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末世:开局建造地铁核战庇护所 > 第353章 旧时代的老古董

末世:开局建造地铁核战庇护所 第353章 旧时代的老古董

    林少瑾的命令在空气中凝固了一瞬。

    医疗兵用一种询问的目光看向林少瑾,似乎是在问——“林总,真的要带走这里的所有幸存者吗?”

    面对这样的疑惑,林少瑾只是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债多不愁,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他倒是想知道,他干了这件事到底会有什么后果。

    装甲车队重新发动引擎,扬起一片尘土。许小霞蜷缩在地上,看着那个年轻军官转身离去的背影。阳光在车顶上折射出刺眼的光芒,晃得她眼泪直流。

    \"能站起来吗?\"留下的士兵蹲下身,声音比想象中温和。

    许小霞摇摇头。她已经虚弱的实在没力气站起来了。

    士兵叹了口气,伸手将她抱起。在接触到人类体温的瞬间,许小霞突然剧烈颤抖起来——她已经太久没被人这样触碰过了。

    \"放松,你现在安全了。\"

    ......

    车队没有停留,继续向山区深处行进。当夕阳将群山染成血色时,他们抵达了一处隐蔽的隧道入口。

    与先前谢立口中宏伟的\"地下长城\"不同,这个入口仅有十米宽,伪装成废弃矿洞的样子。

    当车队驶入山体入口时,林少瑾被眼前的景象震撼。

    五十米高的合金闸门如沉睡的巨兽睁开眼睑,液压系统发出龙吟般的低吼,露出灯火通明的巨大洞窟。

    林少瑾仰起头,喉结不自觉地滚动 —— 闸门内侧镌刻着磨损的八一军徽,星芒在顶部的 LEd 矩阵灯光下泛着冷蓝,宛如悬浮在穹顶的星辰。

    引擎的轰鸣在封闭的空间内回荡。随着闸门在身后闭合,林少瑾这才意识到,这是一个超乎想象的钢铁巨构内部。

    弧形穹顶横跨整个视野,无数的智能光源镶嵌在蜂巢状的钢结构间隙中,将整个空间浸染成冰冷的银蓝色。

    隧道两侧的合金墙壁上,密密麻麻的管线在透明防护罩下脉动,如同巨人的血管。每隔五百米就有一组三米高的液压支柱,其表面流动着数据流的金属光泽。

    与此同时,在他们头顶一队无人巡逻机群正以矩阵编队掠过,机腹的扫描仪投下蛛网般的红色激光网格,红色光线掠过,照耀出墙壁上的标语。

    ——【牢记使命?誓守国门】

    字迹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却仍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很显然,这是20世纪60年代的产物。

    \"这是''长城七号''地下防御工事。\"谢立的声音从一旁传来,\"1969年开建,1983年完工,能抗百万吨级核爆。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又重新翻修了一遍。\"

    车队沿着主隧道继续深入,两侧开始出现分支通道。透过偶尔敞开的防爆门,林少瑾瞥见里面整齐排列的导弹发射井、储备粮仓,甚至还有完整的兵工厂。

    谢立示意车队继续前进,选择了标有\"京城\"的通道。随着深入,隧道墙壁上的标语逐渐变化:

    【备战备荒为人民】

    【深挖洞广积粮】

    【核战争打不垮华夏人民】

    “这里有多少粮食?”林少瑾突然发问。

    “你想知道?”谢立反问。

    林少瑾点点头,他来到22世纪这么久了,他有一件事一直搞不明白,核战后的华夏,到底是缺粮还是不缺粮?

    如果缺粮,那战前优渥的生活质量是怎么持续的?如果不缺粮,战后为什么处处都是一副缺衣少食的惨状?

    隐隐约约之间,林少瑾感觉自己也许可能会在这里找到答案。

    “我不知道这里具体保存了多少粮食,你知道的,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团级干部,在这个基地里什么都不是。”谢立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自嘲地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明白了。”

    很快,林少瑾便联系上了车队中的蓝城禹元帅,林少瑾相信,以这位的级别,想必是有这个权限的。

    “你小子,还真是什么都要搞明白。”

    与林少瑾见面后,蓝城禹笑骂了一句。

    “没办法,年轻人好奇心重。”

    “行吧。”蓝城禹摆摆手,随后用自己的军用手环给谢立设置了临时权限,“我给了谢立小子一个权限,他现在可以临时访问一次,你就跟他去见识见识一下吧。

    时间紧张,我们只是路过这里,快去快回。”

    “好。”

    “我这边收到了。”谢立的手指在战术平板上快速滑动,调出一组数据,\"主粮仓储备稻麦各50万吨,压缩干粮2万吨,足够维持10万人三年消耗。要去看看吗?\"

    “走吧。”

    \"好,那你跟我来。\"

    林少瑾跟着谢立走进一辆停靠在路边的军用敞篷越野,随后谢立猛地一踩油门,越野车以一个夸张的速度向更深处行驶。

    当越野车驶过一道闪烁着红灯的安检区,林少瑾注意到墙壁上密布着生物识别传感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臭氧味,那是强力消毒系统运作的痕迹

    \"到了。\"谢立停车。

    眼前是一扇印有金色麦穗标志的合金大门,门楣上\"华夏战略储备\"几个大字在冷光下泛着威严。门侧的视网膜扫描仪无声转动,一道蓝光扫过谢立的眼睛。

    \"身份确认,谢立大校,临时准入权限A级。\"机械女音响起时,大门如水面般向两侧分开。

    扑面而来的是干燥凉爽的空气,林少瑾的呼吸停滞了一秒。

    这个足有五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里,数百个银白色的圆柱形粮仓整齐排列,高度直达穹顶,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花。每座粮仓顶部的电子屏闪烁着绿光,显示着跳动的数字。

    除此之外还有数十米高的粮垛整齐排列,每一垛都包裹着真空密封膜,如同无边无际的金色海洋。自动叉车在巷道间穿梭,像忙碌的工蚁。

    显然这些都是准备发往某些地方的粮食。

    \"这是 2098 年封存的战备粮。\" 谢立走到最近的粮仓前,用军刀刮掉表面的冰霜,露出下面刻着的编号,\"小麦、大米、玉米各占三分之一,采用真空充氮包装,理论保质期五十年。\"

    林少瑾跟着凑近一个规模最大的粮囤,他看着粮囤电子屏,上面显示着:【储备量:1.2x10^5 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