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 第774章 胜之无功

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第774章 胜之无功

    先轸向晋文公进言,提出让宋国拿着宝物贿赂齐秦,把秦穆公和齐昭公也拉进来,这样的话,晋国就形成了道义上和军事上的双重优势,避免晋国被齐国和秦国偷袭的风险。

    晋文公听闻大喜,于是采纳了先轸的贿秦齐之计,立即召见门伊般和华秀老,告诉他们楚国军队强悍,晋国一人恐怕不行,你们带着这些礼物前去齐国和秦国求助,让他们出面调停。

    作为回报,晋国会把卫国和曹国的土地分一部分给宋国,门伊般和华秀老立即兵分三路,一路回睢阳城,让公孙固继续死守,等地援军。

    门伊般带着礼物去秦国,华秀老带着礼物去齐国,晋文公也派出使者随行,到了秦国和齐国,晋文公使者告诉秦穆公和 齐昭公。

    只要他们和晋国结盟,二位出面调解楚国撤兵,不管这件事成不成,两国可以得到厚重礼物。

    如果楚国不撤兵,剩下的由晋国出面和楚国交战,齐国和秦国只需要带兵助战,吸引郑国,许国,蔡国,陈国和鲁国兵力即可,到时候瓜分卫国和曹国利益。

    秦穆公和齐昭公一听这个方案好,他们两个得了宋国好处,未来还能瓜分曹卫利益,自己出面调停楚宋矛盾。

    如果楚成王撤兵,自己则名利双收,如果楚成王不撤兵,那么让晋国人和楚国人互殴,谁赢了对齐国和秦国都没有坏处,于是秦穆公和齐昭公立即带兵分别来到曹国边境,要求和楚成王会盟。

    楚成王和秦穆公,齐昭公三人见面后,秦穆公和齐昭公劝说楚成王,楚国无缘无故围攻宋国,乃是不义之举,希望楚王看在二人面子上,撤去睢阳之围。

    楚成王这下子为难了,原本楚国和晋国准备大战,谁知道冒出来个秦穆公和齐昭公,上次秦国和晋国偷袭自己的小弟鄀国,还抓走了申公斗克。

    如今秦国和齐国插手,让楚国退兵,这显然两国站在宋国和晋国一边,倘若拒绝秦国和齐国调停,继续围攻宋国。

    那么就是楚国拒绝和平协议,这样就会失去道义支持!晋国,秦国和齐国要是联手救宋国,势必发生大战。

    秦国会不会像上次那样,趁着楚国和晋国在宋国死战,他们派兵出武关偷袭楚国后方,楚成王思来想去,这仗没法打了。

    于是楚成王答应了秦穆公和齐昭公的调停,撤去对宋国都城睢阳的围困,随后楚成王带兵退回宋国,见到成得臣将事情经过告诉成得臣。

    如今晋国快速拿下卫,曹,迫使齐昭公和晋国会盟,齐国为了自身利益,赶走咱们在齐国阳谷驻军,很显然齐国是站在晋国一方。

    现在秦国也来插一脚,从中说情,请求咱们楚国撤兵,如果我们楚国不撤兵,只怕晋国,秦国和齐国会联手攻打楚国,我担心的是秦国会像上次那样从武关出来,偷袭我们的申地。

    子玉,如今这样的局势已经对我们楚国不利,我看咱们撤兵吧!等待时机再入主中原。

    成得臣道:“大王不可,咱们劳师远征,就是要和晋国争霸,我们于秦国从未发生过战争,而重耳回国后,秦国立即偷袭楚国,这很显然是这老小子从中挑唆。

    这次他灭掉了我们的盟友卫国和曹国,而我们不闻不问就这么回去,晋国就会乘机南下,攻打陈国和蔡国。

    以陈蔡的军事实力,定然不是对手,陈蔡投降,鲁国一定也会投降,那郑国和许国自然会跟着一块投降晋国,楚国联盟将分崩离析,楚国就再也难以入主中原争霸了”。

    我们们楚国有联军五万人,荆楚勇士向来勇猛,岂能惧怕晋国人,将天下霸主位置拱手相让。

    楚成王道:“子玉,重耳流亡在外二十载,颠沛流离,受尽天下屈辱,这一朝回国继位,定能知道百姓疾苦。

    他实行一系列强军富国政策,如今晋国实力不可小觑,短短的三个月,晋国灭掉卫国,楚国,又与齐国,秦国结盟。

    我现在考虑的已经不是楚国争霸问题,而是担心秦国出手,晋国会联合中原列国围攻楚国,我们荆楚毕竟不被中原诸侯认可,视我们为蛮夷,一旦局势对我们不利,中原诸侯定然会落井下石”。

    我们应该避其锋芒,暂时撤兵回楚国,今后在寻找战机争夺霸业,子玉,大局为重,撤兵吧!

    成得臣出征前就和楚成王不和,因为申公斗克被俘一事,楚成王想借着这件事削弱斗氏家族,已经是明摆着的事。

    这次大军出征倘若无功而返,斗氏一族铁定会被楚成王挤出朝堂,成得臣和斗氏一族都知道,这次如果击败晋国,斗氏家族仍旧可以盘踞楚国朝堂,要是现在撤走,斗氏前途命运堪忧。

    于是成得臣道:“启禀大王,此次出征不但是楚国和晋国争霸的问题,也是我们斗氏一族正名的一战,我坚持主战不是为了建立个人功业,而是要击败晋国,堵一堵国内一些奸邪之人的嘴,证明斗氏乃是仍旧是大王最为得力可以倚重的力量。

    我们斗氏一族,为了洗刷申公斗克被俘的耻辱,这次绝不会撤兵”。

    成得臣这明显是说给楚成王听的,而斗勃,斗宜申等斗氏将领一起道:“为了大王的霸主地位,我们斗氏决定死战晋国,以正斗氏之名”。

    楚成王一看这成得臣,斗勃,斗宜申等人执意不撤兵,自己也指挥不了斗氏的人,于是心说话,好吧!成得臣,给你脸不兜着,那就别怪寡人不客气了。

    打赢了固然万事大吉,倘若打输了,老子将斗氏连根拔起,这就叫做胜之无功,败而有过。

    楚成王道:“子玉,这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倘若战败,不但楚国会丢了霸主地位,楚国还会丢了郑,许,陈,蔡,鲁等盟友,这样对楚国极为不利”。

    成得臣道:“大王请放心,我相信楚国军队定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一定能够击败重耳,倘若辜负大王期待,我以项上人头作保”。

    斗勃,斗宜申一起道:“我们以项上人头为令尹作保,如若战败 ,愿以军法从事”。

    于是楚成王无奈道:“子玉,既然你们执意要和晋国交战,为了楚国安危,寡人不得不带兵回撤申地,防范秦国出武关偷袭申地。

    寡人告诫你,不可贸然与晋国交战,如果能对峙僵持,迫使晋国做出让步,你就算立下大功一件!

    寡人就把我的左广三千多人调拨给你,切记切记!逼迫晋国和谈是最好的结果”。

    欢迎阅读下一章,瓜分曹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