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升职记 第88章 奸商
热门推荐:
长安太卜探诡录
重生61,我带了一座军火库
大小姐弃养穷校草后,又被缠上啦
重生60饥荒年孤女是异能女王
道友请留步,入我万魂幡一叙
美艳悍妻携崽随军,大佬心慌慌
靠赶海起家,校花反过来追我
这么乖的妹妹绝不会对我图谋不轨
截教覆灭?我带头加入天庭
瑶初光一直都知道,打仗就相当于烧钱。
打仗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钱。
如果依靠齐国那点天天欠费国库,这仗她不要说打了,想从中拿到银子简直跟要了户部那群大臣的命一样。
但她有一个所有人都不知道的钱袋子,燕国有她和安恬的生意。
这年头战争虽然烧钱,同样也个敛财的最好机会。
战争哪有不死人,瑶初光从来都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
历星汉总说她太过心慈手软,那只是没看到瑶初光狠戾的一面而已。
虽然安恬她们的生意靠着瑶初光那些点子赚了不少钱,但产量跟不上,那些赚来的银子对普通人来说是巨款。
但对一场战争的费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能给安恬她们的生意足够的时间,慢慢扩大规模和产量,还是能赚够那么多钱的。
但瑶初光没有时间了,她必须在短时间内赚到一笔巨额的银子。
百姓过的贫困,那说的也只是底层百姓,毕竟大部分财富和土地都是掌握在少数人的地主和氏族手中。
增加税收,除了逼死底层百姓还收不到什么钱,甚至会引发暴乱。
那就只能把脑筋打到这些地主世家的头上了,
有什么东西在中原极其稀缺,而其他地方却是泛滥的。
瑶初光想到了胡椒和香料,这些来自遥远西域的农作物,却因长途跋涉而变得昂贵无比。
需要商贾穿越沙漠,跨过山川,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将这些香料带回中原,每一粒胡椒都堪比黄金。
瑶初光也清楚走陆路运输根本得不偿失,但瑶初光知道海可以通过海路可以避开陆路的险阻,直达西域。
瑶初光如果能够开辟一条海上航线,那么胡椒的运输成本将会大大降低,而利润将会翻倍增长。
安恬赚到的钱几乎都投到造船上去了,经过数月的准备,瑶初光的船队终于扬帆起航。
在漫长的航行之后,瑶初光的船队到达了西域的海港。
瑶初光甚至都不要带真金白银去,只是带了丝绸和瓷器,换回了满载胡椒和香料的货物。
瑶初光为了避人耳目甚至在一个无人小岛上修建了一个码头停靠,再用小船分批把胡椒和香料运往齐国、西周、燕国分批次少量高价出售。
瑶初光自然意识到自己一旦开战,那些商贾就会开始屯粮哄抬粮价。
但谁又能比她早知道会有战争爆发呢。
一旦瑶初光谋反成功,西周与燕国必定虎视眈眈。
牵一发而动全身,瑶初光自然要做足准备。
瑶初光将这些胡椒分批投入市场,每次都以略低于市价的价格出售,吸引了大量的买家。
随着需求的增加,市场上的胡椒供应逐渐减少,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瑶初光看准时机,逐步提高售价,每一次调整都恰到好处,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没有引起买家的反感。
当胡椒的价格达到顶峰时,瑶初光果断出手,将自己手中的胡椒全部以高价卖出。
这一举措不仅为她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也为她后续的粮食收购计划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第一批香料瑶初光悄无声息迅速赚取了大量银子。
而这些银子瑶初光全部用来购买粮食,近两年都是丰年,也没什么战争,粮价相对比较便宜。
果然当瑶初光对西周宣战后,粮价疯涨。
平日里几百文一担的粮食就在齐军开战后已经涨到几千文一担了。
园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池塘里的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祥和。
孟尝君站在亭台上,目光如炬,扫视了一眼在场的每一位商人:“诸位,今夜邀你们至此,非为赏月品茗,而是有一桩大事,需与诸公共商。”
孟尝君轻抚着下巴上的胡须,他的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磁性:“诸位,齐国大军压境战争一旦爆发,粮食便是金子般的硬通货。我们的机会来了。”
一位身材矮胖的商人,名叫王富贵,他的眼睛里闪烁着贪婪的光芒,急切地说道:“孟兄,您说得对!我听说齐国的军队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能发起攻击。我们得赶紧行动,不然就来不及了。”
孟尝君微微点头,继续说道:“不错,我们必须迅速行动。我已经安排好了人手,他们会前往各个村庄和城镇,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大量收购粮食。但我们需要更多的银钱。”
另一位瘦高的商人,眉头紧锁,沉思了片刻后说:“银钱不是问题,我可以联系几个钱庄的朋友,以高息借款。只是,我们要如何保证这些粮食的安全?万一被人抢夺,或是遭遇不测,我们岂不是赔的裤腰带都没了?”
孟尝君微微一笑,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精明:“我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我们将粮食分散储存,每个地点都有可靠的人手把守。同时,我会利用我的关系网,确保我们的行动不会受到官方的干扰。此外,我还会派出家丁,密切关注齐军的动态,以便我们及时调整策略。”
王富贵拍案叫绝:“孟兄果然高瞻远瞩,我们跟着您干,定能大赚一笔!”
李长风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既然如此,我们就按照计划行事。我负责联系钱庄,王兄负责收购粮食,其他人各司其职。我们必须团结一致,才能在这场战争中获利。”
孟尝君站起身,他的目光坚定而有力:“好,那就这么定了。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囤积足够的粮食,等待战争爆发,然后在市场上高价出售。”
孟尝君他们便开始分头行动,他们穿梭于各个村落和城镇。
他们的手下带着金银,穿梭在田间地头,与农民讨价还价,将一袋又一袋的谷物装车运往秘密的仓库。
不仅如此,他们找到钱庄,以高昂的利息借来了大量的金钱。他们不惜抵押自己的房产、商铺,甚至是家族的祖产,只为了换取更多的流动资金去购买粮食。
他们的贪婪如同无底洞一般深不见底。
在这场囤粮的狂潮中,甚至不惜动用了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
他们贿赂官员,打通关节,确保自己的囤粮行动不受干扰。
甚至在市场上散布谣言,制造恐慌,让普通百姓纷纷抛售手中的粮食,以便他们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收购。
然而,就在商人们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幻想中时,齐国的战局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孟尝君的园林中,灯火辉煌,商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即将到手的财富的喜悦。
他们围坐在一张铺着华丽锦缎的长桌旁,举杯庆祝着即将到来的胜利。
然而,就在他们沉醉于未来的美梦时,一个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一名信使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手中紧握着一封密函。
孟尝君接过密函,打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凝重。
商人们见状,面面相觑,不安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一位名叫张仲的商人忍不住问道:“孟兄,究竟发生了何事?”
孟尝君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齐军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攻破了西周,而且……他们并未收购任何粮食。更糟糕的是,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粮行在城内低价定量出售粮食。”
这话一出,犹如晴天霹雳,瑶初光简直把他们所有的后路都断了。
没有人再收大宗粮食,他们就是想把粮食卖给贫民百姓。
但这些粮食都是他们几千文高价收回来的,现在突然出现粮行粮食只卖几百文一担。
而且规定每人只能买一担,一担粮食够一家吃上一个月,有便宜的粮食谁还会去买贵的。
一位名叫刘季的商人焦急地说道:“这怎么可能?难道齐军早有准备,故意设下这个陷阱?”
孟尝君摇头:“具体情况尚不清楚,但我们现在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如果粮价继续下跌,我们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张仲紧皱着眉头,提出了一个想法:“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将粮食运往其他地方,那里可能还有需求。”
他的话还未说完,就已经有人崩溃地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孟尝君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他手中的酒杯几乎要滑落,但他凭借着多年练就的自制力稳住了手,酒液只是轻微晃动,没有洒出分毫。
他的眼神在一瞬间变得迷茫,仿佛失去了焦点,但很快又恢复了锐利。
看来只能把那个不知道哪来的粮行连根拔起才行。
孟尝君他唤来了心腹,声音低沉而有力:“查清楚那粮行的底细,我要知道是谁给了他们胆量,敢在我的眼皮底下抢食。”
心腹领命而去,不久便带回了消息。
粮行的背后,竟是齐军的影子。
这让孟尝君心头一震,他意识到自己是上当了。
而让孟尝君更没有想到的是这只是开始,他的噩梦还在后头。
傅鸿煊看着安恬,他想瑶初光的银子应该是安恬这边来的。
但傅鸿煊是真没想到才短短一年多,安恬她们的生意就能赚到这么多银子?
以至于傅鸿煊都没忍住问道:“你们的纯露水是金子做的?”
安恬笑了笑,说道:“将军想知道的话,可以随我一道前往帝都,陛下交代了一些事我还没做呢。”
傅鸿煊:“瑶初光交代了你什么事?”
安恬直截了当说道:“讨债。”
傅鸿煊有时候真的不太理解瑶初光,好歹也是女帝,怎么尽做一些街痞无赖的勾当。
她自己不学好也就算了,还带坏他人。
讨债这种事要是泄露出去,堂堂一国之君的脸往哪搁。
傅鸿煊问:“你带了多少侍卫?”
李义震惊的看向傅鸿煊,将军难道要去给安恬当讨债的打手。
安恬说:“不多,这事毕竟不太光彩有损陛下名声,越少人知道越好。”
傅鸿煊看向李义:“拿上令牌去营里带几个可靠手脚功夫好的兄弟过来。”
李义拿着令牌不可置信看着傅鸿煊,眼眶甚至又开始泛红,将军您堕落了竟然沦落成讨债的打手了。
安恬:“如此就多谢将军了,放心我不会亏待大家的,我出工钱每人每日十两。”
李义一听眼泪瞬间憋回去了,还是将军有远见,十两那可是以前他一个月的俸禄啊!
李义立马说道:“安小姐您稍等,我立马去找人,是今天就去讨债吗?”
安恬摇摇头道:“明天才开始,但今天工钱我照付,大概要十个人,你找好就去客栈找我,吃住穿这些我全包。”
李义眼睛更亮了,这哪是讨债分明就是善财童子啊!
连连点头抓起令牌,立马跑去俘虏营找人。
等李义身影彻底走远后,安恬笑着望向傅鸿煊说道:“将军可是需要提前预支工钱?”
言外之意就是,我看出来了,你没钱了。
傅鸿煊尴尬的咳嗽了一声,他是被瑶初光带出宫的。
身上本来就没带银子,虽然瑶初光给了他一包银子,但一路下来都用的差不多了。
他原本想用令牌跟俘虏营的牢头借些银子,到时回帝都再派人来还银子。
傅鸿煊还是点点头说道:“我能预支三天工钱吗?”
安恬笑眯眯回答:“不能,最多一天。但你若是想跟我借钱也是可以,但利息可能就会高点,毕竟在商言商。”
傅鸿煊:这难道就是物以类聚?瑶初光的朋友果然也是无赖,这不是趁火打劫是什么!
最后傅鸿煊还是跟安恬借了钱,一算利息他等于给安恬白干活。
安恬和傅鸿煊回到客栈没多久,李义就带着九个壮汉找了过来。
安恬也很大方,给他们置办了一桌酒席,打手的衣服,甚至还贴心的准备了面具。
傅鸿煊毕竟曾经是西周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保不齐他不认识人家,但人家认得他。
还是戴上面具给自己留条后路的好。
别说十个彪形大汉穿着统一服装,戴着面具一字排开。
看着确实挺唬人的。
安恬定好明日出发的时间,一切准备就绪。
打仗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钱。
如果依靠齐国那点天天欠费国库,这仗她不要说打了,想从中拿到银子简直跟要了户部那群大臣的命一样。
但她有一个所有人都不知道的钱袋子,燕国有她和安恬的生意。
这年头战争虽然烧钱,同样也个敛财的最好机会。
战争哪有不死人,瑶初光从来都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
历星汉总说她太过心慈手软,那只是没看到瑶初光狠戾的一面而已。
虽然安恬她们的生意靠着瑶初光那些点子赚了不少钱,但产量跟不上,那些赚来的银子对普通人来说是巨款。
但对一场战争的费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能给安恬她们的生意足够的时间,慢慢扩大规模和产量,还是能赚够那么多钱的。
但瑶初光没有时间了,她必须在短时间内赚到一笔巨额的银子。
百姓过的贫困,那说的也只是底层百姓,毕竟大部分财富和土地都是掌握在少数人的地主和氏族手中。
增加税收,除了逼死底层百姓还收不到什么钱,甚至会引发暴乱。
那就只能把脑筋打到这些地主世家的头上了,
有什么东西在中原极其稀缺,而其他地方却是泛滥的。
瑶初光想到了胡椒和香料,这些来自遥远西域的农作物,却因长途跋涉而变得昂贵无比。
需要商贾穿越沙漠,跨过山川,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将这些香料带回中原,每一粒胡椒都堪比黄金。
瑶初光也清楚走陆路运输根本得不偿失,但瑶初光知道海可以通过海路可以避开陆路的险阻,直达西域。
瑶初光如果能够开辟一条海上航线,那么胡椒的运输成本将会大大降低,而利润将会翻倍增长。
安恬赚到的钱几乎都投到造船上去了,经过数月的准备,瑶初光的船队终于扬帆起航。
在漫长的航行之后,瑶初光的船队到达了西域的海港。
瑶初光甚至都不要带真金白银去,只是带了丝绸和瓷器,换回了满载胡椒和香料的货物。
瑶初光为了避人耳目甚至在一个无人小岛上修建了一个码头停靠,再用小船分批把胡椒和香料运往齐国、西周、燕国分批次少量高价出售。
瑶初光自然意识到自己一旦开战,那些商贾就会开始屯粮哄抬粮价。
但谁又能比她早知道会有战争爆发呢。
一旦瑶初光谋反成功,西周与燕国必定虎视眈眈。
牵一发而动全身,瑶初光自然要做足准备。
瑶初光将这些胡椒分批投入市场,每次都以略低于市价的价格出售,吸引了大量的买家。
随着需求的增加,市场上的胡椒供应逐渐减少,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瑶初光看准时机,逐步提高售价,每一次调整都恰到好处,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没有引起买家的反感。
当胡椒的价格达到顶峰时,瑶初光果断出手,将自己手中的胡椒全部以高价卖出。
这一举措不仅为她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也为她后续的粮食收购计划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第一批香料瑶初光悄无声息迅速赚取了大量银子。
而这些银子瑶初光全部用来购买粮食,近两年都是丰年,也没什么战争,粮价相对比较便宜。
果然当瑶初光对西周宣战后,粮价疯涨。
平日里几百文一担的粮食就在齐军开战后已经涨到几千文一担了。
园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池塘里的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祥和。
孟尝君站在亭台上,目光如炬,扫视了一眼在场的每一位商人:“诸位,今夜邀你们至此,非为赏月品茗,而是有一桩大事,需与诸公共商。”
孟尝君轻抚着下巴上的胡须,他的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磁性:“诸位,齐国大军压境战争一旦爆发,粮食便是金子般的硬通货。我们的机会来了。”
一位身材矮胖的商人,名叫王富贵,他的眼睛里闪烁着贪婪的光芒,急切地说道:“孟兄,您说得对!我听说齐国的军队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能发起攻击。我们得赶紧行动,不然就来不及了。”
孟尝君微微点头,继续说道:“不错,我们必须迅速行动。我已经安排好了人手,他们会前往各个村庄和城镇,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大量收购粮食。但我们需要更多的银钱。”
另一位瘦高的商人,眉头紧锁,沉思了片刻后说:“银钱不是问题,我可以联系几个钱庄的朋友,以高息借款。只是,我们要如何保证这些粮食的安全?万一被人抢夺,或是遭遇不测,我们岂不是赔的裤腰带都没了?”
孟尝君微微一笑,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精明:“我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我们将粮食分散储存,每个地点都有可靠的人手把守。同时,我会利用我的关系网,确保我们的行动不会受到官方的干扰。此外,我还会派出家丁,密切关注齐军的动态,以便我们及时调整策略。”
王富贵拍案叫绝:“孟兄果然高瞻远瞩,我们跟着您干,定能大赚一笔!”
李长风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既然如此,我们就按照计划行事。我负责联系钱庄,王兄负责收购粮食,其他人各司其职。我们必须团结一致,才能在这场战争中获利。”
孟尝君站起身,他的目光坚定而有力:“好,那就这么定了。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囤积足够的粮食,等待战争爆发,然后在市场上高价出售。”
孟尝君他们便开始分头行动,他们穿梭于各个村落和城镇。
他们的手下带着金银,穿梭在田间地头,与农民讨价还价,将一袋又一袋的谷物装车运往秘密的仓库。
不仅如此,他们找到钱庄,以高昂的利息借来了大量的金钱。他们不惜抵押自己的房产、商铺,甚至是家族的祖产,只为了换取更多的流动资金去购买粮食。
他们的贪婪如同无底洞一般深不见底。
在这场囤粮的狂潮中,甚至不惜动用了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
他们贿赂官员,打通关节,确保自己的囤粮行动不受干扰。
甚至在市场上散布谣言,制造恐慌,让普通百姓纷纷抛售手中的粮食,以便他们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收购。
然而,就在商人们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幻想中时,齐国的战局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孟尝君的园林中,灯火辉煌,商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即将到手的财富的喜悦。
他们围坐在一张铺着华丽锦缎的长桌旁,举杯庆祝着即将到来的胜利。
然而,就在他们沉醉于未来的美梦时,一个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一名信使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手中紧握着一封密函。
孟尝君接过密函,打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凝重。
商人们见状,面面相觑,不安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一位名叫张仲的商人忍不住问道:“孟兄,究竟发生了何事?”
孟尝君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齐军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攻破了西周,而且……他们并未收购任何粮食。更糟糕的是,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粮行在城内低价定量出售粮食。”
这话一出,犹如晴天霹雳,瑶初光简直把他们所有的后路都断了。
没有人再收大宗粮食,他们就是想把粮食卖给贫民百姓。
但这些粮食都是他们几千文高价收回来的,现在突然出现粮行粮食只卖几百文一担。
而且规定每人只能买一担,一担粮食够一家吃上一个月,有便宜的粮食谁还会去买贵的。
一位名叫刘季的商人焦急地说道:“这怎么可能?难道齐军早有准备,故意设下这个陷阱?”
孟尝君摇头:“具体情况尚不清楚,但我们现在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如果粮价继续下跌,我们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张仲紧皱着眉头,提出了一个想法:“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将粮食运往其他地方,那里可能还有需求。”
他的话还未说完,就已经有人崩溃地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孟尝君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他手中的酒杯几乎要滑落,但他凭借着多年练就的自制力稳住了手,酒液只是轻微晃动,没有洒出分毫。
他的眼神在一瞬间变得迷茫,仿佛失去了焦点,但很快又恢复了锐利。
看来只能把那个不知道哪来的粮行连根拔起才行。
孟尝君他唤来了心腹,声音低沉而有力:“查清楚那粮行的底细,我要知道是谁给了他们胆量,敢在我的眼皮底下抢食。”
心腹领命而去,不久便带回了消息。
粮行的背后,竟是齐军的影子。
这让孟尝君心头一震,他意识到自己是上当了。
而让孟尝君更没有想到的是这只是开始,他的噩梦还在后头。
傅鸿煊看着安恬,他想瑶初光的银子应该是安恬这边来的。
但傅鸿煊是真没想到才短短一年多,安恬她们的生意就能赚到这么多银子?
以至于傅鸿煊都没忍住问道:“你们的纯露水是金子做的?”
安恬笑了笑,说道:“将军想知道的话,可以随我一道前往帝都,陛下交代了一些事我还没做呢。”
傅鸿煊:“瑶初光交代了你什么事?”
安恬直截了当说道:“讨债。”
傅鸿煊有时候真的不太理解瑶初光,好歹也是女帝,怎么尽做一些街痞无赖的勾当。
她自己不学好也就算了,还带坏他人。
讨债这种事要是泄露出去,堂堂一国之君的脸往哪搁。
傅鸿煊问:“你带了多少侍卫?”
李义震惊的看向傅鸿煊,将军难道要去给安恬当讨债的打手。
安恬说:“不多,这事毕竟不太光彩有损陛下名声,越少人知道越好。”
傅鸿煊看向李义:“拿上令牌去营里带几个可靠手脚功夫好的兄弟过来。”
李义拿着令牌不可置信看着傅鸿煊,眼眶甚至又开始泛红,将军您堕落了竟然沦落成讨债的打手了。
安恬:“如此就多谢将军了,放心我不会亏待大家的,我出工钱每人每日十两。”
李义一听眼泪瞬间憋回去了,还是将军有远见,十两那可是以前他一个月的俸禄啊!
李义立马说道:“安小姐您稍等,我立马去找人,是今天就去讨债吗?”
安恬摇摇头道:“明天才开始,但今天工钱我照付,大概要十个人,你找好就去客栈找我,吃住穿这些我全包。”
李义眼睛更亮了,这哪是讨债分明就是善财童子啊!
连连点头抓起令牌,立马跑去俘虏营找人。
等李义身影彻底走远后,安恬笑着望向傅鸿煊说道:“将军可是需要提前预支工钱?”
言外之意就是,我看出来了,你没钱了。
傅鸿煊尴尬的咳嗽了一声,他是被瑶初光带出宫的。
身上本来就没带银子,虽然瑶初光给了他一包银子,但一路下来都用的差不多了。
他原本想用令牌跟俘虏营的牢头借些银子,到时回帝都再派人来还银子。
傅鸿煊还是点点头说道:“我能预支三天工钱吗?”
安恬笑眯眯回答:“不能,最多一天。但你若是想跟我借钱也是可以,但利息可能就会高点,毕竟在商言商。”
傅鸿煊:这难道就是物以类聚?瑶初光的朋友果然也是无赖,这不是趁火打劫是什么!
最后傅鸿煊还是跟安恬借了钱,一算利息他等于给安恬白干活。
安恬和傅鸿煊回到客栈没多久,李义就带着九个壮汉找了过来。
安恬也很大方,给他们置办了一桌酒席,打手的衣服,甚至还贴心的准备了面具。
傅鸿煊毕竟曾经是西周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保不齐他不认识人家,但人家认得他。
还是戴上面具给自己留条后路的好。
别说十个彪形大汉穿着统一服装,戴着面具一字排开。
看着确实挺唬人的。
安恬定好明日出发的时间,一切准备就绪。