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 第831章 三足鼎立

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第831章 三足鼎立

    第831章 三足鼎立

    大唐立国之前,第一个被封为楚王的人,是高祖李渊的第五子李智云。

    而李智云正是那个被阴世师杀害的皇子,死的时候年仅14岁。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的第二子李宽,被过继给叔父楚王李智云。

    好景不长,没过几年,年幼的李宽也患病身亡。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追封李宽为楚王。

    毫不夸张地说,带着楚王名号的人,多少带点衰运。

    现在李世民把李恪封为楚王,究竟是想提高他的地位,还是想让他陷入楚王薨毙的魔咒,倒是有些耐人寻味。

    李承乾皱眉解释道:“爵位封王中,以秦、晋、齐、楚、魏为尊,其次才是吴、蜀、赵等封号。”

    “父皇登基前是秦王,李治为晋王,李泰为魏王,李佑为齐王,所以这些封号不能用。”

    “现在父皇为了把李恪再抬上来,于是把他的封号改为楚王,以此来匹配他所掌握的权力!”

    听到李承乾的话,杜荷顿时陷入沉思之中。

    按照李世民的布局,难不成他想搞一个三足鼎立,以此达到互相制衡的最佳状态?

    此前李世民只是扶持李泰来钳制李承乾,后来李泰因野心巨大走上谋反之路。

    所以李世民从中汲取教训,把李治和李恪同时扶持起来,和李承乾抗衡?

    李承乾看了一眼杜荷,接着把最近这段时间发生的事说出来。

    “元正后,父皇任命英国公李绩,为楚王府长史!”

    “任命左屯卫将军杨思训,为宋州都督府长史!”

    顿了顿。

    李承乾接着说道:“父皇撤销马周检校晋王府长史一职,改任褚遂良为晋王府长史!”

    “而且父皇还让右骁卫将军李孟尝,兼任晋王府典军!”

    卧槽!

    出去倭国一趟,李世民弄出这么多幺蛾子!

    杜荷看到李承乾的脸色变得无比难看,心里猛地一紧,连忙询问道。

    “殿下,难不成还有其他坏消息?”

    现在知道的坏消息已经不少,看到李承乾这个脸色,恐怕还有更坏的消息。

    李承乾点了点头,随后沉声说道:“侍中刘洎,因为泄露父皇私下对他说的密话,被贬为相州刺史!”

    “当前侍中一职,由杨师道兼任!”

    “而吏部尚书,父皇则重新任命申国公高士廉担任!”

    原本表情淡然的杜荷,他脸上顿时露出惊愕的神色。

    “刘洎被贬官?”

    前面听到的一些消息,都是李世民用来制衡东宫的手段,说起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可李世民把侍中刘洎贬为相州刺史,这影响的可就是李承乾的势力!

    李承乾沉声问道:“杜荷,你认为孤接下来该怎么办?”

    “孤心里有一种预感,父皇后续还会继续削弱孤的势力,而对象还很有可能是侯君集!”

    当前三省主官,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明确支持晋王李治。

    侍中杨师道,他肯定也是支持楚王李恪。

    只有尚书右仆射侯君集,是支持他的人。

    至于中书令马周,他当前对自己抱着比较友好的善意,可并没有明确倒向他,这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

    在杜荷去倭国的这段时间,李承乾的心情十分烦躁。

    杜荷思索了许久,随后低声分析道。

    “殿下,陛下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现在是他心神最为复杂的时候。”

    “他把晋王和楚王扶持起来,只是为了保证他的皇位不受到影响,所以您不必着急!”

    “您现在的表现如此贤明,陛下没有更换太子的理由!”

    李承乾当了二十一年的太子,这些年他处理政务非常好,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失误。

    而李治和李恪两位皇子,他们并没有任何处理国事,以及监国的经验。

    李世民除非脑子进水,才会选择这两人登基。

    唯一的可能,就是李世民在弥留之际,长孙无忌篡改李世民的遗诏,让晋王李治登基。

    可到了那个时候,杜荷肯定会建议李承乾,集结麾下所有的力量,把晋王府一脉的人一锅端掉。

    杜荷接着说道:“太子殿下,这段时间不管陛下怎么削弱东宫的势力,亦或者试探您,您放宽心态就好。”

    “您继续为陛下处理国事,表现广纳谏言,待人宽厚的一面!”

    “至于晋王和楚王那边,交给我来对付吧!”

    在杜荷看来,善于明哲保身的李绩,即便他被任命为楚王府长史,他也不会支持李恪夺位。

    至于单靠弘农杨氏和其他中小世家之人,他们的力量还是有些薄弱。

    况且李恪这个庶子,身上还流淌着前隋的血脉,关陇世家的人不会让他登基。

    因此李承乾真正的对手,就是晋王李治!

    李承乾听到杜荷的话,他凝重的脸色也变得缓和起来。

    他认可地点了点头,随后轻声说道。

    “杜荷,你说的有理,孤会稳住心态!”

    “不过为了避免重蹈太子刘据的老路,你得多派探子渗透晋王府才行!”

    “如果你能把梁国公房玄龄争取过来,就有能够抗衡长孙无忌的人,孤继位的把握就更大了”

    这段时间李承乾又读了数遍西汉的史书,总结太子刘据最后不能登基的经验。

    汉武帝的嫡长子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处理国事更是得心应手,汉武帝十分重视他。

    如果不出意外,太子刘据必然是大汉未来的皇帝。

    可在汉武帝晚年,江充与苏文利用巫蛊构陷太子,还向汉武帝打小报告说太子刘据勾结权臣,意图提前谋权篡位。

    太子刘据无法自证清明,于是矫诏捕杀江充,在长安城内与丞相刘屈氂大战一场,兵败后畏罪自杀。

    李承乾觉得自己现在的情况,和太子刘据非常相像,甚至两人的性格都一模一样。

    当前唯一的变数,就看父皇在这几年,会不会跟汉武帝一样变得昏庸!

    如果父皇听信长孙无忌、褚遂良和于志宁等人的谗言,耍阴谋诡计诬陷他,后果不堪设想!

    杜荷脸色凝重回道:“殿下放心,我一定会多派探子,渗透到晋王府和楚王府!”

    “至于暗中联络房玄龄,我过段时间再去试一试!”

    接着杜荷和李承乾又聊了两个多时辰,这才把当前的局势分析清楚,同时制定了后续的计划。

    ...

    等杜荷回到城阳公主府的时候,天色已经变得暗淡下来。

    大堂内。

    李仪看到杜荷的身影,她飞奔出来娇嗔说道:“夫君,你早晨回到长安,怎么过了这么久才回公主府。”

    “你是不是私藏倭国妖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