯了眼,“小沈送的稻种好!这些育苗方法,也是跟着你信上方法,一步一步来的,有些农师想改,我不许!小沈你都种出一千二百斤的稻子了,你说我不听你的,反倒听他们的,像什么话是不是?”

    邀功意味明显。

    沈筝浅浅一笑,“只是种植初期,稻种有限,农师大人们难以施展,待今年丰收后,大人们便可以放开了手脚。”

    面前十来亩秧苗随着微风荡漾,沈筝心口也越来越热。

    不知同安县的秧苗,是不是都移栽完成。

    今年秋收,整个柳阳府产出的稻种,应该够半个大周种植了。

    而那些不适合种水稻之地,也有了红薯托底。

    一切都越来越好,肚子也越来越饱。

    沈筝在看秧田,华铎在看她。

    “尚书大人——”

    一道喊声自苗田对面传来,瑞谷轩的数名农师拔腿跑来。

    季本昌怒吼:“别踩了我的苗子!”

    ......

    回户部之时,夕阳将整个上京拥入怀中。

    与季本昌约好下次见面后,一日的忙碌便算结束了,沈筝靠在车厢,鞋面全是泥灰,衣角也沾了不少秧田水渍。

    今日一天的体验,对华铎来说新奇又震惊。

    她家主子不仅懂作物种植,更懂器物营造,谈论起那些之时,整个人都在发光。

    正想着,对面传来轻微鼾声,华铎抬眼一瞧。

    ——睡着了。

    毫无形象地仰头张嘴,睡得正香。

    沈筝醒的时候,马车已经停在沈府门口,华铎坐在车板上,单膝屈起,正一瞬不瞬地看着她。

    华铎也没想到她会突然睁眼,一时之间慌乱四看。

    “嗯?”沈筝揉揉脖子,弯腰出了车厢,和华铎一起坐在车板上,“什么时候到的?”

    华铎低声道:“约莫两刻钟前,属下看主子睡得正香,便没唤醒您......”

    沈筝伸个懒腰,带着华铎入了府。

    用完晚饭后,沈筝问古嬷嬷,古嬷嬷说以群还没回来,李时源和冯千枝也还没回来。

    但她说,今日三司派人来过,说明日会前来问话,请那日在船上之人都切莫离开府中。

    此事也一直是沈筝心下结。

    有人想害她跟余时章,一日不揪出来,一日睡觉出门都不安生。

    恰好沈筝明日也没什么急事,刚好能守着三司之人问话,免得方子彦被吓得尿了裤子。

    之后,古嬷嬷又递来了一则名刺,同拜帖差不多。

    古嬷嬷说:“大人,今晨您离府不久,国医署令吕大人便派人将名刺送来了府上。”

    沈筝打开一看。

    说是来拜访她,但吕署令言语当中,都在打探李时源在不在府上。

    这是想来探讨学术。

    沈筝一笑,“回帖子吧,明日巳时,谨当扫径以待。”

    古嬷嬷记下后,又说:“午时后,还有一位先生携学生登门,说想拜见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