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 第727章 地天泰

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第727章 地天泰

    重耳占卜得了地天泰之卦,卦辞显示宜静而泰,重耳觉得于是回国夺位不利。

    狐偃却兴高采烈,上前跪地叩头道:“恭喜公子,贺喜公子,这是天地准备筵席,小往大来,最好的预兆。公子这次行动,不只能得到国家,还有会盟诸侯,称霸天下的征兆。”

    因为:地天泰卦,地在上,天在下,地道下行,天道上升,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阴阳交换。

    常言道,天为阳,地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君子道长,小人道消。

    公子仁德贤名为君子,姬圉昏庸无道为小人,小人坐着国君在上面,不行仁道,最终会下降。

    而公子虽然流亡在外,但是行使仁德,最终君子会上升,此卦预示着公子以君子取代姬圉的小人之位,大吉之兆。

    众人听闻无不欢欣鼓舞,重耳也高兴万分,等了这么多年,终于有机会回国夺取君位了,于是立即下令,收拾行装,准备回国夺取君位。

    次日,重耳又入朝求见秦穆公,还没等重耳说话,秦穆公就说道:“公子,我知道你急于回国,你放心,我已经准备好了。

    我担心我们秦国大臣对于你们晋国人有误会,只怕诸位大臣不能胜任护送你回去夺位这件事,所以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会亲自护送你到秦晋边境,度过了黄河。”重耳立即拜谢,双方约定好,三日后大军集结完毕立即准备回国。

    次日,秦穆公在九龙山亲自设宴为公子饯行祝贺,并且赠送十对昆仑白玉璧,四百辆战车,连带帐篷,器物,粮草都应有尽有。

    秦穆公知道,要想秦晋结好,不但要和重耳搞好关系,重耳身边的人也一样不能怠慢。

    要不然就像之前的郤芮,吕甥,得罪了他们,他们回国之后,毕竟辅佐重耳,掌握朝政的都是这几位跟着重耳流亡的大夫们。

    于是秦穆公又送特意给赵衰,狐偃,狐毛,先珍,胥臣,狐射姑,魏犨,颠颉,介子推,等九个人每人一对白璧、驷马战车。

    重耳君臣都感恩戴德,叩拜感谢秦穆公,毕竟这昆仑白玉壁在当时都是诸侯才能获赠的待遇。

    而秦穆公竟然送给这九个人每人一对白玉璧,可见这是多么的隆重厚待重耳君臣,这些人岂不不感恩秦穆公。

    三日后,秦穆公亲自带着谋臣百里奚、蹇叔,公子絷、公孙枝等,战车四百辆,亲自护送公子重耳离开雍州城,向东进发,进入河西之地。

    公元前636年二月末,秦穆公和晋公子重耳从河西之地出发,一路来到黄河岸边。

    此时秦军早就准备好了渡河的船只,临时修建了一座浮桥,方便车马通过。

    秦穆公在黄河岸边设筵席款待重耳等人,等于为他们饯行,秦穆公嘱咐重耳说:“公子回到晋国后,可不要忘了我和你姐姐穆姬夫妻二人,我们可是期盼秦晋结好,造福两国百姓。”

    重耳立即拱手施礼道:“君子无信不立,知恩图报乃是做人的基本底线,秦君放心,我重耳不是言而无信之人,我回国之后,定然与秦国结为盟友,同进同退,荣辱与共”。

    秦穆公这才放心,微笑着点头表满意,于是秦穆公告诉重耳,为了安全起见,我分兵一半给你,派公子絷、公孙枝护送公子渡河,我自己大军驻扎在河西,以防不测。

    重耳领命再次拜谢,然后带领众人开始准备渡河。

    而跟着重耳一起流亡的壶叔,是重耳的贴身秘书侍者,负责掌管公子重耳的衣食住行琐事。

    自从翟国逃亡以来,他们流亡在曹国、卫国时候,先后受到冷遇,在卫国五鹿要不是介子推割块大腿肉给重耳吃,恐怕重耳会被饿死,。

    于是从那以后,壶叔担心路上再遇不测,担心重耳忍饥挨饿,于是壶叔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攒一堆旧衣服,以及干粮等琐碎之物,以备不时之需。

    今天重耳领着大军渡河的时候,虎叔和以前一样开始收拾行装,把平时用的旧衣服、破席子、烂帐篷,开始一件件都往船上搬。

    居然把刚才秦穆公招待他们宴席的生菜,喝不完的酒、肉等剩汤剩菜一起打包,小心翼翼的搬上船摆好,亲自坐在跟前用双手扶好,生怕小船水中颠簸弄撒了。

    等重耳来到船上后,船上居然让壶叔的破烂给挤得满满的,重耳侧身看着壶叔,还抱着那几罐剩饭剩菜。

    又好气又好笑道:“嘿嘿嘿……壶叔,我今天就要回晋国做国君了,是显赫一方的国君诸侯,你还带着这些破烂回去干嘛?哈哈哈……。

    赶紧的,赶紧的,给我把这些破烂都扔了,别在这里占地儿,回国后有的是珍馐美味,美酒佳肴,拿它干啥玩意儿。”于是重耳让壶叔把这些东西都扔上岸去,一样不留。

    这边狐毛、狐偃、赵衰、胥臣等一行人正有条不紊地排着队准备登上船只。

    就在这时,狐偃不经意间瞥见了重耳正在和壶叔交谈着什么,他侧耳一听,不由得心头一紧,连忙伸手紧紧拉住身旁大哥狐毛的手。

    狐偃压低声音道:“大哥且慢,稍安勿躁,先莫要着急上船......”

    狐毛听到弟弟这般言语,不由得一愣,满脸疑惑地转过头来看着狐偃问道:“这是为何?怎么了……?”。

    狐偃面色凝重,目光闪烁不定,私下里轻声叹息起来:“哎......大哥啊!您瞅瞅,晋国之人那忘恩负义、喜新厌旧的本性此刻已然显露无遗。

    咱们这位大外甥重耳,如今还没回到国内获得君位呢!但他却已然忘却了昔日在卫国时贫困交加、忍饥挨饿的艰难岁月。

    所谓见微知着,从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之上,便足以窥探出其日后对待重大事务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倘若有朝一日他得以顺利回国坐上君位,恐怕也是个薄情寡义,喜新厌旧之人。

    到时候我们这些曾经与他一同历经风雨、患难与共的人,恐怕也会视作破旧之物,随意抛弃,毫不顾念往昔情谊。

    到那时,我们这二十年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岂不是全都白费了吗?最终只能落得个恩断义绝、形同陌路的下场。

    与其等到那般田地,倒不如此刻趁着尚未渡过黄河,他也还未成为一国之君,我去向他辞行告别。

    如此一来,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当他回想起过往种种之时,心中还能对我们存有一丝念想吧。”

    旁边赵衰,胥臣听得清清楚楚 ,大家未免全都是这种心思,人人都眨摸着眼睛,也不吭声只是看狐偃如何应对。

    欢迎阅读下一章,狐偃求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