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风土人情收录 第276章 常辅股份871396的前世今生
热门推荐:
全球警告,那个男人下山了
荒海求生:从小破船到航空母舰
重生之辅警的逆袭
混沌神天诀
无敌六王爷
重生八零,开局破了刑侦一号案
天尊皇婿
刚上大学,有个神豪系统很正常吧
重回七零,与病娇老公举案齐眉
国企改制,开启征程
常辅股份的前身国营常州电站设备辅机厂在 1979 年正式成立 ,作为国家定点的阀门电动装置生产企业,从诞生之初便肩负起推动行业发展的重任。在那个工业基础逐步夯实、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时代,电站设备辅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营常州电站设备辅机厂开启了在阀门执行机构研发与生产领域的探索之路,为电力等行业的发展提供关键设备支持。
当时的国内工业环境下,对于阀门执行机构的技术掌握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技术依赖进口。但国营常州电站设备辅机厂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与决心,积极投入研发,参与研制了我国第一代阀门电动装置,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的部分空白,为后续的技术发展与产品迭代奠定了基础。
2001 年,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市场经济的需求,国营常州电站设备辅机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这一转变不仅仅是企业性质的变化,更是一次全面的革新。改制后的公司在管理模式上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在经营策略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与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改制为常辅股份后续的快速发展、市场拓展以及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企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开启了常辅股份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奋勇前行的新篇章。
登陆新三板,崭露头角
2017 年 4 月,常辅股份成功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证券代码 。这一举措为常辅股份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篇章,成为公司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登陆新三板后,常辅股份获得了资本市场的更多关注与支持,拓宽了融资渠道,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这些资金被有效投入到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研发创新之中。在生产方面,公司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使得产品的产能得到大幅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研发领域,常辅股份加大投入,吸引了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组建了更为强大的研发团队。团队专注于阀门执行机构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在智能型阀门执行机构技术、核电专用电动执行机构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不断提高 。
与此同时,常辅股份的产品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与先进的技术,公司产品在核电站、石油化工、金属冶炼、城市基础设施以及电力供应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核电领域,常辅股份抓住我国核电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凭借其在核电专用电动执行机构方面的技术优势,产品成功应用于 “华龙一号” 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以及秦山一、二、三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国内外十多个核电项目,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石油化工、金属冶炼等行业,常辅股份的阀门执行机构同样凭借稳定的性能,保障了工业生产的安全与高效运行。
进军北交所,再攀高峰
2020 年 11 月,常辅股份成功在新三板精选层晋层,这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高光时刻。新三板精选层作为新三板市场中较为优质企业的集中板块,对企业的业绩、治理、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常辅股份能够成功晋层,充分证明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优秀的经营业绩以及强大的创新能力。
在新三板精选层期间,常辅股份进一步规范了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公司严格按照精选层的相关要求,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了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提高了公司运营的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决策依据。同时,在精选层的平台上,常辅股份获得了更多的资本市场关注与资源支持,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与行业影响力。
2021 年 11 月 15 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常辅股份作为原新三板精选层企业,顺利平移至北交所,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之一。这一举措标志着常辅股份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开启了新的征程。北交所的设立,旨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与发展平台。常辅股份登陆北交所,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
登陆北交所后,常辅股份的融资渠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宽。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方式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为企业的技术研发、生产设备更新、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加大了对智能型阀门执行机构、核电专用电动执行机构等高端产品的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更高技术含量与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在生产设备更新方面,公司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生产设备,提升了生产自动化水平与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利用充足的资金,加强了市场推广力度,拓展了国内外市场,与更多的优质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常辅股份的市场份额与行业影响力也得到了显着提升。凭借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以及优质的服务,公司在核电、石化、冶金、市政、电力等行业和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在核电领域,公司产品在国内新建核电项目中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为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石化、冶金等行业,常辅股份的阀门执行机构也凭借其稳定的性能,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与信赖。同时,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常辅股份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引领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行业内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技术创新,铸就核心竞争力
常辅股份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突破。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组建了一支专业且富有创新精神的研发团队,团队成员涵盖了机械设计、电气控制、电机驱动、流体传动等多学科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凭借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2003 年,常辅股份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控制技术,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代智能型电动执行机构。这一成果的诞生,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更标志着常辅股份在技术创新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智能型电动执行机构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如绝对编码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总线控制技术、红外遥控技术、液晶显示、磁控开关、数据记录、断电显示、云技术等,实现了对阀门的智能化控制,大大提高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精度和效率,满足了市场对高端阀门执行机构的需求。
在民用核电领域,常辅股份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是行业内取得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和制造许可证(设备类别:阀门驱动装置、电动机,核安全级别:1E 级)的首批企业之一。多年来,公司积极参与核电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创新,与国内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和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攻克了多项核电专用电动执行机构的关键技术难题。公司研发的 1E 级(核级)执行机构适用于核电厂及其他核设施的过程控制系统,可用于核电厂安全壳内及壳外,具有耐辐照、抗地震的特性,在正常环境条件下、SL2(安全停堆地震)载荷下、事故期间及事故之后仍能执行其规定的功能 ,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设备保障。
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常辅股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 2024 年 6 月末,公司拥有专利 62 项,其中发明专利 15 项、实用新型专利 45 项、外观专利 2 项,软件着作权 5 项。这些专利和软件着作权涵盖了阀门执行机构的设计、制造、控制等多个关键环节,是公司技术实力的有力证明。同时,公司还建有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智能阀门电动执行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研究生工作站,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资源支持 。
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常辅股份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引领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公司是智能型阀门电动装置国家标准(Gb\/t - 2012)主要起草单位,通过参与标准的制定,将公司的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融入到行业标准之中,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行业内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产品多元,应用广泛
常辅股份凭借在阀门电机驱动技术、智能电动执行机构技术以及核电专用电动执行机构技术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致力于开发多样化的阀门执行机构产品,以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要求。公司产品线丰富,涵盖普通型、智能型和核电专用型三大系列;按运动输出方式则细分为直线运动、部分旋转和多旋转三种类型。这些产品在核电站、石油化工、金属冶炼、城市基础设施以及电力供应等多个行业和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普通型产品是对阀门实现远程控制、集中控制和自动控制必不可少的驱动装置,是工业过程控制中的重要单元,分为普通型和整体型。普通型具有结构简单,行程控制器工作可靠、精度高,力矩控制器工作可靠,电机起动转矩大、转动惯量小的特点;整体型在普通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控制模块和接触器,具有结构紧凑、相序鉴别、可现场或远程控制、状态反馈等功能特点。
智能型产品是在引进国际最新控制技术基础上,开发设计的产品。智能型产品是集绝对编码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总线控制技术、红外遥控技术、液晶显示、磁控开关、数据记录、断电显示、云技术等多种最新自动控制技术及先进的制造技术为一体的机电产品,实现了对阀门的智能化控制,大大提高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精度和效率,满足了市场对高端阀门执行机构的需求。
核电专业型产品为 1E 级(核级)执行机构,适用于核电厂及其他核设施的过程控制系统,可用于核电厂安全壳内及壳外,具有耐辐照、抗地震的特性。在正常环境条件下、SL2(安全停堆地震)载荷下、事故期间及事故之后仍能执行其规定的功能,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设备保障。
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与先进的技术,常辅股份的产品在众多重大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在核电领域,公司产品应用于 “华龙一号” 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以及秦山一、二、三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国内外十多个核电项目 。在石化行业,为西气东输、大庆油田等项目提供关键设备支持,保障了石油天然气的输送与加工。在冶金行业,常辅股份的阀门执行机构助力金属冶炼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常辅股份的产品应用于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领域,为城市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市场拓展,合作共赢
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常辅股份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凭借技术优势、产品质量优势以及营销服务优势,赢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与信赖。公司以直销和经销两种销售模式积极开拓市场,逐步建立起了覆盖石化、市政、冶金、电力等行业领域的营销服务网络 ,为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服务,实现了客户服务的快速化、个性化、本地化。
常辅股份的客户广泛分布于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安徽等多个省市,其中不乏大量行业中的知名优质企业,如纽威股份、江苏神通、哈电集团哈尔滨电站阀门有限公司、远大阀门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与这些大型阀门制造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紧密合作,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阀门执行机构解决方案,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在核电领域,常辅股份的市场拓展成果显着。随着我国核电建设的稳步推进,核电市场发展迅速,常辅股份积极参与核电产业链建设,凭借其在核电专用电动执行机构方面的技术优势与可靠的产品质量,获得了众多核电企业的青睐。公司产品应用于 “华龙一号” 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以及秦山一、二、三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国内外十多个核电项目 ,与中核集团旗下的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2022 年 6 月 1 日,常辅股份与中核苏阀签订了《2022 年阀门驱动机构意向采购协议》,中核苏阀向公司采购产品的范围为阀门驱动机构,协议金额高达 7000 万元,产品交货期预计为 2022 年至 2023 年。这一协议的签订,不仅是对常辅股份技术实力与产品质量的高度认可,更是公司阀门电动装置国产化项目等研发成果在核电项目上的成功应用转化,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核电市场拓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随着核电产品交付的不断增加,常辅股份的营收与利润实现了快速增长。2024 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 1.17 亿元,同比增长约 25%,其中核电产品收入预计为 3635.00 万元,同比增长约 143%。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6 亿元,同比增长 16.04%;归母净利润 2505 万元,同比增长 42.72%;扣非后利润为 2395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8.99% 。核电产品交付的增加,不仅提升了公司的业绩,也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核电领域的市场地位,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政策东风,行业前景广阔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 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优化能源结构,从高碳能源系统向清洁能源系统转变势在必行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稳定的能源,其优势愈发凸显。核电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基荷能源,还能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形成互补,共同构建新的能源发展模式,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对核电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自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这是近十年来我国首次用 “积极” 一词来表述核电发展,释放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此后,核电产业发展的政策利好不断。2022 年 8 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提出,通过 5 - 8 年时间,电力装备供给结构显着改善,核电装备满足 7000 万千瓦装机需求,进一步加快三代核电的批量化,加速四代核电装备研发应用 。
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实现了显着增长。截至 2024 年第一季度,中国在运核电机组额定装机容量达到 .34mwe,运行核电机组数量为 56 座 。2012 - 2023 年,中国核电发电量持续增长,2013 年突破 1000 亿千瓦时,2017 年突破 2000 亿千瓦时,2019 年突破 3000 亿千瓦时,2021 年突破 4000 亿千瓦时,2023 年达到 4334 亿千瓦时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提出,在碳达峰阶段(2024 - 2030 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11.8 万亿千瓦时,其中核电发电量占比超过 8%;在深度低碳阶段(2031 - 2050 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15 万亿千瓦时,其中核电发电量占比超过 17%;在碳中和阶段(2051 - 2060 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16 - 18 万亿千瓦时,其中核电发电量占比超过 18% 。据此计算,到 2030 年全国核电发电量将达到 0.94 万亿千瓦时,到 2050 年将达到 2.55 万亿千瓦时,到 2060 年将突破 3 万亿千瓦时。
常辅股份作为较早进入核电阀门执行结构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将充分受益于我国核电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随着核电项目的不断增加,对核电专用电动执行机构等关键设备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常辅股份凭借其在核电专用电动执行机构方面的技术优势、可靠的产品质量以及丰富的项目经验,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巩固其在核电领域的市场地位,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 。同时,常辅股份也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与质量,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助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与 “双碳” 目标的实现。
乘势而上,未来可期
展望未来,常辅股份在核电市场的前景一片光明。随着我国核电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核电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常辅股份作为核电阀门执行机构领域的领军企业,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卓越的产品质量和丰富的项目经验,将在核电市场持续发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常辅股份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紧跟国际先进技术趋势,不断提升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开发出更多适应不同工况和需求的核电专用阀门执行机构产品,进一步巩固其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市场拓展方面,常辅股份将积极参与国内外核电项目的招投标,加强与国内外核电企业的合作,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公司还将借助 “一带一路” 倡议的东风,积极拓展海外核电市场,推动中国核电技术和产品走向世界。
在北交所的平台上,常辅股份将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行业资源,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未来,常辅股份有望成为全球核电阀门执行机构领域的龙头企业,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以及能源结构的优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常辅股份的前身国营常州电站设备辅机厂在 1979 年正式成立 ,作为国家定点的阀门电动装置生产企业,从诞生之初便肩负起推动行业发展的重任。在那个工业基础逐步夯实、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时代,电站设备辅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营常州电站设备辅机厂开启了在阀门执行机构研发与生产领域的探索之路,为电力等行业的发展提供关键设备支持。
当时的国内工业环境下,对于阀门执行机构的技术掌握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技术依赖进口。但国营常州电站设备辅机厂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与决心,积极投入研发,参与研制了我国第一代阀门电动装置,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的部分空白,为后续的技术发展与产品迭代奠定了基础。
2001 年,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市场经济的需求,国营常州电站设备辅机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这一转变不仅仅是企业性质的变化,更是一次全面的革新。改制后的公司在管理模式上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在经营策略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与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改制为常辅股份后续的快速发展、市场拓展以及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企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开启了常辅股份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奋勇前行的新篇章。
登陆新三板,崭露头角
2017 年 4 月,常辅股份成功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证券代码 。这一举措为常辅股份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篇章,成为公司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登陆新三板后,常辅股份获得了资本市场的更多关注与支持,拓宽了融资渠道,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这些资金被有效投入到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研发创新之中。在生产方面,公司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使得产品的产能得到大幅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研发领域,常辅股份加大投入,吸引了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组建了更为强大的研发团队。团队专注于阀门执行机构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在智能型阀门执行机构技术、核电专用电动执行机构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不断提高 。
与此同时,常辅股份的产品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与先进的技术,公司产品在核电站、石油化工、金属冶炼、城市基础设施以及电力供应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核电领域,常辅股份抓住我国核电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凭借其在核电专用电动执行机构方面的技术优势,产品成功应用于 “华龙一号” 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以及秦山一、二、三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国内外十多个核电项目,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石油化工、金属冶炼等行业,常辅股份的阀门执行机构同样凭借稳定的性能,保障了工业生产的安全与高效运行。
进军北交所,再攀高峰
2020 年 11 月,常辅股份成功在新三板精选层晋层,这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高光时刻。新三板精选层作为新三板市场中较为优质企业的集中板块,对企业的业绩、治理、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常辅股份能够成功晋层,充分证明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优秀的经营业绩以及强大的创新能力。
在新三板精选层期间,常辅股份进一步规范了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公司严格按照精选层的相关要求,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了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提高了公司运营的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决策依据。同时,在精选层的平台上,常辅股份获得了更多的资本市场关注与资源支持,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与行业影响力。
2021 年 11 月 15 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常辅股份作为原新三板精选层企业,顺利平移至北交所,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之一。这一举措标志着常辅股份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开启了新的征程。北交所的设立,旨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与发展平台。常辅股份登陆北交所,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
登陆北交所后,常辅股份的融资渠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宽。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方式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为企业的技术研发、生产设备更新、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加大了对智能型阀门执行机构、核电专用电动执行机构等高端产品的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更高技术含量与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在生产设备更新方面,公司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生产设备,提升了生产自动化水平与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利用充足的资金,加强了市场推广力度,拓展了国内外市场,与更多的优质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常辅股份的市场份额与行业影响力也得到了显着提升。凭借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以及优质的服务,公司在核电、石化、冶金、市政、电力等行业和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在核电领域,公司产品在国内新建核电项目中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为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石化、冶金等行业,常辅股份的阀门执行机构也凭借其稳定的性能,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与信赖。同时,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常辅股份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引领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行业内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技术创新,铸就核心竞争力
常辅股份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突破。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组建了一支专业且富有创新精神的研发团队,团队成员涵盖了机械设计、电气控制、电机驱动、流体传动等多学科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凭借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2003 年,常辅股份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控制技术,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代智能型电动执行机构。这一成果的诞生,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更标志着常辅股份在技术创新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智能型电动执行机构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如绝对编码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总线控制技术、红外遥控技术、液晶显示、磁控开关、数据记录、断电显示、云技术等,实现了对阀门的智能化控制,大大提高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精度和效率,满足了市场对高端阀门执行机构的需求。
在民用核电领域,常辅股份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是行业内取得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和制造许可证(设备类别:阀门驱动装置、电动机,核安全级别:1E 级)的首批企业之一。多年来,公司积极参与核电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创新,与国内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和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攻克了多项核电专用电动执行机构的关键技术难题。公司研发的 1E 级(核级)执行机构适用于核电厂及其他核设施的过程控制系统,可用于核电厂安全壳内及壳外,具有耐辐照、抗地震的特性,在正常环境条件下、SL2(安全停堆地震)载荷下、事故期间及事故之后仍能执行其规定的功能 ,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设备保障。
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常辅股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 2024 年 6 月末,公司拥有专利 62 项,其中发明专利 15 项、实用新型专利 45 项、外观专利 2 项,软件着作权 5 项。这些专利和软件着作权涵盖了阀门执行机构的设计、制造、控制等多个关键环节,是公司技术实力的有力证明。同时,公司还建有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智能阀门电动执行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研究生工作站,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资源支持 。
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常辅股份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引领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公司是智能型阀门电动装置国家标准(Gb\/t - 2012)主要起草单位,通过参与标准的制定,将公司的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融入到行业标准之中,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行业内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产品多元,应用广泛
常辅股份凭借在阀门电机驱动技术、智能电动执行机构技术以及核电专用电动执行机构技术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致力于开发多样化的阀门执行机构产品,以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要求。公司产品线丰富,涵盖普通型、智能型和核电专用型三大系列;按运动输出方式则细分为直线运动、部分旋转和多旋转三种类型。这些产品在核电站、石油化工、金属冶炼、城市基础设施以及电力供应等多个行业和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普通型产品是对阀门实现远程控制、集中控制和自动控制必不可少的驱动装置,是工业过程控制中的重要单元,分为普通型和整体型。普通型具有结构简单,行程控制器工作可靠、精度高,力矩控制器工作可靠,电机起动转矩大、转动惯量小的特点;整体型在普通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控制模块和接触器,具有结构紧凑、相序鉴别、可现场或远程控制、状态反馈等功能特点。
智能型产品是在引进国际最新控制技术基础上,开发设计的产品。智能型产品是集绝对编码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总线控制技术、红外遥控技术、液晶显示、磁控开关、数据记录、断电显示、云技术等多种最新自动控制技术及先进的制造技术为一体的机电产品,实现了对阀门的智能化控制,大大提高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精度和效率,满足了市场对高端阀门执行机构的需求。
核电专业型产品为 1E 级(核级)执行机构,适用于核电厂及其他核设施的过程控制系统,可用于核电厂安全壳内及壳外,具有耐辐照、抗地震的特性。在正常环境条件下、SL2(安全停堆地震)载荷下、事故期间及事故之后仍能执行其规定的功能,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设备保障。
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与先进的技术,常辅股份的产品在众多重大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在核电领域,公司产品应用于 “华龙一号” 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以及秦山一、二、三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国内外十多个核电项目 。在石化行业,为西气东输、大庆油田等项目提供关键设备支持,保障了石油天然气的输送与加工。在冶金行业,常辅股份的阀门执行机构助力金属冶炼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常辅股份的产品应用于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领域,为城市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市场拓展,合作共赢
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常辅股份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凭借技术优势、产品质量优势以及营销服务优势,赢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与信赖。公司以直销和经销两种销售模式积极开拓市场,逐步建立起了覆盖石化、市政、冶金、电力等行业领域的营销服务网络 ,为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服务,实现了客户服务的快速化、个性化、本地化。
常辅股份的客户广泛分布于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安徽等多个省市,其中不乏大量行业中的知名优质企业,如纽威股份、江苏神通、哈电集团哈尔滨电站阀门有限公司、远大阀门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与这些大型阀门制造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紧密合作,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阀门执行机构解决方案,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在核电领域,常辅股份的市场拓展成果显着。随着我国核电建设的稳步推进,核电市场发展迅速,常辅股份积极参与核电产业链建设,凭借其在核电专用电动执行机构方面的技术优势与可靠的产品质量,获得了众多核电企业的青睐。公司产品应用于 “华龙一号” 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以及秦山一、二、三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国内外十多个核电项目 ,与中核集团旗下的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2022 年 6 月 1 日,常辅股份与中核苏阀签订了《2022 年阀门驱动机构意向采购协议》,中核苏阀向公司采购产品的范围为阀门驱动机构,协议金额高达 7000 万元,产品交货期预计为 2022 年至 2023 年。这一协议的签订,不仅是对常辅股份技术实力与产品质量的高度认可,更是公司阀门电动装置国产化项目等研发成果在核电项目上的成功应用转化,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核电市场拓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随着核电产品交付的不断增加,常辅股份的营收与利润实现了快速增长。2024 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 1.17 亿元,同比增长约 25%,其中核电产品收入预计为 3635.00 万元,同比增长约 143%。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6 亿元,同比增长 16.04%;归母净利润 2505 万元,同比增长 42.72%;扣非后利润为 2395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8.99% 。核电产品交付的增加,不仅提升了公司的业绩,也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核电领域的市场地位,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政策东风,行业前景广阔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 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优化能源结构,从高碳能源系统向清洁能源系统转变势在必行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稳定的能源,其优势愈发凸显。核电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基荷能源,还能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形成互补,共同构建新的能源发展模式,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对核电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自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这是近十年来我国首次用 “积极” 一词来表述核电发展,释放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此后,核电产业发展的政策利好不断。2022 年 8 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提出,通过 5 - 8 年时间,电力装备供给结构显着改善,核电装备满足 7000 万千瓦装机需求,进一步加快三代核电的批量化,加速四代核电装备研发应用 。
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实现了显着增长。截至 2024 年第一季度,中国在运核电机组额定装机容量达到 .34mwe,运行核电机组数量为 56 座 。2012 - 2023 年,中国核电发电量持续增长,2013 年突破 1000 亿千瓦时,2017 年突破 2000 亿千瓦时,2019 年突破 3000 亿千瓦时,2021 年突破 4000 亿千瓦时,2023 年达到 4334 亿千瓦时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提出,在碳达峰阶段(2024 - 2030 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11.8 万亿千瓦时,其中核电发电量占比超过 8%;在深度低碳阶段(2031 - 2050 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15 万亿千瓦时,其中核电发电量占比超过 17%;在碳中和阶段(2051 - 2060 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16 - 18 万亿千瓦时,其中核电发电量占比超过 18% 。据此计算,到 2030 年全国核电发电量将达到 0.94 万亿千瓦时,到 2050 年将达到 2.55 万亿千瓦时,到 2060 年将突破 3 万亿千瓦时。
常辅股份作为较早进入核电阀门执行结构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将充分受益于我国核电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随着核电项目的不断增加,对核电专用电动执行机构等关键设备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常辅股份凭借其在核电专用电动执行机构方面的技术优势、可靠的产品质量以及丰富的项目经验,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巩固其在核电领域的市场地位,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 。同时,常辅股份也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与质量,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助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与 “双碳” 目标的实现。
乘势而上,未来可期
展望未来,常辅股份在核电市场的前景一片光明。随着我国核电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核电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常辅股份作为核电阀门执行机构领域的领军企业,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卓越的产品质量和丰富的项目经验,将在核电市场持续发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常辅股份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紧跟国际先进技术趋势,不断提升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开发出更多适应不同工况和需求的核电专用阀门执行机构产品,进一步巩固其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市场拓展方面,常辅股份将积极参与国内外核电项目的招投标,加强与国内外核电企业的合作,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公司还将借助 “一带一路” 倡议的东风,积极拓展海外核电市场,推动中国核电技术和产品走向世界。
在北交所的平台上,常辅股份将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行业资源,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未来,常辅股份有望成为全球核电阀门执行机构领域的龙头企业,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以及能源结构的优化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