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第741章 介子推归隐
热门推荐:
千万别看纯靠瞎写
开局女神好感拉满,这谁顶得住?
我是正德帝
港综:西装暴徒,开局爆兵推洪兴
身为小圣女,全国子民都要我造反
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
快穿:苦逼钓鱼佬在年代文还债
三国:开局系统加霸王传承
原剑客
逼姞当即派人前去赵衰府邸,说是有急事请夫人赵姬回宫,赵姬急匆匆赶回晋宫,看到大夫人文赢也在,赶紧施礼道。
“女儿伯姬参见嫡母,母亲,四夫人”伯姬一一施礼。
文赢笑道:“伯姬,我们叫你回来有件事情想和你商议,只是怕委屈了女儿”。
伯姬一听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大夫人带着四夫人和母亲一起找她,可见这件事不是小事。
于是伯姬道:“嫡母有何事情敬请吩咐就是,女儿一定照办” 文赢看了一眼逼姞。
逼姞于是告诉女儿伯姬,关于赵衰还在翟国有一位夫人和儿子赵盾,赵衰为了不使你难堪,不愿意接她回来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伯姬。
伯姬明白了她们的意思,于是道:“请三位母亲放心,我这就回去,让赵衰把叔隗姐姐接回来”。
赵姬当机立断,立即回到家中,赵衰此时刚刚下朝,看到夫人急匆匆从外面回来,赶紧道。
“夫人这是何故,为何急匆匆的……”。
赵姬白了他一眼,冷冷说道:“你们都下去吧!没有吩咐不得入内”,于是下人们赶紧离开,屋内只剩下赵衰和赵姬夫妇。
赵姬道:“夫君,我听说您在翟国还有一位夫人和儿子”。
赵衰从赵姬进来,看到赵姬脸色阴沉,就知道事情不妙,见到赵姬质问自己,于是只好如实相告。
赵姬道:“既然您之前有正室夫人,现在就应该把她们母子二人接回来,她为夫人我为妾室,夫君何故迟迟不去迎接叔隗和赵盾”。
赵衰听闻慌张道:“夫人,当初我和国君流亡时候,曾经告诉他,我有可能就不回来了,让她该嫁人嫁人。
再说了,我如今已经迎娶您为夫人,怎么能接她回来,这样会委屈夫人的”。
赵姬道:“夫君,做人不能忘恩负义,您要是这样的人,我还不愿意嫁给你的
请夫君立即派人前去翟国,迎接叔隗回来,我让位与她,她是夫人我为妾室”。
赵衰道:“夫人使不得,您是公主,我哪敢让你做妾室,这样对国君的名誉有损,赵衰万万做不到”。
赵姬道:“你要是不接回叔隗母子,这就是置国君和我于不义,那我就和你和离”。
谁知道赵衰无动于衷,只是冷冷道。
我去接回叔隗,有损公主和国君名誉,我万万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你要是以这件事要挟和离,到时候主公也不能以此治罪于我,总之除了国君命令,我谁的都不听。
赵衰说完一转身走了,气得赵姬直跺脚,没办法赵姬只好重新返回晋宫,直接面见晋文公。
赵姬告诉晋文公,让他下令给赵衰,让他把叔隗接回来,自己甘愿为妾,晋文公道。
“她回来你如何安置,只怕到时候会受委屈,寡人已经很对不起你们母子了”。
赵姬道:“父亲,您流亡列国十九年,受尽颠沛流离和屈辱,女儿这点名分算得了什么委屈。
如果赵衰不接会叔隗,那样才会让天下人觉得我们晋国人刻薄寡恩,您不是要争霸天下,这样一来,谁还相信我们晋国人”。
晋文公一听到争霸,关乎国家利益,立即就来劲了,说道。
“好吧!你去传我的旨意,责令赵衰立即派人到翟国迎接叔隗回来”。
赵姬这才赶紧回家,告诉赵衰,晋文公下令让你找回叔隗和赵盾,赵衰这才奉命前去接回叔隗。
叔隗和赵盾到了绛城,赵姬亲自迎接,将她接回府中,扶到上座,自己甘愿为妾室。
叔隗感动的直流泪,她哪敢坐在上座,这可是晋国国君的嫡长女,于是叔隗不肯当夫人,表示愿意为妾。
最后晋文公替赵衰做主,叔隗和女儿伯姬都为夫人,叔隗为大夫人,赵姬为次夫人,这才算是完美解决了赵衰的家事。
赵衰这一摊刚刚解决完,谁知道又出问题了,还是跟随晋文公的这些人。
晋文公坐稳国君之后,没有给这些跟随之人高官,但是财物倒是可以赏赐,于是狐毛,狐偃,赵衰,胥臣,先珍,魏犨,颠颉等人现在个个锦衣玉食,车马成群,好不阔气。
这些赏赐的人当中,唯独晋文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在黄河岸边不辞而别之后,回到了老家绵山,找到老母亲后,两个人就住在绵山。
因为家中贫寒,经常食不果腹,介子推倒是无所谓,但是邻居知道了介子推曾经是跟随国君的重臣,于是纷纷劝说介子推去找晋文公求官。
介子推为人清廉高洁,自然不愿意去求取富贵,他认为如果国君觉得自己有用,自然会重用他,现在这么长时间不来找他,应该是国君觉得他不重要,他不应该像狐偃,赵衰那样,逼着晋文公赏赐自己。
但是他母亲和邻居就告诉他,自己有才华,应该为国家尽心尽责,不应该如此固执,迂腐,介子推最后听从劝解,决定来都城绛城找晋文公。
当他来到都城后,并没有直接去皇宫,而是先在都城闲逛,打探一下情况。
这一打听不要紧,给介子推气个半死,先不说赵衰,胥臣,狐偃等人现在个个奢靡无度,问题是晋文公重用的人竟然是寺人披和竖骰须。
当他看到竖骰须和寺人披威风凛凛,带着晋文公四处巡游,介子推突然觉得晋文公也是个昏君啊!
你中用的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全是些獐头鼠目,奸邪小人,这还不如晋惠公和晋怀公呢!
介子推非常气愤,于是决定不去见晋文公求官,直接返回绵山归隐,临行前他在绛城城墙上题诗一首。
“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介子推落寞地转身离去,步伐沉重而缓慢,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一般。他一步一步地向着绵山走去,身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了苍茫的山林之中。
回到绵山后,介子推与母亲相依为伴,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生活。他那颗曾经满怀热忱的心已经冷却,不再对官场和权力抱有丝毫奢望。
每当日落西山,余晖洒在山间时,介子推都会静静地坐在屋前,凝视着远方,心中满是失望和痛楚。
他无法理解,自己一生忠心耿耿守护的君主,为何会变成一个昏庸无道之人?那些曾经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生死考验,难道都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吗?
这个残酷的现实让介子推感到无比绝望,他宁愿将自己封闭起来,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争,从此隐居山林。
欢迎阅读下一章,火烧绵山。
“女儿伯姬参见嫡母,母亲,四夫人”伯姬一一施礼。
文赢笑道:“伯姬,我们叫你回来有件事情想和你商议,只是怕委屈了女儿”。
伯姬一听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大夫人带着四夫人和母亲一起找她,可见这件事不是小事。
于是伯姬道:“嫡母有何事情敬请吩咐就是,女儿一定照办” 文赢看了一眼逼姞。
逼姞于是告诉女儿伯姬,关于赵衰还在翟国有一位夫人和儿子赵盾,赵衰为了不使你难堪,不愿意接她回来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伯姬。
伯姬明白了她们的意思,于是道:“请三位母亲放心,我这就回去,让赵衰把叔隗姐姐接回来”。
赵姬当机立断,立即回到家中,赵衰此时刚刚下朝,看到夫人急匆匆从外面回来,赶紧道。
“夫人这是何故,为何急匆匆的……”。
赵姬白了他一眼,冷冷说道:“你们都下去吧!没有吩咐不得入内”,于是下人们赶紧离开,屋内只剩下赵衰和赵姬夫妇。
赵姬道:“夫君,我听说您在翟国还有一位夫人和儿子”。
赵衰从赵姬进来,看到赵姬脸色阴沉,就知道事情不妙,见到赵姬质问自己,于是只好如实相告。
赵姬道:“既然您之前有正室夫人,现在就应该把她们母子二人接回来,她为夫人我为妾室,夫君何故迟迟不去迎接叔隗和赵盾”。
赵衰听闻慌张道:“夫人,当初我和国君流亡时候,曾经告诉他,我有可能就不回来了,让她该嫁人嫁人。
再说了,我如今已经迎娶您为夫人,怎么能接她回来,这样会委屈夫人的”。
赵姬道:“夫君,做人不能忘恩负义,您要是这样的人,我还不愿意嫁给你的
请夫君立即派人前去翟国,迎接叔隗回来,我让位与她,她是夫人我为妾室”。
赵衰道:“夫人使不得,您是公主,我哪敢让你做妾室,这样对国君的名誉有损,赵衰万万做不到”。
赵姬道:“你要是不接回叔隗母子,这就是置国君和我于不义,那我就和你和离”。
谁知道赵衰无动于衷,只是冷冷道。
我去接回叔隗,有损公主和国君名誉,我万万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你要是以这件事要挟和离,到时候主公也不能以此治罪于我,总之除了国君命令,我谁的都不听。
赵衰说完一转身走了,气得赵姬直跺脚,没办法赵姬只好重新返回晋宫,直接面见晋文公。
赵姬告诉晋文公,让他下令给赵衰,让他把叔隗接回来,自己甘愿为妾,晋文公道。
“她回来你如何安置,只怕到时候会受委屈,寡人已经很对不起你们母子了”。
赵姬道:“父亲,您流亡列国十九年,受尽颠沛流离和屈辱,女儿这点名分算得了什么委屈。
如果赵衰不接会叔隗,那样才会让天下人觉得我们晋国人刻薄寡恩,您不是要争霸天下,这样一来,谁还相信我们晋国人”。
晋文公一听到争霸,关乎国家利益,立即就来劲了,说道。
“好吧!你去传我的旨意,责令赵衰立即派人到翟国迎接叔隗回来”。
赵姬这才赶紧回家,告诉赵衰,晋文公下令让你找回叔隗和赵盾,赵衰这才奉命前去接回叔隗。
叔隗和赵盾到了绛城,赵姬亲自迎接,将她接回府中,扶到上座,自己甘愿为妾室。
叔隗感动的直流泪,她哪敢坐在上座,这可是晋国国君的嫡长女,于是叔隗不肯当夫人,表示愿意为妾。
最后晋文公替赵衰做主,叔隗和女儿伯姬都为夫人,叔隗为大夫人,赵姬为次夫人,这才算是完美解决了赵衰的家事。
赵衰这一摊刚刚解决完,谁知道又出问题了,还是跟随晋文公的这些人。
晋文公坐稳国君之后,没有给这些跟随之人高官,但是财物倒是可以赏赐,于是狐毛,狐偃,赵衰,胥臣,先珍,魏犨,颠颉等人现在个个锦衣玉食,车马成群,好不阔气。
这些赏赐的人当中,唯独晋文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在黄河岸边不辞而别之后,回到了老家绵山,找到老母亲后,两个人就住在绵山。
因为家中贫寒,经常食不果腹,介子推倒是无所谓,但是邻居知道了介子推曾经是跟随国君的重臣,于是纷纷劝说介子推去找晋文公求官。
介子推为人清廉高洁,自然不愿意去求取富贵,他认为如果国君觉得自己有用,自然会重用他,现在这么长时间不来找他,应该是国君觉得他不重要,他不应该像狐偃,赵衰那样,逼着晋文公赏赐自己。
但是他母亲和邻居就告诉他,自己有才华,应该为国家尽心尽责,不应该如此固执,迂腐,介子推最后听从劝解,决定来都城绛城找晋文公。
当他来到都城后,并没有直接去皇宫,而是先在都城闲逛,打探一下情况。
这一打听不要紧,给介子推气个半死,先不说赵衰,胥臣,狐偃等人现在个个奢靡无度,问题是晋文公重用的人竟然是寺人披和竖骰须。
当他看到竖骰须和寺人披威风凛凛,带着晋文公四处巡游,介子推突然觉得晋文公也是个昏君啊!
你中用的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全是些獐头鼠目,奸邪小人,这还不如晋惠公和晋怀公呢!
介子推非常气愤,于是决定不去见晋文公求官,直接返回绵山归隐,临行前他在绛城城墙上题诗一首。
“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介子推落寞地转身离去,步伐沉重而缓慢,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一般。他一步一步地向着绵山走去,身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了苍茫的山林之中。
回到绵山后,介子推与母亲相依为伴,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生活。他那颗曾经满怀热忱的心已经冷却,不再对官场和权力抱有丝毫奢望。
每当日落西山,余晖洒在山间时,介子推都会静静地坐在屋前,凝视着远方,心中满是失望和痛楚。
他无法理解,自己一生忠心耿耿守护的君主,为何会变成一个昏庸无道之人?那些曾经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生死考验,难道都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吗?
这个残酷的现实让介子推感到无比绝望,他宁愿将自己封闭起来,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争,从此隐居山林。
欢迎阅读下一章,火烧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