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 第183章 太子威名压朝野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第183章 太子威名压朝野

    从御书房里走出来的时候,感受着迎面吹来的冷风,杜如晦的心中却如同一团火球在燃烧!

    杜如晦此刻的心情也是按捺不住的激动!

    以他对李二的了解,以及对李承乾如此看重的态度,几乎可以肯定李承乾这个太子的地位必将稳如泰山!

    将来的皇位必然是非他莫属了….

    在此之前或许还有魏王李泰挡道,但是现在,魏王李泰也已经莫名其妙被天雷劈死,唯一的竞争对手也死去了。

    现如今,众多皇子当中已经无人能与太子李承乾争锋了….

    杜如晦就像是窥探到了天机一般,心中惊喜万分,期待的同时,也在筹谋着杜家的未来!

    当天,河东道瘟疫平息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这背后必然是有朝廷在推波助澜!

    李二的目的就是要让长安城里散播的那些谣言不攻自破!。

    同时也能够吹嘘一下皇族的实力,提升一下威望!

    太子李承乾作为皇族的一份子,这次的事情办好了,自然也是给整个皇族长脸!

    百姓们听闻李承乾亲赴河东道不消几日就平息瘟疫的消息时,也都是欢欣雀跃!

    对于百姓来说,瘟疫平息了,他们也算是可以彻底安心,不用担心瘟疫会传播到京城。

    此前的那些天罚谣言也都无人再去提起…

    同时太子李承乾在民间的威望也是如日中天,百姓们几乎都将他吹捧成神了!

    毕竟李承乾这才刚到河东道没多长时间,瘟疫就这么消停了,百姓们见到如此神奇的现象,对李承乾佩服得五体投地。

    长安城里的百姓们听说太子李承乾明日就会回京,欣喜之余都想好要迎接李承乾顺利归来。

    翌日,李承乾领着右卫率的府兵出现在长安城外的官道上时,等候在此的文武百官以及数不清的百姓都开始欢呼起来…

    看到城门处如此盛大的场面,李承乾当时也愣住了!

    他没有想到李二居然会让文武百官在城外迎接,这仪式是不是太隆重了一些?

    哪怕是此前出征凯旋,李二也只是在皇城内封赏,百官们也都是在城楼上迎接。

    此刻的场面让李承乾看了都暗暗咂舌,看得出来李二对此次瘟疫的重视…“恭迎太子殿下!”

    “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等到李承乾的队伍靠近,城门口处的文武百官们齐声问好,呼声震天!

    百官们此刻对李承乾也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一个东宫太子,居然愿意以身犯险亲赴险地安抚民心,这样的举动就足以让百官们对他刮目相看!

    东宫右卫率的府兵们护送李承乾到城门外就停下脚步没有继续前进,列着整齐的阵列目送李承乾一行人进城。

    李承乾只是带着薛仁贵跟右卫率将官徐长明以及十余名亲卫继续前行。

    站在城门口处迎接的文武百官们,看着李承乾临近,都自觉得退到两侧,从中间让出一条路来。

    李承乾骑马从百官面前经过的时候,在场的文武百官都为之低头!

    这等礼遇,普天之下还真没几个人享受过!

    百官们虽然都心生羡慕,可他们此刻也是心甘情愿在李承乾面前低头。

    别人或许没有这个资格,但是眼前的这位太子殿下,则是受得起他们这样高规格的礼遇!

    穿过城门口,此刻城内街道中间空无一人,两侧则是挤满了等候多时的百姓!

    当百姓们看到李承乾骑马进城的瞬间,全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大声呼喊起来。

    “太子威武!”

    “太子威武!”

    “太子威武!”

    此刻,李承乾在长安城百姓心目中的威望攀升到了极点!

    许多百姓看向李承乾的眼神中都充满了狂热!

    或许在此刻,身为大唐皇帝的李二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都不如眼前这位太子殿下!

    百姓们大声欢呼着,哪怕李承乾一行人已经走远,可是身后的欢呼声依旧响彻天际!

    城外那些文武百官回头看向李承乾一行人远去的身影,脸上都露出了唏嘘感叹的表情…“这位太子殿下,当真是令人羡慕啊!”

    有官员忍不住感慨道。

    不仅是天生富贵,如今又得到万民景仰!

    不论是权势还是声望两者兼收,这或许是许多人穷极一生都无法得到的。

    而太子李承乾,现在还那么年轻…未来的成就,绝对不可限量!

    站在百官队伍中的杜如晦,此刻也同样在惊叹着,只是他的眼中,正在闪烁着光芒!

    这一日,整座长安城都陷入沸腾当中!

    随着李承乾穿过朱雀大街,骑着马进入承天门内,百姓们的呼喊声都没有停歇,一直在持续着!

    哪怕是在皇宫里,也都能够清楚得听到。

    数不清的宫人停下手中的事务,不自觉得抬起头看向了宫外的方向!

    听着远处传来的山呼声,众人就都知道是太子李承乾回来了!

    坐在御书房里的李二,翻看奏章的动作一顿,扭头看了一眼窗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昨夜李二整宿没睡,心情仍旧无比激动。

    他是看到太医令孙思邈陆续寄回来的奏报,越看越是心惊!

    李二原本以为太子李承乾是个福将,他一出现就平息了瘟疫,完全就是运气,却没想到他依靠的竟然是实力!

    孙思邈以及太医署派去的三十名御医,还包括了民间数十名大夫,联名上书为李承乾请功!

    直言不讳得指出平息瘟疫这件事的功劳是属于李承乾一个人的!

    因为他的提议,才成功治愈了这场瘟疫!

    不论是孙思邈还是那些御医、大夫都不敢居功,甚至都觉得能够从李承乾那学到如此超前的医术,已经是他们莫大的荣幸了!

    哪里还有跟李承乾分功劳的念头。

    得知事情真相的李二,当时都惊呆了!

    他只以为李承乾在政治谋略上有着惊人的奇思妙想,博学多才,万万没想到李承乾竟然还懂得如此精深的医术。

    有那么一瞬间,李二都在怀疑太子李承乾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儿子了?

    以前怎么都没有发现对方竟有如此才华以及潜力,没有过多的关注实在是太屈才了!

    李承乾带给了李二太多的惊讶,也为李二解决了许多烦恼,让李二的心中无比欣慰自己能够用这样一个太子!

    哪怕是此时此刻,李二的心情都仍是激动着,等待李承乾的到来…东宫。

    隔着数不清的宫墙,仍旧能听到百姓们呼喊的“太子威武”!

    这些呼喊声萦绕在徐惠跟武媚娘的耳旁、两人循声望去、片刻恍惚失神、脸上却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她们期待了多日,担忧了多日的太子李承乾,此刻终于平安归来了!

    在院子里玩耍的长乐公主,李治、小兕子也都停了下来,侧耳倾听片刻后,便都惊喜得说道。

    “他们都在喊太子哥哥对不对?”

    “一定是太子哥哥回来了!”

    “太子哥哥总算回来了…”

    “这几天真的好想念太子哥哥啊…”

    徐惠跟武媚娘虽然没有开口说什么,但是她们的脸上已经写满了想念…如果说宫里有谁最期盼李承乾回来的话,那绝对是徐惠跟武媚娘!

    李承乾骑马进了承天门,而薛仁贵跟右卫率将官徐长明以及亲卫都停了下来。

    他们几人在这里接受封赏就行,而李承乾则是可以直接回宫!

    当李承乾准备从马上下来的时候,一侧传旨的宫人开口道。

    “陛下口谕,允许太子宫中策马!”

    闻言,李承乾愣了一下,身后的徐长明以及亲卫们也都感到惊讶!

    宫中策马是多么大的殊荣,可以说是无数文臣武将们都心神向往。

    朝臣当中恐怕也只有卫国公李靖享受过此殊荣,其余谋臣勇将都从未有过这样的机会。

    哪怕是皇子们,往常也只能在各自宫苑里骑马玩耍,而不能在太极宫中随意策马…

    众人回过神来,看向李承乾的目光都是一阵羡慕!

    但是想到李承乾展现出来的才华以及他立下的那些功劳,的确拥有这样的资格!

    李承乾也没多想,反正他也懒得走,告别薛仁贵一行人,就直接策马进宫…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响声惊动了无数禁军。

    当那些执勤、巡逻的禁军看到李承乾在宫中策马而过的时候,眼中都闪过一丝惊艳!

    不过并没有任何人阻拦,不论他们是否知道李二的旨意,都不敢,也不愿意去阻拦策马疾驰的李承乾…这位太子殿下早已深得人心,是无数禁军心目中的偶像…

    很快,李承乾就来到了御书房外。

    到了这里,李承乾便从马上一跃而下,飘逸的身姿让一旁的宫人都觉得大开眼界。

    听到马蹄声的李二,就知道是李承乾来了,可他还是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看着奏章。

    直到李承乾推门而入…“儿臣参见父皇!”

    李承乾走到李二面前,恭敬行礼。

    看着面前站立着的英姿飒爽的李承乾,李二朝他满意得点点头道。

    “此次河东道虞乡县的瘟疫得以平息,你功不可没!”

    “说吧,你想要什么样的奖赏?”

    “但凡是朕能够办到的,都一定尽量满足你!”

    李二此刻表现得落落大方,而他的心里则在期待着李承乾能够说些大胆的想法!

    比如要求解除宫禁,重新回归讲武堂,再比如上朝参政,为君分忧,再比如更加大胆些,直接要求监国也行啊…

    不论是哪一样,都能够减轻李二的负担,也可以减少他每日的烦恼。

    按照李二的想法,现在选择权就摆在眼前,要多少权利,自己尽管开口….若是在以前,李二绝对不会这么大方得分出自己的权利。

    但是现在不同了,李承乾用一次次表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拥有治国理政的才能,完全可以为他分忧。

    而李承乾不贪恋权势,不觊觎皇位,也让李二对他很放心!

    最重要的还是李承乾得到了李二的认可,才会舍得让李承乾来分享自己的权利!

    迎上李二欣慰的目光,听着李二刚刚说的那些话,反倒让李承乾有些诧异对方今日的大方…但是李二既然都这么说了,李承乾也不是会客气的人,当场就提出了自己想要的封赏…

    “启禀父皇,儿臣想要银子!”

    “父皇您看,一百万贯钱可以吗?”

    “实在为难的话,五十万贯也行,儿臣绝不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