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 第878章 李世民的哀诗

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第878章 李世民的哀诗

    这个念头在杜荷的脑海里一出现,他的酒意瞬间全无,整个人变得无比的精神。

    他看了周边的一众侍从,又想到翠微宫回廊里站着的禁军,他很快放下心来。

    翠微宫内这么多侍从,武媚娘的胆子再大,也不敢对自己乱来。

    好在武媚娘只是笑了一下,很快把目光放到李世民的身上。

    “呼~”

    杜荷长呼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武媚娘向李世民建议道。

    “陛下,您今日难得摆宴,还拿出皇宫珍藏的佳酿,没有诗词岂不是差一点意思?”

    武媚娘的这个提议,顿时得到众人的赞同。

    而且在场的所有人,全都把目光放到杜荷的身上。

    大唐诗仙的名号在身,只要有作诗相关的话题,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他。

    燕淑妃微笑着说道:“媚娘颇有诗情,而韩国公亦是出口成诗的大才子,本宫很是期待你们作的诗。”

    接着她把目光放到李世民的身上,捂嘴轻笑道。

    “要是陛下也有雅兴赋诗一首,那便是我等的天大荣幸。”

    听到燕淑妃的话,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本就是爱作诗之人,也写了几首不错的佳作,养病的这些天更是灵感爆发。

    借着酒宴和杜荷这个诗仙一起赋诗,倒是人生的一大喜事。

    李世民抚须颔首说道:“如此良辰美景,诸位心里有诗词,均可朗诵出来助兴。”

    “谁作的诗好,朕重重有赏!”

    武媚娘娇嗔说道:“陛下,除了您以外,论作诗谁比得过韩国公?”

    “您给的赏赐,臣妾多半是拿不到了。”

    颇有才情的来济,也点头附和。

    在作诗一道,他们在杜荷这个诗仙面前,就像个牙牙学语的稚童。

    李世民微笑着说道:“只要大家能作出好诗,朕都有赏,这总行了吧?”

    武媚娘欣喜说道:“ 这还差不多。”

    看她的表情,好像对赏赐很感兴趣一样。

    参与不进来的李君羡和孙思邈等人,他们则一边喝着美酒,一边安静地看李世民和杜荷等人的表现。

    燕淑妃温声说道:“陛下,要不您先抛砖引玉,为大家赋诗一首?”

    她这些天每天晚上陪伴李世民左右,知道李世民作了一首诗,而且质量上乘。

    因为知根知底,她这才敢建议李世民先来。

    “好!”

    李世民点了点头。

    他在众人的瞩目下,站起来走到大殿中心处,随后背负双手朗声说道。

    “朕前些日子跟媚娘和杜荷登山,听闻阵阵蝉鸣,于是有感作了一首诗。”

    “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

    “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

    此诗一出,众人还未来得及品鉴,当即鼓掌大喊道。

    “好诗!”

    “此诗真妙啊!”

    虽然终南山上没有柳树,但是谁在乎呢?

    反正这首诗朗朗上口,而且还是陛下的大作,大家鼓手称赞即可。

    燕淑妃点评道:“此诗字字珠玑,意境深远,乃一首佳作!”

    “哈哈哈!”李世民欣喜大笑,随后朝杜荷说道:“杜荷,该你了。”

    听到李世民的话,众人纷纷把目光放到杜荷的身上。

    大家的眼里,充满了期待。

    杜荷没有犹豫,站起来拱手说道。

    “在终南山的这段时间,臣对这初秋之景也有感而发,于是作了一首《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仙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当杜荷把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搬出来,顿时让众人陷入沉默之中。

    此诗虽然没办法和《登高》相比,但也是一首传世名诗,而且还是上过小学课本的那种大作。

    武媚娘摇着头说道:“陛下和韩国公的诗作一出,我的脑子里倒是没有灵感。”

    接着她端起酒樽,朝李世民和杜荷示意道。

    “陛下,韩国公,本宫敬您们一杯。”

    因为李世民已经走到大殿中心位置,他自然不需要喝酒,而杜荷只好给自己倒了半杯酒。

    还不等杜荷喝酒,武媚娘继续说道。

    “韩国公,本宫的酒樽已经倒满,您的酒樽可没有倒一半的酒。”

    眼睛这么尖?

    隔这么远都能看清他倒了多少酒?

    燕淑妃和李君羡等人纷纷出声,示意杜荷也要满上。

    无奈之下,杜荷只好把酒樽斟满。

    一杯烈酒下肚,杜荷的醉意又多了三分。

    在接下来的作诗环节中,武媚娘、来济和燕淑妃三人,他们分别作了一首诗。

    而被重点关照的杜荷,接连把贺知章的《咏柳》、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杜甫的《春夜喜雨》、王维的《使至塞上》、崔颢的《黄鹤楼》朗诵出来。

    杜荷每朗诵一首诗,就有人向他敬酒。

    劝酒的话,让他想拒绝都没有办法。

    李世民听到杜荷连作数首好诗,他的情绪也看起来无比激动,频频举杯和杜荷喝酒。

    喝了一杯,第二杯接着过来。

    “杜荷,你真不愧大唐诗仙!”

    “从你嘴里吟诵出来的诗词,每一首都是佳作。”

    “朕再和你喝一杯!”

    杜荷端起酒樽说道:“陛下,臣今日喝的有些多,再喝就要醉了。”

    他现在感觉脑袋有些晕乎乎,再喝几杯肯定要趴桌子上。

    李世民也喝的有些高,他笑着说道。

    “那喝完这杯,我们就不喝了。”

    杜荷点了点头,随后把酒樽里的酒一饮而尽。

    这时候天色逐渐变得昏暗,内侍在大殿内点燃密密麻麻的烛火。

    原本想结束这场宴席的李世民,他看着烛火后,以前作的一首还未完成的诗,忽然得到补全。

    他的语气带着欣喜说道:“朕有新诗!”

    在众人的注视下,李世民朗声念道。

    “焰听风来动,花开不待春。”

    “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

    “九龙蟠焰动,四照逐花生。”

    “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

    此诗一出,大殿内顿时传来一阵夸赞声。

    而杜荷愣在原位,脸色有些惊愕。

    烛火在风中摇曳,此句说明蜡烛很快燃完,而且在大风的吹拂下也容易灭掉。

    不就寓意生命的短暂和不稳定么?

    原来李世民心里,竟然有这么深的忧虑。

    看着龙凤之姿,日月之表的李世民,现在饱受疾病的困扰,而且距离死亡也近在眼前。

    这一次杜荷主动端起酒樽,满是感触地向他敬酒道。

    “陛下,臣敬您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