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为了活下去,只好窃国 > 第616章 大魏新主

为了活下去,只好窃国 第616章 大魏新主

    宣武六年,冬月初九。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

    “陛下驾崩了!”

    一声尖锐凄厉的呼喊骤然划破夜空,如一道惊雷,响彻整个汴梁皇宫。

    就在这一夜,大魏的开国皇帝李国忠,在建昌宫溘然长逝。

    刹那间,这惊变的消息迅速蔓延开来,惊醒了整座皇城。

    无数太监、宫女神色慌张,纷纷提着灯笼,在皇宫的各个角落匆忙奔走。

    神武卫的将士们迅速从军营鱼贯而出,他们手持火把,身披厚重铠甲,神色凝重,脚步匆匆,将皇宫内的每一处要道牢牢守住。

    与此同时,赵公公带着一队神武卫,神色匆匆地朝着东宫奔去。

    东宫内,李荣泽正沉浸在梦乡之中,突然被身旁的太监急切唤醒:“太子殿下,内常侍赵公公求见,说是有万分紧急之事。”

    李荣泽睡眼惺忪,抬眼望了望窗外浓稠的夜色,问道:“什么时辰了?”

    太监回道:“殿下,此时已是三更天。”

    李荣泽心中一惊,顿时睡意全无,急忙起身,连忙吩咐众人:“快,速速将赵公公请进来!”

    他心中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知道宫中必定是出了大事。

    片刻后,赵公公满脸泪痕,脚步踉跄地跑到李荣泽跟前,“扑通”一声跪地,哭诉道:“殿下,陛下殡天了!”

    李荣泽闻言,整个人如遭雷击,愣在原地,仅仅一秒,眼眶瞬间红透,泪水夺眶而出,随即悲恸地痛哭起来:“父皇啊!您怎么就抛下儿臣走了!这大魏的江山社稷,以后儿臣该如何扛起啊……”

    哭声悲切,如杜鹃啼血,周围的人见状,也纷纷跪地,陪着太子一同痛哭,一时间,东宫内哭声一片。

    半刻钟后,赵公公强忍着悲痛,劝道:“殿下请节哀,如今宫内事务繁杂,还需您来主持大局。奴才得知陛下殡天后,一刻也不敢耽搁,第一时间就赶来东宫了。您看,现在咱们该如何是好?”

    李荣泽缓缓起身,抬手擦去眼角不断涌出的泪水,定了定神,说道:“赵公公,你即刻前往邓府、刘府、崔府,请几位大臣火速前来皇宫,就说有要事相商。”

    “是!”赵公公领命,行礼后,带着神武卫匆匆离开东宫。

    李荣泽简单洗漱一番,在东宫宿卫的严密护卫下,快步朝着皇宫走去。

    此时的皇宫,已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自从张氏去世后,李国忠一直未曾立后,偌大的皇宫,一时间竟无人能出面统筹管理,众人如无头苍蝇般慌乱。

    随着李荣泽的到来,所有人瞬间有了主心骨,纷纷围拢过来,急切地请命该如何行事。

    李荣泽深吸一口气,神色镇定,有条不紊地下达着各种命令。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如洪钟般在皇宫内回荡:“宫女们各司其职,整理各处宫殿;太监们负责清点宫中财物,不得有丝毫遗漏;神武卫加强巡逻,务必确保皇宫内的安全!”

    在他的指挥下,原本混乱不堪的皇宫,渐渐恢复了秩序。

    不久,邓渊、刘振、崔束以及刘玄礼四人匆匆赶到皇宫。

    他们踏入皇宫,只见宫女、太监各司其职,神武卫整齐有序地守卫在各处,不禁暗自点头。

    待来到建昌宫外,几人看到李荣泽正在给神武卫都督郭吉下达指令,条理清晰,言辞果断:“从现在起,加强皇宫的戒备,每一处宫门都要增派人手,不得有任何疏忽。”

    待李荣泽处理完事情后,几人上前行礼,齐声道:“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李荣泽微微点头,神色庄重:“诸位请起。”

    随后,他神色凝重地询问众人:“如今父皇驾崩,这朝堂内外、国家大事,该如何处理,还望诸位能给本宫出出主意。”

    邓渊上前一步,拱手说道:“殿下,当务之急,是稳住汴梁的局势。汴梁乃我大魏的都城,只要这里不乱,大魏就不会乱。”

    李荣泽闻言,当即下令:“速将左右龙卫的都督唤来!”

    待两人到来,他郑重地给他们下达命令:“从今日起,汴梁全城戒严,实施宵禁,没有本宫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至于何时解除,等待新的通知。”

    两位都督听令,看了一眼在座的几位大臣,见众人纷纷点头,便领命而去。

    之后,崔束进言:“殿下,陛下殡天,唐、晋两国得知消息,必定会有所动作。咱们必须加强前线的兵力部署,以防两国趁机进犯。”

    李荣泽听后,点头表示同意,吩咐道:“此事就由都军司负责统筹安排,知政院全力协助。若有不能决断之事,即刻上报本太子。”

    崔束等人领命。

    这时,刘振上前说道:“殿下,陛下殡天,微臣以为,可以传旨康王与贺王回京吊唁。”

    李荣泽心中一动,这个建议正中他的下怀。

    若能借此机会将李荣孝与李荣晨召回京城,再将他们软禁起来,无疑是除去了两块心头大患。

    然而,刘玄礼却持反对意见,他深知这两位王爷的心思,直言道:“殿下,将陛下殡天的消息传给两位王爷即可,但切不可强行召回。如今局势不稳,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内乱。”

    李荣泽听后,沉思片刻,最终同意了刘玄礼的建议。

    他明白,当下最重要的是稳定大局,不可操之过急,以后有的是机会对付这两人。

    随后,众人又商议了诸多事宜,才各自散去,开始忙碌起来。

    半个月后,整个汴梁城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全城素缟,大街小巷都弥漫着哀伤的气息。

    李国忠出殡的这一天,送葬队伍浩浩荡荡。

    从皇宫出发,长长的队伍如一条白色的巨龙,缓缓蜿蜒在汴梁的街道上。

    街道两旁,百姓们自发跪地,默默送别这位开国皇帝。

    太子李荣泽身着重孝,神色悲戚,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列。

    他的脸上写满了哀伤,每一步都迈得沉重而缓慢,仿佛承载着整个国家的悲痛。

    大臣们则身着素服,跟在太子身后,他们的脸上同样满是悲痛之色,有的低头默默流泪,有的神色凝重,眼中透着对先帝的追思和对未来的忧虑。

    送葬队伍一路前行,朝着皇陵而去。一路上,哭声、哀乐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天地之间,久久不散。

    次月。

    腊月初一。

    李荣泽在汴梁举行了盛大而庄重的登基仪式。

    皇宫前的广场上,早已布置得庄严肃穆。

    李荣泽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皇冠,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走上高台。

    他的眼神坚定而自信,俯瞰着台下的文武百官和百姓。

    随着礼部官员的高声唱喏,李荣泽在众人的叩拜和山呼万岁声中,正式登上帝位。

    成为魏国的第二任皇帝,年号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