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 第703章 仁义之师

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第703章 仁义之师

    子玉和子上带着楚国大军来到宋国境内,直奔睢阳而去,宋襄公无奈之下立即撤兵回援。

    宋襄公军队回到宋国境内后,公孙固献策,楚军远道而来,粮草辎重补给线很长,而我们在泓水集结军队固守泓水,以逸待劳击败楚军。

    宋襄公同意公孙固的意见,于是宋国大军在泓水北岸扎好营寨,等待楚军到来。

    子玉和子上带着楚国大军浩浩荡荡来到泓水,子玉告诉子上,现在宋国军队比我们多一倍,并且占据泓水北岸,试图以泓水为险阻击我们楚军。

    而宋襄公这个人自视清高,傲慢无比,喜欢打着仁义大旗行事,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有点二。

    宋国军队现在依托泓水试图和我们耗下去,这样对我们不利,我们应立即向他下战书,言语挑衅激怒他,迫使他与我们速战,宋国军队虽多,但是战力不强,速战速决对我们有利。

    子上点头赞成令尹子玉的主意于是立即派出使者前去宋国大营下战书。

    宋襄公接到子玉的战书一看,心中不由得火冒三丈,只见上面写着。

    宋公亲启:

    吾乃楚国令尹子玉是也!今奉天下盟主,楚王之命,率区区九千之众,前来会汝于泓水之畔。

    汝虽拥兵众多,并据守北岸,然在吾眼中,不过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吾楚国之勇士,天下皆知,汝等宋兵,怯弱如羔羊,何足为惧!吾观汝,空有其表,实则怯懦无能。

    今吾以一敌百,以吾之精锐,破汝之残阵,让汝知晓何为真正之勇,何为真正之强悍。

    尔常以盟主自居,仁义为号,倘若宋公有周文王之贤德,周武王之威武,周文公之仁义,齐桓公之雄风。

    宋公当与我决战泓水之阳,楚宋一分高下,两雄争霸,无论输赢都将是勇士对决,天下无不敬仰,霸主可定。

    宋公乃公爵之国,切莫要畏缩不前,待我北渡泓水,速来与吾一决高下!若汝避而不战,天下人皆将耻笑汝之懦弱,今后休要谈宋国称霸之事,沦为列国笑柄。

    楚国令尹子玉携楚国三军将士敬上。

    宋襄公当即大怒道:“楚国真乃欺人太甚,区区不到一万人马,竟然进入我宋国腹地,竟然如此嚣张跋扈。

    最可气的是那周文王,周武王,周文公和我比较也就算了,竟然又拿齐桓公和我相提并论,他齐桓公搞不定你楚国,未必我滋普搞不定你楚国。”

    来人啊!接受楚国挑战战书,我们即刻整军备战,应战楚国军队的挑战。

    大司马公孙固常年领兵,他自然知道宋国战力弱,这次又劳师远征郑国,最后无果而归,弄得士气低落。

    再说了楚国地势险要,全是山地荆棘沼泽,楚国人常年和南蛮少数民族作战,自然是勇猛异常 ,所以当年齐桓公八国联军讨伐楚国,也就是趁着楚国没粮食,进去后毁坏楚国的农业良田,迫使楚国签下召陵之盟。

    宋国军队自然比不上齐国军队,要是真的和楚国决战,一旦战败后果不堪设想,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和楚国大规模作战,最好是耗着他们就行。

    公孙固劝说宋襄公道:“楚国大军此次目的是救援郑国。我们现在已经从郑国撤兵回来,咱们派人前去和谈。

    咱们死守着泓水,然后向楚国致歉,到时候楚国也算是有了面子,他们看到我们人数众多,死守泓水难以取胜,楚军自然会撤出宋国境内。”

    宋襄公脑门青筋暴起,愤怒道:“放屁!之前齐桓公起兵讨伐楚国,现在好了,楚国看我宋国仁义,觉得好欺负,却派楚军来征伐宋国。

    而我们坐拥数万精兵,并且在自己家门口,却不敢和他们交战,人家都骑到我头上拉屎了,我还的张嘴接着是吧?

    宋国别说要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只怕是宋国今后会被列国耻笑,宋国颜面扫地,我的颜面何在?”

    公孙固继续劝说道:“以宋国实力,咱们就别去争什么霸主了,让他们争去,我们潜心发展,搞好国内民生,然后经济好了就可以加强军事实力。

    再者说了,我听说“一姓不再兴”。上天已然抛弃殷商数百年,现在主公却口口声声说要恢复祖宗基业,恢复殷商遗风,这可能吗?

    你到阵前看看,我们的盔甲不如楚国的坚固,兵器不如楚国的锋利,人马不如楚国的强壮。

    宋国人害怕楚人就像耗子见了猫一样,未战先怯,您靠什么取胜楚国呢?”

    宋襄公道:“楚国虽然兵甲勇猛有余,但是他们蛮夷不教化,仁义不足。

    我们宋国兵甲不足,士兵羸弱,但我们宋国乃是礼仪之邦,仁义有余。

    以前周武王本国三千猛士,却战胜了殷纣王的数万军队,靠的完全是仁义,自古以来仁义之师战无不胜。

    现在让仁义有道的宋国君主,去躲避奸邪无道的楚国臣子,岂不是让天下人笑掉大牙,那样的话,我苟且活着还不如去战死的好。”

    宋襄公这一套理论怼的公孙固哑口无言,公孙固心中叹了一口气道。

    “宋国危已,宋桓公如此英明,怎么会弄出来这样两个儿子,一个跟神经病一样,另一个也是假仁假义,只顾自己的个人名誉,完全不顾宋国国家安危”。

    宋襄公不顾公孙固劝阻,立即在战书的末尾批复,双方军队定于十一月初一,双方在泓水之阳交战。

    立即又命令全军战车插上大旗,旗上写着“仁义”二个大字,要以仁义之师战胜楚国军队。

    公孙固看了暗暗叫苦不迭,立即找到大夫乐仆伊道:“先前主公第一次曹南会盟,公子子鱼和我劝说他要行仁义,结盟天下诸侯,行齐桓公之仁义之道。

    他偏偏不听,绑架婴齐,烹杀鄫子,最后搞得列国诸侯不在拥护宋国。

    现在好了,要诸侯真刀真枪和楚国拼命厮杀的时候,他却说要行仁义,我不知道咱们这一仗的仁义用在什么地方?

    上天何其无情,夺走了国君的心智,这一战我认为很难取胜!我们一定要小心行事,这次能够不输,或者不使宋国灭亡就已经是万幸了,咱们也算对得起祖宗。”众将士无不垂头丧气。

    欢迎阅读下一章,宋襄公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