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第47章 皇帝不想听的道理,都让药说了
热门推荐:
人在游戏世界开发邪道速通玩法
别猜了,你们都是我的卧底
年代亲妈重生,为炮灰儿女撑腰!
被全家合谋杀害后,我重生了
赘婿被嫌弃,哪知他体内住着神仙
签到十万年,打造诸天无上家族
半岛日常和女团成员同居的日子
从剑术大师开始的诡秘异世界生活
婚色诱瘾
长安城的疫情就像退潮的海水,声势渐弱,只在东市还留下几处不甘心的水洼。
苏敬这老头,最近跟福尔摩斯附体似的,一头扎进东市的药铺里,愣是把自己熬成了行走的药罐子。
三天三夜,硬是让他查出了点门道——敢情那些零星爆发的病例,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嫌弃东宫改良的退热散,反而对崔明远那厮鼓吹的“清瘟正方”爱的深沉。
这“清瘟正方”也是邪门,别的药恨不得把名贵药材往里怼,它倒好,直接禁用赤金蕊,还说什么“西域妖药,伤人根本”。
呸,我看是伤人钱包吧!
李承乾听完汇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这崔明远,还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徐惠,”李承乾放下茶杯,淡淡吩咐道,“把这段时间服用东宫退热散和‘清瘟正方’的患者数据整理一下,要详细,要真实。”
徐惠心领神会,连夜加班,愣是把一份详尽的数据报告摆在了李承乾的案头。
李承乾翻开册子,啧啧称奇。
服用东宫改良退热散的,死亡率不足三成;而那些信了“清瘟正方”的,六成以上直接见了阎王。
这数据,简直就是血淋淋的控诉!
但他并没有直接把这份报告呈给李二,而是抄录了十份,盖上东宫的印章,交给孙思邈。
“孙道长,劳烦您把这些东西分送到长安各坊的药局,让百姓们都好好看看。”李承乾意味深长地说道。
孙思邈郑重接过册子,拱手道:“殿下放心,老道定不辱使命!”
这年头,老百姓最怕什么?
当然是死!
当各坊药局门口贴出这份“死亡报告”时,整个长安都炸了锅。
西市更是直接爆发了骚乱,那些卖力推广“清瘟正方”的药铺,被愤怒的百姓砸了个稀巴烂。
崔明远的府邸外面,更是夜夜上演“扔石头”的戏码,门匾上被涂满了“杀人御史”的血字。
这下,李二坐不住了。
他震怒之下,直接把李承乾叫到了甘露殿,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
“承乾,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煽动百姓,扰乱民生!”李二龙颜大怒,唾沫星子都快喷到李承乾脸上了。
李承乾跪在地上,神色平静,不卑不亢地说道:“父皇明鉴,儿臣绝无煽动百姓之意,实在是……药自己会说话啊!”
“药会说话?”李二被气笑了,“朕看你是鬼迷心窍了!朕问你,西市的骚乱,崔明远的遭遇,你作何解释?”
李承乾叩首道:“儿臣以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若‘清瘟正方’当真有效,百姓又怎会如此愤怒?若陛下不信,可召太医院丞苏敬当庭验方!”
李二闻言,犹豫了。他虽然对李承乾有所不满,但也不想冤枉好人。
更何况,这事关百姓的性命,容不得半点马虎。
“好,朕就给你这个机会!”李二冷哼一声,“明日早朝,朕要太医院当庭验药!若‘清瘟正方’当真有问题,朕绝不轻饶!”
验药当日,太医院的院判们战战兢兢地准备好了两份药方。
为了保证公平公正,他们还特意找来了十名死囚,让他们分别服用两份药。
这年头,死囚的命也是命啊!
三天后,结果出来了。
服用“清瘟正方”的死囚,四人高烧不退,两人开始抽搐,眼看着就要一命呜呼。
而服用东宫药组的死囚,全都退了烧,精神状态良好,甚至还有人开始在牢房里吟诗作对。
这下,胜负已分。
孙思邈再也按捺不住,当庭跪奏道:“陛下,臣行医一生,救人无数,不敢妄言。但今日,臣要为太子殿下说一句公道话!”
“医者本无党,然药有生死!东宫所用之药,确实能有效控制疫情,挽救百姓性命。老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东宫所行者,乃活人之道!”
孙思邈这番话,掷地有声,瞬间让满朝文武鸦雀无声。
长孙无忌想说什么,但看到李二铁青的脸色,又默默地闭上了嘴巴。
高履行眼珠一转,立刻抓住机会,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控制疫情,保障民生。既然东宫在抗疫方面卓有成效,不如设立药政院,统归东宫协理。”
“如此一来,既能集中力量,有效抗疫,又能避免各方势力互相掣肘,耽误大事。臣恳请陛下准奏!”
高履行这番话,看似为李二着想,实则句句都在为李承乾说话。
他深知,李承乾想要真正掌握权力,就必须在朝中拥有自己的势力。
而设立药政院,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李二沉默了。
他心里很清楚,设立药政院,意味着李承乾将在医疗领域拥有极大的权力。
这对于他这个皇帝来说,无疑是一种威胁。
但他也明白,现在疫情尚未完全控制,百姓对东宫的呼声很高。
如果他强行压制李承乾,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引起更大的民怨。
权衡再三,李二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准奏。”
“不过,”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李承乾一眼,“药政院监院大臣,须由朕亲自提名。”
李承乾闻言,心中一凛。
退朝后,李承乾立刻召见了苏敬。
“苏院丞,父皇要的不是共治,是牵制啊!”李承乾开门见山地说道。
苏敬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殿下,陛下圣明,老臣也无能为力啊!”
李承乾摆了摆手,示意苏敬不必担心。
“苏院丞,本宫要你尽快拟定一份《药政院章程》,记住,所有外派巡医,必须持有‘双印符’。”
苏敬一愣,有些不解地问道:“殿下,何为‘双印符’?”
李承乾微微一笑,解释道:“一枚印章出自太医院,另一枚,自然是出自东宫灯政房。”
苏敬恍然大悟,连忙点头道:“殿下高明!如此一来,即便陛下安插人手,也无法完全掌控药政院。”
李承乾又看向徐惠,吩咐道:“徐惠,你负责起草一份《女医巡坊三年录》,详细记载每位女医的治愈人数、百姓感言,务必做到真实可信。”
“然后,在扉页上题上一句话:非功于宫,而在于民。”
徐惠领命,立刻开始着手准备。
李承乾站在窗前,望着渐渐西沉的夕阳,心中思绪万千。
风,已然在民间吹起。
而那只掌控风向的手,依旧牢牢地掌握在宫墙之内。
数日后,李二独召李承乾入甘露殿,屏退左右。
殿内烛光摇曳,映照出李二那略显疲惫的面容。
他轻轻抚着那本《三年录》,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你到底想做什么?”
李承乾跪在地上,抬头时目光清明如水:“儿臣不想做什么,只想让长安人病时,能吃上一口对的药。”这句话在寂静的殿内回荡,带着几分坚定,几分温情。
李二沉默良久,似乎在权衡利弊。
最终,他将手中那柄象征监国权柄的玉如意轻轻推至案前。
这玩意儿,可是代天子巡查六部的象征。
李二的眼神复杂,既有无奈,又有几分威严。
李承乾未接,只是叩首谢恩。
当夜,薛仁贵清点东宫密档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李二近三月批阅太子奏章,朱批“览”字者十七,而“可”字,仅此一次。
这一发现,让他心中暗自警觉——风向已变,无声无火,却比天雷更响。
李承乾站在窗前,望着夜空中点点繁星,心中无数思绪翻涌。
他转过身,对一旁的薛仁贵淡淡说道:“仁贵,传令下去,明日一早,苏敬依《章程》拟派十名巡医赴外坊施药。”言罢,他迈步走向内殿,背影在烛光中显得格外坚毅。
苏敬这老头,最近跟福尔摩斯附体似的,一头扎进东市的药铺里,愣是把自己熬成了行走的药罐子。
三天三夜,硬是让他查出了点门道——敢情那些零星爆发的病例,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嫌弃东宫改良的退热散,反而对崔明远那厮鼓吹的“清瘟正方”爱的深沉。
这“清瘟正方”也是邪门,别的药恨不得把名贵药材往里怼,它倒好,直接禁用赤金蕊,还说什么“西域妖药,伤人根本”。
呸,我看是伤人钱包吧!
李承乾听完汇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这崔明远,还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徐惠,”李承乾放下茶杯,淡淡吩咐道,“把这段时间服用东宫退热散和‘清瘟正方’的患者数据整理一下,要详细,要真实。”
徐惠心领神会,连夜加班,愣是把一份详尽的数据报告摆在了李承乾的案头。
李承乾翻开册子,啧啧称奇。
服用东宫改良退热散的,死亡率不足三成;而那些信了“清瘟正方”的,六成以上直接见了阎王。
这数据,简直就是血淋淋的控诉!
但他并没有直接把这份报告呈给李二,而是抄录了十份,盖上东宫的印章,交给孙思邈。
“孙道长,劳烦您把这些东西分送到长安各坊的药局,让百姓们都好好看看。”李承乾意味深长地说道。
孙思邈郑重接过册子,拱手道:“殿下放心,老道定不辱使命!”
这年头,老百姓最怕什么?
当然是死!
当各坊药局门口贴出这份“死亡报告”时,整个长安都炸了锅。
西市更是直接爆发了骚乱,那些卖力推广“清瘟正方”的药铺,被愤怒的百姓砸了个稀巴烂。
崔明远的府邸外面,更是夜夜上演“扔石头”的戏码,门匾上被涂满了“杀人御史”的血字。
这下,李二坐不住了。
他震怒之下,直接把李承乾叫到了甘露殿,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
“承乾,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煽动百姓,扰乱民生!”李二龙颜大怒,唾沫星子都快喷到李承乾脸上了。
李承乾跪在地上,神色平静,不卑不亢地说道:“父皇明鉴,儿臣绝无煽动百姓之意,实在是……药自己会说话啊!”
“药会说话?”李二被气笑了,“朕看你是鬼迷心窍了!朕问你,西市的骚乱,崔明远的遭遇,你作何解释?”
李承乾叩首道:“儿臣以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若‘清瘟正方’当真有效,百姓又怎会如此愤怒?若陛下不信,可召太医院丞苏敬当庭验方!”
李二闻言,犹豫了。他虽然对李承乾有所不满,但也不想冤枉好人。
更何况,这事关百姓的性命,容不得半点马虎。
“好,朕就给你这个机会!”李二冷哼一声,“明日早朝,朕要太医院当庭验药!若‘清瘟正方’当真有问题,朕绝不轻饶!”
验药当日,太医院的院判们战战兢兢地准备好了两份药方。
为了保证公平公正,他们还特意找来了十名死囚,让他们分别服用两份药。
这年头,死囚的命也是命啊!
三天后,结果出来了。
服用“清瘟正方”的死囚,四人高烧不退,两人开始抽搐,眼看着就要一命呜呼。
而服用东宫药组的死囚,全都退了烧,精神状态良好,甚至还有人开始在牢房里吟诗作对。
这下,胜负已分。
孙思邈再也按捺不住,当庭跪奏道:“陛下,臣行医一生,救人无数,不敢妄言。但今日,臣要为太子殿下说一句公道话!”
“医者本无党,然药有生死!东宫所用之药,确实能有效控制疫情,挽救百姓性命。老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东宫所行者,乃活人之道!”
孙思邈这番话,掷地有声,瞬间让满朝文武鸦雀无声。
长孙无忌想说什么,但看到李二铁青的脸色,又默默地闭上了嘴巴。
高履行眼珠一转,立刻抓住机会,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控制疫情,保障民生。既然东宫在抗疫方面卓有成效,不如设立药政院,统归东宫协理。”
“如此一来,既能集中力量,有效抗疫,又能避免各方势力互相掣肘,耽误大事。臣恳请陛下准奏!”
高履行这番话,看似为李二着想,实则句句都在为李承乾说话。
他深知,李承乾想要真正掌握权力,就必须在朝中拥有自己的势力。
而设立药政院,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李二沉默了。
他心里很清楚,设立药政院,意味着李承乾将在医疗领域拥有极大的权力。
这对于他这个皇帝来说,无疑是一种威胁。
但他也明白,现在疫情尚未完全控制,百姓对东宫的呼声很高。
如果他强行压制李承乾,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引起更大的民怨。
权衡再三,李二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准奏。”
“不过,”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李承乾一眼,“药政院监院大臣,须由朕亲自提名。”
李承乾闻言,心中一凛。
退朝后,李承乾立刻召见了苏敬。
“苏院丞,父皇要的不是共治,是牵制啊!”李承乾开门见山地说道。
苏敬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殿下,陛下圣明,老臣也无能为力啊!”
李承乾摆了摆手,示意苏敬不必担心。
“苏院丞,本宫要你尽快拟定一份《药政院章程》,记住,所有外派巡医,必须持有‘双印符’。”
苏敬一愣,有些不解地问道:“殿下,何为‘双印符’?”
李承乾微微一笑,解释道:“一枚印章出自太医院,另一枚,自然是出自东宫灯政房。”
苏敬恍然大悟,连忙点头道:“殿下高明!如此一来,即便陛下安插人手,也无法完全掌控药政院。”
李承乾又看向徐惠,吩咐道:“徐惠,你负责起草一份《女医巡坊三年录》,详细记载每位女医的治愈人数、百姓感言,务必做到真实可信。”
“然后,在扉页上题上一句话:非功于宫,而在于民。”
徐惠领命,立刻开始着手准备。
李承乾站在窗前,望着渐渐西沉的夕阳,心中思绪万千。
风,已然在民间吹起。
而那只掌控风向的手,依旧牢牢地掌握在宫墙之内。
数日后,李二独召李承乾入甘露殿,屏退左右。
殿内烛光摇曳,映照出李二那略显疲惫的面容。
他轻轻抚着那本《三年录》,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你到底想做什么?”
李承乾跪在地上,抬头时目光清明如水:“儿臣不想做什么,只想让长安人病时,能吃上一口对的药。”这句话在寂静的殿内回荡,带着几分坚定,几分温情。
李二沉默良久,似乎在权衡利弊。
最终,他将手中那柄象征监国权柄的玉如意轻轻推至案前。
这玩意儿,可是代天子巡查六部的象征。
李二的眼神复杂,既有无奈,又有几分威严。
李承乾未接,只是叩首谢恩。
当夜,薛仁贵清点东宫密档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李二近三月批阅太子奏章,朱批“览”字者十七,而“可”字,仅此一次。
这一发现,让他心中暗自警觉——风向已变,无声无火,却比天雷更响。
李承乾站在窗前,望着夜空中点点繁星,心中无数思绪翻涌。
他转过身,对一旁的薛仁贵淡淡说道:“仁贵,传令下去,明日一早,苏敬依《章程》拟派十名巡医赴外坊施药。”言罢,他迈步走向内殿,背影在烛光中显得格外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